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利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保证气体质量一定,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推动活塞改变气体体积,用压强传感器测出相应的气体压强,验证玻意耳定律.

(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求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必须将压强传感器上的皮管封住气体,同时在活塞上涂抹润滑油,有良好的密封性,以保持气体质量不变.

2.实验中为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要求:1)不要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气体部分,2)移动活塞时应缓慢.

3.记录气体体积时要加上压强传感器上皮管内的气体体积。

4.记录气体压强时要稍待稳定再点击“记录数据”

5.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过程中,为使图象直观,最好用p-1/V图象.(三).误差分析 1.实验所用的注射器的气密性的好坏可直接产生误差,主要的原因是m是否一定保持不变,若有气体漏出,则pV值变小;若有气体漏进,则pv值变大.

2.实验中气体的温度改变可直接产生误差,主要的原因是不能满足条件,因此实验的过程中要求手不能握注射器,改变气体的体积时要求缓慢.

3.测量气体体积时,一有读数误差,二是皮管内的气体体积修正有误差(四)、参考试题 1.用注射器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压缩气体取几组p、v值后,用p做纵坐标,1/V做横坐标,画出p

一1/V图象是一条直线,把这条直线延长后未通过坐标原

点,而交于横轴,如图所示,可能的原因是 ( B )

A.各组的取值范围太小

B.注射器内气体漏气

C.在实验中用手握住注射器而没能保持温度不变

D.在实验中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2.在用注射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增大气体压强时,测出一组组压强和体积的数值后,发现压强和体积的乘积值在逐渐变小,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D )

A.压强逐渐增大.体积逐渐减小 C.注射器进气

B.用手握住了注射器,或操作过快,气体温度升高 D.注射器漏气 3.在《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C )

A.先用压强传感器上的皮管封住注射器内的气体,再把活塞插入注射器内

B.为使注射器固定,在拉或压活塞时都要用手紧紧地

握住注射器

C.拉或压活塞时,要缓慢,以使封闭气体与外界充分

发生热交换

D.以上操作均不正确

(2)图所示的是甲、乙两同学在同一次实验中得到的p一1/V图,若两人实验时均操作无误且选取的坐标标度相同,那么两曲线斜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同学实验时封人气体的质量不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第九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硬币“跳高”比赛 (1)比赛设计:将一枚一角硬币放在离桌边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架高约2cm。 (2)比赛规则: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使硬币翻越直尺。每个人都进行活动,使硬币成功翻越直尺或看谁硬币“跳”得更高。 (3)思考: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 2、思考并回答问题: (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_______改变了,这可能是由于硬币上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改变的原因造成的。 (3)吹气,加快了硬币____________(回答上方或下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同学们做出了大胆回答,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推进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一、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我们说它们都是流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猜到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系,那会有什么关系呢? 1、教师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 2、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假设:流速越大,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可能流体的压强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利用提供的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主探究。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利用各自小组中拥有的器材实验,每组至少采用两种方法。 实验方案一:用细线将两个乒乓球吊起,向两球中间吹气,发现两球靠拢。 实验方案二;点燃蜡烛,用吸管在蚀焰一侧吹,发现烛焰向有吸管的一侧倾斜。 实验方案三:将两根塑料吸管口对口成直角,一根竖直插入水中,向另一根中快速吹气,发现竖直管中的水面上升,甚至在两管靠近的一端喷出。 实验方案四: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纸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纸靠拢。如图所示。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交流评估:各小组把实验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说出来进行交流。 展示左下图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器。 3、问题: (1)当阀门甲、乙都关闭时,这是什么装置?它有什么特点? (2)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知识并回答。这是连通器,三个竖直管中的液面都相平。因为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点的深度都相同,所以压强都相等。 打开阀门,使装置中的水流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小实验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小实验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 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 实验步骤: 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 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 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 实验步骤: 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如图2(1)所示) 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如图2(2)~(6)所示)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 -t 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A 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 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 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 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 图2-8 图2-7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年6月修订“司南”版)8年级第151页至第152页。本节内容是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知识之后的延伸,是区别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的压强知识有较大帮助。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奥秘有强烈探知的愿望。但不善于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引导。 学生在学习了固、液、气静止时产生压强的知识后,习惯于套公式进行计算,对“静止状态下产生压强”有思维定势。对“流体流动时的压强与静止液体的压强不同”难于理解。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探究小实验和“飞机是如何升上天空的”等感兴趣的问题展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情景,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制定科学探究的方案,以有趣的小实验激发物理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首先,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共性引入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和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猜测,进而过渡到本节的重点,即探究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 其次,通过升力的产生和生活中的流体现象的分析,突破本节难点,即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 最后,在教学的结尾,试图在作业布置方面作一些尝试。通过“教学链接”布置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使作业更多地向课外延伸,走向社会,走向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特点;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尝试应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观点来解释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立足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与总结,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完整版)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精选题

