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1)--山药(2010-02-24)

功效:

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

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

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

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

力道更大一些。

(2)--三七(2010-02-24)

功效1:活血化瘀

如果用于活血化瘀,就把三七碾成粉末,用水冲服就可以。瘀血的产生有四

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就是由跌打损伤,各种磕碰引起。

第二种原因是气滞导致。正常人体内气推动血液走,如果一旦气滞,就会产生瘀血,比如平时很多人生完气后,会感到周身疼痛,情智不舒往往会造成淤血,

产生瘀血就感到疼痛。

第三是阴虚致淤。舌相上瘀相越多,比如有黑斑,紫斑,舌下静脉粗,这些都是淤血的表现,年龄越大,瘀血情况越多,这是因为正气不足就会有瘀血,所以瘀血是年龄增大,人体衰老的一个表现,活血化淤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很好的方

式。

第四种是因寒热而导致瘀血,天冷胳膊变青,就是因为冷而导致的瘀,因为寒主收引,寒的时候血液流通就缓慢从而有淤血,热了也会有淤血,体内热像旺盛,血流浓稠,流到末端的时候就容易瘀滞。

方子:三七鸡骨汤。如果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骨折,就可用这个方

子。

【材料】取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

【做法】把鸡腿肉剔掉,取骨头,用刀背把骨头砸碎,然后用这骨头碎和三七粉熬汤。每天喝这个汤,骨骼愈合的速度会加快,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功效2:止血。

三七有止血的作用,它有双向调节的功能,能够活血止血,很多内脏出血用三七就能够止血。如果碰到突然的大量出血,又来不及上议院,如果有三七粉,

可以用它延缓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效3:消肿化瘀。

人体遇到气血不流通的时候,会形成肿块或者疼痛,结就是气血结聚,有的时候会肿,会有各种炎症出现,这个时候通常治疗是用解毒的方法,但是三七这味药非常好,它能够把经络通开,把经络通开以后实际我们的身体自己有修复的能力,经络道路一通畅以后,我们自己就会把这个块给散开,把这个地方给修复

了。

功效4:把热毒拖到体表外,便于治疗。

经常有人会觉得骨头缝里疼痛,疼的位置非常深,不方便治疗,甚至疼得行动不便。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里面有瘀血。也可用三七粉治疗。三七粉用水冲服,可以把体内深处的热毒往外拖。有的时候身体这种肿毒未必在体表,用三七就可以起到作用,把它往外拖,拖到体表来以后就好治疗了。

平时养生,三七最好的方法是少量而持续用。若活血化瘀,一天用5克就可

以了。

但是用时要有淤血的指正,淤血的指正有,首先是身体有地方疼痛,这个疼痛地方固定不移,往往是夜里疼得更重,这是淤血疼痛的特点。

然后有淤斑,嘴唇发紫,舌边上有一块块淤斑,舌头往上翘,舌下那两根静脉很粗。皮肤粗糙的像戴上鳞甲一样,善忘,记忆力不好,喉咙发干又不想喝水,

这是瘀血的表现。

(3)--黄芪(上)(2010-02-25)

黄芪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解释一下。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颜色浅的生黄芪,颜色深的就叫炙黄芪,它是用蜜,蜂蜜炙的,这个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呢,它的两个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家记住了这个看中医药方的时候,一定看写的哪个黄芪,因为各地药店是不一样的,你就单写一个黄芪,在各地给的不一样,有的地方给您生黄芪,有的地方就给您抓的炙黄芪了,这个各地药店规矩不同,所以这个中医开方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

楚,是生黄芪,还是炙黄芪。

生黄芪呢,它是补气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气,它往外走,比如说人们有这个疮壅的时候,刚才像张锡纯讲那个外科的病症,那么这个生黄芪呢它就走表,它就有把这个毒往外顶的作用,所以生黄芪往往用于什么呢,用于有这个很长时间的这个疮,外科病,这个疮口不愈合的,就是表气不固的,往往

用生黄芪。

那么蜜炙黄芪有什么作用呢,蜜炙黄芪它这个温热之性就稍微增加了一点,那么它是温脾胃,补脾胃中气的,它这个作用集中在中焦。

张锡春本草心语:黄芪性温、味微甘。能不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

陷。

张锡纯说《神农本草经》里边,说这个黄芪主大风,这个后世很多医家不知

道,黄芪补气的怎么会主大风呢,他通过这个实践认识到就是主大风,这个风邪进入体内了,黄芪就有这个作用,他说如果与发表爱同用,就是与解表要同用,能够去外风,能够把外风给驱出去,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今天呢,实际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受到风邪了,比如天特别冷,刮大风,有的人受到风邪了会发现自己的肢体哪边被吹到了哪边疼,这就是风湿的开始,比如说风湿,有的叫,比如说鹤膝蜂,有的人风湿非常重,这个膝盖都变形了,叫鹤膝

