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修改病句汇总

常见修改病句汇总

高考病句标志辨析法
一、修饰语长(多重定语与多重状语)的句子,考虑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的正确顺序为:
表领属的或表时间、处所的定语→称代性或数量性的定语→动词或动词性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定语→名词或名词性定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30年教龄的国家队的体操女教练也当上了人大代表。
“教练”前的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30年教龄的(动词性)优秀的(形容词)体操(名词)女(名词)教练。
多层状语的正确顺序为:
表目的或表原因的介词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语气副词→表范围的副词→程度副词→表情态的状语→表动作对象的介宾短语(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应紧挨在谓语中心词前)。若违背此规律,就会造成语序不当。
例:“为了他的前途,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很诚恳地谈了心。”
“谈了心”前的状语语序不当,应改为:为了他的前途(目的),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很(程度)诚恳地(情态)同他(对象)谈了心。
二、句中出现长宾语,注意是否宾语中心词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
①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词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②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③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还有”后的宾语句式杂糅,或者用“还有……科技工作者”,或者用“来自……也参加了学习”。)
三、句中出现多个谓语,注意是否搭配不当、宾语残缺、偷换主语。
①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②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宾语残缺,出现“讨论”“发动”“开展”几个不同层面中的谓语动词,致使句末丢了与全句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的问题”。)
③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

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四、句中出现人称或指示代词,考虑代词指代不明或语意重复的毛病。
①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②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语意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五、句中出现“所”字,注意是否“所”字多余。
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②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被……所”结构的“所”字后面是单音节动词时,“所”字不能省掉,如“被风雪所阻”;而“所”字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所”字要省掉,故本句中“所”字多余。)
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2013年7月最新版高考状元笔记(手写版)面市,淘宝店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b12573470.html,,淘宝旺旺号:高考宅急送,该套笔记精选衡水、黄冈、华师一附中、东北师大附中、哈三中、哈师大附中、淮北一中、临川二中、银川一中等十余省份重点高中高考省级状元和市级状元的原版复习笔记,并邀请状元对笔记进行整理加工而出,纯人工手写版。通过该套笔记的学习,让你知道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怎么记笔记,如果才能科学使用课堂笔记和错题本。凡订购2013年7月最新版高考状元笔记(手写版)的同学,我们将随笔记附提供一个内部专用微信,每周提供2014年高考备考信息、高考资料等。
六、句中出现文言词语或书面语,注意是否语意重复。
①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②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由衷”即“在心里”,与“心里”重复。)
此外重复的书面语还有:躬耕修典的编纂、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等。
七、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十分”“非常”“很”“过分”“过于”“过早”“分外”“更”“最”和表示程度、状态的形容词、动词,看它们是否与后边的形容词或动词发生语义重复。
如:“过分苛求”、“过早夭折”、“更为弥足珍贵”、“最至关重要”、“十分酷爱”、“过于溺爱”、“过于多虑”、“非常奇缺”、“分外……多了”、“深深地沉思”、“独自孑然一身

”、“破天荒地第一次”、“三令五申地强调”、“忍俊不禁地笑了” 、 “至交的朋友”、“背地里阳奉阴违”等等。
八、留意一些表时间、地点、范围、心理活动的词语以及“可、堪、能、会、使、令、叫、让、被”等词语,看它们与后面的中心语是否有语意重复毛病。
如:“目前的当务之急”、“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盛况”、“过去存在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可以堪称”、“不堪忍受”、“被人贻笑大方”、“令人堪忧”、 “即是”、“非为”、“并非是”等等。
九、看到多义词与兼类词出现要注意是否有歧义的错误:
①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不好”是多义词,此可指“不适合”或“能力有限”。)
②我要炒肉丝。
(“炒肉丝”意义兼类,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又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
十、看到“所有、全部、一切、凡(凡是)、任何、每(个)、都、百分之百、从来、历来、只要……就”等词语,考虑表意过于绝对或前后矛盾。
①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太绝对且前后矛盾)
②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
(太绝对,还应有阳光、土壤等其他条件。)
十一、句中出现分类词,注意是否有句式杂糅的毛病。
例: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
(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或“主要成份是……等”,或“它是由……配制而成的”。)
十二、句中出现谦辞和敬辞时,要注意是否用错对象:?
①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②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笑纳”,敬辞,指自己送的东西请别人收下。)
十三、句子语意不通或不连贯时,若通过其他方法排查无效,则需考虑是否因残缺“使”字、“有”字而成。
①佳力保洁公司,始终难以达到外滩风景区的环境的保洁标准,不断遭到群众投诉。
(“保洁公司”并不是自己达到“保洁标准”,而是要使“风景区的环境”达到“保洁标准”,因此要添加“使”字,改成“始终难以使外滩风景区的环境达到保洁标准”。)
②大门上挂了六年的旧铜牌被取下来,代之以一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字样的新牌。
(“一块”后缺了一个“有”字,当改成“一块有……字样的新牌”。)
十四、句中出

