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音

【教学内容】:1、辅音的发音

2、声母的发音

3、声母辨正

【知识点】: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辨正

【重点】: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难点】:声母辨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并示范发音,方言区同学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音特点,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课时】

一、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类。它有22个,依次如下:b、p、m、f、d、t、n、l、z、c、s、zh、ch、sh、r、j、q、x、g、k、h、ng。辅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绝大多数的音节中充当起头的声母,普通话里的声母全由辅音充当。另外辅音n、ng还能充当韵尾。

2、辅音的发音过程

辅音发音时,各部位阻碍的形成和消失有一个过程,语音学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成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开始形成,由静止或其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需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比如发b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形成双唇阻气的态势。

持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的紧张持续。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如发b时仍然紧闭双唇,气流加强充满口腔伺机突破双唇成音,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除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最后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部位阻碍作用从某种阻碍状态转到原来静止状态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是结束阶段。如发b时,双唇由闭受气流的冲击突然打开爆破而成音,阻碍消除,发音结束。

成阻、持阻、除阻是任何辅音发音时必须经过的三个基本阶段,但由于各个辅音的性质不同,发音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3、辅音的发音特点

1)发辅音时,肺里的气流经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不同部位的阻碍。气流只有克服各种阻碍才能成音。

2)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时激发阻碍的各部位而形成声波,经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而成音。没有较强的气流辅音就不会有音响。

3)发辅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肌肉特别紧张。不阻气的部位不紧张。

4)辅音发音时,大多数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只有m、n、l、r、ng

五个辅音声带颤动,声音响亮。但其响亮度不如元音。

5)辅音大部分为声波不规则颤动的噪音,不带乐音成分。

4、辅音的发音方法

可以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其发音的条件。

1)发音部位

指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也就是某两个发音器官为发音而接触或接近所形成的阻气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会因接触面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阻气部位,即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根据阻气部位的不同归纳为7种发音部位: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双唇阻:上唇与下唇成阻,如b、p、m。

唇齿阻:上齿与下唇内缘成阻,如,f。

舌尖前阻: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c、s。

舌尖中阻:舌尖与上齿龈成阻,如,d、t、n、l。

舌尖后阻:舌尖翘起与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h、ch、sh、r。

舌面阻:舌尖轻抵下齿,舌面向上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如,j、q、x。

舌根阻:舌头后缩,舌根与软腭接触或接近成阻,如,g、k、h、ng。

2)发音方法

指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式。

五种发音方法:

A.塞音

也叫“爆发音”或“破裂音”。发音时,成阻的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阻住气流,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充满口腔后不断冲击成阻部位,成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音。普通话有6个塞音:b、p、d、t、g、k。

B.擦音

也叫“摩擦音”。成阻时发音部位之间相接近形成适度的缝隙,持阻时,气流从窄缝中挤过摩擦成音,到除阻时摩擦完了发音结束。普通话有6个擦音:f、h、x、sh、s、r。

C.塞擦音

发音时以“塞音”开始,以“擦音”结束,是“塞音”和“擦音”的紧密结合。发音开始时,发音部位先完全闭塞阻住气流,然后慢慢放松阻塞部位形成一定的缝隙,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去摩擦而成音。普通话有6个塞擦音:j、q、zh、ch、z、c。

D.鼻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封住口腔通路,同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路。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颤动声带到达口腔,因受到阻碍,只好从鼻腔流出而成音,由于鼻腔是不可调节的固定的发音器官,不同音质的鼻音是口腔不同部位的阻碍造成不同的口腔共鸣状态,最终由口腔和鼻腔双重共鸣而形成的。普通话的鼻音有3个:m、n、ng。

E.边音

发音时,舌头后缩,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缝隙通过而成音。普通话只有l一个边音。

普通话辅音除了上述五种发音方法外,还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区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送气和不送气主要用于区别那些同部位、同方法的辅音。如b、p双唇阻塞音,不同处就在于发b时不送气,发p时送气。

送气音——这类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较显著。如果拿一张薄纸放在唇前发b、p二个音进行比较,发p时气流对纸的冲击明显比b强。但播音员发送气音时,气息就要有所控制,不要用强气流冲击话筒造成噪音。普通话里送气音有6个:p、t、k、q、ch、c。

不送气音——这类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较缓和。普通话里不送气音有6个:b、d、g、j、zh、z。

