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独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笔者于2011年开始担任大学辅导员,管理机械类等工科专业,而自己所在学院还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当时,在近6年的办学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情况仅仅停留在学院层面的一些小实验,几乎没有全校性的乃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和奖项。机械、软件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很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学院新的发展任务,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管理指导也成为辅导员、专业教师的新任务。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解决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有新的起色,从辅导员,专业授课教师到学院领导,都认真重视这件事情,并开始从各个角度着手,既各个突破又形成合力,共同来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打开新的局面。
1.辅导员引领学生的成长思考。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严格要求,力求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辅导员积极开
展与学生的交流,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特长,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科技竞赛,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2.专业教师注重课堂引导。课堂上,老师更加注重增加教学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实践课程上设置贴近生活的题目,既能吸引学生参与热情,又能激发学生思考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院积极统筹有效资源。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不是凭几句口号,写几篇文章可以见成效的,动手实践涉及到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活动经费、专业技术指导、竞赛信息渠道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资源统筹和政策导向需要从学院和学校层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从基础入手。通过基础实驗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树立起兴趣。电工电子、软件开发等基础实验,实验器材完备,课题设置丰富,操作简单,因此,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上感受到动手的乐趣。然后,在班级、专业和学院层面开展一些小范围内的简易科技竞赛,不断引导,逐渐树立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参赛作品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竞赛的开展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1.组建优势团队。科技竞赛,团队建设很重要。课堂表现,筛选出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而辅导员则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为组建出色的优势团队出谋划策,对竞赛成绩的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组织能力强,善于人际交往,专业技能过硬的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成优势团队,以发挥团队的最大优势。如,第三届全国
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团队,这个团队中,李某综合能力强,善于协调与组织工作,负责竞赛总体布置;苗某专业技术有突出的优势,干事踏实、仔细,一心埋头图纸设计、元件加工和作品的运行调试;吴某思维活跃,善于交际公关,对作品提供思路和建议,积极协调竞赛中的各项交接活动,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2.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够成功开始,学生的畏难情绪就会得到有效遏制。如,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准备初期,从当时的各种条件下要顺利完成这项高难度的竞赛可能性不大,学生完全没有信心。针对当时的情况,辅导员就积极抓住思维活跃、对科技竞赛有浓厚兴趣且有股拼搏劲的学生,不断开导、鼓励,不断打消畏难情绪。
3.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在团队中,由于分工的不同,人格特点的差异,加之各种困难或失败,团队的默契度与合作也会受到影响,指导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作品进度和结果,容易忽略学生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辅导员的作用不能忽略,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帮助化解团队矛盾和冲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4.乘胜追击。随着学生科技竞赛从课程设计的小作品,开始走出校园,甚至踏上重庆市级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舞台,并取得了省部级二等奖的可喜成绩。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吸引力,要及时利用学生的热情,继续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难度更大的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
竞赛中,经过不断努力,这次比赛一举先后夺得了重庆市特等奖,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代表学校首次作为为数不多的独立学院在科技含量很高的全国性比赛中亮出了自己身份。
5.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在省部级科技竞赛中的优秀表现,这批学生也自然成为了学院和全校师生的关注亮点,学院在积极宣传优秀学生先进事迹的同时,也不断教育这部分学生戒骄戒躁,并给他们安排了新的任务,并以这部分学生为骨干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吸引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
6.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为保证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院专门制定了针对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如,课程学习任务中针对参加竞赛学生项目情况作相应调整,以避免学生因准备竞赛而导致专业课程学习落后,在学生评优评先、党员发展、奖助学金的评定等工作中,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优先推荐竞赛获奖学生,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生科技竞赛的良好、持续发展。
(三)实施效果
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努力,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和重庆市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得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庆市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二等奖、“TI杯”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盛群杯”单片机竞赛重庆市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重庆市
二等奖和三等奖、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物联网技术”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软硬件条件不够完善,各项建设资金不够充裕,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尴尬局面,导致学生培养过程遇到很多困难,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重要指标,随着对成功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推广,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也将不断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注:本文系20XX年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渝教高〔20XX〕6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