现“使、让、令、把、被”等词,注意是否主语残缺、语序不当、语意重复。
①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电视片,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动。(主语残缺,删掉“使”字)
②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把”字介宾状语应紧靠动词,且表动作对象的介宾短语应紧挨在谓语中心词前,故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③这件事被人们已经传出去很久。〔语序不当,“已经”应在“被”字前。“把”字句、“被”字句中,助动词(会、要、愿、须、能、得、肯、应该、可能等),时间副词(再、又、往往、已经、一向、曾经等),否定副词(不、没有、未曾等)以及其他大部分副词都要放在“把”字、“被”字前边。〕
④被人贻笑大方。令人堪忧。(“被”与“贻”重复,“令”与“堪”重复。)
十五、句中出现“的”字及其构成的短语,注意是否造成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①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
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②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③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六、看到反问句夹用否定词或一句内出现几个否定词要注意是否有否定不当的错误: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表示否定,肯定式反问表示否定,否定式反问表示肯定。
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
“不”、“不是……”、“没有”、“否认”、“反对”、“怀疑”、“防止”、“以防”、“阻止”、“阻挡”、“劝阻”、“禁止”、“反对”、“忌”、“切忌”、“戒”、“未”、“拒绝”、“杜绝”、“担心”、“忘记”、“无时无刻不”(即“时时刻刻都”)、“避免 ”、“以免”(“不免、未免、难免”除外)等。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若在句中又用否定词或反问语气就会造成多层否定混乱。另外“否则”后面不能接“……不”、“如果(若)不”之类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例:当然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

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双重否定加上一个肯定反问,是三重否定,句子意思就成了“谁都承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表意明显不对。)
十七、看到具有正反意义的两面性词语出现,要注意前后内容是否有“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语病:
两面性词语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胜败”、“胜负”、“得失”、 “利弊”、“好坏”、“优劣”、“ 高低”、“大小”、“多少”、“上下”、“能否”、“是否”、“与否”、“有没有”、“是不是”、“行不行”、“能不能”、“怎样”、“如何”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性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两面与一面不对应”的语病。
例: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两面词“好坏”与“重
要条件”一面不对应。)
十八、看到“是”字在句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看到“是”字句,就要注意是否患不合逻辑的主宾搭配不当症。
例: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2、注意“是”字句中是否出现宾语残缺。尤其在复句中,前边的分句是总说,后边带“是”的分句为具体分说的一项或几项时,最后必须带上前边总说时提到的中心词,否则会缺失宾语。
例: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3、“是”字句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的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糅。
例: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应去掉句中的“由”和“诱发的”,或删掉“的主要原因“,句子的结构才合理顺畅。)
4、注意“是”字判断句是否违背判断逻辑。
判断句常用“甲是乙”的形式来表现,甲和乙之间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即甲是乙中的一个小类。
例:天然饮料是椰汁。(“天然饮料”是大类,“椰汁”是小类,句中的判断不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应改

