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公共实验室入室申请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公共实验室入室申请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公共实验室入室申请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公共实验室入室申请表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单位人员入室备案表进入平台/课题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机制和预防的系列研究 拟申报奖项 及等级 拟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 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何明光(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全程参与该项目内所有研究的实施、管理、质量控制、论文撰写和成果申报工作。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 10的第一或者通讯作者,或者第一兼通讯作者) 2.黄圣松(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三作者,论文9的第五作者,论文10的第六作者) 3.蒋宇振(职称:主治医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London, UK、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二作者,论文9的第一作者,论文10的第一作者) 4.黄文勇(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二作者,代表性论文2-5的第四作者) 5.郑颖丰(职称:副研究员、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三作者,代表性论文2的第五作者)

中山大学校史知识

概况 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办学条件及学科建设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工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28个学院和地球科学系、资讯管理系,并有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等。 在本科教育方面,全校有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我校还具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今年,在校各类学生7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00多人、硕士研究生14000多人,本科生28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300多人。 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8人。 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有"光电材料与技术"、"生物防治"、“华南肿瘤生物学”、“眼科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植物基因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以及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 学校拥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附属第六医院等5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并后,对外交流领域更为广阔。迄今为

学科建设简报-中山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

学科建设简报 (2016年第1期) 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动态 (一)北京大学 2016年1月13日,北京大学召开校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报学校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自2014年底核准报备以来,学校对过去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梳理北大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明确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科学设计、精心组织,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作为综合改革的基本方针,确立了以教育教学改革、人事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三大重点项目带动学科布局调整、带动校园环境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等其他方面改革的行动方案。 2015年11月1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双一流”建设方案,北京大学于2015年11月13日下午召开专家座谈会。常务副校长刘伟指出,北大在创建“双一流”的工作中,应处理好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关系,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稳妥推进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清华大学 2016年1月15日,纳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范围的38个院系全部如期完成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取得清华人事制度改革的标志性阶段成果。校长邱勇表示,国家对这一轮高校综合改革寄予极大期望,只有大学的办学水平取得突破,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一流的师资是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要素,清华只有突破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才有可能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管理、资源配置、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 据悉,2013年清华大学公布了《清华大学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

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探索建立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出了几项主要举措:突出岗位职责导向,建立教师队伍分系列管理制度;科学制定选聘标准,实施教研系列教师岗位准聘长聘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深化薪酬福利制度改革,引导教师从项目导向转向学术导向;根据学科特点,探索相应的团队建设模式。 (三)浙江大学 2015年12月28日,浙江大学召开一流学科建设启动会,“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正式启动。 “高峰计划”提出,浙大将在2016—2020年重点支持20个学科的发展,作为“双一流”建设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催生重点方向、重点人物、重点成果、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卓越影响力,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品牌学科。 “高峰计划”是浙江大学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学校“六高强校”战略,提升内涵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校希望通过重中之重的支持,建设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学科布局,为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同时发布启动“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一流基础计划”的目标是遵循基础学科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骨干基础学科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包括可预期的经费支持和政策配套,通过两个五年时间的建设,实现基础学科的全面振兴。 (四)复旦大学 2015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召开《本科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研讨会,该规划涵盖十三五期间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通识教育与书院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教学实验室建设、荣誉项目、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在线课程建设等重要内容。力求本科教育未来五年发展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2015年11月24日,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行

2015-2016 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原题(文字版)

一,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7N9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2. 世界卫生组织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中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险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的划分标准(WHO的危险度1级、2级、3级和4级),与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四类完全一致。() 3. 生物安全柜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 4. 皮下注射针可以作为移液管使用。() 5. 目前有记录的国内外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件,主要是由于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病原体感染实验室人员或泄露到周围环境而造成的。() 6. 生物安全柜即可保护操作者不受病原体感染,又可保护样品和环境不受污染。 () 7. 二级隔离(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和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设施来实现。() 8. 生物安全管理硬件是指建筑设施;管理软件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 9.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0. 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Ebola病毒属危害程度二类,研究应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所有材料均按A类运输包装。() 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是以科学为基础对病原微生物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界定、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和描述的过程。() 12. BSL-1实验室操作对象为人体、动植物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 13.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 14. Ⅱ级生物安全柜能满足操作危害程度为一、二、三、四类的致病因子要求。() 15. 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16. 生物因子泛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对人和动物产生危害的生物制剂。() 17. 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对动物成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18. 血清分离时,移液管使用后应立即灭菌清洗,以备重复使用。() 19. 临床实验室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等)。() 20. 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他物质。()

