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12
连续教育测试题与答案: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单项选择题(共 30题,每题2分)1 .生态环境修复始于()。
A. 19世纪30年月B. 20世纪90年月C.本世纪中叶D.本世纪前叶参照答案:A答案分析:暂无2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足运用()手段,完美资源环境价钱体制,采纳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A.创新化B.发展化C.市场化D.改革化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3 .()致使污染公司缺少节俭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A.民众环境信访案件变化迅速B.国家对环境法治有更高要求C.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4 .作为今世以致我们长久追求的目标,遇到全球不一样制度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B.生态文化C.生态和睦D.生态精神参照答案:A答案分析:暂无5 .党的()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系统改革的主要任务。
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6 .防腐剂过度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A.原料污染B.保鲜生产的污染C.制作过程中的污染D.生物性污染参照答案:B答案分析:暂无7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究竟是()造成的。
A.资源过分开发B.粗放利用C.豪侈花费D.以上都是参照答案:D答案分析:暂无8 .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增强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参照答案:D答案分析:暂无9 .以下对于国家对保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增强战略资源能源贮备,完美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举措B.增强战略资源能源贮备,完美资源能源储蓄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举措C.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D.增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靠谱和有效供应参照答案:B答案分析:暂无10 .我领土壤污染严重,受污染土地面积达到()。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绿色发展程度的标准和指标,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则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标准和指标,它主要关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面。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环境质量。
衡量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指数、土壤质量评价等。
2. 资源利用效率。
衡量资源利用效果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物资利用率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
衡量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情况,包括湿地保护面积、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4. 低碳经济。
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等。
5. 循环经济。
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循环经济产值占比等。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生态环境质量。
衡量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包括生态系统健康度、水土保持状况等。
2. 生态保护与修复。
衡量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保护面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3. 生态建设。
衡量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园区划定等。
4. 生态公益性工程。
衡量生态公益性工程的开展情况,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5. 生态经济。
衡量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这些指标和标准被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指导他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同时,这些指标体系和考核目标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和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水平和进展情况,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指导。
陕西省2019年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A.社会文明B.生态环境C.生态文明D.可持续发展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2 .在(),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A.初步形成时期B.深化发展时期C.丰富完善时期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3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生态文明B.青山绿水C.良好生态环境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4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为主题。
A.尊重自然规律B.科学发展C.以人为本D.制度创新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5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A.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B.资源—污染排放—产品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D.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6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7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生态公正B.经济发展C.生态安全D.新能源革命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8 .()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A.绿色发展B.全民参与C.循环经济D.生态和谐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9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A.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建设美丽中国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10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公开环境信息,以()。
•A.提高环境监管效能•B.建立环境协商机制•C.解决环境资源低价问题•D.解决环境廉价问题参考答案:B2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A.必由之路•B.必然选择•C.重要途径•D.根本保证参考答案:B3 .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B.节约资源•C.保护生态•D.保护环境参考答案:D4 .购买食物时,按绿色消费观念,人们最好采取购买()。
•A.便捷的洋快餐•B.街头小摊的熟食•C.原材料视频回家自己加工•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C5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什么?•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6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 .•A.发展•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观念转变•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参考答案:A7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B.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C.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D.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参考答案:B8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参考答案:D9 .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为主题。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明确其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于衡量、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键指标之一。
这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和生活质量。
优质的空气应该具有较低的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良好的水质是生命之源,衡量水质不仅要看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常规污染物指标,还要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长期危害的物质。
土壤质量关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土壤的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以及有机物质含量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生物多样性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力,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种群数量、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指标之一。
在当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能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意味着在产出相同经济价值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更少。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不可忽视,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关键,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对于各类矿产资源,提高开采和加工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是另一个关键指标。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并在受到破坏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平衡。