蜂,

中医里边有一个经验,就是治疗鹤膝蜂一味主要的药就是这个生黄芪,这是我们古代医家的经验,在清代的时候傅青主就曾经用过这样的方子,用生黄芪他是用四两来治的鹤膝蜂,那么为什么这个生黄芪能够治疗我们这种风湿的这种情况呢,是这样的,因为是经络不通,风邪进来了,和这个寒湿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有热症的情况,是寒湿的情况,它阻碍了经络的通畅,血液凝滞,这个时候您单用活血药,效果一般,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血药它只能通,但是它的力道未必那么足,用了黄芪以后,再加上补气,能够推动这个药性的行走,中医有句话叫什么

呢,叫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率。

俗话说叫十男九痔,痔疮非常的多,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方子:痔疮方。

【组成】用生黄芪9克—12克,地龙(干蚯蚓)6克。药店就卖。

【用法】地龙碾成粉末,用黄芪煎汤服蚯蚓的粉末。一天服一次就可以。

【主治】内痔、外痔

地龙有通络作用,黄芪有补气的作用,那这个痔疮是怎么得的呢,痔疮就是

气血运行不好,然后在局部淤住,然后静脉开始往外膨大,形成了这个痔疮,一

般内痔,外痔都会出现。

一般的动物它趴着走,它没有痔疮,动物是没有痔疮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循

环很通畅。

为什么人有呢,因为人直立行走了,所以血液循环到肛肠这儿回流受阻,所以压力大,它形成局部的淤阻,那么这个地龙能够把它这个血给活开,然后黄芪补气能够加速它把这个血活开,所以这两个配在一起效果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子很平和,因为对地龙也很平和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对于这个内痔,外痔,膨出的,这效果是不错的,尤其是气虚型的效果很好。

黄芪如果是气虚的人,可以在食疗的时候用一点,比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药

膳叫黄芪老鸭汤。

【食材】老鸭一只,黄芪10-15克。

【用法】煲汤

【功效】滋阴、补气、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老鸭它是滋阴的,老鸭是滋阴的,那么黄芪是补气的,大家在熬这个老鸭的时候,稍微往里放一点生黄芪。10克,15克都行,这个就是起一点补气的作用,它是一个药膳,我们不把它当药来吃,是一个调理的,如果气阴两虚的人,比如说手术之后,这个人身体很弱,创口愈合很慢,那么这个时候用这个黄芪老鸭汤,然后吃这个鸭肉,喝这个汤,能够促进他机体的恢复,能够更好的促进他创面的愈合,所以这个黄芪老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药膳。

(4)--黄芪(下)(2010-02-25)

大气下陷是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在张锡纯之前基本上没有人认识这个病,是张锡纯把它给单独提出来,并且大力的宣传这个大气下陷这个病症,从此以后大家就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了。《养生堂》曾经讲过,比如说胃下垂,或者什么样的脏腑的一些下垂往往跟大气下陷有关,那么张锡纯怎么治这病呢,他开了自

己独创的一个方子,叫升陷汤。

【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

(3克)

【功用】益气升陷。

【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用法】水煎服。

【加减】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

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2钱。

大气下陷是张锡纯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张锡纯他在起初看病的时候,他也琢磨这么一个事,琢磨什么事呢,就是我们人体是推动我们这个气血运行的,大家想一想,我们脏腑自己跟那儿天天的运转,什么推动它呢,比如说脏腑都在这个,我们这个内脏的这个空腔里边,它各司其位,运转正常,它为什么不往下掉呢,什么推动它来运行,运行的很正常,是什么呢,张锡纯也琢磨这个问题,他天天琢磨,他看的古书,古书我们有各种论述,有中气,人体有很多气,中气,胃气,所以是气在推动它运行,但是到底是什么气呢,他就不断地在这个书在翻。

他后来他看到张仲景也写了这个《金贵要列》里边,他说这个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他说这个是不是叫大气呢,然后后来又看到有位医家叫于家言,于家言是明末的时候的一个医家,明末清初的,于家言就论述,他说有大气在胸中推动五脏六腑这个气血运行,然后张锡纯明白了,他说这个气一定叫大气,所以他就给这个气命名叫大气,这个大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胸中之气,这个气是我们身体的元气,结合了呼吸吸收进来的这个精微物质,然后和饮食收入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的这么一股气,它在我们身体里推动这个气血运行,它一出毛病了,我们身体的四肢百骸全都出问题,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了,尤其容易出现的一个什么

问题呢,就是它无力固实了。

大气下陷的表现:有的人跟喘似的,呼吸觉得这气不足,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有的时候很危险,觉得气都上不来了。这个病症一般老年朋友比较多,