中山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程序

数学学院关于2018届毕业典礼暨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6月28日上午9:30梁銶琚堂门口列队集合,请务必准时参加。本科 毕业生请按班级,研究生按学位类别列队。特别强调: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学生必须获得学位,否则不允许入场。 二、仪式须知 1、仪式注意事项 (1)学位获得者应正确着学位服(学位帽、学位袍、披肩、白色衬衫、红色领带、黑裤或黑裙、黑鞋,不能穿拖鞋),手持学生信息纸条(集合时会发给大家)。本科优秀毕业生还需佩戴荣誉绶带。 (2)仪式进行期间关闭通讯工具及有声设备或使之置于静音状态。 (3)上台受礼时,请勿携带相机、手机等与仪式无关物品,如私自携带被工作人员搜到将无法上台。 2、学位获得者参加仪式程序 (1)在中山大学权杖引领校长及主礼教授入场及退场时,在场人员应起立鼓掌致意,以示尊重。在校长及主礼教授落座后,场内人员方可落座。落座后,司仪介绍台上主礼教授时,请各位同学为我院的导师鼓掌致意。 (2)校长与受礼学生握手,并授予纪念册,学生向校长鞠躬致谢,请学生严格遵守受礼礼仪,不做多余的动作,注意礼貌和仪态。 (3)学位获得者应在指定区域内就座,不可随意走动、拍照,应全称参加,中途不得离场。 (4)宣读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辞完毕后,请全体毕业生集体回应:“谨遵教诲”。 三、仪式程序 中山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程序 1.中山大学权杖入场; 2.主持人介绍出席的主礼教授; 3.主持人宣布中山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暨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开始; 4.奏唱国歌; 5.主持人宣读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 6.主持人宣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决定; 7.主持人宣读关于中山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的通知; 8.院长(系主任)恭请校长为学位获得者授予学位; 9.校长依次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授予学位; 10.校友代表演讲; 11.校长依次为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授予学位; 12.校长依次为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授予学位; 13.全体医学毕业生重温中山大学医学生誓词(医学生所在场次); 14.奏唱校歌; 15.礼成。

中山大学景观设计理念

中山大学南校区景观赏析 1.出入口 校园的出入口是人们对这所大学的“第一印象”指 的不仅是大门建筑,每个学校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独 具特色的入口。这并非由大门的建筑设计决定,而 是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建筑、周围环境、 地面的铺装、植物的配置、以及透视到校园内部的景致所组成。 2.校园中心区 校园中心是一个学校的空间高潮,它常是由师生使用的公 共设施如图书馆、大礼堂、主教学楼、行政事务管理等设 施围合而成的广场空间。中大南校区的建筑分布在中轴线 两侧,形成中轴线的纵深景观。 3.开敞空间体系 开敞空间是体现校园外部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开敞空间并非越大越好,它的宜人性和层次性才最为重要。在建筑物前面的草地开敞空间,营造一种 自然的气息,让建筑物寓于自然之中,灌木的高低错落正 好让建筑若隐若现,以此形成特定的空间特性。 4.植物景观系统 植物在校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在提供建 筑的背景色彩和环境的质感、净化空气、控制水土 流失、遮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景观 中活的元素,植物随季节会发生变化,同时灌木围 合形成的虚空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创造一种交 流的校园氛围,也为诸多学子提供接触自然气息的形式,也形成一条自然景观带。