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 1.(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A.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B.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D.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C.玻璃管顶端突然破了一个小孔,水银会向上喷出 D.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2.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 (1)蘸水的目的是. (2)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写出最终的化简结果) (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2017春?西城区校级月考)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取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③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1)大气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原理是.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3)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4)如果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选填“偏小”或“偏大”) 4、如图所示,小宁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宁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为.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3)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4)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P=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小宁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了以下原因: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案例(2016春)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案例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 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 观。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乒乓球、饮料吸管、水、纸杯、白纸、漏斗、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为什么变小了呢? 学生分析:因为管内空气有流动,可能引起压强变化。 气体和液体这类可以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板书),常见的水和空气都是流体。那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测量大气压实验小结

大气压专题讲解 精测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方法及注意:(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外贡液液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时,它就停止下降,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1、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吸盘帖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 E、人体肺部吸气 2、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E、将细管换成很粗的管子 F、本实验器材从夏天放置到冬天 G、将玻管顶端凿一个很小很小的孔 H、试验时天气有晴转阴 I、将试管压一压(但水银柱上方任有真空) J、在试管足够长时,将汞换成水 题3 题4 题5 3、如图3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填“变小”、“不变”或

“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 (请写出它的名称)。 4、 4、如图4所示,将托里拆利装置放在天平上,并用铁架台将玻璃管固定,使管口不与槽底接触,在右盘放砝码使天平平衡,此装置移到山上,分析天平的状态变化. 5、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估测大气压:方法一:注射器等器材组合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 (2)在如右上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 是。 (3)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同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可能的原因又是(数据读取没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则他们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A.F1L/V B.F2L/V C.(F2-F1)L/V D.(F2+F1)L/V 方法二:橡皮碗等器材组合 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如是