身体虚弱的人比较多。

识别大气下陷的一个方法:就是有的人到下午的时候,在疲劳的状态下,肚子会胀,这是气往下走了,有些人往往到医院检查会有胃下垂的情况,那么这都是大气下陷的表现,把气往上提呢,补气,提气就会好用一些。这个方子里边,大家知道这个知母是良药,就是来防止这个黄芪热的,张锡纯的意思就是我怕黄芪太热,我来制约这黄芪的热,实际张锡纯用黄芪往往用到一两,他方子里写的

是六钱。

生活中大气下陷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白领,因为很多白领起来的晚,早晨起来以后不吃早饭,上班晚了,急忙就跑。跑到单位干吗,单位干活呀,到单位干活,您想有的是轻活,有的可能是重活了,单位进了一批货,赶快帮着搬吧,这时候是饿着肚子,较劲,往往一下就把这个胸中的气给伤了,这种人往往您这么时间长了以后,发现四肢乏力,一点劲都没有,说话也没劲,就说话总像是很累似的,气提不上来,走一走就喘,这都是大气下陷的表现,这是很多的,这个白领要注意。

给大家再举个例子,一位老大妈,早晨起来去锻炼去,大家想想锻炼是饿着肚子吧。锻炼完了走路过看到摊上卖那个红薯,地瓜,一下买很多,觉得回去我天天吃红薯去,拎着这红薯就往回走,大家想想本来锻炼已经很累了,又饿着肚子,又拎着往回走,然后回家上楼,上楼梯累的非常累,到家里边心脏就开始不

舒服,气就上不来,她这个病。

她怀疑自己是心脏的问题。按照心脏病,因为治疗心脏病,大家一般都是给她活血化淤,心脏病,血淤了,活血化淤,打红花滴液什么治疗很长时间,这个病一直没好,实际发病就是这么一次,拎很多东西,回家以后患的病,这胸口难受,气上不来,上不了楼,非常难受,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就是大气下陷,气不足了,然后你又过度劳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心肺功能的障碍,这个疾病都可以从大气下陷来论治,那么她这个情况按照大气下陷治很快就缓解。

(5)--石膏(2010-02-25)

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舌苔

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呢?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

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

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

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病遂痊愈)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

的身体被凉到了吗?

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呢?

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

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

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

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张锡纯本草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

直胜金丹。

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

中发热者。

生石膏、粳米。

1916年,各地纷纷爆发了护国运动,在这一年的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各地反袁浪潮风起云涌,袁世凯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在1916年退位,但是他还是企图留在大总统的位置上,但是各方政治势力都予以拒绝,孙中山有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各地纷纷响应,最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出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就在这一年的年初,正月的上旬,张锡纯随着部队的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

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当时是冬天,正月里,天气寒冷,

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连车窗都是破的,冷风从车窗吹入,简直是寒风彻骨,结果等到了德州的时候,同行的有五六人,都病了。

这些人都是什么症状呢?原来,都是发烧,但是一点汗都没有。

这是什么病啊?是中医所说的伤寒,就是风寒感冒,一般都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的时候,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则会入里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此时张仲景是用白虎汤来治疗的,如果没有出汗,说明体表仍为寒邪所闭,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

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他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就用生石膏,和粳米两味药,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己创立的方子,用水三碗,熬,等大米熟了,这个汤也好了,喝这个清汁,趁热喝,借着这个热气,让身上出汗,方子里面的生石膏是透里热的,能够把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这个粳米是用来和胃气的,不让生石膏伤胃气,同时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这样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此时这些患者都不出汗,这是寒邪仍然郁闭于肌表,那么张锡纯怎么散去体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的就是用这个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的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

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当时,张锡纯就让这些士兵一起喝这个热汤,于是,大家就都出了一身的汗,

然后,这个病就都痊愈了

后来,张锡纯到了沈阳,当时的沈阳县知事朱霭亭的夫人,五十多岁了,在这年的秋天,患了温病,非常的厉害,当时张锡纯刚刚到沈阳,这位朱霭亭是张锡纯的老乡,听说过张锡纯诊病厉害,于是就求张锡纯给看看。

张锡纯到了一看,这位夫人当时正用一个冰袋来做枕头,然后头上又悬着一个冰袋,帖在脑袋上,张锡纯愣了,问这是干什么呢?

