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5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问题和反思总结。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问题
1、信息化设施不够完善
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软件平台来支撑其实施,但在某些地区,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很难满足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2、管理缺乏统一规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统一的机制和规划才能顺利推进,但现实中存在着各地区和学校管理散漫和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难以协同推进信息化教育。
3、教师信息化技能欠缺
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推手,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能,但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使得信息化教育难以落地。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反思
1、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
信息化设施建设是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基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共享、数字教材研发等方面进行根本性改变,更好地满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2、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全面覆盖。
有计划、有重点、有分工、有统筹的管理机制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保障,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推进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对各类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广力度。
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技能,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加强合作,创新实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之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教育信息的传播、获取和处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信息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设施,教师们也开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们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多样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从传统的教材、教案,到网络课程、在线教育平台,再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
这使得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们也能够借助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教育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此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为教育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教育信息素养的普遍提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教育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们也能够在信息时代中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
五、教育信息安全的挑战与应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趋势。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全面的信息化教育。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线教学平台的出现,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2.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数字化课程、数字图书馆、在线学习平台等,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智慧教育的发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趋势。
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教育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二、未来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合到教育中,从教学评估、智能辅导、智能评价等多个方面为教育带来变革。
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的建议;智能评价系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这些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未来,VR/AR技术将在各类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历史、地理、生物等需要实地考察的学科,通过VR/AR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就能获得与实地一样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教育信息化,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信息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工具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拓展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
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2000字】1.2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在一些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相对充裕,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师生们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2. 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欠缺,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操作技能,导致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 教育信息化软件应用不够普及。
教育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高质量、有效性的教育信息化软件支持。
4.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家校合作薄弱,信息共享不畅,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5.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不够高。
教育信息化工具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促进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教育信息化的提出和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的传统模式,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教育信息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论是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还是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分享,都已经通过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
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如数字化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正在逐渐普及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2. 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不断丰富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各类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和传播,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各种知识和信息,教师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3. 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信息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共识。
大家都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中。
尽管教育信息化资源不断丰富,但是其中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信息化资源的制作和运用并不够规范和专业,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平衡发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非常高,而一些贫困地区还无法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优势。
3.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安全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
比如网络安全问题、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等,这些都是教育信息化需要解决的难题。
尽管教育信息化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够熟练和专业,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而一些学校和地区由于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导致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建议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误区以硬件设施为主而忽视了软件建设的实行。
软件建设一直以来就是信息化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关键。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着很多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比如一味的要求计算机运行工作的速度去配合模仿手动完成的一切,而并不是研发最优化的管理方案,这样做充其量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对推进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不大。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资金的投入对其发展有着普与化的影响。
纵观当下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仍旧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因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维护一个更好的环境。
先进的发展资金大都是政府的支出还有部门自给的资金,外界投资的量很少,再度引进的渠道也少,加之所在地区的经济收入状况很差导致引进企业投资更加困难。
教育信息化所拥有的资源并不优质,教育资源质量不高。
教育信息化的研发过程中一些理念或设备的使用方法的精髓并未被传授者所领会,因而导致资源并未充分的利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做主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全面的优质的教育资源。
