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摘要:在使用RCD的过程中,认真理解RCD的动作原理,并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正确选型,合理配置,才能发挥RCD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强制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在20世纪80后在我国开始使用,它主要由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和脱扣器等)、执行元件及试验元件等部分组成。
是防止人身电击伤害事故、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有效措施。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进行了定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指电路中带电导线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护装置,包括各类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移动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继电器及其组合电器等。
一、为了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使用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针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方面作了强制要求1)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防护措施(不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保护)。
”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时,应选用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2)对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措施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方式,以防止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事故或电气设备损坏事故。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1995)GB 6829-1995引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修正文件IEC755Amend、1(1988-06)与IEC755Amend、2(1992-05)。
本标准采用了IEC755的全部内容,但对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正与补充。
IEC755规定额定电流为5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小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为500A,而本标准补充规定了额定电源为1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根据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对农村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情况的调查,农村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约有76%预期短路电流在300A以下。
因而在本标准中增加了10A等级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最小值为300A。
而大于1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仍与IEC755一致。
这样有利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推广应用,而且也不降低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就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确定的。
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按有关的安装规程,例如GB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与运行》的规定进行安装与运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一般要求。
包括:特性、正常工作条件、结构与性能要求、特性与性能的验证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至380V、额定电流至200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功能就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0、03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她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器还可防止由于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标准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就是指能同时完成检测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与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当剩余电流超过基准值时,断开被保护电路等三个功能的装置(例如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组合装置(例如由剩余电流继电器与低压断路器或低压接触器组成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什么是剩余电流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要求》GB 13955的规定。
3.3.2剩余电流保护系统应由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末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组成,其额定动作值应具有分级分段动作保护功能。
1、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与额定剩余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2、末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3、潮湿场所、有腐蚀介质场所或在金属物体上施工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0mA,额定剩余电流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4、配电装置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一致;5、配电装置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宜选用无辅助电源型(电磁式)产品,或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
当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时,应同时设置缺相保护;6、配电装置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装设在靠近负荷的一侧,且不得用于启动电气设备的操作;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
8、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或连续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逐月检测其特性,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正确使用接线方法应按下图选用。
RCD使用接线方法示意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保护线;1—工作接地;2—重复接地;T—变压器;RC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H—照明器;W—电焊机;M—电动机。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合理配置范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气安全设备,在防止电气事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不仅能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还能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从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配置要求、设备选择和示范工程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一、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差异来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当电路中存在漏电行为时,即发生漏电流时,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能及时切断电路,防止漏电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流平衡的概念。
在正常的条件下,电流应该是在电线中进与出是完全平衡的,即进入的电流等于出去的电流。
而当发生漏电时,电流的进与出就会不相等,这种不相等的电流就是漏电电流。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就是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差异来判断是否有漏电,并触发保护装置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二、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要求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如《低压电器安全规程》、《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提供了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配置的详细要求,以保证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考虑电路的特点和用途: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还需要考虑电路的特点和用途。
不同的电路存在不同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电路特点和用途,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例如,在水槽附近的电路应配置漏电保护器,以防止发生电气事故。
3. 保证易操作性和可靠性: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还需要保证易操作性和可靠性。
操作员需要方便地测试和复位保护装置,在发生漏电时能及时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保护装置本身也需要具备可靠的性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
4. 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合理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作者:————————————————————————————————日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1995)GB 6829-1995引言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修正文件IEC755Amend.1(1988-06)和IEC755Amend.2(1992-05)。
