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处置

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处置

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处置
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处置

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处置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存储、运输、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一)液化石油气特性

1、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出的各类烃类化合物,包括丙烷、丁烷、丁二烯、异丁烯等。

2、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加压以液态存储和运输,液体的密度约为水的一半,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泄露出来易聚集在低洼处。

3、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250倍,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通常为1.5%~10%.

4、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为气相,无色、无臭、无毒,但吸入会造成恶心或头痛,吸入过多会有麻醉性。

(二)液化石油气泄露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露,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形成大面积

扩散。

2、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爆炸下限低,泄露后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爆炸气体。

3、处置难度大:由于液化石油气发生泄露部位裂口大小及压力各不相同,采取堵漏、输转、引火点燃等措施时,技术要求特别高。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1、接警出动

2、个人防护:进入现场或警戒区内的人员必须佩带隔绝式呼吸器,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外围人员可穿纯棉战斗服,必要时全身淋湿进入扩散区域。

3、现场询情

4、侦查检测:查明泄露区及周围有无火源,利用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扩散范围,测风力、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

5、设立警戒: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立警

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并随时调整警戒范围。

6、疏散救生:疏散泄露区域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一切无关人员,组成救生小组进入区域内部救生。

7、排除险情

(1)禁绝火源:切断警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

(2)选好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上风向停靠

(3)喷雾稀释: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驱散稀释沉积的气体,对储罐顶部开口泄露要用喷雾水枪拖住下沉的气体,往上驱散。

(4)关阀断源: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

(5)器具堵漏:根据现场情况制作堵漏方案,分别采取不同的堵漏器具进行堵漏。

①管道泄露式罐体孔洞型泄露:应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堵漏,或用螺丝钉加黏合剂旋拧

②法兰堵漏:因螺松动引起法兰泄露时,可使用无火化工具紧固螺栓,制止泄露

③罐体撕裂泄露:由于罐壁脆裂式外力作用造成罐体撕裂,其泄露往往呈喷射状,制止这种泄露,可用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且塞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露时,可采取疏导方式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外观与形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煤油、、苯、沥青等 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比水轻) 沸点(℃):100-177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1):最小引燃能量(mJ):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包装类别:(I)1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流速不超过3米/秒,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 闪点(℃):-20—61 爆炸下限(V%):1.9 自燃温度(℃):232-277 爆炸上限(V%):12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 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2、扩散性 粘度低的油品流动扩散性强;重质油品的粘度虽然很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亦能增强其流动扩散性。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ACGIH: 400 ppm; 1590 m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毒性:属低毒类 LD50:500-5000mg/kg(哺乳动物吸入) LC50:16000 mg/m3 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4、带电性 石油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欧厘米左右,当沿着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因受到震荡与车、船罐壁冲击时都会产生静电。 三、战术要点 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 2、确保重点,积极防御,防止引发燃烧爆炸; 3、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小组,采取泡沫覆盖、砂土或围栏围堵、开沟引流等措施,并加强行动掩护; 4、充分利用固定、半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处理措施; 5、在上风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 6、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 7、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安全撤离。 四、程序方法 1、防护 (1)进入危险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2)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一、基本措施 1 岗位职责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分为初期处置和后期处置,初期处置以气站现场岗位人员为主;后期处置由企业、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社会救援机构共同实施救援。 1.1 初期救援岗位职责 1.1.1 现场指挥(事故现场职位最高者) 迅速判断事故部位、起因、状况;指挥或亲自实施应急措施;指挥启动或亲自启动消防系统;视事故发展向有关部门、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向社会救援机构求援。 1.1.2 应急操作 立即判断事故发生部位、发生原因,找出关键处置点;按照企业预案规定步骤操作,切断事故设备与储配系统的连接通道,停运机泵并切断储配系统电源,设法扑灭初期火苗。 1.1.3 消防操作 力争扑灭初期火苗;立即启动消防水系统,连接消防水枪或启动喷淋系统,进行冷却降温或驱散泄露的液化石油气。 2 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2.1 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 2.1.1 储存有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发生开放性化学爆炸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消防机构和有关部门报警报告,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对相邻储罐进行喷淋降温,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现场,远距离设置警戒区域,等待专业救援机构救援。 2.1.2 储罐在检验维修时发生爆炸 该类事故爆炸气体来源于罐内残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所有生产作业,检测罐内爆炸性气体在安全范围内以后,救援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储罐内将受伤人员救出,立即就近送医院救治。 2.1.3 储罐及其接管发生液相泄漏 ⑴液相泄漏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连接消防水枪,对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进行驱散,干粉灭火器上风头掩护。 ⑵如泄漏发生在储罐底部,应开启高压水向储罐内顶水,气相石油气向其它储罐连通回流。 ⑶实施烃泵倒罐作业,将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其它储罐或槽车内。 ⑷以棉被、麻袋片包裹泄漏罐体本体,让其结冰以减少泄漏量。 ⑸如接管泄漏,则应用管卡型堵漏装置实施堵漏。 ⑹警戒区域视泄漏量的大小而定,下风头应适当扩大距离。 2.1.4 储罐及其接管发生气相泄漏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正式版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化石油气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液化气充装企业和起吊车辆,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处置。 处置人员应首先询问遇险人员情况,了解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