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硬币跳高”、“吹纸”等实验,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能说出生活中的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通过对机翼的观察分析,理解流体表面由于压强差而产生压力差, 从而知道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飞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认识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预习】 一、预习要求 预习九年级物理课本91页至93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流体包括和. 2.做14.4—1实验,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硬币飞起的原因可能与有关。 3.做14. 4—2探究,你发现的现象是 ,猜想原因是 。 4.查资料,观察机翼的截面形状,画下来,思考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预习自测 5.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 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 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 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A.风声是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 D.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大于屋顶重力 7.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并用手指拖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方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 A.掉下来 B.被吹出 C.不会掉下来 D.无法判断 三、预习反思 【课内探究】 一、预习总结,精讲点拨 (一)展示问题,预习总结。 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并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自主合作,精讲点拔。 1.知识探究点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简单实验: (1)塑料吸盘:把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塑料吸盘内外压强不等,塑料吸盘就能吸在光滑墙壁上。如果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塑料吸盘和光滑的墙壁之间,吸盘便不能贴在光滑墙面上。 (2)悬空塑料管里的水:塑料管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管口倒置,塑料管中的水不会流出来。如果把塑料管的上方和大气相通,上、下压强相等,水就不能留在管中。 (3)用吸管吸饮料:如果把杯口密封,空气不能进入杯内,便无法不断的吸到饮料。大气压的作用使饮料进入口中。 2.大气压的存在: 以上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大气内部的各个位置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要点诠释:空气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要点二、大气压的测量(高清课堂《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1.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 。 (2)实验是将大气压强转化为液体压强来进行测量的。如图所示,在管内外水银面交界处设想有一假想的液片,由于水银柱静止,液体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也就是大气压支持了管内大约760mm 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跟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通常把这样大小 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用0P 表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450 1.36109.8/0.76 1.0110P P gh N kg m a ρ==???≈?。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1.喷泉实验 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小实验。其中喷泉实验就是一例。 1)仪器的装置 如图1-1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外壳比较厚实的饮料瓶; (2)喷水管:用废签字笔芯去掉其笔 尖金属部分并清洗干净; (3)出水管:废签字笔外笔杆、饮料 吸管或橡胶管; (4)储水槽:用废饮料瓶盛水,作为 供水的水源; (5)接水槽:用废饮料瓶接出水管流 出的水,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 2)制作方法 将饮料瓶盖取下用钻头或电烙铁钻出 或烙出与笔杆和笔芯大小相同的孔后用AB 胶或环氧树脂粘牢即可。注意不能漏气! 3)工作原理 如图1-2所示,当水沿出水管3流出时,封闭在饮料瓶1中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管外大气压强大于管中空气的压强,所以水能从喷嘴2喷出。喷射的水柱高度由储水槽4与接水槽5水平面间的高度差来决定。 水柱喷射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设大气压强为p 0,签字笔喷管中的空气压强为p ,接水槽到储水槽的高度差为H ,储水槽液面到饮料瓶中液面的高度差为s ,喷射水柱高度为h 。 则储水槽液面的压强应满足: p gh gs p ++=ρρ0 接水槽液面的压强也应满足: p gs gH p ++=ρρ0 由以上两式可得H =h ,即水柱高度等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由于水图 1-1 图 1-2

与管之间有粘滞阻力,因而实际上h <H 。该实验不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是利用大气压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2、另一个有趣的实验 1.装置 如图1-3所示,用一根直径约2.0cm 左右的长有机玻璃管(或玻璃管),将端部打磨平整后,一端用有机玻璃片滴入少许三氯甲烷粘结封口,另找一个直径稍小于有机玻璃管的小瓶或有机玻璃管同样封闭 端面,使大管内径与小管外经之差在1mm 左右(以小瓶、小 管能在大管内自由移动为宜)。 2.实验现象 实验时先在外管内灌满水,将小瓶(小管) 插入外管后再倒转成图1-3所示垂直向下形式,此时可看见 管内水徐徐流下,小瓶不但不会落下,反而会渐渐上升,一 直到管的顶部为止。 通过本实验可以说明,小瓶(小管)在大玻璃管内上升 的确是与大气压的作用有关的。因为,当我们在有机玻璃管 的封口上开一个小孔时,若开始实验时用手堵住小孔,重复 上述实验,小瓶徐徐上升;当小瓶升到一定高度时,放开堵 孔手指,小瓶立即落下,这时因长管上端也有空气,管内形 不成真空,所以小瓶(小管)会落下。 3.实验成功所需条件 假定在两管倒过来的一瞬间成图1-3所示的情况(这时刻,水和小管还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我们以小管为研究对象,小管主要受到三个力:重力G 、向上的大气压力F 1 = p 0S ( p 0为大气压强、S 为小管外径截面积)、水对小管顶部外壁的向下的平均压力 F 2= p b S ( p b 为小管顶部外壁所受平均压强,可以认为是b 点的压强)。小管所受向上的合力为: F = F 1 –F 2 -G 式中,G 和F 1 是恒定的,而F 2(p b )是随实验条件而变化的。 若开始时小管插入大管水中的深度是h 。那么,只要水是静止或流速很小,可以认为这时大气压强在水中传递的过程中大小不变,而且各向同性。因此,小管顶部b 处的平均压强为: p b = p a - ρgh = p 0 –ρgh 因而, 图 1-3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 / 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2、 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的高速列车(如图2所示)运行速度可达 380 km/h 。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3、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 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4、 树叶落在马路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 ) A.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B.只向上飞 C.从路旁被吸向汽车 D.不受影响 5、 关于飞机的升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力是由于飞机发动机转动产生的 B. 升力是由于飞机排气管向后排气产生的 C. 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压强差产生的 D. 升力是由于飞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产生的 6、沙漠中有一个沙丘(如图),当水平方向的风断吹过沙丘时,沙丘会慢慢:(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仍停原处 D 、无法确定 7、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 ”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 ”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9、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的重力为G,它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F。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的影响,则下列关于G和F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G>F B.G=F C.G

