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3
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汇总1、“三不从”。
出自元末高明所作的南戏《琵琶记》。
所谓“三不从”是说故事的主人公蔡伯喈为人忠孝,同赵五娘结婚后不想去应考,父亲不从;中状元后,曾拒绝牛承相招赘,牛承相不从;欲辞官,朝廷不从。
这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三不从”,又是导致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可以说都是围绕着“三不从”而展开的。
2、“一人永占”。
这是清初剧作家李渔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似剧的简称。
四剧均为当时著名剧目。
3、吴江派。
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
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等。
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
他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厘定曲谱、规定句法,注明字句的音韵平仄,给曲家指出规范。
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
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沈璟等人与汤显祖于万历年间曾经在创作方法上有过一场为时不短的激烈争论。
由于吴江派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是在内容上,因此,这种革新的影响和意义就远逊于临川派,甚至为后人诟病。
4、《绿牡丹》。
《绿牡丹》是明末优秀戏剧家吴炳的代表作。
本书叙述的是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故事。
全剧以绿牡丹为中心,咏绿牡丹让沈婉娥、车静芳、谢英、顾粲展露他们的绝世才华,并且使他们因此而心生爱慕,终于喜结良缘,也让柳希潜、车本高丑态百出,受尽奚落。
5、“三桩誓愿”。
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窦娥被污入狱杀头,她原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
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
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
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
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
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
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
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元杂剧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
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
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情剧;曲状元;花间美人、水浒剧。
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元杂剧形成的原因。
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一、填空1、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____折;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3、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_____;4、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这是指仪仗队中的___________旗;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____________编的警世通言;6、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_________;7、圆圆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8、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__________派的开创者;二、选择1、在元散曲作家中,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张可久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A.唐宋派B.竟陵派C.公安派D.茶陵诗派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着;A.词综B.闲情偶寄C.剧说D.花部农谈4、在清代词坛上, 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A.朱彝尊B.陈子龙C.纳兰性德D.陈维菘5.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A.关汉卿B.王实甫C.董解元D.马致远6.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A.传奇B.南戏C.杂剧D.院本7.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8.以骈体文着称的清代作家是A.袁枚B.张岱C.陈子龙D.汪中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A.九王B.郡司C.城隍D.冥王10.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A.秋瑾B.龚自珍C.梁启超D.张维屏三、名词解释;1散曲2.前七子五、赏析1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分析本曲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就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关汉卿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默写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一段曲词,并就此分析其蕴涵的思想内容;元明清文学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1. 四折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魏源 4.月5.冯梦龙6.囚犯囚徒7.吴梅村吴伟业8.桐城二、选择1.C2.C3.B 4C5.C 6.A 7.C 8.D 9.A 10.C三、名词解释;1散曲2.前七子1、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2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3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2.1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2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五、赏析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解:这首小令,前三句各写了不同的三种事物;我们看到: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地下没有红花,树上不见绿叶,也没有芳草,有的只是干枯的藤,苍老的树,和归巢的晚鸦,以及一曲溪水,溪上有小桥,桥畔有人家;这景色,正仿佛前人曾经写过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从第三句看,与前两句不同:既有“瘦马”,自然有人骑在这疲惫无力的马上隐约写出人;这时候,“夕阳西下”,写出时间;“断肠人在天涯”——直至此刻,才明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这是一幅凄清、萧瑟、充满离愁的画面;开头两句写景,对这幅萧瑟凄清的秋景图,作进一具皴染;第五句是结穴之笔,于是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的感情,跃然纸上,使形象鲜明起来;2、贾仲明录鬼簿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关汉卿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由王实甫所着;由惊艳、许婚、退贼、酬简、听琴、就欢到草桥惊梦,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曲折爱情故事,经由红娘协助,终能冲破礼教藩篱而缔结良缘;此段曲词综合运用比喻象征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情景相生、诗情画意,含蓄优美,极其恰当地表述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二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 ,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着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着作;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 ,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着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A.吴江派 B.临川派 C.骈俪派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的代表7.