送气与不送气是相对而言的,不送气音比送气音气流相对弱一些、短一些,但比元音要强。

此外,普通话的辅音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有“清音”和“浊音”之分。

清音——发音时不颤动声带,声音不响亮带有噪音成分的音叫清音。普通话里有下列音为清音:b、p、f、d、t、g、k、h、j、q、x、zh、ch、sh、z、c、s。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声音较响亮带有乐音成分的音叫浊音。普通话里有下列音为浊音:m、n、l、r、ng。其中只有m、n、l、r作声母用,ng只当韵尾用。

二、声母

1、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在普通话中,基本上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的读音。普通话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相拼而成的。

除零声母外,声母都是辅音。普通话的声母一共有22个(包括零声母)。零声母音节是一种特殊的音节,大多是由古代的有声母的音节脱掉声母而形成的。零声母的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的韵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摩擦的成分,可以看成是用半元音[j][w][H]起头。在小学课本中,没有零声母的概念,而将y、w(即i、u)也做为声母。严格说来,y、w不能算做声母,它是复韵母中的韵头,只是在零声母音节中,其位置类似声母罢了。

2、声母与辅音

声母的发音条件从性质上来说与辅音相同。但原则上声母和辅音是有区别的。声母是就音节而言的,是音节起头的辅音音素,从数量上来说它只有21个,是古汉语音韵学沿用至今的名称。而辅音是就音素的性质而言的,从数量上来说它有22个,除了充当声母外,辅音音素ng还能充当韵尾,n除了充当声母外也能充当韵尾,所以在使用范围上辅音的概念大于声母,它是语言学对语音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ben”,b在音节中是声母,b的性质是辅音。

3、声母的分类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发音部位指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除零声母外,另外21个声母按阻碍部位可以分成7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和舌根音;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发音方法阻碍气流和解除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及声带是否颤动等,按发音方法可以分成5类:塞(sè)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

3)按声带是否振动分类:

按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又有送气不送气之分。下表是21个声母和后鼻韵母韵尾-ng的归类:

由上表可见:b、p、m都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发音部位与双唇音接近;d、t、n、l都是舌尖前音;g、k、h都是舌根音;j、q、x都是舌面前音;zh、ch、sh、r都是舌尖后音;z、c、s都是舌尖前音。《汉语拼音方案》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对声母进行排列分组的。下面仍按这个顺序对21个声母和-ng进行介绍。

4、声母的发音

1)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

双唇音,就是利用双唇闭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双唇打开,气流脱口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p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b同,只是在发p时,冲出的气流比发b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除去阻碍,让气流冲出,爆发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音。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就叫做清音;反之则叫浊音。像b这样,有气流冲出,但气流不强,叫做不送气;而像p这样,冲出的气流很强,叫做送气。因此,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

注意汉语的b和欧洲语言中的[b]是不同的。汉语的b是清音,英语的[b]是浊音。因此,不能以汉语中的b去发欧洲语言中的[b],也不能用欧洲语言中的[b]去发汉语中的b。后面的d、g、j、zh和z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发m时,双唇闭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中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鼻音。此外,很显然,m是一个浊音,它是双唇浊鼻音。

唇齿音,就是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f时,上齿与下唇相接,软腭上升,让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但在阻碍中留一窄缝,让气流从这条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擦音。f是唇齿清擦音。

2)舌尖中音d,t,n和l

舌尖可以上翘,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尖抵在上齿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尖中音。相对应的还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将在后面介绍。

在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离开上齿龈,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t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d同,只是在发t时,冲出的气流比发d时要强许多。d是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在发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n是舌尖中浊鼻音。

在发l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轻腭上升,然后让气从舌头与两颊内侧的空隙间流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样的方法发音的l叫做边音。l是舌尖中浊边音。

3)舌根音g,k和h和-ng

舌根音,就是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软腭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g时,软腭上升,舌根隆起抵住软腭,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根下降,脱离软腭,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k

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g同,只是在发k时,冲出的气流比发g时要强许多。g是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是舌根送气清塞音。

在发h时,软腭上升,挡住气流的鼻腔通路,舌根隆起,与软腭之间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h是舌根清擦音。

在发-ng时,软腭下垂,舌根隆起抵住软腭,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ng是舌根浊鼻音。在普通话中,-ng不是声母,仅作为后鼻韵母的韵尾。

