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学习考察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54.60 KB
- 文档页数:26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厦门学习考察报告
篇一:厦门专业考察报告
赴厦门专业考察报告
20XX年8月15日10级装潢设计系平面设计班周娟赴厦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艺术实践考察。此行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考察来提高审美观
和对环境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实践考察和学习,增长见识和设计灵感,让自己的设计更能引领潮流更加出色。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称,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像一只白鹭,它
因此被人称为“鹭岛”。全市面积15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4万人。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
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在20XX年中国
城市综合竟争力评比中,厦门列第五位,被联合国列为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之一。坐了一整天的火车,终于
到达目的地厦门,厦门果然是个适合旅游和移居的城市,景色十分秀美,空气清新,整个城市流露出一幅融洽无比的感觉。这一次我去了厦门最著名的景点考察:南普陀寺、鼓浪屿、厦门大学和集美村。
第一考察点:南普陀寺
(1)历史背景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始建于唐末五代,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2)建筑特色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随分散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坡上,又以其实际使用不同,各具形式。但在整体布局中,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
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重视环境建设,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筑重的新趋向。纵观寺院内外到处有菩提嘉树垂荫,艺圃百花争艳,还在寺前山后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间,建造亭台、水榭、曲桥、花坞,使信众游客,在朝参名山古刹之余,领略山水林园的佳趣。
(3)人文特色
寺中珍藏文物,有北魏、唐、宋、以迄明、清的古佛造像:其中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还有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送藏的各种佛菩萨造像:此外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还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和珍版的《大藏经》多部。南普陀寺的殿堂、楼
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
第二考察点:鼓浪屿
(1)建筑背景与历史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
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
(2)建筑特点
从1840年到1945年,鼓浪屿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时期,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景观,其中建筑中的诸多手法展现出中西折中风格。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折中主义的建
筑风格:任意模仿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究固定的法式,注重纯形式美。鼓浪屿建筑风格的折中实际上是两方面的折中——设计思想上的折中建筑装饰手法上的折中。这个时期,鼓浪屿中柱子形式与装饰手法开始趋于多样化,建筑中诸多构件都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征。下面我就着重讲一下鼓浪屿建筑柱子的特征。
1、东西方建筑装饰元素与西方建筑形式的折中
位于鼓浪屿福建路40号的海天堂构建筑群的主楼,始
建于1921年,20XX年按原貌重建翻新,建筑中的大量构件在设计上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如建筑群中的双麒麟半柱,柱子整体造型类似古希腊的科林式柱,柱头细部则应用了中国古代神兽的图案——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图腾的一种瑞兽,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威武、仁慈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同样的装饰手法在西南面42号楼中的另一柱子中也所体现,其柱头由貔貅和蔓草装饰。貔貅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招财瑞兽之一,又名天禄,可辟邪,嘴含金钱的貔貅口大肚大,既能招财又可守财,寓意有天赐福禄之意。而蔓草,这种图案常被用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由于蔓草滋长延伸、蔓蔓不断,被人们赋予了长久的吉祥寓意。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不仅在这幢建筑中融入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同时在建筑的其他构件中也应用了中国两种构造手法:屋顶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古建筑的样式,檐口的饰物有所创新,如斗拱、垂花等;门窗做法用欧式百叶窗、圆拱窗,与中国古典门窗配合。东方设计与西方手法相得益彰,显示了设计上的大胆与灵活。
2、东方建筑手法与西方建筑形式的折中
泉州路60号民宅中的柱子运用了叠涩手法。叠涩是中国古代砖石结构建筑中的一种砌法,用砖、石或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头用闽南传统材料红砖堆叠,形成带有层次的柱头,同时柱身采用断面为六块砖头拼成的六角柱,颇有西式风格。鼓浪屿建筑中,以“叠涩”修饰西式线脚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