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之“名词解释”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之“名词解释”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之“名词解释”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之“名词解释”

电大《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之二

二、名词解释:

2字:

失业:失业就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3字: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职业病: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等工作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粉尘,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残疾人: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相对于当时相同年龄的正常健康状况而言),并非暂时的功能减退,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

4字: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永久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指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怀孕,分娩,哺乳和节育的女性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产假和休假的社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因生育,节育,抚养孩子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收入中断的女性劳动者及其孩子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帮助他们缓解克服贫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

社区服务:是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资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等手段,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

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意间的再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温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

摩擦失业:由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显性失业:充分暴露出来的失业现象,一般以失业率加以反映。

隐性失业:未曾表现出来但事实上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

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企业年金: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获得的养老收入,被称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职业康复:是指残疾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经过特殊的医疗照顾和训练,加以辅助工具,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部分或全部恢复劳动能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

5字:

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是指调整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福利国家型:是以福利经济为理论依据,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完全积累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

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

6字: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社会保障系统: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用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各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管理: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以及实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工作过程。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社会保障预警: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系统,基于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社会保障争议:社会保障当事人之间围绕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围绕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建立和相应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的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

的社会保障措施。

就业关联制度:就业关联制度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住房保障制度: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是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群体及其他特殊社会群体提供适当住房,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水平。

普遍保障制度: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职业轮换制度:企业招聘失业人员临时替代接受培训的正式员工,是一种失业预防和救助措施。

妇女就业保障:是通过立法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的劳动保护,以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保障项目。

妇女生育保障:妇女生育保障是指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军人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军人及其家庭成员享有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社会保险及退役安置等待遇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

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怀孕、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残障社会保险:是指因病或者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

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疗机构。包括医保定点的医院、药店和卫生所等。

无责任赔偿制:也称无过失补偿或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本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强制储蓄方式:(个人账户制)指雇员和雇主按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

7字:

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

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该制度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帐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时规定将各帐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有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以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

8字: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医疗社会保险基金:指通过法律或合同的形式,由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个人在事先确定的缴费比率下,缴纳给定数量的医疗保险汇集而成的,未被保险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一种货币资金。

9字:

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 (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 )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 )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归宿。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一是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3)责任分担原则 只有确立了社会责任分担原则,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等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任, 这一制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4)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南京大学2019社会保障概论第一二次作业

答案+我名字 首页>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提出要向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是于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最早出现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实行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典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新加坡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哪一种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国家福利型 c、国家-单位保障型 d、个人储蓄型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失业保险 b、死亡保险

d、养老保险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概念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法案》 b、《大西洋宪法》 c、《费城宣言》 d、《劳工宣言》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为福利水平的度量的是 a、商品化 b、非商品化 c、分层化 d、非分层化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养老保险 d、社会福利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根据劳动力的“非商品化”和福利的“分层化”程度的强弱,属于自由主义体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意大利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中,提到的公益服务主要有 a、慈善拍卖 b、免费医疗 c、生活补助 d、社会保险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考察社会保障的视角有 a、社会学视角 b、经济学视角 c、政治学视角 d、哲学视角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有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社会保障概论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卷一《社会保障学导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A、英国 2.于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原则的国家是()B.美国 3.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为( ) C.英国 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C.社会安定 5.社会保障的对象在总体上具有( ) C.普遍性 6.在遵循市场经济的投入与收益对等的效率原则之外,又实现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帮助弱者的社会公平原则是()A、社会保险的互济性 7.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准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保障对象是()B、全体国民,不论是否参加过社会劳动 8.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9.社会保险费的确定方式有( ) C.比例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 10.社会保障的作用是()C.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 11.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B.待遇平等性 12.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 ) C.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1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适用于( ) A.经济发达、物质水平大幅提高 14.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D、建国后至1957年期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对其实施物质帮助义务的为( ) C.国家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6.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是() A、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B、职责不同 C、分配原则不同E、保障水平不同 17.社会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 A.法律强制性C.对象社会性D.福利E.机会公平性 18.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的原则包括() A. 保障基本生活B.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支付水平C.不同保障项目给付标准不同D.兼顾公平与效率 19.社会保障的目的包括()A.政治目的B.经济目的 20.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B.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 C.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D.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 E.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2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22.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属于国家保障性质的社会保障。模式,又称政府统包型。 23.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模式又称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力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它是一种社会事务和社会政策管理,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 社会保障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社会成员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时所需要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5. 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6. 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7. 医疗保险:广义医疗保险是针对人的健康的保险,它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保险,而且包括疾病预防、人体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狭义医疗保险主要是指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险。 8.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以农村居民为对象,在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按一定比例补偿农民医疗费用的初级医疗保险形式。 9. 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之一,是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补偿其因职业病或工伤而导致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由国家或企业单位对其生活给予一定物质补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 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的国家为()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企业共担 D.全部由 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社会保障概论00071复习资料(全)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16、(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7、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18、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19、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20、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21、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22、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2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24、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5、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26、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27、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 28、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29、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名词解释——语文

