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组成的表示1

溶液组成的表示1

溶液组成的表示1
溶液组成的表示1

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图例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③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与同学协作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了解溶液的组成才能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 ①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②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③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教学难点: ①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②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③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 5、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溶液的组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引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蔗糖水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所以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像高锰酸钾、蔗糖这样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像水这样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交流讨论】常见溶液的组成 【说明】 1、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2、溶质可以是气体:O2、H2、CO、CH4、HCl 溶质也可以是液体,则产生问题:哪种物质是溶剂? 判断标准是两个“通常”、一个“习惯”: 通常把量多的是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剂是水; 习惯上不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如溶质和溶剂两名称都写,则前面是溶质。例如:水的酒精溶液,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课本161页实验1、2 【思考】猜一猜,哪个更甜一些?为什么? 【阅读】课本162页例题 【教后小结】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_1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教学目的: 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难点:溶液组成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 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溶液的组成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

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例如:已知50g氯化钠溶液里含2gNacl和50g氯化钠溶液里含4g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 [引导讨论] 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 液名称盐 酸 稀硫 酸 石灰水 白 磷 的 四 氯 化 碳 溶 液 硝酸 钾溶 液 医 用 酒 精 铁和 盐酸 反应 后的 溶液 碘 酒 溶质HC l H2S O4 Ca(OH )2 白 磷 KN O3 酒 精 FeCl 2 碘 溶剂H2 O H2O H2O 四 氯 化 H2O H2 O H2O 酒 精

碳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 (溶液)=m (溶质)+m (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即溶液 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00?+=?=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 溶液,蒸干后得到2.8 g 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ω(KCl )=%14%100208.2=?g g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 kg 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kg ×16%=24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kg -24 kg =126 kg 答:配制150 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 kg 和水126 kg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Representation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teach ing plan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重点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 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 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 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 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 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 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 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 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六)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六)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用品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6溶液组成的表示(无答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知识归纳: 1.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均一的稳定的__________。 (1)溶液有两大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 ②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100mL密度为ag/cm3的食盐水,从中取出2mL,其密度为______,这说明溶液具有___________性;一杯食盐水,若水份不蒸发,温度不变化,则溶质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这说明溶液具有__________性。 (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2.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举例说明哪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量事实证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水的沸点________,凝固点________。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的积雪上撒些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溶于水,通常伴随________的变化,把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___________,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5.洗去衣服的油污,可用洗洁净或汽油。两者的原理有何不同

。 6.在下列括号中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密度 7.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过程: 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量取。 请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该实验需食盐______g,水_____mL。配制上述溶液应选用规格为______mL 的量筒。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是。(3)若用含杂质的粗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NaCl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8.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mL)配制1L34%的稀硫酸(密度为mL)。操作步骤为 (1)计算,需浓硫酸________ml,需水__________ml。请写出计算过程: (2)_________; (3)溶解。溶解时,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链接中考: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稀盐酸 B.碘酒C.石灰浆 D.牛奶 2.以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食盐C.白糖 D.白醋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蔗糖溶液 B.煤 C.碘酒 D.蒸馏水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专项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40℃时含有少量未溶解的Ca(OH)2饱和石灰水,降温到20℃时,使之变成不饱和,这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减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2.20℃时,有x,y,z三瓶质量相等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x溶液降低温度到10℃,将y溶液蒸发掉5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z溶液中取出一半,则此时,x,y,z三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是( ) A.y>x>z B.y>z>x C.z>y>x D.x>y>z 3.20℃时,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在20℃时将25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26.5% B.33.3% C.25% D.12.5% 4.50℃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3%的NH4Cl饱和溶液,若恒温蒸发掉5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A.33% B.30% C.25% D.20% 5.将一定量NaOH溶于487.5g水中,制成500mL密度为1.25g/cm3的溶液.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25.6% B.25% C.78% D.22% 6.有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2.5gNaCl固体 B.加入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C.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D.把溶剂蒸发掉25g 7.配制500mL10%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 A.50g 490g B.55g 495g C.50g 450g D.55g 450g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一).doc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有关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说课稿1_20200625155711

