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1《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察物体(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观察物体(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已具有初步空间概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几何组合体的形状等内容。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打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说学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探求发现东西,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观察物体的基本生活经验。
学生已具备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已具有初步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借助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引入、启发引导和观察发现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在动手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
在学法上我着重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象猜测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推测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观察物体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够将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观察不全面、描述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习惯,增强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物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做到观察全面、描述准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物体。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和表达所观察到的物体。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物体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提高。
5.总结提升:老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列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在旁边标注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观察物体说课稿2一、说教材本文《观察物体》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建立物体观察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既是学习其他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前期准备。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角度对物体观察的影响、以及物体观察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1)作用与地位: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旨在培养学生细致、准确、全面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物体是进行实验和发现物理规律的前提,因此,本课内容在整册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主要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实验观察等。
2. 观察角度对物体观察的影响: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信息和认识可能有所不同。
3. 物体观察的应用: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观察方法来发现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观察中。
2. 理解观察角度对物体观察的影响,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分析所得信息。
3. 掌握物体观察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能够运用观察方法发现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2)能力目标:1. 提高观察能力,能够细致、准确、全面地观察物体。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体观察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角度对物体观察的影响以及物体观察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分析所得信息。
(1)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观察角度对物体观察的影响。
3. 物体观察的应用。
(2)教学难点:1. 如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分析所得信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第【1】篇〗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内容,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即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这一内容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二、说目标:基于上述对教材的理解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能判断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三、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看照片猜一猜,以“为什么看背面不能确定,而从正面能确定呢”为问题出发,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新知学习做准备,让学生感知观察物体时,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观察法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时,通过观察教室一角的图书柜,认识上面、正面和侧面,并通过其他物体的观察,如办公桌、课桌,重点通过正方体的不同摆放位置,掌握确定物体.上面、正面和侧面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认识物体的前面、侧面和上面三个观察面,并能够正确表达。
2.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能够辨别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3. 学会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拼组简单的物体。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学生将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通过比较和归纳,抽象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旨在激发学生对空间形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前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二维图像抽象出三维物体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表达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3. 设计有趣的拼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几何图形组合的乐趣,从而提高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实物,从不同角度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图片分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4. 拼组活动: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拼组成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
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说课稿 2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对物体进行分组和排列,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并运用更为丰富的空间词语,如左右、前后、内外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会物体分类的方法;•加深对物体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学习并掌握更为丰富的空间词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分类和排列,培养学生对于数学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彩色卡片;•彩笔或粉笔;•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采取直观教学法,导入本节课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在黑板上挂出一些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物品,并发出提问:•这些物品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们能否将它们分成几组?学生根据这些物品的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物品颜色和形状的本质区别。
(二)讲授通过导入,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分类物品。
然后,教师开展新的学习内容:1.根据颜色和形状分类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卡片或彩笔画出物体,要求学生将它们分成颜色相同的组。
分类完成后,教师再发出提问,将分类的方法引向物体的形状类别。
学生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将它们重新分类。
2.物体的排列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分类方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形两两相连,例如:正方形和三角形、矩形和五边形等等,要求学生将它们排列成分别相邻的两组。
3.排列中的规律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排列,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例如:正方形和三角形每两个相邻;矩形和五边形则隔一个排列。
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发现了物体排列中的规律,从而加深了对于数学的理解。
4.空间词语在学会排列规律之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空间的语言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头像,学生可通过观察头像的位置掌握诸位同学的“前右”、“后左”等位置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观察物体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感受物体,从而对物体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置。
难点是: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四只小动物探宝的故事导入,设计柯南探案抓真罪犯,用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2-北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式,探究物体与尺子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认识物体上的常见图形,并能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形状,探究物体上的常见图形;2.利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各个部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认识物体上的常见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2.带领学生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教学准备1.物体的模型(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等);2.尺子;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学生集体观看“物体识别”视频,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展示物体,并引导学生发现其特征: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直线?有几个面?等等。
2. 学生探究(1)学生自由探究,发现物体上的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2)学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的四边相等、相邻两边平行,等等。
(3)学生练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比较各个部分的长度。
3. 分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并探究。
(2)学生分享探究的结果,让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
4. 扩展练习(1)教师提供更多物体的模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测量。