四始六义:《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三、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鱼》﹑《鸿雁》。《<诗>大序》:“是谓四始。”孔颖达疏:“《诗纬泛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 《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兴”这三者是作法。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风骚:1.指《诗经》和《离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来泛指广义文化;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独领风骚。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社会保障概论

一、填空题 1、最早宣称建立“福利国家”是()。 2、中国历史上最富特色的官办慈善事业是()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的时间是()。 4、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框架构成包括()、()和()。 5、工伤责任认定的演变包括()、()和()三个阶段。 6、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有三种即()、()和()。 7、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8、最早颁布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9、中国历史上最富特色的官办慈善事业有()和()两种方式。 10、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和()。 11、工伤包括()和()。 二、选择题 1、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有三种即()。 A、公费医疗 B、劳保医疗 C、农村合作医疗 D、县乡村三级医疗 2、构成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是()。 A、宗教慈善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民间慈善事业 D、商办慈善事业 3、传统体制下,中国的三级医疗保健网是指()。 A、市 B、县 C、乡 D、村 4、中国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本质是()。 A、单位负责 B、国家负责 C、国家和单位共同负责 D、个人负责 5、实行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国家有()。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新加坡 6、医疗保障模式有()。 A、社会医疗保险 B、国家医疗模式

C、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D、合作医疗保障模式 7、依据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失业保险可分为()。 A、强制性失业保险 B、非强制性失业保险 C、权利型失业保险 D、调查型失业保险 8、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最早产生于()。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9、工伤保险费率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A、差别费率 B、浮动费率 C、统一费率 D、固定费率 10、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1、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社会保障可分为()。 A、慈善事业阶段 B、济贫制度阶段 C、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D、社会救助阶段 12、中国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本质是()。 A、单位负责 B、国家负责 C、国家和单位共同负责 D、个人负责 13、下列哪些属于补充社会保障的范畴()。 A、慈善事业 B、社区服务 C、企业年金 D、商业保险 14、根据《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社保基金投资方式包括()。 A、银行存款 B、国债买卖 C、投资金融债券 D、投资证券市场 15、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有三种即()。 A、公费医疗 B、劳保医疗 C、农村合作医疗 D、县乡村三级医疗 16、美国的失业保险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强制性失业保险 B、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救助 C、失业救助 D、个人自愿型保险 17、当代实行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的国家有()。 A、新加坡 B、智利 C、中国 D、日本 18、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有()。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

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 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 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 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 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 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 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 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 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 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

1、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2、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3、《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5、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7、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8、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9、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10、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语言宏博,不拘音律。 11、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重儿女情长,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12、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 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

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的基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10、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作品往往高扬政治理想,或抒发人生短暂的哀叹,具有鲜明的作家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11、初唐四杰:指唐代初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虽然仍带有六朝绮靡之色,但已经初步显示了刚健之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 1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五言抒情诗的代表,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梁代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委曲婉转,反复低回,情景交融,语言纯净,对后代的文人诗影响深远。 13、文学母题:在文学作品中,有一种单一要素,如常规的情景、旨趣、事件、人物,甚至是不断出现的意象,都可以作为扩展叙事、形成新的文学作品的基础,称为母题。它比一般所说的主题更基本、更有生成性。不少文学作品的意蕴,其实就是同一母题的不断创新、演变,这样就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作品链”。

社会保障概论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即最基本、最后的保障是 ?A、养老保险 ?B、社会救助 ?C、死亡保险 ?D、社会保障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工伤保险认定时效为确定为职业病的多少日之内申请 ?A、10 ?B、20 ?C、30 ?D、40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养老保险费率的确定方式是 ?A、统一费率制 ?B、单项费率制

?C、分类费率制 ?D、综合费率制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失业保险个人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 ?A、1% ?B、2% ?C、3% ?D、5%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财政补贴 ?B、投资收益 ?C、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D、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是 ?A、社会公平 ?B、社会正义 ?C、善爱之心 ?D、社会进步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 ?A、贫富差别

大语名词解释

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7.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 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29.孟尝君曰:“客何好?” 好: 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 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 33.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 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 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 26.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 27.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

28.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固辞: 29.然今卒困于此 卒: 30.战百万日滋之师 师: 31.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 32.但坐观罗敷 坐: 33.何况落红无数 落红: 34.生闻之,不觉解颐 解颐: 35.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26.弃甲曳兵而走 兵: 2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 28.揭其剑,过其友 过: 29.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绝:

30.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能如也: 3l.泣孤舟之嫠妇 嫠妇: 32.户内洒然 洒然: 33.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 34.何事苦淹留 淹留: 35.要我恪守的教诲 恪守: 2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27.号物之数谓之万 号: 28.何其衰也 何其:.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30.项王军壁垓下 壁: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出己上: 32.虽驱世以笑我

33.知不可乎骤得 骤: 34.峨冠盛筵 峨冠: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 落寞: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斯: 27.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28.宗旨既乘,趋向自异 乖: 29.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 30.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 31.字而幼孩 字: 32.固一世之雄也 固: 33.无一字龃龉 龃龉: 34.不衫不帻 帻: 35.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绢子吐湿

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