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建筑学重点提示1.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主要分类与特征(2)了解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2.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熟悉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2)熟悉住宅建筑的类型及套型空间设计要点(3)熟悉工业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3.建筑场地条件的分析及设计要求(1)掌握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规划控制要点(2)掌握场地空间布局与竖向设计要点4.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结构的选型(2)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建筑物的组成构件(3)了解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要点5.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2)掌握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6.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1)了解建筑项目策划的程序与内容(2)熟悉我国建筑设计阶段考点1:中国建筑史的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
大木作包括【口A.梁口B.檩口C.门口D.柱口E.屏风】、彷、橼等,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A.宋代《木经》OB.周礼《考工记·匠人》 C.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
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的建筑模数制(宋代用【OA.斗OB.材OC.步架 OD.开间】",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
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术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 ,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
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公共空间又分开放空间和专用空间。
开放空间有街道、广场、停车场、居住区绿地、街道绿地及公园等,专用公共空间有运动场等。
现在也指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天安门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居民生活的需要逐步建设形成。
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有紧密关系。
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量也越大,功能也更复杂。
城市人口规模大,也有条件设置更丰富内容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
它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各阶段有密切关系.在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修建设计阶段都应当作相应的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商业活动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居民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蔬菜、食品、家用器具、衣物及杂货等,是有规律的活动,早在农业与手工业经济社会已有发展,形成了零售和批发的集市贸易,并在城镇出现了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唐长安在城区布置供商业贸易集中活动的西市与东市。
宋初东京汴梁仍承袭汉唐旧制设市场,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北宋后期城镇出现厂商业网点和商业街,从名画《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当时的汴梁街市的繁荣景象。
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的手工业、商业I•分发达.各种官私店铺遍布全城坊巷,形成分行业集中营业的行业街市。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办公楼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对于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办公楼应该被合理地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宜过度集中在其中一个区域,以避免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应该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景观和环境,办公楼的外观和内部设计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呈现出和谐美丽的城市风貌。
其次,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需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员工的实际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满足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的要求。
比如,在设计办公楼的空间布局时,要合理分配办公区域和公共区域,设置休息区、会议区等功能区域,打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场所。
同时,在设计办公楼的内部装饰和家具配置时,要考虑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他们对于办公环境的个性化追求。
另外,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还应该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办公楼的结构和外观时,要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尽可能减少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在设计办公楼的照明、通风、空调等系统时,要合理设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还应该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办公楼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还应该注重安全和便利性。
在设计办公楼的出入口和通道时,要设置便捷的通道和安全的出口,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和逃生。
同时,在设计办公楼的设施和设备时,要考虑到员工的使用便利性,尽可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此外,在设计办公楼的警报系统和安防设备时,也应该合理设置,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之,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在《城市规划实务》科目中,“掌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城市规划体系的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城市规划编制的知识,城市规划实施的知识。
本科目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具备程度,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具备程度。
1. 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1.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2.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1.3.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4.1 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1.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1.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2.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2.3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3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2.3.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2.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3.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3.1.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3.1.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2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3.2.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3.2.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2.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3.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3.1 熟悉区域规划的基本概述及主要内容3.3.2 熟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4.1 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4.2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分项指标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4.3 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3.5.1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用地划分标准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2 熟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4.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4.1.1 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4.1.2 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4.1.3 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4.2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4.2.1 掌握城市用地的构成4.2.2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4.2.3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4.2.4 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5.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5.1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5.1.1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5.1.2 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5.1.3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5.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5.2.1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5.2.2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5.2.3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5.3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3.1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5.3.2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5.4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4.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3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5.4.4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5.4.5 掌握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和内容5.5 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5.1 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5.5.2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3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5.4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5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5.6.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5.6.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5.6.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5.6.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5.6.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5.6.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5.7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5.7.1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5.7.2 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5.7.3 熟悉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5.7.4 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5.8 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5.8.1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5.8.2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8.3 熟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5.9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5.9.1 熟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5.9.2 熟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5.9.3 熟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6. 城市规划的实施6.1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6.1.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6.1.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目的与作用6.2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行政的关系6.2.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6.2.2 熟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6.2.3 了解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6.3 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和原则6.3.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6.3.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6.3.3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法律机制6.3.4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6.3.5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6.3.6 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2017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资格考试大纲沿用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公共建筑的场地要求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主要由主体建筑或建筑群、附属建筑物、室外场地、绿化设施、道路、小品、道路人口等组成。
1、室外空间与建筑
室外空间的构成中,建筑物或建筑群是空间的主体。
其他如场地、道路、庭园绿化、建筑小品等,只是起到配合与充实或补充的作用。
2、室外空间与场地
开敞场地:也称集散广场。
对于人流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如铁路旅客站、体育中心、影剧院等,建筑前面需要较大的场地,并形成集散广场。
活动场地:某些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等建筑,需设置运动场、球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空间。
停车场地:主要包括汽车停车场与自行车停车场。
3、室外空间与绿地
结合公共建筑性质,依照室外空间的构思意境来考虑。
第 1 页共1 页。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版)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二OO八年六月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
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在《城市规划实务》科目中,“掌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