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并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通常有: 1. 液化石油气泄漏 2. 液化石油气火灾 三、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报警 拨打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二)建立警戒区。 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4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

十起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87441752.html, 十起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作者:杨孝文 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12期 今年4月20日,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随后沉入墨 西哥湾。这是一起重大生态灾难,但它不是唯一的一次。以下是过去50年发生在陆地和海上的十起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1科威特漏油事故原油泄漏量:t36万N150万吨这是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1991年1月,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在撤退时打开了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为阻止原油外泄,美国战机不得不轰炸石油管线。 2“伊克斯托克-1”油井事故 原油泄漏量:45.4万吨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的“伊克斯托克-1”油井发生爆炸,向墨西哥卡门城附近的坎佩切湾泄漏了大量原油。直到1980年3月油井才被封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3“大西洋女星”号事故原油泄漏量:28.7万吨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岛附近的加勒 比海水域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两艘被困在风暴中的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发生碰撞导致大爆炸,造成了迄今最严重的油轮漏油事故。 4费尔千纳盆地事故原油泄漏量:28.5万吨原油泄漏事故并不总是发生在海上钻井或油轮上。1992年3月2日,位于鸟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边境的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油井发生了机械故障导致井喷,约28.5万吨的原油从油井喷出,流到附近盆地。 5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事故 原油泄漏量:26.3万吨 33年前,位于挪威和英国之间的北海曾发生过一起原油泄漏事故,8天时间内共有约26.3万吨的原油泄漏到海中。 6瑙鲁兹海上油田事故原油泄漏量:2677吨伊朗瑙鲁兹海上油田在两伊战争中多次经历战火。1983年2月10日,一艘油轮与钻井平台相撞,造成原油泄漏。后来,发生事故的钻井平台及附近的钻井平台又多次遭到伊拉克直升机的袭击,引发火灾。直至1985年5月,油田大火才最终被扑灭。这几起事故共造成瑙鲁兹油265吨的原油泄漏。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处置方法(2020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处置 方法(2020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谈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处置方法(2020 新版) 摘要:近年来,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的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一旦泄漏,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事故现场处置十分复杂、困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险措施,彻底不留隐患地消除险情,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灾难事故,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液化气槽车泄漏事故已经成为救援队伍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分析 液化气槽车罐体的基本结构、事故特点、事故成因、处置对策、预防措施,总结此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供各级各类参战人员参考、借鉴,以期发挥有益的警示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结构;槽车事故;措施 1引言

