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13课动物的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14
《13 动物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2、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2、能用各种感官对物体的运动进行观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理解运动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关于动物运动的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出小动物是怎么运动的?下面通过一段视频,大家看看小动物是如何运动的?2、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大家来学习《动物的运动》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不同动物具有的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新课讲解:教师展示部分动物图片,让学生对图进行观察并引导它们对下面问题进行回答: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能否自己运动?师: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
学生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图片的动物的名称,并知道它们分别生活在陆地、空中、水中。
而且它们都能自己运动。
激发学生去思考的兴趣,同时回忆不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借用教师搜集好三个动物的图片,并且他们分别生活在水中,陆地上,空中教师引导进行小组探究师:同学们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或搜集到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方面的信息,开始我们的信息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对各种动物的运动都有所了解了,那么我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1、举例说明水生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2、举例说明陆地上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3、举例说明空中飞行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有什么特点?师:大家归纳的很好,那么动物这些运动方式对其自身有什么意义?你能举例谈谈么?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即将过去了,通过我们一起对动物运动方式的探讨之后,你有什么问题么?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小学科学13壁虎与小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动物的运动》中的第13课《壁虎与小猫》。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探究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掌握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了解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认识到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壁虎与小猫的运动特点及其异同。
教学难点: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壁虎在墙上爬行、小猫在地面跳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运动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壁虎和小猫的运动特点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方式?2. 新课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图片,讨论它们的运动特点。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壁虎和小猫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表现,探讨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行?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从壁虎的足部结构、身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解答:讲解壁虎在墙上爬行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画图展示:展示壁虎和小猫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方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壁虎的运动特点:爬行、吸附、快速移动。
2. 小猫的运动特点:行走、奔跑、跳跃。
3. 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运动方式,分析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物,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壁虎与小猫运动特点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3.动物的运动【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对物体的运动进行观察,能用图或文字表述;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
2.乐于探究和发现,分析探究动物的运动对于动物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学会合作交流。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运动方式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具、学具】师生共同搜集动物的运动图片资料,搜集与动物运动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课前老师还搜集了一些小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下载的视频资料)2、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学习《动物的运动》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不同的动物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和规律。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 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运动。
你曾经见过生活在陆地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小组内先自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部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孩子们很少见到的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爬行、行走、奔跑、跳跃2. 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你曾经见过的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生:游泳教师随机板书:游泳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学生交流3. 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你又曾经见过生活在空中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生:飞行教师随机板书:飞行师:对,但是它们飞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谁能模仿一下生活在空中动物是怎样飞行的?4.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小学科学6《动物的运动》教案动物的运动引言: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六年级的课程《动物的运动》为例,为您详细介绍如何编写一份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适应性,并能做出相应的观察和描述。
二、教学内容:我们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动物的运动:1. 动物的运动方式:步行、跑步、游泳、飞行、爬行等。
2. 动物的运动结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了解它们为了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而做出的相应改变。
3. 动物的运动适应性: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不同的动物模型或图片3. 实验设备和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
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动物的运动方式:通过PPT或黑板,介绍动物的常见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游泳、飞行、爬行等。
同时,结合具体动物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分类和总结。
3. 动物的运动结构: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
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只鸟可以飞行,而一个鱼可以游泳?通过深入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
4. 动物的运动适应性: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能力。
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在相应环境中的运动表现,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适应性。
5.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宠物动物,帮助他们总结宠物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
13、动物的运动我们知道了水中的动物的运动方式,那么陆地上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又是什么?请看图片,出示35页下边的这几幅图片,找学生依次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1、小组内先自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如蚂蚁在地上和书上爬行,蛇没有脚也是爬行,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也在爬行。
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身体没有离开地面或贴近地面,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脚的运动将身体前移。
爬行的速度很慢。
3、我们经常见到的狗、猫等动物在悠闲地时候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汇报:行走。
4、斑马在遇到敌人时怎样运动?奔跑。
5、袋鼠它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跳跃。
6、了解蠕动。
还有一些动物既不是爬行,也不会行走和飞行。
比如毛毛虫、蚯蚓等,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汇报:它们靠肌肉的收缩在地面或附着物摩擦前行。
这种运动方式叫蠕动,7、小结:综上所述,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补充几道学生容易混淆的题:A、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从(位置)、(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来描述.B、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C、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活动三: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在空中的动物怎样运动呢?出示6页上边的几幅图片,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后汇报运动方式。
(飞行)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鸟儿是怎么飞行的呢?学生交流:身体在空中,靠翅膀的扇动带动身体前行。
思考: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不论哪种运动方式都扩大了动物在水中、陆地、空中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他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活动四:研究动物的运动规律我们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知道动物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吗?(课前安排搜集资料)小组内交流资料,教师巡视。
小学科学第3单元13动物的运动(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3单元13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 探究动物运动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带有不同动物图片的PPT或图片卡片。
- 实验材料:塑料小球、吹风机、平滑桌面等。
- 实验记录表和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运动”。
2. 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20分钟)- 让学生观察、描绘和比较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 利用PPT或图片卡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学生练习册上回答相关问题。
3. 实验探究动物运动的原理(30分钟)- 进行小组实验,每组3-4人。
- 实验步骤:a. 将平滑的塑料小球放在桌面上。
b. 利用吹风机将空气流向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c. 改变吹风机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小球的运动会有何变化。
d.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学生练习册上回答相关问题。
4. 总结归纳(15分钟)-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他们认识到空气的力可以产生物体的运动。
-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多样化的原因,并与前面的观察结果进行联系。
5. 拓展实践(20分钟)-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如车辆、球类等),并将实验记录在学生练习册上。
-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实验视频等方式进行拓展实践。
6. 课堂总结(10分钟)- 针对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巩固知识点。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课堂氛围的积极活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并通过实验探究动物运动的原理。
13. 动物的运动-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13课,教师将从动物的运动这一话题入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形式和动物的运动适应性。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运动形式,如飞行、游泳、奔跑等。
2.了解不同动物在运动时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适应性。
3.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特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动物在运动时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适应性。
2.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与其身体特征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的关系。
2.让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和适应性。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1.教师放映一段有关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2.引出今天的课题:动物的运动。
2.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1.分组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展示该动物运动的视频或图片。
2.学生观察视频或图片,描述动物的运动形式,并交流他们的感受与体会。
3.教师介绍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并让学生发表看法。
3. 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适应性1.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动物,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讲述该动物在运动时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适应性。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适应性与动物的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3.教师介绍一些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学生自行思考并总结1.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和适应性之间存在的关系。
2.学生归纳总结运动适应性的概念与作用。
5. 结课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分享几个生物学家的经典案例。
2.学生结合今天的课程,留作业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思考题1.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运动特点是什么?2.不同动物在运动时具有哪些适应性特征?它们的适应性与其运动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3.运动适应性在自然界中的生态意义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年龄段,而对于科学这一门学科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份教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教案简介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涵盖了运动、鸟类、昆虫、哺乳动物四个部分,共四节课。
其中,运动、鸟类和昆虫为单元一,“哺乳动物”为单元二。
该教案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动物的运动特征、鸟类、昆虫及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案实际应用1.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等方式,展示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运动特征。
这些展示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教案中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的动物,发现和体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这种亲身感受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运动科学素质。
3.拓宽学生的视野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鸟类、昆虫和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这些展示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动物,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
同时,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从而真正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提高。
4.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方法。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多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案实际效果分析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对教育者和教育成果的调研,发现教案具有以下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