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区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资源等存在差异,这导致各区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功能定位及协同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我国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问题,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创新主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参与创新活动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等。
这些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区域创新体系。
协同是指各创新主体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创新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区域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合作。
由于各区域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发展目标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协同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深入研究我国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机制、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背景介绍:阐述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加强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创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在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方面相对滞后,制约了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创新链条的衔接不够顺畅,影响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区域创新体系还需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和包容性,加强与国际先进创新资源的对接与合作。
区域治理VOICE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综述西南交通大学 张若琪摘要:协同创新不仅是经济与技术的融合体,推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而且也是进一步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的路径之一,是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因此,协同创新逐渐获得了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本研究以区域的协调创新为主题,在梳理与协同创新有关的文献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整理。
有助于更深刻地解析国内外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协同创新;区域协调中图分类号:F4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007-0001一、引言区域平衡发展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的腾飞产生更复杂的区域协调问题,区域发展相对过去也变得更棘手。
针对此问题,国家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带战略等。
因此,必须客观把握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有效实现各都市圈的科技和创新等资源流动和整合,进而创造共赢局面。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状况一是对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相关理论基础的探求。
Lee S(2010)将协同创新界定为:组织为摆脱发展困境,利用组织之外的其他多维度资源,创造出合作等形式的协同创新。
组织层面的协同创新也推进了国家层面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理论的发展。
Meijers(2005)发现可借助都市圈协同效应产生的互补与正向外部性,产生大于个体参与者之和的影响。
二是对实证的研究侧重于协同创新的要素分析与绩效评价。
Koberg(2004)认为协同关系对企业的创新模式影响效果显著,可能会促进不同形式的模式创新,如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Tidd(2006)认为组织的创新绩效提高关键点是非技术要素与技术要素结合作用下产生的协同创新。
Thorgren (2009)认为协同创新在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会从激励程度及网络规模等方面在组织创新过程中产生影响。
浅议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摘要] 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并就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产学研构建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分工的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按照国家的分工。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区域化的特征,因而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及前沿领域。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含义及其特征区域创新体系 (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为“ris”),也称为区域创新系统,最早由英国学者库克提出,是指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1。
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
区域创新体系像其他开放系统一样,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经常地、密切地与政府及其调控工具、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等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
2、系统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基本的社会系统”,强调系统性概念。
创新涉及范围宽泛,既包括经济因素,还包括科技和社会因素。
创新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创新相关要素的某一个方面。
它是由许多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
3、目的性。
在特定区域中,创新体系是以服务或支撑区域产业、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功能,以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为主线。
4、层次性。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是国家创新系统在某一领域和某一地区的细化和延展,体现国家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点。
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因素1、政府的支持政府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作用不同,政府不直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而是致力于营造区域内的良好创新环境,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建立各种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和通信环境,提高硬件设施来推动创新环境的建设。
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竞争不断加剧,创新和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而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对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运用区域创新创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各种创新创业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关系。
它包括技术创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等各种创新创业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耦合。
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维度性: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不仅涉及到创新创业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各种创新创业要素与其他因素(如政策环境、文化氛围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动态性: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调整,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3. 非线性:区域创新创业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非线性的,即一个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系统级的反应,产生突破性的效应。
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支持措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社会文化的创新氛围等都会对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耦合模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创新创业主体因素: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
政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个人的创业意愿和能力等都会对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耦合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需要优化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耦合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完善政府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加强政策的协同和一体化,提供更加便利和有效的政策服务,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收稿日期:2023-08-20作者简介:孙良顺(1986-),男,江苏灌云人,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及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HMSJ0017)。
第56卷 第6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1月 Vol.56 No.6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Nov.2023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共性机制与差异分析———以国内十家高科技园区为例孙良顺(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深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创新主体缺乏、协同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本文选取入选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十家试点园区为研究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1)培育创新联合体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这需要增强创新主体的多样化和协同度。
(2)通过优化政务环境、要素环境、政策与法治环境以及服务环境等,可以提升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3)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制定战略规划,通过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建设开放式格局,夯实区域协同创新资源基础。
不同地区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上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区在进行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时,应根据资源禀赋状况,在推动主体多样化、要素环境优化以及跨区域协同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
关键词:协同创新;共性机制;差异;高科技园区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6-0078-07 一、引言守正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分析共3篇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分析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市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聚集了许多优质人才和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城市群的出现可以弥补城市单一发展面临的种种限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而要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要寻找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以实现城市群内部的资源整合和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由几个毗邻的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活动和文化联系紧密的区域所组成的,是现代化城市体系的组成部分。
城市群的发展对城市和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国内,大量城市群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契机。
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实现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首先寻找其发展的路径。
而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理念是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 柔性制造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需要进行分工,形成有差异的产业结构,而不是单一化的产业结构,以达到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的目的。