液化石油气槽车是一种储存、运输液态石油气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由于工作状态下承受着剧烈的振动和冲击,环境恶劣多变,介质易燃易爆。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C4和少量的C5。由炼厂气所得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比重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在气态时密度大于1.52kg/m3,比空气重1.5~2倍,易在低洼处会聚,沿地面扩散。在液态时密度小,同体积的重量约为水的1/2。在常温下,它的沸点是-6.3℃~-47.7℃。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闪点为-140℃~-40℃。着火温度为470℃~510℃。点火能量小。为万分之几毫焦耳,最小引燃能量为0.2~0.3mJ。爆炸下限低。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1.5%~9.5%时,遇有点火源即能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性、聚积性、扩散性、膨胀性、爆炸性、毒害性等。燃烧时伴随爆炸、破坏性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二次爆炸、火灾初发面积大。通过对近15年100例液化石油

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技术对策参考文本

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技术对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技术对策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前言 20xx年10月6日,榆林神木县四卜树村陕京输气管 线因意外创伤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 亡,但导致方圆10公里内4000余群众紧急疏散,200万 方天然气泄漏,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20xx年11月17日,长庆油田分公司靖西输油管线发 生一起盗窃管道原油的重大刑事案件。这起盗窃案件致使 大约近千吨原油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管 道建设方兴未艾,尽管人们采取了多种防腐和防范措施, 但管道泄漏仍时有发生。某带压堵漏公司每年上万起的堵

漏工作量,证明石油天然气的泄漏事故频率远大于火灾事故频率。所以,系统研究石油天然气泄漏事故的技术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一、石油天然气管网泄漏形态 研究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技术对策的前提是将此类泄漏科学分类,然后针对每一类泄漏研究相应技术产品,从而形成解决不同泄漏形态的立体带压堵漏技术。 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根据压力等级进行划分,可以有如下几种: 1、真空管道(0MPa以下) 2、低压泄漏(0---1.6MPa) 3、中压泄漏(1.6---10MPa) 4、高压泄漏(10---100MPa) 5、超高压泄漏(100MPa以上) 根据压力等级所作的泄漏形态分类决定相应堵漏产品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01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 置(正式版)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理化性质 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稀、丁烷、丁烯等,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石油气通过加压或降温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250-350倍左右;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5(比水轻);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积聚,爆炸极限为5%-33%。 液化石油气一般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属于低毒类。常见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

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严重时出现麻醉状态和意识丧失。液化石油气一般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察觉该气体的存在。 2、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危险区。 (2)易发生爆炸燃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极低,泄漏后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3)燃烧猛烈,爆炸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火焰温度可达18000C以上,爆炸速度可达2000-3000m/s。 (4)处置难度大,要求高。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容器、部位、口径、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

液化石油气泄露处置

附件2 道路运输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现场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一、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极度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爆炸。 二、现场处置程序与措施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 (一)现场询情 救援人员接警到场后,要详细询问泄漏罐车的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围;有无人员伤亡;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等。 (二)侦察检测 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液化石油气浓度;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 (三)设立警戒 污染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下风向疏散至少800m,发生大量泄露时,初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

疏散至少1500m。然后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检测。密切注意危险区有关人员的行动,并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四)疏散救人 救援人员应立即搜寻遇险人员,并对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警戒围的所有人员及时组织疏散,有序进行,确保被疏散人员的安全。对现场伤亡人员,由医疗急救单位及时进行抢救。 (五)禁绝火源 切断警戒区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抢险人员的手机,切断机线路,使用防爆通讯工具;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不准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 (六)有效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都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部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消防队员要着全封闭式防化服,或其他型号的防化服,戴防化手套,穿防化安全靴。处理液化气体时,应穿防寒服。 (七)稀释气体 以泄漏点为中心,在罐车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驱散、稀释沉积漂浮的气体,禁止使用直流