5.其他 此外,景观小品、纪念性雕塑、水体、路径和台阶、铺砖等在校园景观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不可忽略的是建筑物本身是整个空间的焦点,由建筑物与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观是整个空间景观的高潮。 (一)景观小品 小品作为校园空间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通常是引导视线的 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常出现在如建筑 空间与户外空间的过渡带等处。在此,小品不仅起着点缀作用,同 时也引导和汇聚视线形成焦点。另外,小品类构成的空间景观能很 好地烘托建筑气氛,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往往作为一个空间景观的节点或是一个高潮点,对 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吸引力,从而形成一个聚合的虚空间。纪念 性雕塑不仅具有纪念性,同时可以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 (三)水体 水体的应用对于空间景观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水具有流动性,带有一种活力,使得整个空间景观 变得流动。附加上水体周围的植被和灌木,以及路径, 使得整个景观节点变得完整,融入校园环境中,增加景 观的层次性与丰富。 (四)路径和台阶、铺砖 校园内的路径除提供行走、漫步等功能外,常会 增添如停留、小坐、休息、交谈、观景等其他作用。不 同形状的路径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曲径具有闲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项目 名称 青光眼发病新机制与诊疗的系列研究及应用主要 完成 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秀兰(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项目的总体设计者。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实施和统筹协调,是本研究主要科学技术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本项目论文成果的通讯作者,及著书的第一作者。 2.黄文彬(职称:医师;工作单位: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项目的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负责课题的部分设计和实施;为本项目青光眼影像学研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水炎症因子的分布状态以及血氧代谢研究、青光眼循证医学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本人在该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百分比约为50%。是项目中17篇论著的第一作者。 3.王伟(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为本项目青光眼影像学研究、青光眼循证医学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本人在该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百分比约为45%。是项目中15篇论著的第一作者。 4.周民稳(职称:医师;工作单位: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为本项目青光眼影像学研究、难治性青光眼系列研究、青光眼循证医学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本人在该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百分比约为40%。是项目中9篇论著的第一作者。 5.陈士达(职称:医师;工作单位:中山眼科中心;完成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为本项目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热点问题研究、青光眼影像学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本人在该项目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百分比约为35%。是项目中7篇论著的第一作者。 项目简介 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提出,致盲眼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之疾患。而青光眼疾病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且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它给人类的光明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青光眼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治、及神经保护治疗等研究已成为21 世纪眼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本项目在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的支持下,对青光眼发病机制以及青光眼诊疗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一、针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热点问题,最先将嘌呤调节机制、压力相关调节机制、“亚炎症”概念等引入青光眼领域,进行发病机制研究的研究;同时进行“生物能

中山大学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材料物理 姓名: 学历:本科 地址: 电话:

姓名:性别:男 出生年月:健康状况:良好 毕业院校: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 邮编:000000 联系电话:00000000 教育背景 ●专业:材料物理 ●语言程度:英语四级,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流利用普通话、 广州话交流。 ●学历:物理学学士 ●计算机程度:熟悉掌握C、汇编语言,有较多的工作经验;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UNIX和LINUX系统; 熟悉计算机硬件及架设计算机网络。 可运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求职意向 具有数学,物理背景的计算工作,对磁场计算感兴趣 学习成绩 优秀,曾获两年奖学金,熟悉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熟悉计算软件。性格特点 为人踏实,乐观上进,工作刻苦钻研,能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有

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室工作 ?2001,7—2001,9中大电介质实验室一中型电路的研发工作?2002年2月在低温实验室参与纳米材料的研制与测试 社会工作 ★西码公司促销员 ★安利公司营销代表 学生工作 ★班团支书,专业班班长 ★学生会学术部部长 ★组织理工学院物理系迎新晚会 ★成立理工学院家电维修小组,策划全校的电器维修活动 ★策划组织理工学院迎澳门回归晚会 ★组织理工学院首届运动会 ★组织理工学院每年的圣诞晚会 核心课程: 电路理论分析电工学实 验 课 程 普通物理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试验 模拟电子技术试验 近代物理实验 材料物理实验

