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计划规划说明书

建设计划规划说明书

建设计划规划说明书
建设计划规划说明书

建设计划规划说明书

篇一:镇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1章- --------------------- --------------- 总则

第2章- -----------------------------城市性质、规模

第3章- ---------------------城市用地评价及用地选择

第4章- -------------------------------镇区建设规划

第5章-

第6章-

-------------------------------专业工程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章: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XXX域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镇域经济发展突飞

猛进,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新时期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巩固经济基础,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重新研究区域经济,进行镇域总体构想。

二、随着“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跨越式发展规划。

三、党的十六大后,全国掀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潮,镇政府适时制订小康发展规划,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使XXX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四、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应适应形势的需要,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XXX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成为薄弱环节,远远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急需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化城镇功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组合,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超前规划。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

2、用经营城市的方法分析论证镇域经济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新农村设计说明

陇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1 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九亿农民的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第二章规划总则 2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陇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14日建设部第36号发布); (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7)《村镇规划卫生标准》(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8)《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GJJ/T87-2000); (10)国家、省市其它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 .2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3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源、水面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编制说明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

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浙江省在总结安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于2014年4月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的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福建省也于2014年10月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2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中明确指出应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做好建设、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环节的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实行分类指导。2013年11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浙江、安徽等13个省列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明确指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