成“椰汁是天然饮料”。)
十九、看到数量词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注意“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不能同倍数相搭配,只能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
此外,这类题中还要注意“减少了、缩小了、降低了”后应接净减数,“减少到、缩小到、降低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缩减。如:减少了三分之二,减少了三成,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例: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2、注意句中出现“提高了、提高到、增加了、增加到、扩大了、扩大到、翻几番”是否有错。
“提高了、增加了、扩大了”都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扩大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翻n番是2n,用来表示递增的倍数。
例:我国最大的开滦煤矿,在“四五”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增加了两倍”就是原来的三倍,应改为“增加了一倍”才与“变成了两个开滦”一致。)
3、注意一个数量词只能跟一个约(概)数词搭配使用,两个约(概)数词不能相连(邻)使用。
“最多、最少、最高、最低、至少、至多、不少于、不低于、高于、超过、不多于、不到、之后、之前、以前、以后、以上、以下、大约(约)、几、多、余、来、成、上、强、近、上下、左右、不过(不超过)”等词只能与确数相连(邻)使用,不能再与任何其他约数词相连(邻)使用。
例:不过十几万元(×)——十几万元(√)
4、注意数量词放在表领属性的定语之前(“数量词﹢名词﹢的”)可能歧义。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歧义:“几个学校”或“几个领导”。)
5、注意句中数量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弄清数量词到底应该具体修饰谁,勿因位置不当造成语意错误。
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6.注意句中充当定语的数量词与它的中心词是否搭配不当。
例: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
7、注意集合概念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可数名词都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但不可数名词绝大多数不受个体量词修饰。
例:他家有几十棵花卉。一千多册书籍。(这两种表述都是错误的。)
集合名词也不与动作动词搭配——不能说“牵着马匹、信件一写完、跳着舞蹈。”
8、注意表复数的集合名词

与表复数的后缀连用会出现语意重复。
例:群众们干劲很高。(复数词叠用错误,删掉“们”。)
名词前有数量词时,后面不加“们”。——不能说“三个孩子们”。
9、注意复合量词“人次、架次”不可以做主语、兼语,只可作宾语。
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人次”在句中充当兼语错误,应改成“人”。)
10、注意数量词与递进关系词“甚至”连用时,若往低里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高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
例:这个村的居民很穷,能拿出50元甚至100元的人家没几户。
(“甚至”前后数量词的递进关系不当,应互换位置。)
二十、看到介词在句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介词开头的句子,容易出现全句主语残缺的毛病。
置于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对、对于、关于、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在、当、正当、为了、从、自从”等,它们常放在全句主语之前(有时句中还伴有“使”字出现),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的宾语,全句就没有了主语。
例: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句中用了“经过”和“使”,导致全句没有了主语,应删去“经过”或删去“才使”)
2、注意介词(短语)位置不当可能造成谓语残缺或句子前后脱节。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观。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并未说完,应继续说“中国人民”怎样,但后句却说“中国的革命”,衔接不畅,故应将“自从”移到句首,使逗号以前的部分变成句首状语。)
3、当介词固定结构出现时,注意是否误用介词造成了介词搭配不当。
例: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
(“当说话做事前”的“当”应改为“在”。)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4、当介词固定结构出现时,注意是否由介词搭配不当而引起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因此要特别注意介词固定结构的搭配是否正确完整。
例:以党支部委员王力和青年俱乐部主任刘涛为带头的一群青年,坚决要求参加植树。
(该句错在“以……为首”;由……带头”两种结构杂糅。)
其他常见错例

还有: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以……为目的; 是为了……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经过……;在……下
是由于……决定的:是由于……; 是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
有……组成:有……;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从……出发点: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组成的/制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组成的/制成的)
5、句中有“关于”、“对于”、“对”,要注意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
①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大事都作了详细报道。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动作对象,用“对于”。因此本句的“关于”就应改为“对于”。)
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
(“对”和“对于”一般可通用,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表示“朝、向、对待”的意思时只能用“对”。因此本句的“对于”就应改为“对”。)
6、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体)应放在“和、跟、同、与、对、对于”的前边,而动作涉及的对象(客体)要在“和、跟、同、与、对、对于”的后边,否则会造成主客关系错位。
例:在那时,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应改为“我们对于改革开放”,或在“我们”后加上“来说”。)
7、多义介词或兼类介词(“和、跟、同、与”等词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出现时,要注意是否歧义。
①他在火车上画广告。(“在”有多义性,此可指“把广告画在火车上”或“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②小王背着总经理跟副经理把钱从银行取走了。
(此句可指小王背着两位经理独自取走钱,也可指小王与副经理一起背着总经理而共同取走钱。)
8.“或”有时会同“和、跟、同、与”混用,要注意分辨。
例:奶皮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或锡