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危害程度分析 液化石油气泄漏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燃烧爆炸,形成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 2 预防措施 2.1到国家批准的换瓶站购买石油液化气,并由专人进行更换。 2.2在更换液化石油气钢瓶后,用肥皂水等进行试漏。 2.3对燃气管道、软管、法兰接头、阀门等处进行检查,防止燃气泄露,发现问题立即 整改。 2.4室外存放重、空瓶地点要有防晒措施。 2.5气瓶间内要使用防爆电器,通风良好,不得存放任何物品。 2.6建立石油液化气钢瓶管理制度。 2.7消防器材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3现场处置措施 3.1发现燃气泄露、火灾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报警,并向领导报告, 使用座机、手机报告要远离石油气泄漏区域。 3.2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及时通知灭火组、抢险组等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自救。 3.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3.4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管道等处发生泄漏时,及时查找泄漏点进行检修、堵漏, 不再有泄漏点后,正常使用。 3.5不得开启、关闭液化石油气已扩散部位的电源开关。 3.6角阀漏气起火,用湿布包住手去关闭角阀,无法关闭时,用灭火器扑救,用水冷却 钢瓶,灭火后将钢瓶搬到空旷处放置。 3.7钢瓶破口,并引发火灾,用灭火器灭火,用水对钢瓶进行降温,并视火情对周围建筑、设施等进行喷水保护,周围设置警戒线。 120急救中心电话,对受伤人员进 3.8及时向 119报警。有人受伤立即送往医院,或打 行救治。 3.9注意保护好现场,便于事故调查。

石油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1 标识 中文名:石油;石脑油;粗汽油 别名:原矿油;原石油;原油 英文名:Crude oil 分子式:碳侣84-85%,氢侣12-14% 分子量: CAS号:8030-30-6 RTECS号:DE3030000 UN编号:1256 危险货物编号:32004 IMDG规则页码:3264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煤油、、苯、沥青等 熔点(℃):相对密度(水=1):0.7 8-0.97(比水轻) 沸点(℃):100-177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1):最小引燃能量(mJ):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包装类别:(I)1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流速不超过3米/秒,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 闪点(℃):-20—61爆炸下限(V%):1.9 自燃温度(℃):232-277爆炸上限(V%):12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2、扩散性 粘度低的油品流动扩散性强;重质油品的粘度虽然很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亦能增强其流动扩散性。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6.30”新大原油管道破坏泄漏事件调查报告

6.30 ”新大原油管道破坏泄漏事件 调查报告2014年6月30日,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以下简称岳林公司)在金州新区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管道定向钻穿越施工作业时,将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大连输油气分公司正常运行的“新大原油管道一线” 管道(直径? 711钻破,泄漏原油串出地面并沿周边公路流淌,进入城市雨排和污水管网。部分原油沿地下雨排系统流向寨子河,在轻轨桥下寨子河水面上聚集,21 时20分闪爆着火,22时20分熄灭;另有部分原油沿污水系统进入金州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在第二污水处理厂截留回收。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没有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没有对海洋造成污染。 一、基本情况 大连德泰易高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以下简称 德泰易高公司)拟在大连市金州新区路安停车场附近建一座CNG和LNG合建站(以下简称合建站,即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区八号路CNG常规加气站与LNG合建站工程”,作为合建站配套工程, 2014年6月5日,德泰易高公司与岳林公司签订《大连德泰八号路加气站? 160P 电力套管穿越道路及输油管道工程协议书》,协议总造价5万元。 该协议书约定德泰易高公司负责提供具备施工条件的施工场地、施工图纸,办理施工所涉及的施工许可;岳林公司根据施工图纸,现场探查沿线其他地下设施位置,确定纵向及横向准确路由,制定穿越施工具体方案。 1.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情况 德泰易高公司成立于2010年底,是一家台港澳与境内合资企业,其中大连德泰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持股51%,易高天然气(大连)有限公司持股49%。经营范围是投资、建设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煤层气、汽车加气站及从事相关业务。 xx 公司成立于 2011年4月,民营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 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管道非开挖工程等。

