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rence-McCarty VX c X / t 反应器内微生物总量 2.6 △X—每天从系统中排出增殖的微生物总量;mg X—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mg/l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针对两种不同的排泥方式 传统方式 Lawrence-McCarty 一般Xe值很低,可以 忽略 VX a c Qw X r (Q Qw ) X e V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 S— 基质浓度; Km— 米氏常数。 一级反应区 (n=1) Km 基质浓度(S) 纯酶单一基质培养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莫诺模式 Monod 比增殖速率(μ) max 莫诺于1942年和 1950年曾两次进行了 单一基质的纯菌种培 养试验,关联出微生 物比增殖速率和基质 浓度之间的关系,如 右图所示。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 当微生物增长的全部必要条件得到满足时,对于某一 时间增量△t,微生物体浓度增量△x,微生物体浓度 的增量△x与现存的微生物体浓度x成正比 x xt 引入比例常数µ x xt 取极限: dx x dt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S e f ( c ) 如欲提高处理效果,降低Se值,就必须适当提高θc值。 2.4.5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dX dt 对比 X c 1
VX c x Baidu Nhomakorabea t
1 c 2.11 2.4.4 Lawrence-McCarty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 劳伦斯—麦卡蒂以微生物增殖和对有机基质的利用为基础,1970年 建立了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1、第一基本方程式 在反应器内,微生物量因增殖而增加,同时又因内源代谢而减少, 其综合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max 零级 反应 区 混合级反应区 (n=0) (0<n<1)
max S Ks S 2.2 1 max 2 μ—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d-1; μ max—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率,d-1; S— 溶液中限制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浓度, mg/L、g/m3; 一级反应区 (n=1) Ks 基质浓度(S) Ks— 饱和常数。即当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故又 称为半速度常数,mg/L、g/m3。 水处理工程(二)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2.4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2.4.1 概述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2.4.4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 2.4.5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2.4.6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4.7 例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c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有利于污 劳伦斯—麦卡蒂建议的排泥方式 泥浓缩,所得回流污泥的浓度较高 劳伦斯—麦卡蒂推 荐的排泥方式 Ⅱ Qw、Xa Lawrence-McCarty Q、S0 曝气池 V、Xa、Se Q(1+R) Xa、Se 二沉池 (Q-Qw) RQ、Xr、Se 2.4.5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六个方面的应用 1、确立出水基质浓度(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之间的关系 2、确立微生物浓度(X)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之间的关系。 Lawrence-McCarty 3、确立活性污泥回流比(R)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 单位重量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增殖速率,以μ表示,单位d-1 Lawrence-McCarty 其中 dX dt 2.4 X dX 为微生物的增殖速率,mg/d dt X—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mg/l; µ--微生物比增值速率,d-1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Xe、Se 传统的排 泥方式 Ⅰ Qw、Xr、Se Q为废水流量;S0为废水基质(有机污染物)浓度; Se为处理 水基质浓度; Xa为曝气池内微生物(活性污泥)浓度;V为曝 气池容积;R为污泥回流比; Qw为排泥量; Xr为二沉池底部 的活性污泥浓度; Xe为处理水中的活性污泥浓度。 2.4.3 Lawrence-McCarty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 2.14 用qmax值代替vmax ,得到 劳伦斯-麦卡蒂第二基本方程式 q X S dS max a Ks S dt u 2.15 式中:S-反应器内基质浓度; qmax-单位生物量的最大基质利用速率(在高底物浓度条件) 1 q qmax 时的基质浓度 Ks-半速率系数,其值等于 2 劳-麦第二基本方程式表示基质降解速率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 和基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假设:微生物比增殖速率(μ)与基质比降解速率(v)呈比例关 系,即 v 基质比降解速率(v),可以用莫诺模式加以描述: v vmax S Ks S 2.3 v 式中: -基质比降解速率,d-1 ; vmax -基质最大比降解速率,d-1 。 对废水处理来说,有机物的降解是其基本目的,因此,式2.3的实 际意义较大 2.4.4 dX dS Y K d X a 左右除以Xa dt dt u dX dt Y Xa Lawrence-McCarty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 dS dt u Kd Xa 1 c