在一些方言中,h与f会相混;学习普通话,要注意区分这两个音。

4)舌面前音j,q和x

舌面可以抬起,抵住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面前面抬起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面前音。相对应的还有舌面中音和舌面后音。舌面后音就是舌根音。在普通话中没有舌面中音。

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q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j同,只是在发q时,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在阻碍中留一窄缝,让气流从这条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因为这种发音方式兼有塞音和擦音的特点,因此,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擦音。j是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q是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x时,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可见x的发音部位和j、q相同,但它的发音方式没有塞的成分,是纯粹的擦音。因此,x是舌面前清擦音。

5)舌尖后音zh,ch,sh和r

舌尖后音,就是利用舌尖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硬腭前部比起上齿龈来,位置靠后(靠近咽喉),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的舌尖中音,这类音就叫舌尖后音。

在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ch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zh同,只是在发ch时,冲出的气流比发zh时要强许多。zh是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是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sh时,舌尖翘起,接近硬腭前部,在舌尖与硬腭之间留有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尖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r

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sh同,只是在发r时,声带要振动。sh是舌尖后清擦音,r是舌尖后浊擦音。

由于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上翘起,仿佛是向后卷,因此舌尖后音zh、ch、sh、r通常又叫做卷舌音。

6)舌尖前音z,c和s

舌尖前音,就是利用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上门齿背比起上齿龈来,位置靠前(告近双唇),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的舌尖中音,这类音就叫舌尖前音。

在发z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上齿背,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c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z同,只是在发c是,冲出的气流比发z时要强许多。z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是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s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s是舌尖前清擦音。

由于发舌尖前音时,舌尖要前伸,上翘的姿势不明显,舌面平直,因此舌尖前音z、c、s通常又叫做平舌音。在许多方言中,卷舌音和平舌音不分,甚至这两类音和舌面前音j、q、x也不分。学习普通话,要特别注意这三类音的区分。

在发以上各音时,软腭的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腭上升,是为了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软腭下垂,是为了堵住气流的口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总是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音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声母。

1、声母辨正(小课练习)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声 母的发音部位 和方法, 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 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 音 教学内容】: 1、辅音的发音 2、声母的发音 3、声母辨正 知识点】: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声母的发音部位、发 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 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类。它有 22 个, 依次如下: b 、p 、m 、 f 、 d 、 t 、 n 、 l 、 z 、 c 、 s 、 zh 、ch 、 sh 、 r 、j 、q 、x 、g 、 k 、h 、ng o 辅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绝大多数的音节中充当起头的声母,普通话 里的声母全由辅音充当。另外辅音 n 、 ng 还能充当韵尾。 辅音发音时, 各部位阻碍的形成和消失有一个过程, 语音学家把这个过程分 为三个阶 段: 成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 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开 始形成,由静止或其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需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 比如 发 b 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形成双唇阻气的态势。 持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 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的 紧张持续。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如发 b 时仍然紧闭 双唇,气流加强充满口腔伺机突破双唇成音,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音方法,塞音, 声母辨正 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声母辨正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并示范发音, 方言区同学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 重点】: 难点】: 音, 音特点,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课时】 2、 辅音的发音过程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 第二章语音 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5、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6、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音色。 7、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肺部和气管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口腔和鼻腔是发音时气流的共鸣器官。

