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精彩的词句。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能理清行文思路。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感受文中情趣,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简介作者。(口头叙述,参照页脚注释)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2、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1)积累字词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3)品味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3、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幻灯片展示)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听说读写”训练。看字词读出或写出拼音;听读音,写出相应的字词;让学生说出一些字词的含义。

字词: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莫名其妙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问题)

1.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1.课文第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二、三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四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五段写吃鸭蛋、玩蛋壳。第六段是补笔。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得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最后涉及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教师板书: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风俗是高邮独有的

(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3.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家乡的热爱)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端午的鸭蛋”而要先写端午的风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学生研讨)

(明确:从文章思路来看,首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写到“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起到“铺垫”作用。这是“铺垫”的写作手法。铺垫的手法以前我们也学过了。比如,《社戏》一文真正写看社戏的内容还不及整篇的四分之一,全文以社戏为线,在层层铺垫中凸显中心。

四、品味语言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艺术上的追求有三种:(1)“平淡而有味”(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试着在文中二三自然段找找,看看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以上的这些特点

现在,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出了来,认真品品其中的“味”,想一想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齐读)(教师学生一起品评)我们先找出一个句子,一起来试着品评一下。请大家看到这一句(幻灯片展示):“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提问同学,先读,后品评。)本来只要它是腌制咸味的鸭蛋,无论好的坏的都能叫咸鸭蛋吧可是,在这里,作者却认为北京的咸鸭蛋连叫做“咸鸭蛋”都不配!不算是“咸鸭蛋”!听起来有些孩子气,是不是啊(是)作者对北京咸鸭蛋是带着“鄙视”“看不上眼”的,那么他认为哪里的咸鸭蛋才称得上是“咸鸭蛋”(高邮咸鸭蛋)在作者眼中,只有家乡的咸鸭蛋才能称之为咸鸭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因为他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喜爱,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认为自己家乡的才是最好的,其他都是不能比的。)

这样的句子,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一些孩子气,有着淡淡的幽默和趣味,由此更深一层地我们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后,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取一个句子进行品评。我们一起品评之后,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来品评一下。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取一个句子进行品评。稍后再让每个小

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的品评成果。先来自由朗读一遍二三自然段,开始。

3、小组展示品评成果:先读,后品评。

4、品评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味”:味就是情——对家乡的自豪、热爱之情。

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另外平淡有味的语言启示我们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情趣,让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

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