本标准采用了IEC755的全部内容,但对额定接通分断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
IEC755规定额定电流为5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最小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为500A,而本标准补充规定了额定电源为10A及以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
根据本标准编制工作组对农村剩余电流保护器运行情况的调查,农村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场所约有76%预期短路电流在300A以下。
因而在本标准中增加了10A等级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最小值为300A。
而大于10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接通分断能力仍与IEC755一致。
这样有利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推广应用,而且也不降低产品的安全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要求确定的。
为了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剩余电流保护器必须按有关的安装规程,例如GB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的规定进行安装和运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一般要求。
包括:特性、正常工作条件、结构和性能要求、特性和性能的验证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至380V、额定电流至200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
本标准规定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主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0.03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
土木工程知识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设置应符合什么要求?1、应设置RCD的场所1)手持式及移动式用电设备;2)室外工作场所的用电设备;3)环境特别恶劣或潮湿场所的用电设备。
4)家用电器回路或插座回路;5)由TT系统供电的用电设备;6)医疗电气设备,急救和手术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宜作用于报警。
2、RCD动作电流在用作直接接触防护的附加保护或间接接触防护时,剩余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电气布线系统中接地故障电流的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不应超过500mA。
PE导体严禁穿过RCD中电流互感器的磁回路。
多级装设的RCD,其时限和剩余电流动作值应有选择性配合。
当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体断开3、RCD的选择1)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医疗电电气设备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采用电磁式;2)用于一般电气设备或家庭用电器回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宜采用电磁式或电子式。
4、理论计算多级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选择性配合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为满足条件,有必要知道组合的全部分断时间,进行现场的实际测试或者RCD生产厂商提供选择性配合原则。
如施耐德公司对RCD的选择性配合提出了两个条件:有人认为建立新形式的标准化始走向建筑和谐的唯一道路,并且能用建筑技术加以成功地控制.而我的观点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建筑最宝贵的性质是它的多样化和联想到自然界有机生命的生长.我认为着才是真正建筑风格的唯一目标.如果阻碍朝这一方向发展,建筑就会枯萎和死亡.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就要在这个可提到完满解决上体现。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重要的电气保护装置,用于检测电路中的剩余电流,一旦发现超过设定的阈值,则会迅速切断电源,以保护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需要满足一些一般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以下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
1.灵敏度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及时检测到发生的任何剩余电流。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应不大于30mA。
2.动作速度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快速的动作速度,一旦检测到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剩余电流,应能够在0.1秒内切断电源,以减小电击事故的发生。
3.可靠性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且能够正确地辨别正常工作情况和故障情况。
4.耐电压能力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足够的耐电压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额定电压应不小于断路器或开关的额定电压。
5.防护等级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足够的防护等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至少达到IP20的防护等级。
6.温度范围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具有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一般来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应为-25℃到+40℃。
除了以上的一般要求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还可能需要满足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抗干扰能力、抗振动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防护遥控法的要求等。
因此,在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环境,综合考虑以上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选择最适合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ttt001版规范2008-04-19 22:05:37 阅读6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TTT001制作,WORD版本网络首发,欢迎公益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955-2005 2005-02-06发布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of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2005-12-01施行代替GB13955-1992目次前言 (I)引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应用 (4)5剩余电流保护l装置的选川 (5)6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 (7)7剩余电流保护装岢的运行和管理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系统接地的型式…………………………………………………………………ll附录B(规范性附录)剩余电流保护装霞的额定值……………………………………………………l4附录C(资料性附录)分级保护方止参考模式图………………………………………………………”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13955—1992(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GB 13955—1992相比主要变化为:1.将标准的名称修订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使本标准与国际同类标准名称一致,且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 682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16916《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GB16917《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相统一。
将标准中的“保护器”改为“装置”,“装置”的范围是指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系列设备,以使本标准名称更为确切,符合标准化要求。
2.修订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强调保护装置仅适用于。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管理制度一、概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用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的安全设备,它能够监测电路中的剩余电流,并在发生过电流时及时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安全。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保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1. 保护装置的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严禁私自拆卸、更换设备。
2. 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收,并确保其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3. 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巡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三、保护装置的日常管理1. 每天上班前,负责值班的人员必须检查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主管单位。
2. 对于经常出现故障或失效的保护装置,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修复,并及时更换新的设备。
3. 定期进行保护装置的功能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切断电源。
4. 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四、保护装置的事故处理1. 对于保护装置发生的故障或事故,必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2. 在事故处理中,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的安全,同时尽快恢复电力供应。
3. 对于由于保护装置故障导致的损失,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五、保护装置的维修和更新1. 对于年限较长的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故障隐患。
3. 在选择新的保护装置时,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实地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现有的需要和标准要求。