]8、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0、对音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11、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2、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的是《汉语拼音方案》。 1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表音细致,音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音的工具。 15、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音不响亮,气流受到阻碍的音素是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音响亮,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素是元音。 16、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普通话的声母中,辅音声母有21个,还有一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17、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普通话语音共有39个韵。18、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9、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音高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一种调类的实际发音,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叫调值。一种方言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就有几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以按发间部位分为三大类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以按发间部位分为三大类,细分为七个部位。 1)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 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阻碍。普通话有3个:b、p、m。 齿唇音(也称作“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构成阻碍。普通话只有1个。 2)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三个发音部位: 舌尖前音舌尖向上门齿背接角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3个:z.c.s。 (也叫平舌音) 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即上牙床)接角构成阻碍。普通话有4个: d、t、n、l(也叫舌翘音) 舌尖后音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4个: zh、ch、sh、r。(也叫翘舌音) 3)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 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3个: j、q、x。 舌面后音:(也称作“舌根音”):舌根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接触或接 近构成阻碍。普通话声母有3个g、k、h。 2、按发音方法分类 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有以下五种: 1)塞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持阻时气流积蓄在阻碍的部位之后;除阻时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透出,爆发破裂成声。普通话有6个塞音:b、p、d、t、g、k。 2)鼻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封闭口腔通路;待阻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到达口腔和鼻腔,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由鼻腔透出成声;除阻时口腔阻碍解除。鼻音是鼻腔和口腔的双重共鸣形成的。鼻腔是不可调节的发音器官。不同音质的鼻音是由于发音时在口腔的不同部位阻塞,造成没的口腔共鸣状态而形成的。普通话有2个鼻音声母:m、n。 3)擦音成阻时发音部位之间接近,形成适度的间隙;持阻时,气流从窄中间摩察成声;除阻时发音结束。普通话有6个擦音;f、h、x、sh、s、r。 4)边音普通话只有一个舌尖中的边音:1。舌尖和上齿龈(上牙床)稍后的部位接触,使口腔中间的通道阻塞;持阻时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两边与上腭两侧、两颊内侧形成的夹缝中通过,透出成声;除阻时发音结束。 5)塞擦音是以“塞音”开始,以“擦音”结束。由于塞擦音的“塞”和“擦”是同部位的,“塞音”的除阻阶段和“擦音”的成阻阶段融为一体,两者结合很紧密。普通话有6个塞擦音:j、q、zh、ch、z、c。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还包括“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清音”与“浊音”的区别。 普通话只有塞音和塞擦音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送气音—这类辅音发音时气流送出比较愉和持久,由于除阻后声门大开,流速较快,在声门以及声门以上的某个狭窄部位造成磨擦,形成“送气音”。普通话有6个塞擦音:p、t、k、q、ch、c。 不送气音—指发音时,没有送气音特征,又同送气音形成对立的音。普通话有6个不送气音:b、d、g、j、zh、z。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声母的训练 ---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每个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2、理论结合实际发音进行练习 3、适当补充相关现代汉语常识概念 4、进行声母辩证 教学重点: 1、如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2、与自己的方言区相对比进行练习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运用发音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几个常识概念: 1、辅音,元音: 定义:元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形成的音。 区别:气流就是否受到阻碍就是两者最大区别。 数目:元音(10个)a o e e i u u er –i (qian)- i(hou) 辅音(22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g 2、音节的构成: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韵母与元音、辅音的关系怎样?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所有的声母都就是辅音,但辅音不一定就是声母,“ng”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可以说所有的元音都可作韵母或韵母的组成部分,但不能说韵母就就是元音,因为还有一部分就是由元音与辅音结合而成的,如an ang等。(可以在讲韵母的时候讲) 一、导入新课:5 1、什么叫声母?辅音? 声母就就是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辅音的特点就就是发音时气流在口 腔或咽头受到阻碍。 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就是气流受阻与克服阻碍的过程。 师:声母的分类就就是依据气流受阻的位置与构成、克服阻碍气流的方 式。 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 导声母的发音。 2、出示声母表,按一定排列顺序:请大家背诵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单词拼读中的辅音与汉语拼音声母对照表

单词拼读中的辅音与汉语拼音声母对照表
汉语拼音可将符号分为声母和韵母两类,单词拼读可将字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辅音 字母的发音与拼音声母多有类似,大部分辅音可认为是取对应声母的前半截音。
一、填空题:请在空格内填写并读出对应的发音音标
拼音声母
b b
p p
m m
f f
d d
t t
n n
l l
g g

k k
h h
j j
q
x
z z
c
s s
zh
ch ch
sh sh
r r
辅音字母
/
/
/
/
通常对应 发音音标

拼音声母 辅音字母 通常对应 发 音音标
y y
w w
/
x
/
v
/
th⑵ c⑵
b d j k l
m n p q r f
g h s ? t θ
e w x y z ? v
?
二、参考答案
拼音声 母 辅音字 母
b
p
m
f
d
t
n
l
g g⑵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b
p
m
f
d
[d]
t
[t]
n
[n]
l
[l]
k
h
j
/
/
z
/
s
/
ch
sh
r
通常对 应发音 音标
[d?]
[b]
[p]
[m]
[f]