国外石油泄漏事故的应变措施

国外石油泄漏事故的应变 措施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外石油泄漏事故的应变措施一、美国 1.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变体制 联邦现场协调部、州现场协调部和泄油事故责任单位三者是处理事故的决策机构(最终决定权在联邦现场协调部),下设计划、作业、物资调配、财务四个部门。联邦现场协调部可以接受其他政府机关的援助。 1990年美国油污染要求潜在的污染者也要对泄油事故有应变准备,经营者必须设想油轮、驳船发生泄漏,并与特定的石油处理机构签订最坏情况下的处理协议。这些潜在污染者的每艘船都要有对应变措施具有支付能力的证明,每船须制订应变计划并得到认可。 2.石油扩散剂的使用 阿拉斯加是1989年美国少数几个事先同意使用石油扩散剂的州之一,但其必要条件是要得到联邦现场协调部的事先认可。海岸警卫队的现场指

挥官为了让州行政当局和民间有关团体了解石油扩散剂的有效性而进行了试验。 此时正值确认扩散剂对环境保护有效的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报告出台。报告认为,如使用扩散剂,石油向海水扩散、流至外洋,就会无害。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泄油事故后,美国对扩散剂的态度有所改变。到1997年底,美国沿海各州几乎都对扩散剂的使用采取事先认可态度,现场指挥官可在未经有关团体了解的情况下认可使用扩散剂。 有时,扩散剂成为唯一的实际手段。扩散剂可以在空中撒布,这比在海上掠行艇上撒布的范围要大10~40倍,泄漏场所远离陆地时也有效。 3.海岸线清理技术的革新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后,为了清除漂浮在威廉王子湾及阿拉斯加湾的石油,高峰时动用了11000名以上人员,调查了6000公里海岸一。威廉王子湾外的石油呈现轻质泡沫状和沥青球状,可以使用铁锹、水桶等作手工清除,但威廉王子湾内的石油粘附牢固,必须用水清洗。结果在清理的2400公里海岸线中,污染严重的400公里用水或温水清洗,洗落至威廉王子湾的石油,用石油围拦围住,再利用掠行艇清除。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全文)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股份公司),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油品炼制与销售、化工生产与销售等业务。 3.中石化股份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是中石化股份公司下属的从事原油储运的专业化公司,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下设13个输油生产单位,管辖途经14个省(区、市)的37条、6505公里输油管道和101个输油站(库)。 4.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以下简称潍坊输油处),是中石化管道分公司下属的输油生产单位,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负责管理东黄输油管道等5条、872公里管道。 5.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黄岛油库(以下简称黄岛油库),是中石化管道分公司下属的输油生产单位,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港口原油接收及转输业务。黄岛油库油罐总容量210万立方米(其中,5万立方米油罐34座,10万立方米油罐4座)。 6.潍坊输油处青岛输油站(以下简称青岛站),是潍坊输油处下属的管道运行维护单位,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负责管理东黄输油管道胶州、高密界至黄岛油库的94公里管道。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10月成立的。目前管理区域总面积478平方公里,有黄岛、薛家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322个村(居),常住人口近80万人。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 (三)东黄输油管道相关情况。 东黄输油管道于1985年建设,1986年7月投入运行,起自山东省东营市东营首站,止于开发区黄岛油库。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年,设计压力6.27兆帕。管道全长248.5公里,管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详细 中石化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1事发过程 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7时30分,中石化(一说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围油栏。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面有油。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10时30分许,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