老朱回答,说在这之前,请的是日本的医生,日本医生用这种方法来退热的。

张锡纯忙问,见效了吗?回答是没有。此时,这位朱夫人已经是闭着眼睛,昏昏像是在睡觉,大声的呼喊都没有任何反应。诊她的脉,是洪大无伦,按下去

很有力。

张锡纯说:这是阳明府热,已经到达了极点了,外面再用冰敷,热已经向里

面走了。

老朱急了,忙问还有救吗?张锡纯回答,还可以抢救。

于是,他就用生石膏四两、粳米八钱,熬出了四茶杯,然后慢慢地灌了下去。结果,这个药喝完,患者就苏醒了,然后,张锡纯开了个清郁热的方子,只服用了两剂,这个病就痊愈了。朱霭亭这个惊异啊,心想,这个本领,太厉害了,于是,命令自己的公子,叫朱良佐,立刻拜张锡纯为师,跟着张锡纯学习医学。后来,张锡纯还曾经治愈了朱良佐的妻子的危证,这是后话了。

(6)--熟地(2010-02-28)

功效:地黄在中医里应用特别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最早出现的一味药是鲜地黄,是从地里挖出来没经过炮制的那个地黄,这个地黄有什么作用呢,它有这个往外清热的作用,能凉血,然后呢有补养血的作用。那么后来就

把这个鲜地黄做成了干地黄,也叫生地。

生地的作用,它清热的作用少了,但是它凉血滋阴的作用强了,凉血滋阴。

然后是熟地,

它是专补肾阴和肾精的。

医疗案例:张锡纯在天津的时候,碰到一个患者。患的是外感病,我们中医说叫温病,外感病,这个病当时患的非常重,医生来治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到什么程度了,这个人是整天泻肚子,然后神智昏迷,呼之不应,那么这个时候张锡纯他就开了个方子,就是熟地二两,生山药一两。结果是一剂而愈,只是把这一副药服下去以后,这个人神智就恢复过来了,身体就开始恢复了,就痊愈了。

熟地首先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补肾,它补肾怎么补呢,肾分阴阳,有肾阴,有肾阳,熟地主要补的是肾阴。肾气不足,夜尿多,常年的劳累消耗,这个肾精越来越不足了,那么就会出现肾亏的问题,实际呢最好的药就是这个熟地。

中医说肾有很多功能,中医的肾还主纳气,那么肾不纳气的时候,肾气虚的时候,这个呼吸系统就会出问题了,这种喘叫虚喘,中医治病看着患者进来了,同样是喘,听他的声音,看他喘的样子,看他步态,马上就会分出虚实来,那么对于这个虚喘就要采取补的方法,中医往往用熟地,用定蛤蚧,用点补肾的,用

这些药来把这个肾气给纳下去就好了。

中医认为肾,肾是水火在一起的这个脏器,就是阴阳在一起,它们两个必须和平相处,互相依存,一个阴,一个阳,一个水,一个火,那么往往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因为身体的消耗,肾阴不足,就是肾里边的水不足了,津液不足了,津液不足以后呢,这个火找不到跟它匹配的这个水了,它就飞升上来了,这叫隆雷之火上奔,这个在中医里边经常见到,比如说现在的慢性咽炎,比如说口腔溃疡,很多人慢性咽炎都去怎么治呢,都去清热解毒,效果如何呢,不好,那么实际上这个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很多患者都需要去考虑一下是不是有引火归元的问题,就是不是这个隆雷之火上龙上奔。

食疗方:熟地20克、山药30克、肉桂2克、猪脊骨适量,煲汤。

调理:夜尿多、足跟疼、腰膝酸软、肾气虚损。

(7)--山萸(2010-03-01)

功效

这个药是怎么来的,这个药的植物叫山茱萸,它的果实,等到采收的季节采收下

来,然后取这个果肉,这个核要去掉,现在我们都叫净芋肉,取它的肉,然后晒干,吃到嘴里是酸酸的,甜甜的,熬好以后非常的酸,在中医里讲这个酸入肝,山萸肉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的,最主要呢是滋肝阴。因为它颜色是红的,红的赤

色入心,所以它是补心肝肾三脏之阴。

医疗案例:当时有一个青年人,这个青年人是素伤烟色。这个小伙子不断的抽大烟,还进女色,结果身体非常的弱,这次也是患了外感。结果医生给他说你有外感病,受寒了,我给你发发汗吧,这位可不行,这位汗一出去以后就出问题了,这个上气不接下气,周身大汗,然后自己心里边发空,然后就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锡纯来了以后,一诊断说你只要给我买来四两山萸肉,就能救他性命。

一个中医的著名的方子,六味地黄丸一共六味药,有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补药就是熟地、山萸肉、山药,那么这三味药怎么补的呢,熟地,它是入肝肾二经的,主要滋补肾经,补肾阴,然后山萸肉是心肝肾,它主要是作用在肝,肝阴,山药是入肺脾肾,它着重在脾,这三味药把我们的五脏都给覆盖了。然后下边三味药呢,实际是为了防止你补的太过了,稍微给你加点泻的成分,量都很

