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①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1)单中心,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多中心,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②物联网制造业

物联网制造业以传感终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可细分为传感产业、RFID产业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传感设备的高智能性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设备的高精度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支撑。一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一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中国物联网

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标准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系统,是现实需要。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84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 %,IP v4地址达到2.32亿个。面对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中国正在抓住机遇,为在国际物联网发展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做准备。

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我国由于在物联网方面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同时在多种因素的鼓动下,公众容易盲从,对物联网可能产生系列的错误理解。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

(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平台,也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国与国之间连接枢纽,在物联网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徐东英,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长宁街中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