场相继发生爆燃。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2事故救援 青岛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事故现场已经成立指挥部,包括环保、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置。市、区两级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力量紧急处置。青岛120急救中心派出8辆救援车前往,伤者被送到青医附院西海岸园区。医院门口准备了大量推车,医护人员正全力救治伤者. 据“黄岛发布”通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已到位,事故原因由调查组调查后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11月22日晚派出由2名烧伤科、2名重症医学、1名骨科、1名呼吸科专家组成的国家级专家组赶往青岛协助开展爆燃事故伤员救治工作。 据青医附院黄岛分院一名负责组织救治的工作人员通报,该院已接收48名伤员,其中一人死亡,五人重伤,仍有伤员被陆续送往医院。青医附院从总院调动20名医生赶往黄岛分院。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同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调度,市领导牛俊宪、王鲁明、张大勇也在现场参与指挥调度和组织扑救。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英文名: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分子式: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分子量: CAS号:68476-85-7 RTECS号:SE7545000 UN编号:1075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IMDG规则页码: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也可用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熔点(℃):相对密度(水=1): 0.5 (比水轻) 沸点(℃):相对密度(空气=1):1.5-2(比空气重) 饱和蒸汽压(kPa):溶解性: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最小引燃能量(mJ):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Ⅰ(36)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

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 闪点(℃):爆炸上限(%):9.65 自燃温度(℃):爆炸下限(%):2.2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受热 2、扩散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时迅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迅速混合区、燃爆最猛烈区;其扩散区与区之间,迅速扩大而且电阻率大于1013cm2;它们之间静电位达300伏时即放电,产生燃爆;受热气体可扩大250~300倍;膨胀率比水大16.1倍。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1000 mg/m3苏联MAC: 美国TWA:美国STEL:

都是漏油惹的祸_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都是漏油惹的 祸 ——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 石油公司引发的此次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影响深远,“深水地平线”泄漏出的石油仍在墨西哥湾蔓延。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千米处海面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7人重伤11人死亡。这一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平台两天后便沉入墨西哥湾。它的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亦开始泄漏原油。根据美国专家6月1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在6月3日英国石 油公司实施“切管盖帽”工程前,估计每天有2万至4万桶(1桶约合159升)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大大高于此前估计的每天1.2万到1.9万桶。 人们已经开始担忧,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时间可能会成为史上最严重的一场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由此,我们应该回顾下历史上发生过的形形色色的海上石油泄露事件,来看看海上石油泄露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么的深远。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试图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美国战机在1月轰炸了石油管线,试图阻止原油外泄。据估计,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 最后的清理手段是用智能炸弹封闭开启的管道,在战争之后多国动用了25英里的吸油格栅、21台油水分离器,与众多真空吸污卡车,大约从海中收回5880万加仑的油。但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报告,这件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对珊瑚生态系和地方渔业造成些永久性伤害少于预期,预估有一半的油被蒸发,八分之一被回收,剩下的则多被冲上岸了。 石油 件影 的石油仍在墨西哥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英国 撰文/沈婷婷

爆炸事故-“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反思及体会

https://www.doczj.com/doc/887441752.html,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爆炸事故-“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 故的反思及体会 11月22日,在黄岛发生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至今为止已经造成了55人死亡,是国内输油管道极为少有的严重事故,国家安全局局长连发了十五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泄漏?泄漏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泄漏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都必须要查清楚。为什么泄漏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知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尖锐,也很有技术含量,当前的报道虽然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很多问题还在在调查中。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建议最好能记住这些问题,不能只看个热闹,而是要跟踪本次事故调查组下一步公布的调查情况,看调查的结论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有关,中国的输油气管道很多,到“十二五”末要建成10万公里,和现在的铁路公里数差不多,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可能有输油气管道,我们出行都必然会经过输油气管道,所以这其中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我们每个人,而且这种安全风险不像交通事故一样可以通过我们个人自身的注意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安全风险是我们个人完全不可控的,必须通过管道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所以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严格监督政府和管道企业的管道保护行为,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理解,对管道维护中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1 岗位职责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分为初期处置和后期处置,初期处置以场站现场岗位人员为主;后期处置由企业、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社会救援机构共同实施救援。 1.1 初期救援岗位职责 1.1.1 现场指挥(事故现场职位最高者) 迅速判断事故部位、起因、状况;指挥或亲自实施应急措施;指挥启动或亲自启动消防系统;视事故发展向有关部门、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向社会救援机构求援。 1.1.2 应急操作 立即判断事故发生部位、发生原因,找出关键处置点;按照企业预案规定步骤操作,切断事故设备与储配系统的连接通道,停运机泵并切断储配系统电源,设法扑灭初期火苗。 1.1.3 消防操作 力争扑灭初期火苗;立即启动消防水系统,连接消防水枪或启动喷淋系统,进行冷却降温或驱散泄露的液化石油气。 1.2 后期救援岗位职责 后期救援人员岗位参见《预案》及各企业预案。 2 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2.1 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 2.1.1 储存有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发生开放性化学爆炸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消防机构和有关部门报警报告,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对相邻储罐进行喷淋降温,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现场,远距离设置警戒区域,等待专业救援机构救援。 2.1.2 储罐在检验维修时发生爆炸 该类事故爆炸气体来源于罐内残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所有生产作业,检测罐内爆炸性气体在安全范围内以后,救援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储罐内将受伤人员救出,立即就近送医院救治。