林郭勒盟牧区的名产。
(“或”应改为“和”。“和”表示联合,都包括在内,而不表示选择“或甲或乙”。)
9、注意句子是否因介词残缺而语意不通或脱节。
例: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过的好朋友见了一面。
(“和”后边缺少介词“与”,应该是“与自己”这个介宾短语作“出国”的状语。)
二十一、看到并列短语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1、只要句中出现列举式表述或将事物分类表述的并列短语时,就要考虑是否非同类概念、交叉关系或包含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并列关系可用连词“和、跟、同、与、及”表示,也可用顿号表示,甚至可用逗号(并列分句)表示。不同类概念不能并列,有包容从属关系的大、小概念不能并列,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老人都报名参
加了学习。(“青年”“妇女”“老人”三者在意义上有交叉,不能并列。)
2、注意并列短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与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恰当。
例: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统一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3、注意并列的各项中的定语是否与其中心词搭配错误,而需将并列结构中的两个或多个定语前后调换;也要注意其他并列情况下的前后照应不当。
例: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意识到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4、注意并列短语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有错。
例:要真正了解社会,就要善于分析、研究和观察社会,浮光掠影是不行的。
(句中划线部分的顺序应为“观察、分析和研究”。)
5、语法性质或结构不同的短语不能并列,否则会形式不协调和成分残缺。
例:思想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句中划线部分是并列短语,但前者是名词偏正短语,后者是动宾短语,二者语法结构不一样,前者残缺了动词,应改为“传授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6、注意有“和”字的并列短语容易出现歧义。
例: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7、注意并列短语中是否存在词句赘余。
例:人类曾经凭借理

想、信念和对未来的想象与希望而创造文化文明,并以此自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常常迷失了自己。
(句中 “和对未来的想像与希望”、“文化“、“物化”等词句纯属多余,应删去。)
8、注意并列分句中的并列顺序是否不当。
并列关系的各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排列次序也不是完全随意的。
例: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在该并列复句中,“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二十二、看到关联词与复句出现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
关联词语常见的错误:
1、错用关联词语。(即该用此而用彼)
例: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关联词语成对用错,应改为“只有……才”。 “只要……就”表示有此条件就一定会有某结果,如:只要吃饱饭,人就不会饿。“只有……才”表示如果没有此条件就一定不会有某结果,如:人只有吃饭、喝水、睡觉,才能生存。)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①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关联词一般有固定的搭配组合,句中“不仅仅”与“而是”不搭配,应改成“而且”。)
②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重过千斤。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滥用(多余)关联词语。(即不该用而用)
例: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若”与“万一”重复,应删去。)
4、缺少关联词语。(即该用而没用)
例: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字不少,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①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不仅”应放在“中药”后)
②他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领导并没有生气。(“虽然”应放在“他”前)
两分句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关联词置于第一个主语之后;两分句主语不同时,第一个关联词置于第一个主语之前。但表假设、因果、条件(含无条件)的关联词有时只需依从后半条原则。
6、看到因果关联词要注意:
①是否

强加因果:
他生活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强加因果关系,删去“因而”。)
②是否因果倒置:
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因果倒置,出现“世界性水危机”是最终的结果。)
③是否句式杂糅:
他坚持留在家乡的原因是因为他打算在家乡建一个养鸡场。(“原因是”与“是因为”杂糅,删掉其一。)
④是否将原因和目的相混:
A、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本句是目的句,应用“为了”。)
B、本来今天要去听课,现在为了有别的事没有去成。
(本句是原因句,应用“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