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旧志整理 延续历史文脉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7
推进旧志整理延续历史文脉
——XX市旧志整理出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XX市志办
XX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崇文重教,文化积淀深厚,素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地方志资源丰富,自明嘉靖至新中国成立共编修《XX县志》11次,其中明代5部(即嘉靖壬寅《XX县志》、隆庆壬申《XX县志》、万历癸卯《XX 县志》、万历乙卯《XX县志》、万历戊午年《XX县志》),清代5部(即康熙癸亥《XX县志》、康熙己丑《XX县志》、乾隆癸酉《XX县志》、道光壬午《XX县志》、同治甲戌《XX 县志》)和民国《XX县志》。
历代地方旧志富含地方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是一个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整理出版旧志,是地方志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责,对于延续地方历史文脉、传承文化遗产,汲取先人智慧、弘扬优良传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因此于2013年启动历代旧志整理出版工作,目前同治甲戌《XX县志》和民国《XX县志》即将出版发行。在开展旧志整理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借鉴先进经验,抓住关键环节,发动各方参与,科学有序推进。
一、摸清家底,搜集版本,整体谋划旧志整理工作。
开展旧志整理,首要工作是摸清旧志遗产情况,搜集旧志版本。XX虽自明代嘉靖至新中国编修《XX县志》有11次,但经普查,除同治县志在民间有少量藏书外,其余均无藏本,出现本地志书编纂多部而本地无一馆藏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采用多种渠道,了解掌握旧志保存地点、数量、质量等情况。一是开展旧志遗产普查。对现存旧志资料进行摸查,存有清代同治复印本;根据原有存放线索进行摸查,对一轮修志时县志办了解掌握部分藏书(含胶卷本、缮本)情况进行汇总,获取在图书馆、天一阁、图书馆等地存放信息;通过现有图书目录查找,参阅《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有关资料书籍,系统收集了XX旧志存放情况。二是搜集旧志版本文稿。XX 根据实际情况和掌握的旧志存放线索,采取由近及远、节俭便利的原则进行搜集,并通过XX同乡会、赣南师院研究方志学者等渠道,尽力找全历代旧志版本文稿,最终找到7部旧志,尚缺明代除嘉靖外4部。在找全旧志的同时,鉴于旧志保存年代久远,难免存在残损老化、字迹模糊等状况,对同一部旧志尽可能收集不同版本,便于在整理时互相补配、校正错漏。XX即将出版的两部旧志,就分别收集了多个版本,努力找到最具存史价值的版本(底本),如同治《XX县志》收集了6个版本,民国《XX县志》收集了3个版本。三是系统谋划整理工作。以这些线索和资料衬底,我们切实制定和实施旧志整理五年工作计划。在整理方向上,我们确定系统进行整理出版,分年实施;在整理出版形式上,为便于读志用志,我们决定不翻印、影印,采取点注形式整理出版;在组织方法上,采取政府主导、本办主持、延请专家、社会参与的做法。
二、打包立项,聘请人才,解决旧志整理保障问题。
系统开展旧志整理,需要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对此,我们采取措施,重点解决整理经费、人员和组织协调问题。一是以项目形式申报经费。我们将历代旧志整理工作实行整体打包,把旧志整理五年工作计划作为重点文化项目申报项目经费,于2013年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列入工作计划予以立项启动。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XX历代旧志整理作为一项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将整体整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拨付,确保了旧志整理经费,也避免了整理一部申请拨付一部经费的不便。二是精选专门人才开展整理。旧志整理专业性强,对整理人员素质要求高。XX市志办作为县级地方志机构,人员6人,人少且综合素质达不到独自承担旧志整理工作要求。我们为克服本办缺乏此类专业人才、主业与副业在时间和人才上的冲突,采取请外聘的方式,整合区域专家学者共同整理,聘请了赣南师院曾以XX县志为专题研究地域文化的晓芳博士主持旧志点注,本地专家春荣、德仁等进行校勘,延请本地退休、在职的文化界知名人士进行评审,努力从精选人员上为确保质量提供保障。三是建立旧志整理组织协调机制。政府批准立项实施后,为科学有序推进旧志整理,组建了历代旧志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统筹协调,市志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本办成立工作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同时聘请本地社会文史专家担任顾问,及时商讨解决整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为整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精慎校印,力出精品,确保旧志整理工作质量。
在技术操作层面确保质量,这是整理重印旧志工作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整理过程中始终强化精品意识,围绕服务读者读志用志,坚持“整旧如旧”“古为今用”的原则,既注重旧志的原汁原味,又注重新版旧志的与时俱进,努力整理出版精品佳志。一是因志制宜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鉴于旧志距今年代远近不同、阅读难易不同等因素,我们确定相应的整理深度,努力让当代人无障碍阅读整理后的志书。对民国时期的《XX县志》,因年代较近,整体行文接近现代,阅读起来没有多大障碍,因此我们明确以文字繁简转换、校勘为主。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旧志,由于年代相对久远,容古奥烦难,行文未标点断句,阅读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除将字体繁简转换外,侧重点校注释,对全文标点注释,对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注释,对重要历史人物、各种名物典故、地名古语等进行注释,降低阅读难度,方便读者阅读。二是建立机制确保审校质量。审校是旧志整理出版的后期工程,其质量决定着旧志整理的质量。我们探索建立“三校三审”制,先由点校人员形成点校稿后,交由校勘人员进行勘校修改,形成一审稿,再由本办组织人员进行审稿,并以同样形式进行三轮校审。特别是校勘环节,我们聘请本地专家实行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对点校遗漏、错误进行检查、补充和完善,努力通过增加校次来消灭差错。三是与时俱进创新版本形式。基于对旧书作为地情工具书考虑,我们除了出版纸质平面书版外,还附加以光盘形式出版电子书版,将
旧志最好的版本刻录其中,并且具搜寻、查找、复制等功能,能在电脑、网络、手机等智能平台运行,既让读者便于查找相关资料,而且对有疑问的可以查阅原文,判断整理是非。同时,考虑旧志整理出版后的文化产品属性,我们采用仿古线装,书脊包金布边,仿古书盒套,使整理出版的旧志在形式与容上达到和谐统一。
XX旧志整理出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更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破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加以解决,高质量推进旧志整理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指导,推动和规地方旧志整理工作。组织整理旧志,是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六大职责之一。目前我们县市级地方志办重在编纂志鉴,而且自上而下形成一整套工作体制机制,但旧志整理作为一项开创性工作,自上而下没有一个专门的指导机构,也缺少统一的旧志整理规和要求,各地大多因旧志留存、工作重心、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条件各行其是,基本上各自为战,自发交流为主,整理水平高低不等。我们基层县市也因没有比较权威的规、树立的典作参照,缺少专业指导,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推进旧志整理,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指导机构设立、整理工作规、经费渠道等方面予以完善,出台指导性意见及规划,推动旧志整理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快解决旧志整理人才短缺问题。旧志整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综合要求高的技术工作,涉及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多个学科,旧志整理人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