主要课程机械基础 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 数学物理方法 专业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数学 理论物理 普通物理 量子力学 数理统计 专 业 课 程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技术 结构与物性 固体物理 铁磁学及磁性材料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材料科学导论 材料制备技术 微机原理 选 修 课 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 市场营销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中山大学四大校区学院分布 很多考生不明白中山大学校区分布,在此我们特意收集并整理了这方面的信息,以供考生参考,中山大学总共分为四大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南校区历史最为悠久,康乐园即是中大南校区,中大康乐园与武大珞珈山北大未名湖并称为三大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东校区即大学城校区,中大近60%的本科生都在东校区就读;珠海校区是四大校区中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风景如画;北校区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主要集中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亚太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 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资讯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超级计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 生学院、护理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之后将搬回北校区就读。

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翻译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

中山大学实验室建设

中山大学实验室建设

教学理念 一、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中山大学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实验教学。 2000年,学校颁布《中山大学实验改革成果奖实施办法(试行)》; 2000年,学校下发“关于启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及开放实验基金项目”的通知,并颁布了“中山大学实验研究(改革)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2002年,学校下发了“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学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推动本科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2004年,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下发徐远通副校长作的题为“认真贯彻第二次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提出若干措施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005年2月,学校召开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为主题的战略发展研讨会,确定了实验教学课程优先的排课原则; 2008年3月,学校召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及规划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实验室建设思路、建设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 中心认真落实学校相关政策,全面开展实验教学理念改革与中心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虽然我国法学教育界对于法学教育的定位还在“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徘徊不定,但无可否认的是,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山大学法学专业以“立足本土,全球视野,求真务实,宏扬正义”为人才培养理念,“务实”即实践教育被置于与理论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眼科医院-全国最佳眼科专科医院排名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眼科医院全国最佳眼科专科医院排名 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35 年由美国传教士医师伯驾(Peter Parker)创办的眼科医局——中国最早的西医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两个医学院的眼科合并为华南医学院眼科教研组;1954年,光华医学院眼科也并入华南医学院眼科教研组;1956年,随着华南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眼科教研组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眼科教研组;1957年,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组。【详细>>】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 医院有3个院区,分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崇文门内大街8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号,始建于1886年,总面积达到33.6万平方米,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为原卫生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变态反应科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国家临床 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详细>>】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坐落于徐汇区汾阳 路83号,由国家一级教授胡懋廉、郭秉宽等创办于1952年,

创办时名为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后更为现名,2006年获得第二冠名——上海市五官科医院。至今医院仍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集眼科和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亦为国家临床药物实验机构、上海市红十字冠名医院。医院获评2013-2014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这是继2005年以来,医院连续5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详细>>】4、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是中国规模最大、分科齐全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专科医院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也是天津市唯一的专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前身为1924年北洋医科学校法籍教授卢梭望创办的中国华洋防盲会,沿京山、津浦铁路每100华里设防盲施诊所一处。2001年经英国BSI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眼科医院。2001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推荐为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详细>>】5、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成立于1998年,设有温州总院、杭州院区、之江院区等三个院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获眼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卫生部优秀重点实验室的医疗单位,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是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公益、推广为一体,位列中国眼视光医学教育第一,眼科科技实力前二,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浅谈企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浅谈企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潘冬辉乐凯医疗研发部 摘要:企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及其质量改进,新产品快速推进。文章针对研发部实验室的特点和目前实验室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确保实验室安全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企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引言 研发部实验室承担着指标控制和工艺研发的重要任务,对产品质量控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发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研发部和企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也大力发展的自己的研发力量,企业实验室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装备质量上都得到了明显发展,随之而来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逐渐复杂起来,尤其是老的企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存在了很大的滞后。本文就当前企业研发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实验室从数量上和装备质量得到了明显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性质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强科研实力和科技含量的实验室。但是,随着企业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许多实验室管理者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验室的科学建立和管理存在了严重的滞后。还有许多实验室面临着实验仪器落后,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滞后的现状。尤其在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科学管理上,更是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者就直接影响企业工艺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第二,操作者安全意识不足。首先是操作者安全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着重工作效率,轻安全预防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是有投入没产出的糊涂观念;存在着安全工作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其次是安全知识缺乏。实验室管理者未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 对操作者的安全知识了解很少,不会识别一些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符号和消防器材分类,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缺乏对火灾中有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实验室SPF级环境设施工作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PF级环境设施工作条例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实验室编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SPF级动物房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质量,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围为本设施及其工作人员,包括需要在动物房进行实验的实验人员。第三条:进入动物实验设施的实验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条例。 第二章动物房进出工作条例 第一节人员进出SPF级和普通级动物房工作条例 第四条:进出SPF级动物设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流动走向,按箭头所指方向行进,不可逆反,详见附图。 附图 SPF级人员进出动物房消毒管理运行路线图 第五条:详细操作程序: 一、人进入一更室应脱去外衣,将个人物品放入自己的衣袋中,在鞋柜前换专用拖鞋。 二、在淋浴间进行淋浴清洁。 三、进入二更室,然后穿戴隔离服、帽和口罩并套上鞋套。风淋3min后打开清洁走廊向的门,进入清洁走廊。 四、人进入清洁走廊后,通常先进入洁净贮藏间,取笼器具、饲料、垫料等回到清洁走廊,再进入动物饲养室和实验室。 五、在动物饲养室,实施饲喂与清洁操作后或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工作后,打开通向污染走廊的门,废弃物、换下的笼器具推入污染走廊,关好通向污染走廊的门。 六、人可打开指向清洁走廊的门回到清洁走廊,然后再进入另一饲养室,在每一室都应注意