少,茯苓、泽泻、丹皮。

肝经虚的时候这个人体的气机要脱的时候,用山萸肉是最好;肺气要绝的时候,脾气要绝的时候用山药;肾气要绝的时候用熟地。

这个阴血不足的人,尤其肝血亏的人往往有一个问题,晚上睡眠不好,因为血不养心,血不养心的人晚上会虚烦,这个烦燥,睡不着觉。血归肝经,那么可以用一个小方子,就是山萸肉9克,酸枣仁6克。用山萸肉熬水冲服酸枣仁,大家记住酸枣仁也是养血养肝的。这是每天的量,一般我们喝那么两三天就会改

善了。

张锡纯给人看病时,有的人往往在生过一场气之后,身体的很多部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疼痛。往往大家会按照其他的方式,按照风湿,按照舒经通络,或者你生了气之后给舒肝,舒肝同时再舒经通络。张锡纯认为,因为你生气,火一发,伤了肝气,尤其伤了肝经的阴血了,肝主筋,肝还主疏邂,我们身体里这个气血的流部这个疏邂都要靠肝来疏邂,肝气一伤了,他的气血就不通畅了,尤其这筋就受伤了,所以他气血不通畅就凝固在那儿了,就容易造成某个地方疼。张锡纯就用山萸肉一两,配合了一点舒经通络的药,用了什么舒肝的药都没见效,但是

用山萸肉以后就好了。

(8)——鸡内金(2010-03-022)

鸡内金:鸡盛食物的部位,洗干净了里面会看到有一层薄薄的,黄色的薄膜,

撕下来是一层皮,这就是鸡内金。鸡内金分为生熟两种,不同的病症同的用法。

功效: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张锡纯认为鸡内金除了消脾胃里边的这个积滞以外,脏腑里边任何地方有积滞鸡内金都能

化去。

病例:如腹中包块,小儿积食等。中医还认为小儿哮喘也与积食有关。

方法:

消食导滞:鸡内金一两生酒曲一两熬汤服用

(9)—桂圆肉(2010-03-02 )

龙眼肉:龙眼肉颜色深的好还是浅的好?答案是是颜色深的,因为它滋补心血,赤颜色入心呢,补心血。它的味道甘甜,味甘入脾,所以龙眼肉在中医里边

是补心血的一味主要的药,非常重要。

适用症状:

心悸怔忡: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我们控制不了的,心里边的猛烈跳动,这叫怔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里边原因有很多,中医会分型,其中一个主要的症型就是心血不足,我们心是靠血来养的,因为血脉在心里不断的流动,血不足了就开始空转了,你感到往上悬了一下,这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尤其是心血

不足。

脾不统血:中医说脾负责统摄人吸收营养物质,它还负责统水,还有统血,这水湿的运化都是脾来负责。时候有的人各种出血,比如说便血,比如说皮肤出血,鼻子出血。张锡纯认为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血液了,那么血液就找个路出来了,所以张锡纯用这个龙眼肉就是补脾,吃了以后脾气足了,这个出血慢慢就

止住了。

方法:玉灵膏

龙眼肉一两配西洋参一钱,然后放在一起,蒸熟蒸烂,最后就成膏状的东西,

拿调羹舀着吃,一天一勺就可以。

方剂歌诀完整版

方剂歌诀完整版解表剂 辛温解表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 小小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扶正解表 :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泻下剂 寒下 :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润下剂 :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攻补兼施 新加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和解剂 和解少阳 ;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调和肝脾 :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 清气分热 :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_歌诀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歌诀 (1)十八反: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2)十九畏: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3)妊娠服药禁歌 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绝对禁用的剧毒药:芫青(青娘虫)、斑蝥、天雄、乌头、附子、野葛、水银、巴豆、芫花、大戟、硇砂、地胆、红砒、白砒。 禁用的有毒药:水蛭、虻虫、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干漆、鳖爪甲、麝香。 慎用药:茅根、木通、瞿麦、通草、薏苡仁、代赭石、芒硝、牙硝、朴硝、桃仁、牡丹皮、三棱、牛膝、干姜、肉桂、生半夏、皂角、生南星、槐花、蝉蜕等。

衷中参西张锡纯.