资源的储备于建设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短时间内并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效果,由于多种障碍,我国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而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数量很多单质量欠佳。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统一,进程不同。
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西部地域出现差异。
如果把中部西部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多方面比较,可以发现在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东西部对于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发展较快的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之也较为迅速,各个学府之间也建立了信息化的联系,比如说有着校内网等支持着教育信息的传播,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在西部地区情况有所不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这使投入教育的资金就会有所减少,那么势必会影响信息化的发展,限制了技术的引进和普与,导致资源使用不充分,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脚步,使中西部信息化发展逐渐悬殊。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与教育有机结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设备普及率不高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学校普遍存在着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率不高。
2.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许多教师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熟悉,这给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不足教育资源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目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充分。
教育资源的缺乏和不适应教学需求,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二、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方法1. 加大投入,提高设备配置学校应该逐步增加对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配置水平。
通过购置更多的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提高设备普及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
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鼓励其创新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3. 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更多适应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
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强化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管和评估。
同时,建立起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信息化教育指标体系,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管理、研究、服务等教育活动的进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教育信息化已在教学、管理、研究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了在线课程、电子教材、多媒体资源等,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工具,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育管理方面,学校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资源等,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教育研究方面,信息技术为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生。
2.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信息化建设,支持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学习与生活的新常态。
学生在校学习中,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机会。
教师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家长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学校和孩子的信息,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1. 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学校和学生家庭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机会。
2. 教育信息化不够深度融合的问题。
虽然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但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程度还不够。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和管理的辅助手段,还没有真正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教育信息化不仅包括教育机构的信息的数字化,更包括了教育过程的数字化和教育管理的数字化。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现状:1.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不平衡在很多地区,校园网、电子教室和智慧教室已经普及,但是中小学的教学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大型曲面显示器、交互白板等。
另外,软件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许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信息平台,但是很多软件的质量和使用体验有待提升。
2.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很多中小学教育从业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比较陌生,对一些基础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并不熟练。
同时,学生的信息化应用也亟需提升。
大部分学生仅仅是简单地应用一些软件,而缺乏对高级软件和应用的了解。
3.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充分校内各种教学资源,如课件、试题、文献资料等,很多时候被存放在各自的网络文件夹中而难以共享,相关资源也缺乏统一管理和使用标准,导致资源浪费。
4.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不够到位很多中小学教育从业者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认识,且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个人单纯学习和应用很难满足教育需求。
因此,中小学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应用和管理能力。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1.硬件设施投资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投入较高,包括硬件设备、网络建设、软件支持等,而这些投资会对中小学的财政和教育经费造成较大压力。
2.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还需要大量从业者的个人和团体培训。
还需人力投入去推进校内网络建设、校园网维护、教育软件的学习应用和管理。
3.软件质量不一很多教育软件依赖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导致市场上软件品质参差不齐,很多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软件的质量有待提升。
问题出在制度及认知理解领域,政府、学校和教师、家长等各个角色在认知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验收水平的差异,导致软件的整体质量和接受度不高。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教学和研究,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教育的传统面貌。
教育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管理进行信息化,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教职工档案、课表、成绩、考勤等信息系统,实现对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2. 教育教学信息化: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
3. 远程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的远程教学和互动,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4. 教育科研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研究进行信息化,提高科研效率,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在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无疑对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信息化资源不均衡: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资源差距。
一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缺乏,师生难以享受到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导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师生的信息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效率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推行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 教育资源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
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料、教学用书、教学视频等都得到了数字化处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教学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学校教学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
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和教学平台,学校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班级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管理更加高效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管理更加高效。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家长学生通讯系统等教学管理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行过程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享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资源,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信息化设备匮乏、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
2. 教育信息化成本较高教育信息化的推行离不开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教育资源的购买和更新,因此成本较高。
资源更新维护、系统升级、网络扩建等方面的费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3.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一些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缺乏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