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1、自动喝水的杯子 【实验目的】 观察封闭容器中的燃烧使容器中气压变小。 【实验内容与现象】 取一个浅盘子,一个玻璃杯,一张不大的薄纸和火柴。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图)。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2、水在倒置烧杯里上升 【实验目的】 观察倒置空杯里水的上升,学习气压或大气压。 【实验步骤】 参看图 (1)在一个大烧杯中放入约110毫升的色水,并将它们放到三角加热台上。 (2)对大烧杯加热,同时将一小烧杯倒置于大烧杯中。 (3)使杯中的水至少沸腾一分钟,注意观察气泡的走向与小烧杯是否倾斜翻倒。 (4)把两个烧杯一起移走,并将火盖灭。 (5)在烧杯冷却过程中,观察两烧杯中水的运动。 【现象解释】 在水煮沸的过程中,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汽。在倒置的烧杯中生成的水蒸汽占据了烧杯中的空气的位置。水沸腾的时间越长,生成的水蒸汽越多。冷却的过程是蒸汽冷凝的过程。蒸汽又冷却变成水时,小烧杯内部的压强减小。所以小烧杯外部的水被外部较高的大气压推进倒置的小烧杯中。为缩短实验时间,可用一些冷水滴在小烧杯上,使小烧杯中的水上升。加热时间足够长,水可以完全充满小烧杯。

3、利用自行车气筒测量大气压强 【实验目的】 用气筒近似测定大气压强。 【实验内容与要求】 取一个自行车打气筒,先把打气筒的活塞完全推到底部,然后把气筒的出气口涂上厚油脂使它被密封。在气筒的手柄中心处固定一个挂钩,利用它可以吊挂重物。拿住打气筒的筒壁,使气筒倒置。逐渐增加挂钩上所挂重物的重量,记下打气筒的活塞开始慢慢匀速下落时所挂重物的重量G。测量打气筒气管的内径,计算出打气筒活塞端部的面积S。 为了简便,可用砝码作重物。测量内径时需要事先拆开气筒的一端。 4、空气压扁罐头盒 【实验目的】 观察大气把空罐头盒压扁。 【实验内容、现象与解释】 从一个可口可乐的空易拉罐的小口,向罐里注入1/4罐水。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在水蒸汽出现以后,稍待一会儿再停止加热。用干布垫着拿起罐头盒,将它横着放到事先备好的一盆冷水上,使它的侧面有1/3左右浸入冷水。随着一个声音的发出,可看到罐头盒的侧面向内塌陷。其原因是:当水沸腾后,水蒸汽已将罐头盒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了;冷却时水蒸汽又冷凝成水,致使罐头盒内的压强由于气体质量的迅速减小而较大地小于外部的大气压,从而使罐头盒受到向内的压力。为了防止把罐放倒时烫着手,最好用铁丝在易拉罐上口处绕制一个把手。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第六章c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和波意耳定律等知识后,对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气体的等容变化过程及其规律。从科学研究方法来看,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它在继承力学的许多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增添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外推法,并导致热力学温标的创立;建立微观气体模型对宏观规律获得本质的认识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理解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这三个状态参量和气体的状态变化之物理意义,并且要了解探究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使用DIS实验器材的一些必备技能。 通过气球加热后破裂等情景引入,使学生定性认识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其压强变化与温度变化的趋向相同。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体积的气体进行DIS实验探究,在计算机上得到p-t图像,并要求学生作图,然后通过对p -t图像的分析、讨论,理解压强随温度变化是线性的关系和图线在纵轴与横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

