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及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课标的特点、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建议,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结合本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将成为当今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教学任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发展方向都面临着变革。
我们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浅谈一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摆脱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真正地实现其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了解学生基础,定好教学起点
新课程标准将高中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
新课程为避免教学上的教条化和枯燥化,对于课程每一章节都会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展开,广泛地使用到“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先体验再分析”“观察与实践”等教学模式,意图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探索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大都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所以要管理好课堂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有些学生有基础,学习效率高,很容易掌握新知识,而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接受能力慢,需要较长的练习时间或个别指导才能掌握。
那些学的比较快的学生没有了学习任务就喜欢搞“破坏性”的研究,喜欢更改计算机的系统设置,尝试安装一些程序,甚至把剩余的时间用来玩游戏!这对于课程进度安排来说是一个矛盾,必须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要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任务驱动法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效果最好,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是先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否则很容易产生畏难以至厌学的情绪,因为他们的基础较差,自学非常吃力,对那些任务不知从何处
2.精讲多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程度不会下降,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小组模式的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促使学生把头脑中还不太清晰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满足了学生对社交和自由流利表达的基本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碰到的问题比较基本,只要有人稍微指点、提示一下就可以了。
但对一部分尚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讲,就根本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
针对上述情况,变更传统教学课堂,开展小组模式合作学习就能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一个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
我们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及需努力改进的缺点。
以上是我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看法。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化教育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改革的前面,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