这可以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评估,例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湿地面积的增减、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也是重要的手段,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废物处理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在评价体系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和层面。
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国家对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规定是()。
• A.必须在包装上注明该原料是转基因物质• B.不用注明原料性质• C.贴上绿色产品标识• D.将原料性质随意更改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 A.满足自身和他人使用需要• 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 C.跟上了流行• 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3 . “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4 .公益损害是指污染对()造成的影响。
• A.国家、地区的发展• B.群众健康• C.群众经济• D.自然环境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造成的。
• A.资源过度开发• B.粗放利用• C.奢侈消费• 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6 .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保护生态D.保护环境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不包括()。
• A.农业产生的污染源比重扩大• B.城市工业污染转移• C.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较少,智力困难• D.农村人口多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8 . “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9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A.生态文明建设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C.创新改革发展D.生态环境安全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2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3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召开。
国家主席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B.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C.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D.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4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B.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C.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D.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发展C.改变消费模式D.经济增长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A.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建设美丽中国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7 .()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B.中国C.英国D.德国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8 .什么决定了环境问题的特征?A.社会演变规律B.时代更替规律C.经济发展特征D.人类发展特征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9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新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 ),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构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摘要】为促进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以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外延为依据,结合贵州省经济增长方式及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增长方式;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1.引言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它标志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些都为贵州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省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贵州gdp增速很快,从2000年的993.5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912.68亿元,10年增长了近4倍,gdp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2010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国各省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统计结果,贵州单位gdp能耗为2.348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倒数排名第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320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倒数排名第三,单位gdp电耗为2328.02千瓦时/万元,全国倒数排名第四。
以上数据反映出我省的经济增长是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的。
与此同时,我省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
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不足0.74亩,低于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更低于世界人均4.7亩的水平。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A.负责制∙∙B.追究制∙∙C.终身追究制∙∙D.行政责任制∙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2 .从消费的目的上来看,适度消费不包括()。
∙A.生存消费∙∙B.享受消费∙∙C.精神消费∙∙D.发展消费∙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3 .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保护生态∙∙B.治理环境∙∙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4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发展∙C.改变消费模式∙∙D.经济增长∙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照搬照抄∙∙B.对自己完全的否定∙∙C.有针对性筛选∙∙D.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6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是()的。
∙A.一脉相承∙B.融为一体∙∙C.不可分割∙∙D.相辅相成∙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7 .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A.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建设美丽中国∙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B.节约资源∙∙C.保护生态∙∙D.保护环境∙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9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
五模型的建立本节先结合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选取几个重要的指标,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数学模型。
因此,本部分分为如下三个小节:5.1:生态文明体系指标的建立;5.2:评价指标的选取;5.3:模型建立过程及方法5.4;模型的检验及指标权数的确定5.1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在中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然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要保证社会的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安全。
因此本文将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同时强调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生态系统平衡性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全面性的、可测性的、相互独立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下表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该体系一共有三级指标,设置了资源节约系统、环境保护系统等五大重要指标,重点突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两大方面,该体系包括了21个评价指标,详见下表:一级指标(目标层)二级指标(准则层)三级指标(指标层)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资源节约系统1 单位GDP消耗吨标煤/万元2 工业用水重复率%3 森林覆盖率%4 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5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环境保护系统6 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毫克/立方米7 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值毫克/立方米8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9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1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比重%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标体系经济发展效率13 人均固定资产总资/14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科技教育水平15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6 每万人高等学校教师数量比例%17 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18 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区域节能降耗19 1/人均年供水量/20 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1 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5.2评价指标的选取通过对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原文献各指标的权重,现在的社会关注热点,国家发展重点,经济发展状况,我们选取了几个重要的、可行的评价指标,分别是:单位GDP消耗森林覆盖率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 比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人均年供水量同时为了体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的影响,针对我组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模型的特点,选取的样本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新增了下列几个评价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旅游业收入环境空气指数(AQI)优良天数5.3:模型建立过程及方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让每一个因素都对综合评价有所贡献,本评价采用线性综合加权法和逼近理想点法(TOPSIS),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各指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重关系,不妨设C为生态文明建设度,()1,2,3,,9ix i=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单个指标,()1,2,3,,9iw i= 为生态文明建设单个指标的权重,可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为:91i i i w xc ==∑有了上述数学模型,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各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代入数学模型,即可得到各个城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度()1,2,3,,9jc j = ,列表对其进行比较。