[k]
[h]
[d?]
[z]
[s]
[t?]
[?]
[r]
1

声母上面所列的22个辅音

声母上面所列的22个辅音,除ng不作声母外,其余21个都作声母。 辅音音素:塞音 b p d t g k 塞擦音z c zh ch j q 擦音 f s sh r x h 鼻音m n ng 边音l 韵母39个韵母按它们的结构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单韵母10个,上列10个元音都作单韵母。 舌面元音:前元音i衣u 迂 e 央元音a啊后元音o喔e婀u乌舌尖元音:舌尖前-i(zi资ci疵si韵母)舌尖后-i(zhi知chi吃shi诗ri日的韵母)卷舌元音:er儿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后元音-i和zh ch sh r拼合构成音节。e、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 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 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 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 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每天m ěitiā n每年m ě i niá n 每月m ě iyu è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 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美好měihǎo厂长chǎngzhǎng领导lǐngdǎo 轻声出现规律 1、结构助词“的、地、得” 和动态助词“着、了、过” 我的他的偷偷地飞快地走得动 睡了吃了微笑着走着去过 2、语气词“吧、吗、呢、啊”等 去吧得了吧沉吗还早呢谁啊是啊 3、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弟弟奶奶太太星星看看走走 打听打听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发音部位指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发音方法阻碍气流和解除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及声带是否颤动等,按发音部位给声母分类可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按发音方法分类,声母可分为五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1、双唇音: b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如“辨别”、“标本”的声母。 p发音的状况与b相近,只是发p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开双唇。如“乒乓”、“批评”的声母。 m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美妙”、“弥漫”的声母。 2、唇齿音: f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唇齿间摩擦出来,声带不颤动。如“丰富”、“芬芳”的声母。 3、舌尖中音: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等待”、“定夺”的声母。 t发音的状况与d相近,只是发t时气流较强。如“淘汰”、“团体”的声母。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能耐”、“泥泞”的声母。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如“玲珑”、“嘹亮”的声母。 4、舌根音: g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如“巩固”、“改革”的声母。 k发音的状况与g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宽阔”、“刻苦”的声母。 h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来。如“欢呼”、“辉煌”的声母。 5、舌面音: 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境界”、“将就”的声母。 q发音的状况与和j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秋千”、“亲切”的声母。 x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形象”、“虚心”的声母。 6、舌尖后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庄重”、“主张”的声母。 ch发音的状况与zh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车床”、“长城”的声母。

辅音和声母

辅音和声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音 【教学内容】:1、辅音的发音 2、声母的发音 3、声母辨正 【知识点】: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辨正 【重点】: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难点】:声母辨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并示范发音,方言区同学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音特点,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课时】 一、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类。它有22个,依次如下:b、p、m、f、d、t、n、l、z、c、s、zh、ch、sh、r、j、q、x、g、k、h、ng。辅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绝大多数的音节中充当起头的声母,普通话里的声母全由辅音充当。另外辅音n、ng还能充当韵尾。 2、辅音的发音过程 辅音发音时,各部位阻碍的形成和消失有一个过程,语音学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成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开始形成,由静止或其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需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比如发b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形成双唇阻气的态势。 持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的紧张持续。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如发b时仍然紧闭双唇,气流加强充满口腔伺机突破双唇成音,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除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最后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部位阻碍作用从某种阻碍状态转到原来静止状态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是结束阶段。如发b时,双唇由闭受气流的冲击突然打开爆破而成音,阻碍消除,发音结束。 成阻、持阻、除阻是任何辅音发音时必须经过的三个基本阶段,但由于各个辅音的性质不同,发音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3、辅音的发音特点 1)发辅音时,肺里的气流经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不同部位的阻碍。气流只有克服各种阻碍才能成音。 2)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时激发阻碍的各部位而形成声波,经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而成音。没有较强的气流辅音就不会有音响。 3)发辅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肌肉特别紧张。不阻气的部位不紧张。 4)辅音发音时,大多数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只有m、n、l、r、ng 五个辅音声带颤动,声音响亮。但其响亮度不如元音。 5)辅音大部分为声波不规则颤动的噪音,不带乐音成分。 4、辅音的发音方法 可以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其发音的条件。 1)发音部位 指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也就是某两个发音器官为发音而接触或接近所形成的阻气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会因接触面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阻气部位,即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根据阻气部位的不同归纳为7种发音部位: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双唇阻:上唇与下唇成阻,如b、p、m。 唇齿阻:上齿与下唇内缘成阻,如,f。 舌尖前阻: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c、s。 舌尖中阻:舌尖与上齿龈成阻,如,d、t、n、l。 舌尖后阻:舌尖翘起与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h、ch、sh、r。 舌面阻:舌尖轻抵下齿,舌面向上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如,j、q、x。 舌根阻:舌头后缩,舌根与软腭接触或接近成阻,如,g、k、h、ng。 2)发音方法 指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式。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共有声母23个,其中包含两个零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发音部位指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发音方法阻碍气流和解除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及声带是否颤动等,按发音部位给声母分类可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根音。按发音方法分类,声母可分为五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双唇音三个 b爸爸摆布斑白碧波 p批判批评琵琶匹配 m 妈妈买卖美妙弥漫 唇齿音一个 f 反复方法丰富发放 舌尖前音三个 z自在祖宗再造自尊 c从此粗糙摧残猜测 s 思索诉讼色素搜索 舌尖中音四个 d达到订单抵达大殿 t抬头疼痛贪图弹跳 n奶奶男女奶牛恼怒 l来临理论流露拉力 舌尖后音四个