有关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更成体系,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课题也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之一。本节的重点放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念以及简单计算上。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熟悉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本节在具体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与上节课的溶液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理解本课前面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后面的定量组成需要习题来加强对公式的运用,作为重难点来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地含义(难点);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及稀释问题地计算 3、学会利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通过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讨论、交流————溶质的质量分数 ↓ 学生学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拓展延深,交流共享——————溶液稀释问题 ↓ 总结巩固——巩固溶液组成的含义和进行溶质质量 六、说教学过程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让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溶液各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6.2.1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6.2.1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新版沪教版 ① 少量面粉加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②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③生理盐 水④ 稀盐酸⑤ 稀硫酸⑥ 冰溶于水⑦ 澄清的海水⑧ 液态氧⑨ 啤酒 【新知导学】: 溶液是物,食盐水是和的混合物,所有的溶液都是由和 组成的。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在食盐水溶液中, 是溶质,是溶剂。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溶液的组成 1.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 (1)溶质的状态可以是、、,溶剂状态一般

是,最常见的溶剂是。 (2)溶质可以有种,溶剂只有种。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把量多的物质叫溶剂,量少的物质为溶质;如果有水,不管量多量少,水是溶剂,另一种物质为溶质。 活动二、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说明溶剂的名称,则溶剂为水(1)硫酸铜溶于水得到溶液,简称为 (2)酒精溶于水得到溶液,简称为 (3)碘溶于酒精得到溶液,简称为 (4)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得到溶液,氯化氢溶于水中,得到溶液,俗称。 活动三、溶液的质量和体积 1.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为什么?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当溶质和溶剂混合混合后,讨论下列有关量的关系? ①.10克NaCl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 110克食盐水; ②.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 20ml的酒精溶液; ③.某食盐水的密度为1.04克/毫升,现取50毫升的该食盐水,则该溶液的 质量克。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总结)1、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2、溶液质量= × 3、溶液质量= + 溶液的体积≠+,(反思)1、氧化钙放入水中,溶质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现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2、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是CuSO4?5H2O,硫酸铜晶体溶于 水形成的溶液,溶质是。 3、铁和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课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

初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Example of lesson plan: representation of sol ution composition

教案示例: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 难点、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计算。 教学方法综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溶液有稀浓之分,它对化学反应关系很大。请看下 面的实验:

【投影实验】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放入大小颗粒相同的锌粒各 一粒,并分别注入4 ml浓硫酸和1∶4的硫酸溶液。观察两种现 象之不同。 【讲解】 溶液的稀浓只能粗略地表明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但这不能准 确表明一定量溶液里溶质的确切含量。例如施用农药于农业生产,需要准确地把握一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量。否则过浓过稀都不利 于甚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研究溶液组成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思考】观察下图(挂小黑板或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个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哪一杯最浓?哪一杯最稀?哪两杯浓稀相等?你能说出判断的根据吗? 【讲解】 只有在溶液质量相等时比较溶质质量的多少,才能准确判断 溶液的稀与浓。因此,我们用溶液组成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它的具体含义是指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比值。溶质和溶液的量选用 不同单位溶液组成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 量分数。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我思我学】 做一做:请你按下表所给数据配制成三份蔗糖溶液,并填入计算结果: 溶液编号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蔗糖溶液 (1) 4 20 蔗糖溶液 (2) 6 26 蔗糖溶液 (3) 10 14 其中最甜的溶液是_________(填溶液编号),越甜的溶液说明其中蔗糖的相对含量越_______,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也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填一填:分析下列表格中各种量的变化,(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同步导学】 评价要点: 1.理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2.学会:学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相关计算(溶质只限于一种),熟知实验步骤、仪器、注意点、质量体积的换算,以及严格的书写格式。能读懂试剂瓶标签的文字含义。区别溶质为液态、固态时的不同配制方法。