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着 ;A.词综 B.闲情偶寄 C.剧说8.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散文写作要讲求“义法”B.“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相互融通C.“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A、窦娥冤B、救风尘C、拜月亭D、西厢记E、单刀会2.毛宗岗说“三国有三奇”指的是哪三位人物A、诸葛亮B、刘备C、关羽D、张飞E、曹操3.下列属于神魔小说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东周列国志D、西游记E、封神演义4.以下不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是 ;A、好逑传B、平山冷燕C、镜花缘D、玉娇梨E、醒世姻缘传5.下面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有 ;A、梧桐雨B、桃花扇C、西厢记D、琵琶记E、长恨歌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杨家府演义是明代文人独创的英雄小说;2.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3.红楼梦是我国着名的才子佳人小说;4.汤显祖的牡丹亭体现了他的主情的戏曲理论;5.昆腔就是雅部;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荆、刘、拜、杀”2.二拍3.南戏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1.简述曲的诗体特性;2.简析纳兰性德词与陈维崧、朱彝尊词的不同;七、论述题15分试述西游记的原型精神;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二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科范2.东海孝妇 3.西厢记诸宫调 4.赏心乐事谁家院5.秋思之祖 6.鲁迅 7.鲁智深 8.玉茗堂四梦9.动物性、人性、神性 10.清平山堂话 11.儒林外史12.红楼梦 13.孔尚任 14.太和正音谱 15.曲律16.清忠谱 17.格调说 18.张惠言 19.梁启超 20.张岱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C 2.C 3.B 4.B5.C 6.A 7.B 8.AC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ABCE 2. ACE3.DE4. ABD 5.AE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错2.对3.错4.对5.对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它们为南戏的代表作;2.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其内容大致包括: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爱情题材的新突破;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3.1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2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清官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3元灭南宋后,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1.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2.1陈维崧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往往以豪情抒发悲慨;2朱彝尊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注重词的格律、声韵、技巧;3纳兰词风格既不豪壮,也非清空,而是哀郁凄婉;艺术表现自然流转,婉丽清新,没有刻意雕琢;善用白描手法;七、论述题15分西游记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原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向往和追求个性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而西游记前半部分的孙悟空形象正是一个神通广大而又遭受镇压的不幸角色;有关这一母题的各种传说通过各种方法流入到孙悟空的形象中来,就自然而然了;孙悟空的这种个性张扬得到作者的充分肯定;这体现在西游记的前半部分“大闹天宫”的精彩描写里,在后半部分的取经故事中也得到了极好的展现;我们正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充满原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隐含的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直到明代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童心说”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的评价有了明显的转变;而孙悟空从桀骜不驯到循规蹈矩的转变,是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自律上升为本体这一最高目的的鲜明而具体的体现;原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孙悟空仍然持肯定的态度;与前一原型相比这里的探索追求精神具有造福人类的目的所以是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菩萨要他们去的经是大乘之经,以“普济众生”为目的;因而取经也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人类冒险和牺牲的正义和壮丽的事业;取经的过程中要经历艰难险阻,取经人不仅要战胜来自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阻碍,更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才能以清净无欲之心去完成“普济众生”的使命;艰难险阻是一种象征,他们交相出现,使得人们不难找出它与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精神的对应关系;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对矛盾统一到一部作品、统一到一个人物身上它有深层的意蕴;西游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这种矛盾提出了新的看法;如观音对孙悟空使用紧箍咒,目的不是想将其致于死地,而是在对其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孙悟空的一技之长来造福人类和社会;两大原型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对捆扰在人们头脑中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意志这一难题做了解答;对个性而言,它既肯定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又指出了它得以升化的价值和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既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过分的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末、旦、净、四个大类;2.汉宫秋写的是汉代的故事;3.枯藤老树昏鸦, ;4.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的英雄是 ;5.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 ;6.徐渭着有 ,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着作;7.明末着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加工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 ,世称“三言”;8.金瓶梅的书名分别指书中人物潘金莲、、春梅三人;9.醒世姻缘传又名 ,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10.镜花缘的作者是 ;11.“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 ;12.明末清初,在苏州形成的一个戏曲流派是 ;13.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14.清前期提倡肌理说的诗人是 ;15.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 ;16.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17.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18.清前期词风近似南唐二主的着名词人是 ;19.病梅馆记的作者是 ;20.倡导诗界革命的诗人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2.杂剧西厢记共有 ;A.三本二十折B.四本二十一折C.五本二十一折3.属于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的是 ;A.杜丽娘B.杜十娘C.李香君4.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5.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6.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7.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8.