Zh战争政治种植追逐 Ch 长城出产潺潺铲除 Sh闪烁神圣舒适赏识 r仍然冉冉容忍柔弱 舌面音三个 j积极急剧坚决艰巨 q侵权亲切情趣全球 x习性细心现象新鲜 舌根音三个 g改革感官骨干灌溉 k开垦刻苦坎坷苛刻 h航海后悔呼唤黄昏 零声母两个 y 一样意义隐隐演员 W 无误无畏威武慰问往往 1、双唇音:发双唇音b、p(塞)时,双唇闭合,气流在口腔中积聚,然后双唇突然打开,气流流出。发b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p时气流比较强烈。发m(鼻)时气流同时从鼻腔透出,声带颤动。 2、唇齿音:发唇齿音f(擦)时自然展唇,下唇内缘和上齿接

近,气流从中摩擦而出。 3、舌尖前音(平舌音):发舌尖前音z、c(塞擦)时,舌尖抵住下齿背,阻塞气流,然后舌尖稍稍离开下齿背,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发z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c时气流比较强烈。发s(擦)时舌尖接近下齿背,气流从中摩擦而出。 4、舌尖中音:发舌尖中音d、t(塞)时,舌尖抵住上齿龈,阻塞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流出。发d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t时气流比较强烈。发n(鼻)时气流从鼻腔透出,声带颤动,发l(边)时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声带颤动。 5、舌尖后音:发舌尖后音zh、ch(塞擦)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阻塞气流,然后舌尖稍稍离开硬腭前部,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发zh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ch时气流比较强烈。发sh、r(擦)时,舌尖翘起接近硬腭前部,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发sh时声带不颤动,发r时声带颤动。 6、舌面音:发舌面音j、q(塞擦)时,舌面前部上抬抵住硬腭前部,阻塞气流,然后舌面稍稍离开硬腭前部,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发j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q时气流比较强烈。发x(擦)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气流从中摩擦而出。(牙签压迫法) 7、舌根音:发舌根音ɡ、k(塞)时,舌根上抬抵住软腭,阻塞气流,然后舌根突然离开软腭,气流流出。发ɡ时流出的气流比较微弱,而发k时气流比较强烈。发h(擦)时舌根接近软腭,气流从中摩擦而出。

现代汉语:声母的发音方法描写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双唇送气清塞音 m、双唇浊鼻音 f、唇齿清擦音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舌尖中浊鼻音 1、舌尖中浊边音 9、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k、舌根送气清塞音 h、舌根清擦音 i、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q、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X、舌面清擦音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清擦音 r、舌尖后浊擦音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舌尖前清擦音 2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双唇音、不送气音、清音、塞音的简称。以下类推)。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P[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情况和b相比,只是多一股较强的气流,其余都相同。 m[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馀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不颤动声带,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一个字母V[v],它是唇齿、浊、擦音,多用于方言,例粤语“挽、湾、玩、顽"等字音的声母。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与上齿背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 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的情况和z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 s[s]舌尖前、清、擦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的窄缝中擦出而成声。 d[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