5. 教育信息化安全问题教育信息化的推行也面临着安全问题。
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与对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在教育领域表现明显,不同地区、学校和家庭之间在信息技术设备的拥有和使用上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和优质的网络资源,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可能连基本的电脑和网络都无法保障。
这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缺乏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内容搬到电子屏幕上,而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如个性化学习、互动式教学等。
此外,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机会不足,难以跟上快速更新的技术发展。
3、信息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上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丰富多样,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有些资源内容不准确、过时或者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在筛选和使用这些资源时容易产生困惑,甚至可能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4、技术与教学融合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融合不够自然和深入。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信息化而盲目引入各种技术设备和软件,但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技术应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量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被数字化存储和传输。
然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往往不够完善,存在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威胁着师生的隐私和安全。
6、过度依赖技术部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性。
例如,学生可能过度依赖网络搜索,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电子教案,减少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的逐步改善和进步。
教育信息化应用起来对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创造更加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发展趋势。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已经进入全面应用的时代。
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基于数字化教育的教育理念已经确立,智能化教育系统和平台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1.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笔记,然后做练习或者考试。
而信息化教育的出现,让学生得以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习,老师通过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丰富的内容,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因此,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产生了一种转变,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学习资源共享信息化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更多地学习和分享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利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信息化教育具有自由、开放和互动的特点,这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更好地掌握与应用。
此外,通过教育技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1.教育信息化仍面临内容的短缺尽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根据人们有更多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教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些技术的内容就一定是最优秀的。
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这赋予的任务之一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好的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学习路线,这点远远没有实现。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需求进行细致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
许多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校园网络等硬件设施。
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接入条件。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层出不穷。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建设资源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学校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生学籍、成绩、课程安排等方面的高效管理。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如制作课件、运用教学平台等。
部分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教学。
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内容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与教学大纲不匹配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不足的情况。
(四)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量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被数字化存储和传输,信息安全面临威胁。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教育系统带来了潜在风险。
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与对策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虽然许多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高速的网络,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则可能面临设备短缺、网络不畅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实施者,但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
他们可能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创新,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佳。
3、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教育资源涌现出来。
然而,这些资源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有的内容不准确、不完整,有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教师和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资源时往往感到困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而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这种表面化的应用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也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5、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教育信息化涉及大量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以及教学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将对师生的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6、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目前,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如何衡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的对策1、加大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尤其是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改革和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1. 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首先需要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支持。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智能化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数字教室、无线网络等设施已经广泛应用。
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 教育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完善除了硬件设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
各种教育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软件系统的完善对教育信息化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教育软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3. 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教师在线备课、学生在线学习和在线考试等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
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和技术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将进一步深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化评估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和教学,实现随时随地的教育服务。
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学校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实验室、虚拟实景教学等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也紧跟潮流,积极拥抱信息化的变革。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安全的现状(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网络系统成为了黑客和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
这些攻击不仅包括常见的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还包括针对教育系统的针对性攻击,如数据窃取、系统瘫痪等。
例如,一些学校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被黑客入侵,导致大量学生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数据泄露风险加大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学生的成绩、家庭信息、教师的教学资料等。
这些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泄露。