应用外推法合理外推图线,创建热力学温标,并得到查理定律。 本节课的学习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DIS实验研究实际问题,应用物理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温度间关系的图象表达,即p-t图像和p-T图像。 知道热力学温标,知道绝对零度的物理意义。 理解查理定律。 学会用DIS实验器材完成一定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温度间关系的 探究任务,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DIS实验。 运用外推法建立热力学温标,并在对p-T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查理定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物理思维方法在探究、分析推理过程中的作用。 由日常生活中的气体等容变化现象养成观察身边的物

大气压强小实验

大气压强小实验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张勤昌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 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 实验步骤: 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 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如图1所示)

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 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 实验步骤: 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如图2(1)所示) 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如图2(2)~(6)所示) 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高二新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要点:巩固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知道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能用气体参量来叙述生活实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考试要求:高考Ⅰ(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会考 课堂设计:学生已涉及到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本节可进一步从撞击、作用力、频繁等因素将气体压强转到宏观的决定参量温度和体积上来,并使学生认识到参量之 间是有联系和制约的,也能从一些生活事例中用气体状态参量的眼光观察和解 释。为降低难度,分别将相互关系分立讨论,再通过小结得到实用的定论。为 应付一般习题中的参量定性讨论,可介绍(PV/T=常量)式。 解决难点:在复习气体压强微观意义的基础上,将微观量转化为宏观的参量,继而结合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得出三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再在生活实例中应用检验,作为 定性了解可依据课本不再展开。 学生现状: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来理解与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有困难; 用微观意义来理解参量的变化尚不适应; 用微观意义定性知道生活实例不知所措。 培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 思想教育: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堂教具:针筒,气球 一、引入 【问】气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的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问】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温度、体积 那么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存在呢?这就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学生阅读《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部分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实验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分析: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密封在注射气内质量一定的气体;实验的先决条件是: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结论: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问】用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理论即从微观方面解释这个实验结论。 分析: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质量一定,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即分子越密集,所以气体压强增大。 【问】如果压缩气体的同时,温度降低,还一定是“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吗? 分析: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所以压强不一定增大。 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PV=常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自制新课导入实验)、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等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两支、水、纸杯、白纸两张、漏斗一个、小木块两个等。方法运用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气压强的存在(一) 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 (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 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 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 (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 (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 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 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 (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作者:————————————————————————————————日期: ?

A.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知道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由压强、体积、温度三参量描述;并能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知道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情景 2.掌握气体压强计算的一般方法,掌握压强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3.学会用DIS实验系统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探究(图像拟合、简单误差分析) 4.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玻意耳定律求解质量不变气体,与压强、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5.会读、画一定质量气体的P—V图。 【规律方法】 1.能将初中有关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原理、托里拆利实验等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实验迁移到本节学习过程中。 2.会求固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液态物封闭气体的压强。 3.通过DIS实验进一步感受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参量内在关系中的作用 4.通过描绘P-V、P---1/V图像,进一步增强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能力 作业4?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玻意耳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表示气体的状态参量() A.气体体积 B.气体密度? C.气体温度??D.气体压强 答案:B 2.关于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成正比 B.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 ?C.气体的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 ?D.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 答案:D 3.气体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 ) A.单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B.几个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C.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产生压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4.如图所示,大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厘米水银柱),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应是( ) A.30厘米水银柱?C.50厘米水银柱 C.26厘米水银柱 D.46厘米水银柱 答案:C 5.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入一个充气较多的气球,下列关于玻璃罩内气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减小 B.通过胶管抽玻璃罩内的空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C.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增大 D.通过胶管向玻璃罩内充气,气球的体积不变50cm 30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