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

1、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2、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3、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

5、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7、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8、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9、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10、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11、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三、

12、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13、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14、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15、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16、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

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17、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四、

18、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19、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20、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21、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

22、双编码理论: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

23、同化论: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五、

24、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25、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26、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27、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六、

28、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9、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

认知成果的过程。

30、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通常由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认知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31、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思考僵化现象。

32、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的步骤之一,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操作。

33、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是问题解决。

七、

34、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35、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36、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八、

37、态度: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

38、认知失调:指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

39、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40、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41、品德的构成: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

4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察者间接受到的强化。

43、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

九、

44、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45、纵向迁移:加涅区分的一种迁移类型,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