同时,伴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柔性制造越来越成为城市群内部产业协作的关键所在。
柔性制造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在效率和质量上都有较好的提升。
同时,城市群内的企业可利用集聚优势和物流快捷的优势,共同推进柔性制造模式的发展。
2. 信息共建共享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城市群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建共享平台,也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可以加深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及技术的共享与流通。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产业的融合。
3. 线上线下协同高质量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线上与线下协同合作,以此实现全方位的经济协作和交流。
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及创新资源整合研究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创新资源整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产业园区中科技孵化和创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策略,以激发创新潜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园区科技孵化的重要性科技孵化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在产业园区中,科技孵化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产业园区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能够吸引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科技孵化,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2. 增强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产业园区中的科技孵化中心提供了创业培训、导师指导等资源,帮助创业者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创新资源整合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获取所需资源,并进行技术创新。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孵化的成功案例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创新资源整合的方法创新资源整合是指在产业园区中协调各种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
以下方法可用于实施创新资源整合:1.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整合政府、产业园区、高校等各方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 强化创新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为创新者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通过加大创新投入,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科研人才,提高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能够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创新孵化的成功。
4. 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产业园区内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
这些服务平台能够提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的机会,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资源整合:现状、挑战与创新路径摘要:本文深入剖析资源整合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其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整合主体能力不足、利益协调困难等挑战,全面阐述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等带来的机遇,并提出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整合能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创新路径,旨在为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引言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其合理配置与有效整合对于推动各领域进步具有关键意义。
在全球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资源整合已成为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无论是企业追求卓越运营、产业实现升级转型,还是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整体进步,都离不开资源整合的有力支撑。
深入研究资源整合的现状、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对于应对资源约束、促进经济繁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深远影响。
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增长与效率提升1.优化资源配置2.资源整合能够打破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域限制,使各类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通过将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集中投向最具潜力和效益的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生产流程,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3.推动产业升级4.在产业层面,资源整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例如,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二)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1.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2.随着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资源整合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环节,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乡镇发展的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乡镇是我国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成为乡镇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乡镇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乡镇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些乡镇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等原因,经济发展较快,而另一些乡镇则因为地理条件落后,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3.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乡镇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
资源整合可以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多元发展。
4. 区域协调的重要性乡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对于整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乡镇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实现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促进区域内各乡镇的协同发展。
5. 优势乡镇的带动作用优势乡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这些乡镇在区域内拥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等手段来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
6.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乡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扶持来推动乡镇之间的协调合作,鼓励乡镇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
7.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减少乡镇之间的交通和信息壁垒。
8. 树立合作意识和机制乡镇之间合作的意识和机制是促进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
乡镇应加强交流,建立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乡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9.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是乡镇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乡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乡镇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高乡镇的竞争力。
10. 结论与建议通过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在乡镇发展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人才,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乡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的科研资源整合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许多地区都设立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旨在整合和优化科研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一、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和意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特定地区内集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组织。
它们通过整合科研资源,提供研发支持和创新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促进科研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它有利于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各自孤立发展的局面。
最后,它可以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集聚,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科研资源整合的原则和方法科研资源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1. 合理规划和布局:科研资源整合应该根据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分布。
同时,要充分考虑交通便捷性和人才引进等因素,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加强合作与共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应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设施和人才交流等方式,促进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
3. 强化创新服务:科研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因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应该加强创新服务能力的建设。
可以建立科技金融机构、技术转移中心和创新孵化器等,提供科研项目申报、技术转化和创业孵化等支持服务。
4. 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科研资源整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科研成果评价、人才评价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对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
三、国内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和科研资源整合策略,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关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研究整理。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实现机制论文摘要:创新资源整合对于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概念入手基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视角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1引言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要实现“有效配置”“整合”是首要基础。
20__年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在实施原则中“整合”与“共享”被明确为平台建设的主线。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各地区不同程度先后启动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然而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建设启动时间不长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推进必然会面临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整合难、共享难。
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的转化而且直接造成了创新资源的闲置、重复购置和浪费进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何充分有效整合已有创新资源、形成高效的创新资源体系、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由于科技资源是创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资源的研究。