衷中參西張錫純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縣人。張氏世儒出身,自幼好學,於經史百家無不鑽研。曾兩次應試未成,便棄儒學醫。對《內經》、《傷寒經》、《神農本草經》等古醫籍皆刻苦研讀。他以「夫事貴師古者,非以古人之規矩準繩限我也……又貴舉古人之規矩準繩而擴充之,變化之,引伸觸長之」(《醫學衷中參西錄.自敘》)的態度,窮究醫理,大膽實驗。二十多歲即為人診病,且常獲顯效。曾在瀋陽、天津、滄縣等地行醫數十年,創建醫院,開辦函授中醫學校,醫治無數疑難重病,臨證診治精益求精,著書立說多有創見,成為近代一位傑出的著名醫家。二十年代初,已被譽為我國北方醫林四大家之一。 張氏接觸西方醫學氏在中年以後。他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自敘說:「年過三旬始見西人醫書。頗喜其講解新異多出中醫之外。後又十餘年,於醫學研究功深,乃知西醫新異之理原多在中醫包括之中,特古籍語意渾含,有賴後人闡發耳。」又說:「吾儒生古人之後,當竟古人未竟之業,而不能與古為新。俾吾中華醫學大放光明於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也。」於是他便以「與古為新」為己任。從事中西醫匯通的探討。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集中地反映了他豐富的臨床經驗、高超的醫療技術和主張中西醫匯通的學術思想。該書係張氏多年論述的匯集,數十年間多次刊印,廣為流傳,至今仍為醫界所推崇。

他的學術思想主要有兩點: (1)「衷中參西」是他中西醫匯通的指導思想 他認為:「東西文化,應互相容納。科學得哲學以深造,哲學賴科學以證實,將來道器合一,為物不二,冶古今中外於一爐。」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對中、西醫兩大體系進行了研究。他雖然看到兩者之間的異同,但主要強調的是中醫之理多包括西醫之理,溝通中西並非難事。於是便從醫理、臨床病症、治療用藥等方面,引用中西醫理相互印證。試圖表明中醫並不落後於西醫,甚至還要高於西醫。如說:「中醫謂人之神明在心,故安神之藥注重於心。西說謂人之神明在腦,故安神之藥注重於腦。及觀《內經》,知中西之說皆涵蓋其中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在《論腦貧血痿廢治法答楊部長階三先生》一文中又說「……肢體痿廢,而其病因實由於腦部貧血也。按生理之實驗人之全體運動皆腦髓神經司之,此雖西人之說,而洵可確信。」「是西人腦貧血可致痿廢之說,原與《內經》相符也。然西人論痿之由,知因腦部貧血,而《內經》更推腦部貧血之由,知因上氣不足,夫上氣者何?胸中大氣也(亦名宗氣),其氣能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醫界春秋》,53期,1930.11)他認為:「《內經》之文,原與西人腦充血之議論句句符合,此不可謂不同。」在治療用藥上,他認為:「西醫用藥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也。中醫用藥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標本原宜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標,以中藥治其本,則奏效必捷,而臨證亦確有把握矣」(《醫學衷中參西錄?論中西之藥原宜相助為理》)。他雖在臨證治療時應用了一些西藥,肯定了一些西藥的療效,也有一些中西藥併用的驗案。但就總體來看,他研究較多和使用精當的還是中藥,自創的一些名方也都是由中藥組成,充分體現了他「衷中參西」,中西醫匯通以中醫為本的指導思想。 (2)「求實效、重實驗」是他進行中西醫匯通的主要方法 他生當清末民初,當時空談名理,不務實際,死讀書本,泥古不化的風氣,也影響到醫學界。他卻獨樹一幟的採取了講求實效、大膽實驗的科學方法。張氏不尚空談,也不好與人爭辯,更不參與當時的醫政活動。他反對那種對待西醫「維新者趨之恐後,守舊者視之若浼」的極端主義和「互相抵牾」的敵視態度。他說:「嘗閱滬上諸醫報,中、西勢若冰炭,甚至互相謾罵,此誠醫界之大恥也。」而是專心從事志在濟世活人的醫療工作。自述「愚生平研究醫學,必有確實徵驗,然後筆之於書。即對《內經》,亦未敢輕信」(張錫純,〈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上)〉,《醫界春秋》,40期,1929.10)。「是以讀《內經》之法,但於其可信之處精研有得,即能開無限法門,其不可信之處,或為後世偽託付之不論可也。此孟子所謂書難盡信之文也。乃今之偏重西法者不於《內經》可信之處,費心研究,但於其不可信之處,極力指摘,推其意見直謂《內經》真本久失,所傳於世者皆係偽託,有斯理乎!」(張錫純:《黃帝內經論》,《紹興醫藥學報》,10卷6期,1920)。他除了以這種「書難盡信」的態度,在實踐中驗證前人的理論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自己的臨證實踐,認真總結確有實效的經驗。如他「為了研究小茴香是否有毒,不惜下問於廚師;為了體驗藥物性能,不憚親自嘗試。毒如

完整word版,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详细

七版教材方剂学方歌 一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㈠ 二级方: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级方: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㈢ 四级方:功用及主治证候㈣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㈠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㈠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㈡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㈡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理气解表)外感风寒,气郁不舒(四时瘟疫)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㈠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㈡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㈡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㈢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辛凉轻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汤㈡辛凉疏表(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㈢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㈡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 2.参苏散㈡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止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㈣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少阴始得,反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㈡滋阴清热发汗解表助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完整版)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12生肖歌诀