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1.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与乡村1.1.1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1.1.2 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2.1 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1.2.2 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1.2.3 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3 城镇化及其发展1.3.1 熟悉城镇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1.3.3 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1.4 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4.1 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4.2 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4.3 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4 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2.1.1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1.2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1.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1.4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2.2 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2.2.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2.2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2.2.3 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2.3 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2.3.1 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城乡规划体系3.1 城乡规划的内涵3.1.1 掌握城乡规划的概念3.1.2 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3.1.3 熟悉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3.1.4 熟悉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3.2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3.2.1 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3.2.2 熟悉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3.2.3 熟悉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3.3 城乡规划的制定3.3.1 掌握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3.3.2 熟悉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程序3.3.3 掌握城乡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3.3.4 熟悉城乡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4.城镇体系规划4.1 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和任务4.1.1 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4.1.2 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4.2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4.2.1 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4.2.2 了解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5.城市总体规划5.1 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任务5.1.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5.1.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5.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5.2.1 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程序5.2.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方法5.3 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5.3.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内容5.3.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内容与方法5.3.3 熟悉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内容与方法5.3.4 熟悉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的内涵5.3.5 熟悉城市规模预测方法5.3.6 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其他专题研究5.4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5.4.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要求5.5 城镇发展布局规划5.5.1 熟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5.2 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5.5.3 掌握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5.5.4 掌握城市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方法5.6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5.6.1 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标准5.6.2 掌握各项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相互关系及布局要求5.6.3 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分布的特征5.6.4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关系5.7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5.7.1 熟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5.7.2 了解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要求和方法5.7.3 掌握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5.7.4 熟悉城市交通设施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5.7.5 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5.8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5.8.1 熟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5.8.2 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5.8.3 掌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5.9 其他主要专项规划5.9.1 熟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5.9.2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5.9.3 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5.9.4 熟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5.9.5 熟悉城市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5.9.6 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5.10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5.10.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文本要求5.10.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图纸要求5.10.3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附件要求5.10.4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6.城市近期建设规划6.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与任务6.1.1 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6.1.2 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任务6.2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6.2.1 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6.2.2 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7.城市详细规划7.1 控制性详细规划7.1.1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7.1.2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7.1.3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7.1.4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7.2 修建性详细规划7.2.1 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7.2.2 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7.2.3 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7.2.4 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8.镇、乡和村庄规划8.1 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及任务8.1.1 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8.1.2 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的任务8.2 镇规划的编制8.2.1 熟悉镇规划的内容8.2.2 熟悉镇规划编制的方法8.2.3 熟悉镇规划的成果要求8.3 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8.3.1 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的内容8.3.2 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编制的方法8.3.3 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的成果要求8.4 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8.4.1 熟悉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8.4.2 熟悉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的成果要求9.其他主要规划类型9.1 居住区规划9.1.1 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目的与作用9.1.2 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9.2 风景名胜区规划9.2.1 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任务9.2.2 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内容9.3 城市设计9.3.1 熟悉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9.3.2 熟悉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城乡规划实施10.1 城乡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10.1.1 掌握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10.1.2 熟悉公共性设施建设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10.1.3 熟悉商业性开发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乡规划工作涉及相关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性很强。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
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
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
①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
②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
③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
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
①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
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②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
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③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④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
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600人。
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4)交通枢纽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应从空间的主次关系、序列关系、闹静关系、内外关系、分合关系、洁污关系的处理着手,尤其要注意“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处理。
(2)人流组织
一般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有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人流疏散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
应试考生应熟悉并掌握人流集中、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
如火车站、飞机场、剧院等建筑。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组织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
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
多见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2)单元式:将内容相同、关系密切的建筑组成单元,再由交通联系空间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同类型房间可以构成不同结构单元并与其他单元有不同功能联系,布局整齐,便于分期、分段建造。
多见于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建筑。
(3)穿套式: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的联系方式。
特点: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合并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紧密,但互有干扰。
有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形式,常见于展览馆、博物馆建筑。
(4)大厅式:以大型空间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联系方式。
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辅助空间都依附于主体空间,多见于会堂、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5)分割式:大空间分割组织各部分空间的形式。
特点:自由灵活,空间简单。
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展览建筑、办公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群体组织要点
(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
(2)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完整统一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3)运用绿化及各种手段丰富群体空间;
(4)群体组织类型:分散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
5.公共建筑的场地要求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主要由主体建筑或建筑群、附属建筑物、室外场地、绿化设施、道路、小品、道路入口等组成。
(1)室外空间与建筑
室外空间的构成中,建筑物或建筑群是空间的主体。
其他如场地、道路、庭园绿化、建筑小品等,只是起到配合与充实或补充的作用。
(2)室外空间与场地
公共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也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①开敞场地:也称集散广场。
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与所处地段情况而定。
对于人流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如铁路旅客站、体育中心、影剧院等,建筑前面需要较大的场地,并形成集散广场。
对于人流大,但要求有较安静环境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教学楼等,也需要有较大的场地布置绿化,以防道路噪声的干扰。
②活动场地:某些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需设置运动场、球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空间,这些场地与室内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空间和出入口。
③停车场地:主要包括汽车停车场与自行车停车场。
大型公共建筑应考虑留有足够的停车场地,这应结合总图布局合理安排。
一般设置在出入口附近,但又不妨碍观瞻和交通的位置上,因此常设在建筑主体一侧或后边。
对高层建筑或在车辆较多情况下,可考虑设地下停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车场以节约用地。
自行车停车场的布置应考虑使用方便和不与其他交通相互干扰为宜,多选择在人流来向或靠近建筑出入口附近的位置。
除上述场地外,大多数建筑还需设置服务性院落,一般要有独立出入口,并设置在较隐蔽的地方。
(3)室外空间与绿地
在建筑室外空间组织中,绿化对美化环境的作用比较突出。
在考虑绿化时,应根据总图设计意图,尽量结合原有绿化,选择合适的绿化形式。
在绿化布局中,宜结合公共建筑性质,依照室外空间的构思意境来考虑,常以各种建筑装饰小品来突出室外空间构图中的某些重点,起到强调主体建筑、点缀空间的作用。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