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培养提高的途径,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对象:渭南市富平中学学生
调查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月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目的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 该问卷分为卷首语、基本信息栏、四十道选择题。题目主要从三个层次,第一是来了解中学生对法律的了解情况,第二是调查中学生是否会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第三是了解中学生对现阶段普法及提高法律效应的看法。
2、调查对象和过程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172,占43%,女228,占57%,获得了许多有效的信息,对在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四、现状及分析
1、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广泛,但学校是主渠道
从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庭、书籍、媒体等
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0%的学生表示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
的教授获得的,可以看出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的学生表示通过新闻媒体也获得了一定
的法律知识,表明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
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相比学校、媒体,家庭教育就显得比较低,
只有10%的学生表示父母会有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是家庭教
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大影响,所以需要继续加大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效
果一般,很多活动当时反响很好,可是并没有起到实质性效果,而有
些活动说教性较强,缺乏吸引力,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
加强创新,采用多渠道,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的
环境中学习。
2、中学生法律权利意识较弱
调查显示,67%的学生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
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
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但89%的学生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却选择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
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
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缺乏承
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这表明中学生缺乏权利意识,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极力回避,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多数学生不了
解自己的权利,不明晰权利的范围,不知道权利表达与落实的途径。没有形成全面的权利意识。
3、中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中学生大多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在遇到侵害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向老师反映、向家长反映,只有很
少数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但是在权益受到侵害时,80%的学生表示很少运用,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此可见,中学生法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
加大,大多数中学生以初步具有法律意识。但法制观念仍然淡薄。
中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学生不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由于传统法律意识
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处
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
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中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
五、思考及建议
1、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中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学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平等的,必然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各科教学都应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法制课、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更应对学生认真系统地进行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联系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际,在讲课时,力求以事讲法,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爱听善想,以增强学生听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完善双向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中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
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平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父母要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树立家庭中人人平等的观念,培养和引导孩子不断提高精神境界,通过道德教育,使孩子懂得善良行为与丑恶行为、高尚行为与卑鄙行为、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等的区别,培养孩子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精神风貌。
3、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加大教育投入
社会环境以及中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学生的头脑中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建立起来。社会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德育教育的领域和形式。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开设法制宣传窗,开展法制教育。把社会大环境真正建设成为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阵地。
4、个人要主动学习,积极投身于法制建设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青少年要自觉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思
想道德理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举办的法制教育活动,加强对法律的了解和敬畏,不要触犯法律的底线,遵纪守法。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当中来,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知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