12生肖歌诀 鼠年生人 甲子海中金8424丙子涧下水9636戊子霹雳火48 庚子壁上土60壬子桑石木72 机动灵活,精明强干,行动敏捷,随机应变;待人热情,上进心强,善于生活在复杂环境;不怕打击,一生衣禄不缺。 性格:富有幽默感和观赏力,做事积极乐观,对人感情细腻温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乐于助人,朋友众多,颇受欢迎,但无真心,面带笑容,活泼明朗,嘴甜。 鼠年歌: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干事看政策。为官看风格;家懒外头勤,好走好串门,先苦后来甜,老来坐享其成。 男命歌:勤学好读志气强,心细稳重善主张;交朋结友性耿直,为人处事更周详;求财莫向正南方,婚配忌蛇乐安康。 女命歌:聪明俊秀心善良,待人亲切貌端庄;耳听流言收心底,若闻好事四处杨;衣食财帛不用忙,更有良缘配鸳鸯;夫妻康乐四十载,晚年无忧保安康。 婚配歌:黑鼠黄牛正相合,夫妻儿女福寿多,鼠与羊蛇难成对,兔狗马年多坎坷。 流年吉凶:鼠年生人遇鼠年牛年走好运,若生于冬月腊月子时丑时八字最好,自命不凡,做事顺利吉祥,多为上命;若遇狗年或生于九月戌时,为狗咬耗子,常多麻烦,常担风险,但无灾星,若其人胆大心细,往往能做出一翻事业;若遇蛇年羊年有灾星,生于四月六月未时巳时此人宜改口过房,做事坎坷不平,六亲不靠,弟兄无依,为蛇钻鼠洞羊鼠相穿为中下命;若生于二月或卯时为兔逢鼠口,五月或午时为马踏老鼠,八字相冲也会有小灾,做事多不顺,如蜘蛛结网,朝圆晚破,鼠与其它各相属合,为顺利吉祥之中上之命。鼠年的灾忧有可能发生在蛇年羊年四月六月,财喜在冬月腊月,不顺在五月二月九月,其它月平淡吉利。 牛年生人 乙丑海中金8525丁丑涧下水9737己丑霹雳火49 辛丑壁上土61癸丑桑石木73 性格:勤俭踏实,一生劳苦,个性顽强有点横劲,忠于事业,做事细心缓慢、有条不紊;为人稳重,富有耐性,勤劳勇敢,和善心慈,对家庭、朋友、上司忠心耿耿;心直口快,但够潇洒,不懂爱情,为人花费了不少时光。 牛年歌:丑属牛一天忙到头,吃不愁穿不愁,幸福美满到白头,牛年男人莫当家,是个大忙人,家懒外头勤,爱打报不平,为好不得 好,自己找烦恼。 男命歌:性格豪爽最好强,文武双全粗细良;若逢能者甘居下,小人面前誓不饶;求财莫向东,西北佳音报。莫与马相配,二十运不对,老南瓜越老越甜,寿高财旺,先苦后甜,是个晚年旺。 女命歌:性急心细待人宽,虽不善言有主见,尊老怜贫施则忍,相貌端庄更是贤;一生财喜硬是旺,二十四岁有良缘,夫妻和美家景顺,晚旺福寿大团圆。 婚配歌:从来白马怕青牛,夫妻相配难白头,黄牛黑鼠配的对,老虎配牛多争对。 流年吉凶:逢牛年鼠年走好运,若生于冬月腊月或子时丑时八字最合,无破败亦为上命;若遇马年五月午时,为牛马相穿,多愁及奔波,做事牛头不对马嘴,亦为下命;若遇狗虎羊有小波折,运差宜冲喜免灾。若生于九月正月六月或寅时未时,此人多六亲无靠,刑克父母,坎坷不平,运气不太好,但无大难,其它年月时顺利吉祥。牛年的灾星可能发生在马年的五月,牛年的财喜在冬月腊月,灾忧在五月,不顺在六月,其它月为中平月。 虎年生人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中医五版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朮汤 麻黄汤中加白朮,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活人葱豉汤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感冒与风温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一句方歌