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A.典雅工丽 B.清新自然 C.幽深孤峭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 ;A.纪君祥 B.杨显之 C.康进之 D.高文秀 E.白朴2.金瓶梅在小说史上有许多创新,比如,它是我国 ;A.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B.第一部家庭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C.第一部历史演义长篇小说D.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E.第一部神魔长篇小说3.四大名着是指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E.红楼梦4.下列诗文流派中,属于清代的有;A.阳羡派 B.浙西派 C.唐宋派 D.桐城派 E.公安派5.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 ;A.老残游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官场现形记D.孳海花 E.九命奇冤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陈州粜米是元代爱情戏的代表作;2.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水浒传;3.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一样,都成书于明初;4.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5.陈维崧词学姜张一派,风格委婉;五、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三言2.一、人、永、占3.常州词派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1.分析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2.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七、论述题15分1.论述王实甫的西厢记对董西厢的改编;元明清文学模拟试题三答案一、填空题1.丑 2.王昭君 3.小桥流水人家 4.关羽5.南柯太守传6.南词叙录 7.警世通言 8.李瓶儿 9.恶姻缘 10.李汝珍11.索隐派 12.苏州派 13.京剧 14.翁方纲 15.朱彝尊16.神韵说 17.汪中 18.纳兰性德 19.龚自珍 20.黄遵宪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 6.C 7.A 8.C三、多项选择题1. CD 2.AB 3.ABCE 4.ABD 5.ABCD四、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错 5.错五、名词解释1.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它们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2.李玉的四部戏曲作品的省称,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一捧雪写明代“伪画致祸”的故事;人兽关写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永团圆讽刺势利的小人;占花魁反映了作者的庸俗思想;四部作品是李玉的代表作;3.1清中期以张惠言为代表的词派;2强调比兴寄托;3提倡“深美闳约”的词风;六、简答题1.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3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现;2.1在构思立意、布局剪裁方面,提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2在语言方面,提出“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3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填写曲词、现场演出以及演员培养等问题;七、论述题首先,在思想性上,董西厢虽明确提出“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但仍未跳出门当户对的婚姻框框;男女主人公都寄希望于博得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个思想其实是把功名凌驾于爱情之上的;而王西厢与之相比,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其次,王西厢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再次,作为戏剧,西厢记杂剧的结撰和表现方式,当然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那种由说唱艺人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搊弹词,而是五本二十折,竟像是由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的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元明清文学作品(元代)戏曲《窦娥冤(节选)》【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单刀会(节选)》【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云)却早来到也,报复去。
(年报科)(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正末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既请必至。
(鲁云)黄文,将酒来。
二公子满饮一杯。
(正末云)大夫饮此杯。
(把盏科)(正末云)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鲁云)过日月是好疾也。
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正末唱)《汉宫秋(节选)》【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西厢记(节选)》[正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散曲《大德歌·夏》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旦、末、净三类。
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全剧只能一人独唱。
元杂剧的形成,是申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的表演艺术,除直接继承宋杂剧、金院本外,还融合了话本、诸宫调、舞蹈、武技、傀儡、皮影等其它艺术,形成为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
2、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一种地方剧种。
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
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3、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
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
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4、铁崖体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
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1.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
2.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
3.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
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
4.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
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
2、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
3、“沈汤之争”:是戏曲史上的一桩学术公案。
有的学者认为是汤显祖在《答吕姜山》等信中彻底否定了沈氏的声律论,揭开了论战的序幕。
沈氏便在《词隐现生论曲》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击(吴新雷《戏曲史上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4、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
汉族,江苏雉皋(今如皋)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
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
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5、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是古代有几种文体叫“传奇”,又有盛大网游《热血传奇》简称为《传奇》、张爱玲小说集《传奇》及几首歌曲同名《传奇》。
6、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简答及论述:1、八大家的文章各有特色,说:“韩之奇,柳之峻,欧阳之粹,曾之严,王之洁,苏之博。
”就是说,韩愈的散文奇特而不平凡,柳宗元的散文高出一般,欧阳修的散文纯粹,曾巩的散文谨严,王安石的散文洁净,三苏的散文内容丰富。
这是指出八家的散文各有风格特点,各自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