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 (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坚忍终会造就成功。 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 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 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 ……
扩展
迁移
理解一篇文章往往要联系其时代 背景和作者经历。你知道张抗抗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吗?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 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 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 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 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 大背景结合起来。从这意义上说,本文正体现了 一种时代精神。历经浩劫而大难不死,重获新生 而百业待兴,这种社会变迁与本文中的地下森林 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学总是仿拟 现实,本文对“文革”后的社会现实就有很大的 仿拟性。例如作者说:“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 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 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说的是大自 然现象,但让人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经历浩劫, 损伤了肌体,却保留和锻炼了灵魂和精神。
这一段中哪几句是问句?
1.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 2. 你从哪里飞来? 3.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 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 么漫长的岁月? 它们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引出下文,领起下文。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你从哪里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 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 称呼地下森林?
• 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 • 老师提示: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 感情。
阅读3-20自然段
阅读这一段,概括说明: 地下森林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 • 由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
本文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 根据这一大段的内容猜测探究: 什么叫“断想” ? • 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 • 根据这一段内容考虑,“断想”似 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 像。
2.在下列括号中填上一对同义词,使其 成为成语。 ( )天( )日 山( )地( ) ( )姓( )名 ( )言( )语
解析:本题的几个词语均出自本文,解答时可从 文中找出。还可根据本题的要求,所填词语既要 是同义词,又要结合起来组成成语。 答案:(1)遮 蔽(2)崩 裂(3)隐 埋(4)寡 少
3、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⑴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 便慷慨地( )它们。(抚爱抚摸) ⑵它悄然无声的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 于到世上去( )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 这荒僻的大山之间……(夸耀炫耀) ⑶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 得那样( )热烈。(真诚真挚)
归纳 复习 巩固
读读写写 瘠薄 沉湎 孱弱 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袅袅云烟 山崩地裂 百鸟啾啾 隐姓埋名
将课文与课后练习三的短文比较一下, 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 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 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 和说明有什么不同?
• 课文充分运用想像,描写了几万年之前和几 万年之中发生的事情,其中大都是作者的 “断想”,未必有事实依据,而且语言充满 激情。 • 而所附短文则是平实写来,不带什么感情色 彩,句式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陈述句、判 断句。
为什么行将结束才描写地下森林的 蔚为壮观? • 为了突出地下森林在黑暗中艰辛、 险恶的经历; • 更能突出它的“品格”,读者读来 也更觉新奇。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 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 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 着古藤爬下去,爬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 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 地宣布:我是森林!
“小草”和“森林”似乎有象征意义。 说一说,它们各象征什么?
• 老师提示你注意“这得意的小草儿”。 • 或参读下面的诗——
zhòu
世代做官的人


左思(西晋诗人)
niè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结论:“小草”和“森林”的象征 意义
• 小草——没有才能,只是凭借“地势”而 得意的人。 • 森林——(还是同学们自己说吧) 文中可参考的语句: •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 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 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 服啊! •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 “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 不! 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不”?
• 为了加强语气,有强调作用。 • “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 有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这三个问句与第二段的问句相同吗?
• 不同。 • 第二段的问句是“设问”,这三个 问句是“反问”,其作用是强化对 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hà n
水势盛大
yí n
边际
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 • 不,是写一般的森林。 • 由一般森林到地下森林。
朗读:
yǒu
niǎo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 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我寻找你,爬上了 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袅袅烟云在 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 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你似乎 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 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 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 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源自文库 miǎn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 这一部分哪几句突出地表现了 不能自拔。
地下森林遭遇到的“不公正”?
•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 却从来没有走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 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 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 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 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 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根据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
•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 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 沉着谦逊,拥有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 沉默寡言; • 乐观豪迈,面对逆境决不悲伤或消沉; • 生在不见阳光的环境,却从未放弃对生命 的追求。 • ……
阅读结尾
朗读:
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 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 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闪烁 的泉水,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 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 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 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 这么慷慨。
解析:要区分这两三组近义词细微的差别及各自的 用法,还应认真阅读文章,注意典型词语在文中的 运用。 答案:⑴抚爱⑵炫耀⑶真挚
4.根据例句,以“生命”为话题仿写 句子。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 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仿句:
解析:仿写本句时,先把握例句的特点,所写 语句的形式应与之相同,然后抓住“生命”的特点 来写,还要注意前后句搭配要得当。 参考答案:示例一:生命像大海,海在呼啸, 那响雷般的怒吼是大海对搏击风云的战斗生活的渴 望。 示例二:生命像道路,路在延伸,那醒目的路 标是人生对理想的追求。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 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 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
这只是在说“大自然”吗? 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更是说社会和人生。 • 言外之意是提倡在挫折和逆境面前坚 忍顽强,决不屈服。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 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 请你代她写几句格言警句。
地下森林断想
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 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 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 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 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 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在 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 识与追求。从此以后,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 在当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1986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加广阔 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 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 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 业作家。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 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文体所体现的思维和语言 的不同: 1. 抒情散文,是用感情的主观的笔调写成; 说明性文章是用理性的客观的笔调写成。 2. 抒情散文中处处充满鲜活的生动的形象; 说明性文章无须执著于描写生动的形象。 3. 抒情散文采用“焦点关注”,即突出重点 不及其余;说明性文章要全面介绍。 4. 抒情散文的语言是富有文采的,句式富于 变化;说明性文章要求平实、准确。 5. 抒情散文描写时不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性 文章要求准确地说明,常使用数据。
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资源, 有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椴、 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 有人参、黄芪、三七、五味子 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 蕨菜等名贵山珍。
地下森林中有许多动物,鸟、蛇、 兔、鼠等小动物穿行于树林草丛中, 马鹿、野猪、黑熊这样的大动物也会 时隐时现,甚至连罕见的国家保护动 物青羊也经常出没其间。
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是:
•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 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 的岁月。 • ……
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惊讶与感叹。 她感叹什么?
• 感叹“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 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 感叹大自然“多么不公平啊”; • 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 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 感叹它遭受了 “不幸”,“沉入这黑暗的 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张抗抗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边读边划: 生字词 难句 佳句 本文是什么文体? • 散文
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 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 ——前2自然段 2.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 ——3~20段 3. 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21~27段
阅读开头部分
朗读: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 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 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 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 骄傲的代表。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地下森林简介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 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 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 据科学 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 40 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 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 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 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是( )
A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 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B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C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 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 D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
解析:根据每句的表达效果可知A、C、D选项均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格,而B项则运用了比喻、对偶 的修辞。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