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他们对宏观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视角来进行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和关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并且认为国家进行科技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来实施的;他们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来展开的而在区域层面上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见。
国内对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尽管涉及到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但主要以国家层面的研究为主对区域层面的研究散见于有关文献中。
其主要代表性的理论是:谭清美认为为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必须建立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吴建南等将科技资源整合模式划分为大学资源开放模式、孵化器整合资源模式、行业资源集聚模式以及政府下设中介机构整合资源模式;乔冬梅和杨舰等提出了利用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具体措施;张文霞和李正风等(20__)探讨了利用地方科技投入指南来整合科技资源的制度性途径;刘丹鹤和杨舰认为科技资源的整合模式有官产学研联盟模式、技四种。
本文从资源整合的三大驱动力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和建议。
2区域创新资源及其整合的内涵区域创新资源是指区域内人们为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带动区域经济超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区域创新资源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信息资源以及创新制度资源等。
从其内容特点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将区域创新资源分为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和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两大类。
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他们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整体功能性创新资源主要是创新制度资源等他们对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要素进行调整与配置。
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性核心创新资源的整合问题。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是指在充分发挥市场这种无形力量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通过人们对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进行有意识的理性设计和培育促进区域内不同创新资源的高效结合、激发这些资源形成系统的创新力量从而提高创新绩效的各种活动。
创新资源整合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创新资源配置的高级形态。
整合并不等同于兼并也不同于物理上的合并而是互通有无相互补充与完善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联合。
创新资源整合一方面应使已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应使各类资源相互补充通过系统集成产生更大的效力使各类资源拥有方实现高效合作与资源共享。
3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结构由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客体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驱动力三部分组成如图 1所示。
调控管理主体、研发执行主体和创新服务主体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主体。
调控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它对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系统的计划、调控和管理;研发执行主体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它们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处于创新资源整合的运行层次上在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分配着创新资源要素从事着研究开发和应用创新成果的活动;而各种创新服务中介机构作为调控管理主体和研发执行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构成了创新服务主体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客体主要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和创新信息资源四大部分是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主体作用的对象。
创新人力资源要素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中最具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处于中心地位;创新财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素为创新活动提供财力支持;创新物力资源要素是从事创新活动的硬件基础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等物质资源的支持;创新信息资源对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以知识形态的方式为创新人力资源提供各种科技文献、期刊、专利、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
市场、政府、社会等构成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的三大驱动力量。
市场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整合的自组织机制但由于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的特征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这种自组织机制须在有效的制度和文化引导、规范下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政府政策是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规范、引导作用有效的政策供给决定了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并对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加以规范和引导、对创新活动的环境加以塑造从而有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社会文化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一道共同对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性的作用。
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中创新资源整合主体在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实现了整合主体对整合客体即各类区域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区域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4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从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配置理论出发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完善配置;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的干预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马克思指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从而可见市场、政府和社会构成了资源的三大驱动力量。
区域创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同其他的资源一样同样存在着这三种驱动力量这三种驱动力量的协同作用促成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形成使得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顺利推进。
4.1市场机制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种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同运作根据多元化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进行的自愿交易和竞争。
这个运作过程总是以新的结构的边际利润的提高实现对每一利益主体的激励从而实现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化运作u。
同时由于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政府与社会对其整合过程中的介入与干预成为了必然。
关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市场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区域创新人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机制主要指人力资源的工资机制这是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主要指双向选择机制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
这种市场整合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有利于形成创新人力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利于激励人们不断进行学习、促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充分发挥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潜力。
不过为了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政府政策的投入和有利的文化环境的培育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2)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区域创新财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指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即风险投资机制。
创新财力资源要素市场为创新资源整合提供了广泛的资金供给平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单一主体投资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资金利用的最优化。
但是风险投资市场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有赖于市场自身配置机制的完善与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文化环境的培育。
(3)区域创新物力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在区域创新物力资源要素市场上市场为创新物力资源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和环境。
在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市场配置有效地减少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重复购置等浪费现象有利于创新活动经费的节约提高了创新物力资源要素的资源使用率、流动性与共享性。
不过这种机制作用发挥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基础与有效的制度供给。
(4)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区域创新信息资源的市场整合机制主要表现在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相互作用上。
在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通过这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可对供需双方行为进行调节:对于市场前景比较好的成果市场的需求就比较旺盛产品价格就比较高从而导致满足相应需求的供给行为发生。
但是由于创新信息资源要素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从而使制度与文化的规范与引导成为提高创新资源整合效率的必需方式。
4.2政府机制由于创新活动自身具有正的外部性、非排他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中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
为有效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解决公共资源建设和市场无效的问题保证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序进行政府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致力于创新资源整合的秩序和制度环境的建设。
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政府调节机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有效的保证机制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有效的制度供给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
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市场秩序和规则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护知识产权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应通过特殊政策分散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设定有效的保证机制使各种创新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合作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
(2) 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了使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系统有条不紊地、有规则和有秩序地健康运行应构建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的基础是产权的市场化明晰的产权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判断、处理事物合理地决定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资源拥有者参与整合的积极性形成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政府对各参与方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奖励与补贴等这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整合进程的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