随手关门。 七、工作完后,人从饲养室或实验室从次洁净走廊,进入污染走廊,收集推入污染走廊的废弃物,笼器具推入洗消间,回到一更室,脱下工作农、帽、鞋和口罩,放入洗衣筐,换上自己的衣服和第一次换鞋时穿着的鞋离开一更室。 八、在换鞋柜前,换上自己的鞋,在一更室外更衣柜换上自己的外衣,取回自己的用品,离开动物房。 第二节物品进出动物房工作条例 第六条:动物房的物品包括笼具、工作服、饲料、垫料、饮水和动物房的废弃物。饲料和饮水不在本节,另辟一节。 第七条:实验工作人员务必使进出动物房的物品严格遵守流动走向及消毒、灭菌程序,防止发生污染。笼具应按箭头所指方向行进,不可逆反(附图-2)。 附图物品进出动物房消毒、灭菌管理路线图 第八条:笼具进出动物房详细操作程序: 一、饲养人员将笼具送入洗消间,关好通向洗消间的门。 二、笼器具应用水冲洗,再加洗涤剂刷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三、笼器具经消毒渡槽的消毒与传递:消毒水池位于洗消间与动物室之间,消毒用水首选1:200的次氯酸钠,消毒操作由2人合作进行,一人于消毒间(屏障外),不断地将洗净的笼器具通过传递渡槽传入动物室(屏障),另一人于动物室(屏障)将传入的鼠盒口朝下堆放好。 四、笼器具的高压灭菌与传递:本实验室选用双门高压消毒灭菌柜,一扇高压灭菌柜门打开时,另一扇门必须关闭。打开通向洗涤消毒间的一扇门,放入笼器具,关上门,并旋紧安全螺杆,选择与调节控制按钮,开启灭菌器,释放高压蒸气,压力达到1.2kg/cm2保持20min,动物房(屏障)的操作者,在开启侧一扇门前,先抽去灭菌器的湿热蒸气,旋动安全螺杆,打开侧门,取出灭菌的笼器具。 五、笼器具经传递窗的消毒与传递:小而少量的笼器具宜采用本法传递。灭菌传递窗应具有双扇窗,一扇门打开时,另一扇窗必须关闭。打开通向洗涤消毒间的一扇窗,放入鼠盒并口朝下堆放好,关闭通向操作间的窗,开启灭菌紫外线灯,照射1h后,开启通向动物室(屏障)的窗,将笼盒传入动物房。

