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 格式:doc
- 大小:413.99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
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
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
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
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
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裸地
2.森林采伐迹地
3.弃耕地
4.沙漠
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采矿废弃地c 、垃圾堆放场)
6.受损水域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填空、选择)
1.自然干扰(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
物理干扰:火灾、冰雹、风暴、雪灾、霜冻、酸雨、泥石流、滑坡、洪水、潮汐、降水等;
生物干扰:捕食、放牧、伤害、取代其它有机体的非捕食性行为、系统中大型捕食动物的消失等
2.人为干扰:指的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引起的干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属社会性压力。如污染、森林砍伐、露天开采、采集、狩猎、捕捞、旅游、探险等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详见课本第九页(简答题、选择题-刀耕火种属于哪一类退化)
突变过程:在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
特点: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快,恢复慢。如火山、采矿
跃变过程:在受到持续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初并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退化或并未退化,但干扰的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系统突然剧烈退化的过程。
渐变过程:干扰持续一致,作用时间长,退化速度逐渐加重。如污染胁迫下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草地持续过牧
间断不连续过程:在周期性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两次干扰间隙,系统有一定恢复。如热带雨林的轮歇、刀耕火种下的土壤退化
复合退化过程:退化过程表现为上述几种类型的组合变化。如西南亚高山暗针叶林-砍伐(突变)——红白刺灌丛或箭竹灌丛/或者逐步恢复(渐变)。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表达方式(选择题)
1.轻度、中度、重度、极度或1、2、3……等级来表示。
2.自然恢复、人工促进恢复、重建恢复
3.将退化程度和生态系统的演替阶段联系起来确定。如:次生演替退化
生态系统退化诊断途径(简答题)
a.生物途径:生物数量、种类组成和结构、生产能力,如土壤微生物、动物、植物根系等
b.生境途径: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
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环境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生产服务功能
d.景观途径:景观组成、景观结构等
e.生态过程途径:种群动态、种子传播、捕食者和猎物相互作用、养分循环等
生态系统退化诊断方法(简答题)
a.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选定某个诊断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例如指示生物(外来种标志着发展演替的方向);
1)以SO2污染监测为例:
附生植物: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壳鞘状地衣;
动物监测:敏感性次序(金丝雀,狗,家禽)
2)以水体污染的植物监测:
藻类更替。轮藻—硅藻—绿藻---蓝藻
b.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用一个诊断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
c.多途径综合诊断法:(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景观途径;生态过程途径)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途径的指标进行诊断的方法。后两者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分析甚至建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诊断。
退化生态系统特征(简答题)
1)生物多样性变化
2)层次结构简单化
3)食物网结构变化
4)能量流动出现危机和障碍:系统总光能固定的作用减弱,能流规模降低,能流格局发生不良变化;能流过程
发生变化,捕食过程减弱或消失,腐化过程弱化,矿化过程加强而吸贮过程减
弱;能流损失增多,能流效率降低。
5)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
6)系统生产力下降:光能利用率减弱;由于竞争和对资源利用不充分,光效率低,植物为正常生长而消耗于克服环境的不利影响上能量增多,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第一性生产者结构和数量的不良变
化也导致次级生产力下降。
7)生物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弱化、功能衰退
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简答题)
1. 增加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2. 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植被覆盖和土壤肥力;
3. 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 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6. 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如何选择生态恢复目标的参照系统(简答题)
1. 受损前的生态描述、物种名录及历史地图;
2.最近的和历史上的空中和地面照片;
3.恢复地的遗迹资料;
4.相似的、未受干扰的对照区的生态描述,标本馆和博物馆的标本记录;
5.熟悉研究地历史状况的文字或口述记录;
6.古生态证据如花粉、树木年轮等。
第二章
恢复生态学的指导思想
是通过人工调控,促使退化生态系统进入自然的进展演替,因而生态演替理论无疑是生态恢复最重要的基本理
论之一。
为什么生态演替理论是生态恢复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1、首先,演替理论能够提供发展恢复计划的依据(物种的替代)
2、演替理论衍生的促进和抑制理论为生态修复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理论框架,可以全面指导生态恢复项目的成功实施。
3、演替理论强调的偶然性对生态恢复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微生境(立地条件)、定居者的行为、演替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利用生态学理论设计或改进恢复计划。
4、最高效率地改造和重建植被或生态系统的可能性,是直接地依对动态原则理解的程度而转移,应该顺应随
时间过程的演替规律
5、成功的人工植被或生态系统都是在深入认识生态原则和动态原则基础上,模拟自然植被或生态系统的产物。
6、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的和最省力的是顺从生态系统的演替发展规律来进行。
脆弱的概念: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fragile),也有定义为s受害的demaged、敏感的sensitive、易损的vulnerable,受威胁的threatened
干扰压力下,向不利于自身方向发展,每个阶段对干扰的响应更脆弱。
什么情况下生态系统会出现脆弱??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意义
1、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各种干扰方式和不同干扰强度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使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
2、研究生态系统脆弱性理论,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也有助于进行生态恢复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