方法指引: (1)溶质的质量分数亦即通常所说的溶液的浓稀程度,可见溶液的浓稀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含量。 (2)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或溶液体积,且已知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中的任两个量可求出另一个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M质M质 ①溶质质量分数(A%)= ×100% = ×100% M质+ M剂M液 ②M质= M液· A% = ρ·V·A% (3)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浓缩(无晶体析出)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常可 根据下列式子计算(M 液1、M 液2 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A1 %、A2%分 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 液1 · A1% = M液2· A2% (4)溶液的配制: 当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当溶质为液体时或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 如需将不纯物质溶于水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首先要将不纯物提纯。典型例题: 1.要将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 ,需①添加蔗糖多少克?②蒸发多少克水? ①解:原溶液中蔗糖的质量= 100 g ×10% = 10克 设需加蔗糖的质量为x 。 10 g + x 则×100% = 20% x = g 100 g + x 注意:经常有这样的错误做法:即认为原有溶质10 g,再加10 g蔗糖就可以了,殊不知溶质加倍了,可溶液也增加了,所以得不到原有溶质质量分数的两倍。 ②解: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 。 蒸发水时溶质质量不变,仍然为10 g 。

第6章_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

第6章溶解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2)能够指出某些溶液中溶质的状态;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有溶质质量分数,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能清楚有关对溶质,溶剂的理解。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溶质,溶剂的理解,培养学生辨正地分析问题; (2)以计算为载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溶液的配制的计算 三、课前准备 (1)做好实验的准备。 (2)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和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溶质 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三、溶液的配制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六、本节练习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选择题: 1、溶剂不是水的溶液是() A、碘酒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 2、下列各组中,前者不是后者溶质的是() A、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 B、碘,碘酒 C、氯化氢,盐酸 D、生石灰,石灰水 3、下列溶液中,溶质是固体的是() A、75%的消毒酒精 B、医用葡萄糖溶液 C、37%的盐酸 D、98%的硫酸溶液 4、从500毫升10%的盐酸中取出5毫升,则此5 毫升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A、10% B、1% C、0.1% D、0.5% 5、现有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50克,稀释成10%的稀盐酸,应选用的 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玻璃棒 B、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 C、量筒、药匙、玻璃棒 D、托盘天平、量筒、烧杯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称量(量取)、溶解、计算 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C、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二、填空题: 7、30克蔗糖全部溶于90克水中,将此溶液平均分为三份。 (1)取一份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取另一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蔗糖克或蒸发水克。 (3)若使第三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克。 8、配制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1)计算:需硝酸钾克,水克,水的体积为毫升。 (2)称量:用称取硝酸钾克,倒入里。 (3)溶解:用量取水毫升,然后倒入盛有硝酸钾的中,用搅拌,使硝酸钾,这样可以得到100克20%的硝酸钾溶液。 三、列式计算: 15、实验室需要配制500克1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是1.19克/厘米3) 多少毫升? 16、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配制5000mL10%的硫酸,需要98%的硫酸多少毫升?需水多少 毫升?(10%的硫酸密度为1.07g/cm3,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_九年级化学教案 (2).doc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_九年级化 学教案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堂教学设计(鲁教版)解析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堂教学设计(鲁教版) 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咸秀英 1、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新课改的理念,首先在课的开始,创设了问题情境,紧紧吸引住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题。然后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活动天地]、[实践应用]、[在线测试]、[大显身手]等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特别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验探究,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使个体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了解 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一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⑵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⑶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⑴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⑵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4、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5、教学过程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 质量/溶液的质量X 100%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 剂质量 [讨论题] [例题1]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 分数为10%-203氯化钠溶液来选 种。现要配制150kg —质量分数 为16%勺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 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多识一点] 白酒的包装上标有“度 酒精度:五十六度, 其含义是什么? 数” [实践应用]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g 内含:12.5g 葡萄 请你计算一下该葡萄糖注射 练,让学生明确 溶质质量分数与 溶质、溶液的质 量比有关,使学 生对溶液的组成 有一个清楚的认 识,为下一步的 计算打下基础。 板书步骤 解: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 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kg X 16%=24kg 溶 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一 溶质的质量 =150kg - 24kg=126kg 答:(略) 阅读课本,回答: 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为 44。 56: 读标签上的有关数据 并计算 解: 溶质质量分数=12.5g / 250g X 100% =5% 答:(略) 让学生掌 握计算的规范格 式,养成严谨的 学风。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与实际 生活相联系,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拉近生活与 知识的距离,不 仅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而且能 对获得的新知识 进行巩固、提高。 让学生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