(2)学生进行多种组合拼图、绘制等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探究物体与尺子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认识物体上的常见图形,并能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原则,提供了自由探究、分组活动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扩展练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的互动性较强,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冀教版 (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授课,学生能够:1.掌握用眼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正确操作,进一步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2.学习认识并运用数字 1-1000,初步掌握数字概念与大小比较;3.学习整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分类等属性,发展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授课,学生能够:1.发展观察、分析、推理和分类问题的能力;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授课,学生能够:1.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3.培养遵守规则、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文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正确操作;2.用数字表述物体大小;3.了解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分类。
2.教学难点1.建立正确的空间感知及逻辑思维;2.掌握数字表述物体大小和品质的方法;3.较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话题教师神秘出现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体,旁边放置着各种物件,要求学生用眼观察,并表述出其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点,讨论学生对物体的各种猜测和想法,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观察世界的好奇心。
2.实际操作,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数码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态及视觉表现特点,再用其中两张进行大小比较;借助计量尺等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分组活动,运用数字表述物品大小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猜测其重量、长度、高度,并用数字表述出来,再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4.集体讨论,分析物品属性将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物品,进行分析物品的属性,包括形状、大小、颜色及分类等,让学生理解整体感知物体的重要性,至此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世界。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2)》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但是,对于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眼睛一闭,尾巴一翘,里面藏着许多宝”,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实例观察:展示一些实际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特点。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特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同时,学会从相同位置观察不同几何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及其摆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从实际操作中感悟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
五.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2.合作研究策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3.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研究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几何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从相同角度观察,比较不同组合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认识从相同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探究:让学生自己操作摆放几何组合体,观察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从相同角度观察不同几何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及其摆法。
4.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1.知识与技能:辨认不同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相同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过程与方法:摆、看、画、连等操作与观察、合作交流、思考、判断、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丰富发展空间观念与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与表达、团结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兴趣与研究自信心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式、合作研究、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二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加深对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3.观察与操作: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采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相同视角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引导学生讨论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环节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演示,讲解从相同视角观察不同几何组合体时可能看到的形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判断。
3.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摆放、观察、连线等活动,加深对不同几何组合体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4.归纳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片演示、实践操作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从相同视角观察不同几何组合体时可能看到的形状。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从前面观察,讨论交流汇报:你们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它们相同吗?为什么?4.从左侧面观察,讨论交流汇报:你们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它们相同吗?为什么?5.从右侧面观察,讨论交流汇报:你们分别看到怎样的形状?它们相同吗?为什么?三)知识升华,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和讲解,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新知,提高能力水平。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的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让学生自主找出正方体的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并标注。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图形,让学生自主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标出每个面的名称。
四)巩固练,检测评价,拓展应用。
通过课堂练和作业布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拓展应用能力。
1.课堂练:请学生根据图形推断正方体的展开图,并标出每个面的名称。
2.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从不同方位角度观察,并画出对应物体的形状图。
观察物体之二一等奖说课稿《观察物体之二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观察物体之二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之二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观察物体(二)》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物体位置与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通过从相同的角度(视角)位置观察、认识不同几何组合体形状的活动,认识、感悟从相同角度(视角)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丰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前面从不同方向角度观察认识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学习,具一定的初步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和左、右、前、后的二维空间观念,但却十分稚嫩;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辩认从前面或上面或左面等相同视角位置观察不同的正方体几何组合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初步感悟体会和学会从相同位置观察不同几何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及其摆法;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几何体的“摆”、“看”、“画”、“连”等操作与观察、合作交流、思考、判断、自主探索活动过程,获得观察物体形状平面表象,丰富发展空间观念与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与表达、团结协作能力。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说课稿)教学计划课题: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是什么,直线的表现形式2. 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尺子画直线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 图样中直线的表现形式2. 如何用尺子画直线教学难点:1.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直线2. 让学生学会画线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时间导入拿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性认识 3分钟讲解直线的表现形式板书并解释标本–演绎法 6分钟实践小组活动,观察图片,用线分类以小组形式,观察这些线条,分为直线和曲线教师旁观 8分钟演示表演如何用尺子画直线教师示范 5分钟练习让学生按照标准练习如何画直线,配合PPT 教师讲解 8分钟评价拿出纸,让学生用尺子画直线,检查是否掌握检查 8分钟教学设计1. 导入拿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的表现形式,并在黑板上进行标注、举例及阐述。
3. 实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些线条图片,让小组内的学生观察这些线条,分为直线和曲线。
4. 演示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用尺子画直线。
5. 练习让学生按照标准练习如何画直线,并配合PPT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评价拿出纸,让学生用尺子画直线,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如何画直线。
教学方法1.板书法:在黑板上对直线的表现形式进行标明,例:AB(表示线段),AB(表示直线)。
2.演示法: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画直线。
3.对比法:通过比较每个线条的不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直线。
4.图示法:通过图片来教导学生如何观察物体,识别其特征。
教学工具1.电子白板2.尺子、直线板教学资源1. 课本2. 图片评价方法1. 评价标准:看学生在练习环节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如何画直线。
2. 评价方法:通过点名,检查每个学生画的线条,并进行作业检查;让学生互相交换,观察、比较两人画的直线是否相似。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我发现学生对直线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观察,让学生明白直线的基本特征,掌握如何画出直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
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
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