5.4模型的检验及指标权数的确定 模型的检验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巨大,南北方气候、文化、经济等差异巨大,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有高低,所以使用逼近理想点法(TOPSIS )进行检验。
首 先设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指标样本点1239,,,,x x x x ****()根据上述数学模型可列:91i ii w x c *=*=∑其中c*为理想生态文明建设度,i w 为生态文明建设单个评价指标权重 将j c 与j c*(j 表示省市的序数)进行比较,其中数值最接近的即可认为这个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程度最好,并于上述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检验其合理程度。
指标权数的确定指标的权重是指在指标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主客观度量的反应,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是综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
目前关于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 一般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指各位评价专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再经统计分析后得出指标权数,如专家打分法、评价区间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
客观赋权法是指利用样本数据所隐涵的信息,经统计处理得出指标权数,如灰色决策法、主分量分析法等。
设x1,x2,…xn 为对应各因素的决策变量。
其线性组合: y=w1x2+w2x2+ …+wnxn 是综合评判函数。
w1,w2, … wn 是权重系数,其满足: wi ≥0 ,且各权重系数的平方和为1。
本文在下面的比较分析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决定各项指标的权数。
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求获得各个指标系统的判断矩阵。
若将m 个评价指标关于某个评价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做两两比较判断获断矩阵A ,假定11mji w==∑则111212122212//...///...///.../mmmmmmw ww ww ww w w w w w www ww wA ⎡⎤⎢⎥⎢⎥=⎢⎥⎢⎥⎣⎦且Aw=mw ,然后求 A 的与特征值m 相对应的特征向量()12,Tm w w w w = ,将其归化后得 到的w1w2,…wm 即可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下表是一种常用的1-9 标度方法,反映不同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我们 在下面的分析中也主要使用了这一矩阵标度。
序号 重要性登记 ijC1 i ,j 两元素同等重要 12 i 比j 稍微重要3 3 i 比j 明显重要 54 i 比j 强烈重要 75 i 比j 极端重要 96 i 比j 稍微不重要 1/37 i 比j 明显不重要 1/58 i 比j 强烈不重要 1/7 9i 比j 极端不重要1/9通过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取得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如下表所示: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 1 1/5 1/7 1/3 1/3 1/5 1/3 1 1 X2 5 1 1 1/3 1 1/3 3 1/5 1/5 X3 7 1 1 1/3 1 1 1 1/3 1 X4 3 3 3 1 5 1 3 1 5 X5 3 1 1 1/5 1 3 1 1/3 1 X6 5 3 1 1 1/3 1 5 3 3 X7 3 1/3 1 1/3 1 1/5 1 1/3 1/3 X8 1 5 3 1 3 1/3 3 1 1 X91511/511/3311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根max λ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
方程如下 max Pw w =λ所求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即为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权重分配。
同时,由于9*9矩阵数值较大,计算不便,故借助MATLAB 进行辅助运算,具体过程请见附录。
由此求的各指标权重如下单位GDP 消耗 0.199森林覆盖率0.143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0.016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 比 重0.475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0.04371/人均年供水量0.537 城镇登记失业率0.567 旅游业收入0.406环境空气指数(AQI )优良天数0.207以上得到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使用公式: /CR CI RI =式中,CR 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 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
它由下式 给出:()max CI n =λ-因为矩阵P 的0.1CR <,所以我们认为P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六模型的求解及数据的获取与处理6.1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这一问题,假设有n 个省市为被评价对象()123,,,,n s s s s , 共有九项评价指标:单位GDP 消耗森林覆盖率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 比 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人均年供水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旅游业收入环境空气指数(AQI )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重分别为123,,,,n x x x x6.2. 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6. 2.1 对指标类型进行一致化: (1)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致化 利用倒数法将极小值化为极大值111x x =(2)单位GDP 能耗一致化 利用倒数法将极小值化为极大值221x x =(3)城区人口密度一致化 利用区间型化极大型 3x 取中间值332M m+为最好,要将其化为极大型指标,令()333333333333333222,2(),M m M m x m m x M m x M x x m M m ++⎧⎫-≤≤⎪⎪-⎪⎪=⎨⎬-⎪⎪≤≤⎪⎪-⎩⎭经过预处理的十个省的数据如下表:辽宁 北京 江苏 广东 甘肃 单位GDP 消耗0.9124092.178649 1.666667 1.776199 0.713267 森林覆盖率 31.8446.8 14.8 58.2 13.42 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三废综合利35.978.7 90.2 64.6 27.3用产值占GDP 比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人均年供水量城镇登记失0.294118 0.833333 0.333333 0.416667 0.434783业率旅游业收入5577 4280 8145 8305 618.9 259 176 202 266 313环境空气指数(AQI)优良天数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单位GDP消1.182033 1.003009 1.049318 0.583431 0.860585耗森林覆盖率41.42 29.98 30 49 55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三废综合利16.6 43.7 64.3 24.8 34用产值占GDP 比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人均年供水量城镇登记失业率 0.30303 0.243902 0.294118 0.30303 0.25旅游业收入 2135 4891 2003.37 2370.65 2111.24 环境空气指数(AQI )优良天数221 3252463143336.3.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标准差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令ijjij jx X x s ''-=()1,2,,;1,2,,i n j n ==其中()()21/2111,2,,ni ij j i X x X i m n ==[-]=∑ij x 为标准观察值无量纲处理结果为: 辽宁 北京 江苏 广东 甘肃 单位GDP 消耗1.1300692.317215 1.814961 0.582155 2.317215 森林覆盖率-0.332460.622901 -1.42065 1.350916 -1.50878 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三废综合利-0.41909 1.062095 1.460078 0.574134 -0.71672 用产值占GDP 比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例1/人均年供水量-0.43917 2.65582 -0.21408 0.264236 0.368218 城镇登记失业率旅游业收入0.573121 0.08849 1.532666 1.592451 -1.2795 -0.11834 -1.6295 -1.15613 0.009103 0.86482 环境空气指数(AQI)优良天数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1.683056 1.733788 0.39314 1.5917372.053405 单位GDP消耗森林覆盖率0.279328 -0.45124 -0.44996 0.763395 1.146561可再生资源占总耗能比率-1.08701 -0.14916 0.563752 -0.80323 -0.48485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 比重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人均年供水量-0.38801 -0.7274 -0.43917 -0.38801 -0.6924 城镇登记失业率旅游业收入 -0.713 0.316793 -0.76218 -0.62495 -0.72188 环境空气指数(AQI )优良天数-0.8102 1.083301 -0.35503 0.883027 1.2289554. 数据带入模型求解由于数值计算较为复杂,说以我们利用EXCEL 软件函数进行辅助计算,过程详见附录291i i i C w x ==∑其中w 为各指标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