q 劳伦斯-麦卡蒂第一基本方程式 1 1 max 2 零级 反应 区 混合级反应区 (n=0) (0<n<1) 一级反应区 (n=1) Ks 基质浓度(S) 莫诺发现微生物比增殖速率和基质浓度之间的关系与酶促反应 速度与基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相同,从而提出了与米—门方程式相 似的莫诺模式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莫诺模式 Monod 比增殖速率(μ) 4、总产率(Y)与表现产率(Yobs)之间的关系 5、θc值与Se值及E的关系 6、对方程式 v vmax S 的推论 Ks S 2.4.5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通过劳-麦的基本方程式加以整理,可以得到: Lawrence-McCarty 1、确立处理水基质浓度(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之间的关系 很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描述上述两项关系 的动力学表达式,我们将主要介绍劳伦斯—麦卡蒂模式。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米—门公式(1913) Michaelis—Menten 酶反应速度(V) Vmax Vmax S V Km S V— 酶反应速度; 2.1 1 Vmax 2 零级 反应 区 混合级反应区 (n=0) (0<n<1) VX a Qw X a (Q Qw ) X e 2.7 2.8 VX a c Qw X r V c Qw 2.9 2.10 劳-麦推荐 c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微生物比增殖速率的关系? dX dt X VX c X / t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微生物比增殖速率 的关系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莫诺模式是通过单一基质的纯菌种培养试验得出的, 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微生物是多种属的微生物群 体,污水中的有机基质也是多种类的,莫诺方程能 否应用? 在60~70年代,劳伦斯等人将莫诺模式引入 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证实该式完全适用。 2.4.2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dX dt dX dS Y Kd X a dt dt u 为微生物净增殖速率, mg/(L· d); 2.12 Y-活性污泥产率,mg(生物量)/mg(降解的有机基质); dS d); 为基质利用速率(降解速率),mg/(L· dt u Kd-微生物内源代谢作用的自身氧化率,又称衰减系数,d-1; Xa-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mg/L; c Yq K d 2.13 劳-麦第一基本方程式表示的是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与产率 (Y)、单位基质利用速率(q)及衰减系数(Kd)之间的关系 2.4.4 2、第二基本方程式 Lawrence-McCarty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 在莫诺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提出有机基质的降解速率 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率,即 1、活性污泥动力学主要研究那几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2、monod模式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3、劳伦斯—麦卡蒂模式建立需要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含 义是什么? 4、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第一方程式、第二方程式各自 描述那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5、劳伦斯—麦卡蒂模式基本方程式的应用主要用于求 解哪几个参数? 6、动力学参数如何通过测定得到? 2.4.1 概 述 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化学反应速度与各项物理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反应动力学的目的 针对某一反应,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反应器的结构形式、确 定反应器的尺寸及其处理能力 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能够通过数学式定量 地或半定量的解释活性污泥系统内有机物降解、污泥 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环 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工程设计与优化运行管理有着 一定的指导意义。 2.4.1 概 述 活性污泥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程实践要求考虑,对活性污泥反 应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确定活性污泥反应速度和各项主要 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机基质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基质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 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基质浓度、微生物量 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vq 已知 v vmax S Ks S 2.3 dS dt u q X 推出 2.5 X aS dS v max Ks S dt u 2.14 2.4.4 X aS dS v max Ks S dt u Lawrence-McCarty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dX dt X Lawrence-McCarty 劳伦斯—麦卡蒂建议的排泥方式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μ) 单位基质利用速率(q)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 dS dt u q X c 1
1 VX c X / t 单位基质利用速率(也称单位有机底物利用速率) 单位重量微生物的基质利用速率,用q表示,单位d-1 (F/M?) Lawrence-McCarty dS dt u q X 2.5 dS dt u --表示基质的利用速率(u-绝对值)mg/d X—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mg/l 1 Ks Kd c 1 Yvmax Kd c 对完全混合式 Se
2.16 对推流式 1 c Y (So vmax ( S o S e ) So S e ) K s ln Se Kd 2.17 从式(2.16)可见,Ks、Kd 、Y、vmax 都是系数,其值通过实验确 定,对某一条件来说,其值为一常数;而Se值仅为θc的函数,即 有关活性污泥动力学模式都是以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为基础建 立的,经过修正再应用到推流式曝气池系统。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均是在理想条件下建立的, 在应用时,还需根据具体条件加以修正。 一般建立活性污泥反应的动力学模式的假设条件是: 1、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条件处于稳定状态 2、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不产生微生物代谢活动 3、系统中不含有毒性物质和抑制物质 4、进水底物浓度保持恒定 5、全部生物可降解的底物处于溶解状态 2.4.3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概念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又称细胞平均停留时间,工程上习惯称为污泥龄) 指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开始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 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从工程 上来说,就是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微生物量的 比值。以θc或ts表示,单位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