1.麻黄汤,桂杏草,太阳伤寒无汗好。 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炙草姜枣通。 3.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4.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麻杏石甘汤,外寒里热方 5.止嗽桔梗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6.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寒积保安康。 7.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外感最相当。大承气汤大黄硝,枳朴峻下热结高,去硝名曰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8.温脾附子草干姜,人参当归硝大黄。 9.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10.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11.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十枣遂芫与大戟,攻逐悬饮水肿宜。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利水平喘方。 12.小柴七味七主症,柴芩参夏草姜枣。 13.更加大黄枳实芍,和解攻里疗效高。 14.蒿芩清胆竹茹夏,枳陈赤苓碧玉加。 15.枳芍柴草四逆散,干姜附草四逆汤 16.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调肝脾。 17.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齐。 18.辛凉重剂白虎汤,石母草米清气方。辛凉平剂银翘芦,荆蒡豉薄甘桔竹。 辛凉轻剂桑菊翘,桔杏芦草薄荷饶。 19.犀角地黄芍药丹,凉血散血功效专。 20.黄连解毒泻三火,三黄一栀谁敢惹? 21.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22.左金黄连与吴萸,六一比例吞酸医。 23.泻白桑白地骨皮,粳米甘草伏火去。 24.玉女麦地石母牛,胃火伤阴总能瘳。 25.葛根芩连炙草伍,协热下利喘汗除。 26.白头翁,柏连皮,凉血解毒治热痢。 27.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28.当归六黄重黄芪,三黄二地盗汗医。 22.理中丸,温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 再加附子温肾阳。 29.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30.吴茱萸汤重生姜,人参大枣共煎汤。 31.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 32.阳和汤方主阴疽,麻桂姜鹿草芥地。 33.参术苓草四君子,地芍归芎四物汤; 更加姜枣名八珍,黄芪肉桂十全方。34.补中益气升柴陈,术草当归黄芪参。 35.生脉散,麦味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36.玉屏风散术芪防,益卫固表止汗强。 37.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38.龟鹿二仙人参杞,阴阳并补治“精极”。 39.四神丸,五味萸,肉蔻故纸四般齐; 生姜大枣同煎合,五更泄泻最相宜。 40.固经丸内龟板君,椿皮柏芍香附芩。 41.易黄山药炒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 42.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炙草生地黄。 43.补心味桔三参远,二仁茯地二冬归。 44.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45.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术香附栀神曲,随证加减更相宜。 46.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胸痹方。 47.半夏厚朴汤,茯苓苏叶姜; 善治梅核气,化痰开郁良。 48.金铃子散共玄胡,黄酒调服郁火除。 49.暖肝肉桂小茴香,归杞乌沉苓生姜。 50.苏子降气半姜枣,前胡桂朴当归草。 51.定喘白果草麻黄,苏杏款芩夏皮桑。 52.仲景旋复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 53.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 54.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55.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 56.补阳还五重黄芪,桃红四物赤龙易。 57.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 58.牵正散治口歪斜,白附僵蚕加全蝎。 59.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子豉梨皮。 60.增液汤,玄地冬,甘咸寒润津枯通。 61.平胃散,苍术朴,陈皮甘草姜枣煮。 62.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63.二妙散用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 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蠲。 64.五苓散,泽泻倍,猪茯苓术桂枝碎。 65.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 66.防己黄芪治风水,白术甘草枣姜随。 67.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 68.真武汤壮肾中阳,白芍苓术附生姜。 69.实脾苓术香木瓜,大腹草果姜厚加。 70.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 71.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72.再加竹茹与枳实,汤名温胆可安神。 73.若加白术与天麻,风痰上扰眩晕停。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若君火

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因此,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

方歌七版五版最完美版版

方剂歌诀(七版为主补充五版)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草陈皮,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石甘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 2.1 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 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张锡纯屡试屡效方选——治泄泻方,治痰饮方

扶中汤 主治: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 附方:于术(一两,炒)生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 备注: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钱,炒捣) 药性分析: 龙眼肉,味甘能补脾,气香能醒脾,诚为脾家要药。且心为脾母,龙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补益心脏,俾母旺自能荫子也。 愚治心虚怔忡,恒俾单购龙眼肉斤许,饭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补心之明征。 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虚不能统血,亦可单服龙眼肉而愈,是又补脾之明征也。 案例: 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更延他医,投以温补之剂,初服稍轻,久服,则泻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迁延半载,以为无药可治。 后愚为诊视,脉虽濡弱,而无弦数之象,知犹可治。 但泻久身弱,虚汗淋漓,心中怔忡,饮食减少。踌躇久之,为拟此方,补脾兼补心肾。数剂泻止,而汗则加多。 遂于方中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六钱,两剂汗止,又变为漫肿。 盖从前泻时,小便短少,泻止后,小便仍少,水气下无出路,故蒸为汗,汗止又为漫肿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特其平素常觉腰际凉甚,利小便之药,凉者断不可用。 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2.理痰汤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清半夏(四钱)、生芡实(一两)、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

七版方剂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八.攻补兼施 17.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九.和解少阳 18.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9.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20.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十.调和肝脾 21.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2.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3.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寒热错杂痞证蠲. 十一.调和肠胃 24.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十二.清气分热 25.白虎汤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 气氛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6.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