2.1.3 储罐及其接管发生液相泄漏 ⑴液相泄漏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连接消防水枪,对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进行驱散,干粉灭火器上风头掩护。 ⑵如泄漏发生在储罐底部,应开启高压水向储罐内顶水,气相石油气向其它储罐连通回流。 ⑶实施烃泵倒罐作业,将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其它储罐或槽车内。 ⑷以棉被、麻袋片包裹泄漏罐体本体,让其结冰以减少泄漏量。 ⑸如接管泄漏,则应用管卡型堵漏装置实施堵漏。 ⑹警戒区域视泄漏量的大小而定,下风头应适当扩大距离。 2.1.4 储罐及其接管发生气相泄漏 气相泄漏发生后,储配站应停止所有作业,切断与之相连的气源,开启消防喷淋,灭火器掩护等措施到位后,根据现场情况,实施倒罐、抽空、放空等处理。 2.1.5 储罐第一道密封面发生泄漏 ⑴停止所有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连接消防水枪,干粉灭火器上风头掩护。 ⑵启动高压水向储罐内定水,连通气相系统。 ⑶以法兰式带压堵漏设备进行堵漏作业。 ⑷实施烃泵倒罐作业,将泄漏储罐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其它储罐或罐车。 ⑸警戒区域视泄漏量而定,下风头适当扩大警戒距离。 ⑹救援人员应在上风头掩护。 2.1.6 与储罐相连的第一个阀门本体破损发生泄漏 与2.1.4处置措施基本相似,增加棉被、麻袋片包裹阀门本体,浇水结冰减小泄漏量。 2.1.7 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特别注意事项 ⑴救援操作时应注意绝对避免出项任何明火、电火花、冲击火花、静电,救援人员应穿着防静电衣物,使用防爆工具。 ⑵应急救援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烧伤、冻伤、中毒、触电等不要伤害发生,扩大事态。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示范文本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紧急处置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化石油 气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液化气充装企业和 起吊车辆,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 置措施。 一、参加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 员应获取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 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泄漏处 置。 处置人员应首先询问遇险人员情况,了解容器储量、 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 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

到场人员处置意见。并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二、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通常有: 1. 液化石油气泄漏 2. 液化石油气火灾 三、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报警 拨打119,120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二)建立警戒区。 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4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对于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AQ-BH-06790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On site disposal plan of oil leakage accident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基本特性1、标识 中文名:石油;石脑油;粗汽油 别名:原矿油;原石油;原油 英文名:Crudeoil 分子式:碳侣84-85%,氢侣12-14% 分子量: CAS号:8030-30-6 RTECS号:DE3030000 UN编号:1256 危险货物编号:32004 IMDG规则页码:3264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

体 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煤油、、苯、沥青等 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比水轻) 沸点(℃):100-177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1):最小引燃能量(mJ): 3、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包装类别:(I)1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