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考试资料 (2)

  • 格式:docx
  • 大小:25.9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学

P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二者关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P4土地功能:负载的功能(生物和非生物负载)、养育的功能(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仓储的功能(矿产、能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自然景观)、储蓄和增值的功能(价格上身趋势)。

P5土地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P14土地管理概念包括六方面内容: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于地、地于地之间的关系;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P19土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P23土地管理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

P34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稀缺资源;公有制土地的存在;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是指土地利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通过影响价格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另一经济主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现象。

造成土地市场失灵的原因:公有土地资源和公有产品的存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行为。

P36政府失灵:

原因:公共决策失误(信息不充分、不完全,政策的“时滞”);政府庞大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职责重复,部门内部层次多、职责不清);寻租活动(权钱交易,行贿、受贿)。

对策:强化政府对土地的公共管理职能;加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强化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

P41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任务: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

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滴管理土地的原则。

P65土地管理方法:(斟酌)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法律方法:

技术方法:

P74土地调查

P128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它表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谁应当享有土地所有权及其责、权、利。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它表明人们如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谁应当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又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P135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及其形成: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我国土地全民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通过土地改革、土地立法以及接管、没收等方式,逐步确立了农村土地国有制。城市土地国有制是通过接管、没收,赎买,土地征收,立法等形式确立起来的。

我国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采取的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我国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是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逐步形成的。

P139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具有排他性;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土地产权相对性。

土地所有权:

含义: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力。

内容: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四个方面的内容。

P140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国家;客体: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依照宪法规定属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内容:指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

P143土地权属管理内容:依法确认土地权属;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P14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

概念: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两种情况: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根据公共利益需要

特征:受让主体广泛性;有偿性;计划性

基本原则: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原则;平等、自愿、有偿、诚信原则;国家主权神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