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生物:生活在距今一万年(全新世)以前的生物。

2.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的科学。

3.古生物地史学发展时期的重要事件

“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18世纪后期)

“均变论”与“灾变论”之争(17-18世纪,延至19世纪,甚至今天)

“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

1、化石(fossil):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2、化石大小:

大化石:借助肉眼、放大镜;

微体化石:借助显微镜;(微体古生物学)

超微化石:借助电子显微镜(超微古生物学)

3、化石形成的条件

古生物条件:硬体好于软体。只有特殊条件软体才能形成化石。

环境条件:

(1)迅速掩埋:避免动物吞食和细菌分解

(2)低能好于高能:内动力地质作用小(好)

(3)碱性好于酸性

(4)还原好于氧化

4、石化作用

使古生物遗体转化为化石的过程。

充填作用:矿物质充填,使生物硬体变致密、坚实。(物理变化)

置换作用:原来生物的组成物质被溶解,被外来的矿物质所取代。(化学变化)如:硅化、钙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

碳化作用(升馏作用):含有有机质或几丁质成分的生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不稳定的成分H、N、O升馏挥发,留下较稳定的C而保存的过程。(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如:笔石、植物的叶子等

5.化石的类型

实体化石:由生物的遗体或部分遗体保存下来的化石。(未变实体化石:生物的遗体全部保存下来,包括软体。如:琥珀昆虫、冻土中的猛犸象)

模铸化石:在岩石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的印模或铸型。分为: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外形留下的痕迹。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外形留下的痕迹。分内模、外模(两个类型凹凸与原来生物体均相反)

核化石:生物体空间被其他矿物质充填形成的化石。(凹凸与原来生物体一致)

内核:生物体内腔被充填

外核:生物体与生物体内腔整体被充填。

铸型化石:生物硬体溶解的空间被其他矿物质充填形成的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痕迹:足迹、钻孔、潜穴等。遗物:粪、卵等。

化学化石:古生物分解的有机成分保存形成的化石。如:脂肪酸、氨基酸等。

6、化石命名

(1)、各级分类单位的学名都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2)、属(亚属)以上名称用单名法,种名用双名法:种的名称由属名+种本名构成。

(3)、属及其以下分类单位用斜体,科以上单位用正体。

(4)、除种本名及其以下单位第一字母小写外,其余分类单位的名称第一字母必须大写。

(5)、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和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

7、古生物分类系统

动物界Animal Kingdom

原生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亚目

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珊瑚纲四射珊瑚目

环节动物门蚯蚓

软体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

节肢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三叶虫形超纲三叶虫纲和甲壳超纲介形虫纲

苔藓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笔石纲

脊索动物门典型化石代表:脊椎动物亚门

植物界

低等植物

蓝藻植物门、硅藻植物门、甲藻植物门、金藻植物门、轮藻植物门

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1.生命的起源

外星起源说:外星有机分子→地球

地球起源说: 分为3个阶段(1)无机→有机(2)有机→有机大分子(3)有机大分子→多分子体系的原生体

2.早期生物的发生和演化

(1)非生物的化学进化→生物进化

单细胞无核生物:38亿年,南非,无花果树群地层发现。

(2)无核生物→原核生物

单细胞原核生物:20亿年,加拿大,冈弗林特组地层。

(3)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17-18亿年,中国(华北),串岭沟组。10亿年,澳大利亚,苦泉组地层。(已经繁盛,世界最早发现的真核生物)

(4)后生动物出现

6-7亿年,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软躯体动物的印痕)发现于厐德(Pound Quartzite)石英岩。

3.显生宙生物的演化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时代:震旦纪末-早寒武世

门类:小壳动物群(海生无脊椎动物)

特点:无壳→有壳

(2)生物大爆炸

时代:寒武纪初期(5.2亿年)

门类和特点: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澄江动物群)

(3)动植物登陆

时代:S—D1-2

门类和特点:植物的裸子植物中的原蕨植物出现:茎叶分化、维管束、表皮角质化且具气孔。动物的四足动物的祖先—骨鳞鱼出现。

4.物种的形成

渐变论:达尔文学说: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理论:微小的变异在极其漫长的时代遗传中积累出现性状分歧,进而在遗传中积累达到物种的等级,就形成了新物种。

突变论:间(点)断平衡说:性状突变是主要的,渐变积累是次要的。新物种的形成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5.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

(1)进步性:简单→复杂低级→高级(地层老)→(地层新)

(2)阶段性:整个生物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突破性的分支发展:

①从异养到自养

②从两极(合成者和生产者)到三极(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③从水生到陆生

(3)多样性:同一时期内,水生和陆生、动物和植物、低级和高级生物同时并存的现象。

(4)适应性: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活习性等性状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发生物种分化,一种生物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

趋同:是指一些类别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

适应辐射:如果其一类群的趋异向着两个以上的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称为适应辐射。

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

(5)相关律和重演律

相关律: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

6.生物演替

(1)绝灭的概念(extinction):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种系代谢:旧种被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的过程。

(3)生态代替:一些生物缩小和丧失生态领域、而另一些生物占领和扩大生态领域的过程。

(4)背景绝灭(background extinction):地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具较低的平均绝灭速率的绝灭方式。

(5)集群绝灭(mass extinction):地史上短时期内许多门类近乎同时绝灭的绝灭方式。7次(后5次为重大集群绝灭):

前寒武纪(Pr €)\寒武纪(€);

寒武纪(€)\奥陶纪(O);

奥陶纪(O)\志留纪(S);

泥盆纪D3f1\D3f2(法拉斯期\法门期);

二叠纪(P)\三叠纪(T);

三叠纪(T)\侏罗纪(J);

白垩纪(K)\第三纪R(T)。

集群绝灭有五大特点:

①绝灭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