一旦数据泄露,不仅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权益,还可能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三)移动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学生和教师在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教育资源时,可能会下载不安全的应用程序,或者连接不安全的无线网络,从而导致设备感染病毒或被黑客入侵。
(四)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教育机构中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较为薄弱。
很多人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例如随意设置简单的密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邮件和链接等,这给教育信息化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五)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导致在面对信息安全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二、教育信息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一)技术更新换代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不断涌现。
教育机构往往难以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及时采用最新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从而导致安全防护体系滞后。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通过现代科技设备,教育信息化在日常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已经走向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来分析:1. 硬件设备方面:目前,大部分教育机构已经普及了比较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和云计算系统,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工作效率。
例如,高清投影仪、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都可以进行投影、播放教育培训视频、制作ppt等,为教育培训工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
2. 教育课程资源: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更多的涵盖在课程资源方面。
通过课程互动、在线课程制作平台协同、虚拟实验等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丰富的学习资源。
3. 教学方法方面: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挑战和改变。
现在学习可以通过随时随地的网络学习来展开,虚拟实验室可以与真实物理实验中的操作一样,甚至可以通过互动社交的方式与同学一起学习。
4. 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教育的数字化管理,例如学生选课系统、考试管理、行政办公等方面都进行了信息化管理,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 教育服务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服务覆盖了学生在学期间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招生咨询中心、学生就业服务中心,都会有专门的教育信息服务进行管理。
通过手机APP等软件,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服务,并进行在线预约。
二、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未来的教育信息化趋势方向则是向向着更加智能化、便利性更高、互动性和灵活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1. 智能化:未来教育信息化将应用更加高端、便捷的硬件设备,例如全息投影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模拟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教育环境。
2. 便利性更高: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方向就是大数据处理和智慧校园的普及。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管理、课程教学、教研评估等方面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1、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分活跃,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日益完善,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继电教设备、计算机教室之后,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智能化教学设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云、校园网、小学教育信息化等项目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我国学校教师也积极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应对信息社会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全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比较先进,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
在全球化的教育信息化中,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并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趋势是以综合性应用为主,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创新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社会共同发展。
1、多元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未来,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如混合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混合式学习是指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能力等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的学习方式。
2、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未来,网络教育将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形式,学生不再限于教室里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视频、课件等多种多样的在线学习工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数据分析用于评价教育教学当前,数据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未来,数据分析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用于评价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对教育产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和升级,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网络环境不断完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逐渐意识到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因而网络环境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使得教育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2.数字教育资源丰富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积累和整合,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包括各类数字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
3.教育科技产品应用广泛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各类教育科技产品如智能电子白板、智能教室、教育应用软件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这些产品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二、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数字鸿沟问题凸显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一些地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网络条件等差异,导致了数字鸿沟问题的凸显。
部分学校和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增加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
2.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数字教育资源的大量涌现,其中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
一些教育资源的内容质量、教学设计和实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些教育机构和教育科技企业规范不足,缺乏监管和评估,导致了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
3.教师应用能力不足尽管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应用能力并不够,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一些老师缺乏相关的数字化教学培训,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够完备,这对于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关于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沙红(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摘要]:社会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主旋律,它能否顺利前行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到目前,长处与不足共存,如何保持其优势,缩短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当今人类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 步入网络化社会, 走向新的信息化文明。
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最深刻的社会变化乃是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并成为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下属概念和子系统, 后者的每一步进程都牵动着其发展与变化。
教育要生存, 要发展, 就必须跟上社会信息化前行的历史步伐, 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一番信息化的改革。
一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据日本情报学家山下甫称, 目前美国、日本、西欧等主要国家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第二阶段, 即智慧创造阶段。
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在国际社会中, 仅仅相当于美国30 年代、日本50 年代的水平。
〔1〕如果说山下甫的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的话, 那么, 表1 数据所反映的情况, 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的状况。
表1 国内外部分国家与地区信息化指数一览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潮流,它已作出了自身积极的努力。
从80 年代信息化建设在我国起步到20 世纪以来的今天, 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大量涌现,通讯业、电子工业、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和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 ①信息基础。
“七五”“八五”期间, 电子、邮电、广电等行业迅速发展, 为国家全面推进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五”期间, 电子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28 % , 计算机通讯设备年增长率分别为50 %和35 %。