六、保护装置的记录和档案管理1. 对于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和维护记录,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保存相关的档案材料。
2. 档案材料必须妥善保管,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不得私自销毁或外泄。
七、保护装置的培训和宣传1. 对于保护装置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操作和维护的技能水平。
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
摘要:在使用RCD的过程中,认真理解RCD的动作原理,并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正确选型,合理配置,才能发挥RCD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强制要求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在20世纪80后在我国开始使用,它主要由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和脱扣器等)、执行元件及试验元件等部分组成。
是防止人身电击伤害事故、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有效措施。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进行了定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指电路中带电导线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护装置,包括各类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移动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继电器及其组合电器等。
一、为了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使用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针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方面作了强制要求
1)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防护措施(不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保护)。
”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时,应选用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
2)对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
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措施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方式,以防止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事故或电气设备损坏事故。
当电路发生绝缘损坏造成接地故障,其故障电流值小于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值时,应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用于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时,应正确地与电网的系统接地形式相配合。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设置的
使用也作了相关规定,如第7.7.10条:
1)在用作直接接触防护的附加保护或间接接触防护时,剩余动作电流应不超过30mA;
2)电气布线系统中接地故障电流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不超过500mA。
”
二、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的额定值的选择中必须注意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与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在使用中的差别。
1、现在通常厂家生产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的额定值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Δn额定剩余动作电流0.006,0.01,0.03,0.05,0.1,0.3,0.5,1,3,5,10,20,30A。
2、现在通常厂家生产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的额定值的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的优先值IΔno为0.5 IΔn如采用其他值时,应大于0.5 IΔn。
三、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第5.2.9条中,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动作时间作了相关要求,但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要求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动作时间不一致。
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中规定:“5.2.9 TN系统中配电线路的间接接触防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供给手持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TN系统的最长切断时间不应大于表5.2.9的规定。
”
表5.2.9TN系统的最长切断时间
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附录B
直接接触补充保护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最大分断时间如表B.1
表B.1直接接触保护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最大分断时间
间接接触保护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最大分断时间如表B.2。
表B.2间接接触保护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最大分断时间
本人认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要求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动作时间不大于0.4S,提法不妥。
三、确定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Δn时必须考虑被保护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时的泄露电流
1、具体计算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B 13955-2005第5.7条中作了强制要求。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参数的选择,选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最大值的2倍。
”
(注:IΔno=1/2 IΔn ,当IΔn=30mA时,IΔno=15mA。
按GB13955-2005之5.7.5条规定:2 IΔ<IΔno , IΔ<1/2 IΔno=1/4IΔn,
即IΔ=0.25 IΔn=0.25x30mA=7.5mA。
)
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第8.7.2条6款,针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的使用中作了相关的补充说明: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栋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
”
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适用于TN系统和TT系统,为了防止中性线N 重复接地引起的误动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使用作了强制要求:
1、在TN系统中,必须将TN-C系统改造为TN-C-S,TN-S系统或局部TT 系统后,才可安装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在TN-C-S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允许使用在N线与PE线分开部分,如果二者合并为一体时,当出现漏电故
障或人体触电时,RCD将拒动,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后面的中性线N不能重复接地,N与保护线(PE)也不能合并为一体,否则无法合闸。
如因运行需要,N线必须接地时,不应将RCD用作线路电源端保护。
2、TT系统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必须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为防电击事故的保护措施。
将使用RCD的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的保护线接在单独接地装置上,形成局部接地系统。
3、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时在线路并无发生漏电事故,RCD本身也无故障的情况下,RCD出现跳闸。
造成这种非故障性误动作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冲击过电压。
在迅速分断低压感性负载时,会产生很高的冲击过电压,因而产生很大的不平衡冲击泄漏电流,导致RCD跳闸。
2)不同步合闸。
不同步合闸时,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到“故障电流”,RCD 分闸。
3)大型设备启动。
大型设备启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堵转电流。
如果RCD的零序互感器的平衡特性不好,就可能令RCD跳闸。
所以,规范规定,当RCD 跳闸后,允许对RCD试合闸一次。
且电子式RCD接线时只能采用上进线,不能采用下进线,否则会烧坏漏电脱扣线圈。
五、使用RCD的一些错误认识:
1、RCD发生误动作造成停电,因此而不装:
RCD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动作,例如上文所述情况。
有些人怕麻烦,就会不加分析的拆除RCD。
我们必须认识到,RCD是国家规范强制安装,用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设备安垒的装置,绝不能因怕一时的麻烦,打开祸患进来的大门。
2、只要接地可靠,就不装RCD
电气设备接地是安全用电的基本措施,但即使接地体的电阻符合规程要求,也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绝对可靠。
因为住宅用户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一般不超过2.5mm2。
从按地体、按地干线、接地支线到电气设备,中间有很多连接点,只要有一点连接不可靠或断裂,尤其是插座中的触头接触不良,都可能会造成接地不可靠。
因此,要有其它措施保证用电的安全度,在实际应用中,装设RCD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补救措施。
3、装设RCD,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以不接地
任何一种电气产品都不可能保证它永远处于工作可靠的状态,RCD也不例
外。
假如发生漏电时,适逢RCD又出现故障不跳闸,就有电击伤亡的可能。
为了增加安全度,采用可靠的RCD后,电气设备的外壳仍需要可靠的接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使用RCD的过程中,认真理解RCD的动作原理,并且正确选型,合理配置,那么一定能发挥RCD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B 13955-2005
[2]《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3]《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