眼科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与流程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与流程 门诊接到需要眼科急诊患者,由接诊医生和护士按照预检分诊标准,分级进行抢救。必要时请专科医生进行会诊,诊断明确,进一步治疗,留门诊观察或收入院治疗。 接诊医生在没有其他医生接收时,要对病人负责,在交接病人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1、眼科急症均进入绿色通道。 2、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及时处理,不属于本专科范围的要尽快请相应专科医生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生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科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前往。在院外的二线医生30分钟内要到达现场。 3、进入绿色通道的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病人到达放射科后,放射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 (3)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4)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在手术室门口接病人,病人到达后,接入手术区,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急诊抢救手术要求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2小时内开始(全麻除外)。 (5)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手术通知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件在右上角盖红色“急诊”印章,先进行医学处理再进行财务收费或同时进行。 (6)病人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病人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二值、三值医生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科或总值班批准、签名。

关于中山大学校区布局的调整2008-2012

中大办〔2008〕23号 关于印发《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2008—2012)》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2008—2012)》已经学校2008年第14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现予以公布实施。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三十日 —1—

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 (2008—2012) 目录 第一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总体方案(2008~2012) (3) 第二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 (14) 一、校区布局调整工作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14) 二、校区布局调整各学院(系)学生迁移时间表(2008年7月~2012年9月) (20) 第三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22) 3.1 在校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2) 3.2 本科生在校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3) 3.3 全日制研究生分布情况统计表(2008年~2012年) (26) 第四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 (31) 4.1 校区布局(不含附属医院)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1) 4.2 附属医院校区布局调整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4) 第五部分中山大学各校区可调配房源状态数据统计表(2008年9月~2009年6月) (35) 第六部分各校区学生宿舍床位供需对比表(2008~2012) (38) 第七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课室需求方案(2008~2012) (42) 第八部分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教学类实验室需求方案(2008~2012) (51) 第九部分附件 (56) 一、2007年、2008年本科生招生计划表 (56) 二、2007级、2008级研究生人数一览表 (62) 三、2008年~2012年各校区留学生人数发展预测 (63) 四、中山大学教学类实验室用房情况表 (64) 五、珠海实验中心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基本情况表 (71) —2—

中山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第20号令)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工作水平、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开发,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全面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不断完善实验室自身的建设,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学校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和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第五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教学、科研队伍的组成部分,各单位应重视建立一支稳定、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第二章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第六条实验室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制定完善实验讲义、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资料,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及时吸收科研和教学的新成果,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实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增加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或课程,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凡承担科研任务的实验室,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科研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获取科研成果。实验室要努力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保障科研实验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第八条实验室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挥自身的特色,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在保障教学、科研任务正常实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验室的开放,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放内涵,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第九条实验室应作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同时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体制与机构 第十一条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公共服务中心。教学实验室包括校级实验教学中心、院级实验中心和院级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厅局级实验室(中心)、校级实验室(研究院、研究所、平台、中心)和院级实验室。实验室实行校级和校院二级两种管理体制,并对实验室实行分类归口管理。 第十二条学校设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主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长任主任,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经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

中山大学2017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山大学 2017年12月

中山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强调学业与就业相结合,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校风,要求学生夯实学业基础、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去。 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及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积极促进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其中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1.0%,有6.8%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或申请出国而暂不就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6.6%,博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5.8%。 报告中基本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5日,其中第三方数据调研时间段为2017年11 月07日到11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4) 一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总体情况 (4) (一)毕业生总数 (4) (二)毕业生就业率 (4) (三)未就业分析 (4) (四)毕业生流向分析 (5) (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6) 二就业流向分析 (10) 三用人单位评价 (13) 第二章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5) 一以学业促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5) 二鼓励基层就业,做好定向选调生推荐工作 (15) 三积极推送学生去往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15) 四帮扶就业困难学生,构建保障体系 (16) 五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确保就业服务质量 (16) 六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6) 附表 (18) 附表1中山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18) 附表2中山大学2017届毕业研究生最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