〔2〕目前, 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市场。
3.17 亿台电视, 4000 万台VCD , 近2000 万台学习机, 电话普及率达25 % (城市超过50 %) ,电脑1000 多万台, 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
〔3〕到1998 年底, 我国上网计算机达74 万台, 上网用户为210 万, 而实际网民的数量已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有人预测, 到2000 年, 这一数字可达到300万。
〔4〕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所有的高校都把计算机课作为必修课, 已开设有计算机、通讯、无线电、微电子等学科和专业博士点175 个, 硕士点近730 个, 每年培养博士生300 余名, 硕士生4100 余名, 本科生近4 万名, 信息类专科毕业生55000 千名,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迅速壮大, 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从事专业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和应用服务的人才队伍。
③信息化机构。
1993 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成立由24 个部委局共同参加组成的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1996年5 月又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 1998 年3 月国务院重大机构改革, 决定成立国家信息产业部。
这是把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提高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高度的标志。
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是在自身薄弱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虽然其发展规模和水平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 但其发展的速度与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
我国社会信息化的产生, 表明了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 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 信息人员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它的全面实现标志着从经济到政治, 从文化到教育的社会各个子系统均已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 社会要迈向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与推进器。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灵魂, 是社会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关键。
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成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
二近年来,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为了增强本国或本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都在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以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人才。
在美国, 总统克林顿于1999 年1 月19 日发表了“迎接21 世纪挑战”的国情咨文, 其中用六分之一的篇幅论及了教育问题。
文中指出, 1997年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到2000 年全美让每一个教室和图书馆都与国际互联网联接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4〕1998 年美国不惜重金, 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 经费超过了50 亿美元。
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建立了校园网, 联上了Internet 。
现在, 美国《教育技术》杂志和各种有关教育技术的国际会议几乎全是讨论网络教育虚拟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方面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1995 年英国已在全国的中小学开设了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
同年11 月, 英国政府宣布了在其教育系统内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 并设立了23 个有关项目, 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高速公路的硬件和软件。
据统计, 到1996 年英国每所小学平均已拥有14 台电脑, 每所中学平均已拥有95台电脑。
现在, 英国政府又确立了一项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新目标: 在2000 年底前, 建立全国网络, 它将把全国的学校与Internet 联通并给每一位学生都配备E - mail 地址。
法国也开展了“学校联网计划”。
三年内已使1000 所学校实现了计算机联网。
法国教育部1998年初提出的“将法国社会带入21 世纪”的计划目标是, 使法国的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学) 全部实现计算机化。
德国政府目前也已经计划到2000 年将使1 万所学校实现计算机入网。
在亚洲, 日本政府为了追赶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1997 年12 月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的处理能力, 并开通使用互联网络的“百校工程”。
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 早在1995 年5 月就公布了《以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体制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方案》。
该方案强调只有把尖端信息通讯技术引进教育, 才能使韩国进入未来知识、信息化社会的前列。
在我国台湾, 目前电脑已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通过Internet 实现的远距离教学, 为教学模式掀开了新的一页。
同时为方便民众网上学习,我国台湾教育部电算中心于1998 年建成了终身教育学习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有关部门在注重发展网络教育的同时, 也在积极开发盲用网络的建设, 使失明者也能利用最先进的设备来了解世界。
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从1998 年新学期起, 也将耗资26 亿港元陆续为全港每所小学配齐100 台电脑并更新中学现有的电脑和信息技术器材。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各国或地区政府都在紧紧抓住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机,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三我国政府也正在抓住全球信息化热潮的大好时机, 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早在1986 年, 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就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专门负责中小学CAI 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同年, 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 旨在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
1996年, 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 年- 2000 年) 》的通知。
文中肯定了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 并指出到2000 年,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
其中规定了计算机设备达到最低配备台数的学校、城市、县(市) 和农村, 分别要达到的比例(见表2) 。
目前, 我国学校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基础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中小学基本形成了由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管理为基础的局面。
其中, 计算机学科教学仍是当前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核心和主渠道。
在大学, 1988 年12 月清华大学校园网开通了电子邮件的应用。
1990 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 ”工程开始启动, 到1992 年该网络全部完成建设。
1994 年10 月, 由国家计委投资, 原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2NET) 开始启动。
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的基础设施, 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把全国大部分高校和中学连接起来, 推动这些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大学教育和科研的基础环境, 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1995 年1 月, 由原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2NET) 进入Internet , 向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成为我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现在, 互联网不仅被大学生们在课堂上熟练地使用, 而且它已进入普通的大学生宿舍。
代表21 世纪教育发展模式的网上虚拟大学在我国也开始起步。
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组成的国内第一批试点网上虚拟大学已开始招生。
近日, 清华大学又通过了利用家中的有线电视网上网查寻信息, 接受远程教育的系统。
〔5〕这些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出现, 不但为不出家门就可圆大学梦想的人们创造了条件, 而且还可以带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历经十几年的风雨,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各半的。
喜的是我国在“后发式”的情况下正在努力追赶先进水平; 忧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还没有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
为此, 我们认为, 我国教育信息化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应该做好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①正视自身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将其纳入到国际教育信息化总体格局中去,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②在观念上、管理上、技术上狠下功夫, 不盲目追求过高、过快的发展速度。
坚持软件和硬件一起抓。
③坚持改革开放, 大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认真借鉴国外的发展教训。
既引进好的信息技术,又能自主创新。
④在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其信息技术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 加强国际协作和国际联网, 发挥资源共享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地域广阔, 各种经济形式并存,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势必造成区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
面对这一状况, 原国家教委在1998 年10 月8 日发文指出: 中国教育必须迎接来自互联网网上教学的挑战, 必须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分三个层次推进信息化教育。
即推进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运用; 组织学校上网, 利用网上资源; 开办远程教育, 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 不断满足社会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