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昏迷的辨证论治昏迷是指意识丧失,不省人事,对各种刺激失去正常反应。
凡属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因感染或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肝昏迷、尿毒症等,影响中枢病变者,均可产生昏迷。
中医学认为昏迷是由于邪闭心包,神机失用所致。
辨证以实为主,但有痰与热的不同,治疗主要在于开窍,并分别给予涤痰、清热等法。
若昏迷过深,正不胜邪,则可由闭转脱,表现“内闭外脱”,甚或正虚欲脱征象。
按语:(1)治疗昏迷,因为病情危急,首选针刺、放血、艾灸,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针灸疗法治疗昏迷首先要分清是实症还是虚症。
实证的治疗原则为开窍启闭,主要取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为主,具体取穴为水沟穴、十二井穴、合谷穴、太冲穴,水沟穴用雀啄泻法,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余穴位用泻法。
有痰热者加大锥行间,喉中痰鸣盛者加丰隆,伴有便秘者加天枢和上巨虚。
昏迷的虚证治则为滋阴、敛阳、固脱,主要取任脉和督脉的穴位为主,具体取穴百会、水沟、神阙、关元、涌泉,水沟穴用雀啄泻法,百会穴用雀啄灸,神阙穴用隔盐灸,关元穴用毫针补法或针上加灸。
(3)治疗昏迷,除了立即针灸放血治疗,中成药应急处理也非常重要,然后再辨证应用汤剂,并按原发病证采取相应治疗。
(4)温病因热陷心包,阳明燥实,或热入血室而致的昏迷,当分别审因辨治。
(5)深度昏迷病人,如见面色苍白、呼吸浅促,肢冷,脉细数不清,此属内闭外脱的严重证候,可参阅“虚脱”篇治疗。
(6)昏迷病人应采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如舌内缩者应用舌钳拉出,以免窒息。
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吸痰。
有假牙的,取出假牙。
并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
有缺氧情况者,给予氧气吸入。
昏迷的辨证分型:(1)热闭证:病机:温邪热毒、内传心包。
症状:神志不清、高热、烦躁、谵语,面赤、气粗或有惊厥,舌苔黄或焦黑、舌质红绛,脉数大。
治法:清心开窍。
例方:清营汤、安宫牛黄丸。
治法:黄连、金银花、连翘心、莲子心、郁金、鲜石菖蒲、黑山栀,另予安宫牛黄丸,每天吃一丸。
高血糖或低血糖的艾灸疗法一、低血糖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二、高血糖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
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
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 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
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往往有人问“艾灸可以治疗低血糖么?”,“艾灸可以治疗高血糖么?”一句话真难回答清楚。
人体免疫力低下会引起很多疾病,身体元气越是低下,疾病也就会发生连锁反应。
就是这个疾病还没有治愈,另一个疾病接踵而至,这时身体内的阴邪就会占据上风。
艾灸是治未病的,就是艾灸是扶元气的,用艾灸主要是提高免疫力,使我们的身体不生病,这才是治病的根本。
艾灸帮助身体提高元气,使其有能力和病邪抗争的一种治疗方式,所以我们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我们并没有治疗这种疾病,因为元气提升了,所以其他疾病就好了。
艾灸对疾病有双向调节作用。
治疗高低血压,都可以艾灸以下穴位:大椎-命门-肾俞-神阙-太溪-涌泉穴。
晕厥的中医辩证治疗厥症,又名晕厥,厥脱,此外还有热厥、寒厥、昏厥、厥逆、巨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阳厥、少阴厥、厥阴厥等名,为脑病日久引起。
有轻重之分,轻则晕厥之后复苏,不至危笃。
重则脑病极重,暴不知人,大热大汗,大吐大泻,气脱血脱,一厥不振,神昏不语,阴阳离绝。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晕厥患者20例临床中医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晕厥患者20例,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岁。
低血糖性晕厥9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7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贫血性晕厥1例,中暑1例,其他原因性晕厥1例。
1.2方法1.2.1实证1.2.1.1气厥顺气调肝,开郁醒脑。
苏和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玉枢丹(《百一选方》)用温开水灌服以急救。
待病人苏醒后,再以五磨饮子(《医方集解》)化裁内服。
五磨饮子中用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气顺则阳郁得疏,清阳舒展,昏厥则愈。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加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若醒后时时啼哭,哭笑无常,睡眠不宁,可加茯神、远志、酸枣仁、合欢皮等安神定志;痰多气重,可加贝母、胆南星、竹沥等以清热涤痰。
若患者常有遇情绪刺激即反复发作的表现,可服逍遥散。
1.2.1.2血厥活血祛痰,顺气醒脑。
通瘀煎(《景岳全书》)。
方中用归尾、山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乌药、青皮、木香降气开郁,泽泻利水泻浊,诸药配伍起理气化瘀之效。
气通则阳气舒展,厥逆自除,瘀化则不致上逆蒙蔽脑窍。
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远志、菖蒲等以平肝潜阳,清肝宁神;若风阳内盛,而致头痛眩晕加剧者,可用天麻钩藤饮。
1.2.1.3痰厥豁痰顺气,宣达开闭。
导痰汤(《济生方》)。
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胆南星清热化痰,枳实导气下行,茯苓淡渗化痰湿,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化痰,宽胸开闭之功。
痰气壅盛,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痰热内蕴,可加栀子、黄芩、竹茹等清热降火;若痰热化火,口干便秘,可用礞石滚痰丸。
眩晕中医辩证治疗尉氏县中医院急诊科高玉杰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血亏虚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
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
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加重。
眩晕若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
应警惕发生中风。
【诊断】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1,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
王付经方研究;低血糖症从中医分型辨治低血糖症(hypoglycemis)是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而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㈠心阳欲脱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心悸,大汗不止,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如油,或面色苍白,或神疲,或嗜睡,或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思维和言语迟钝,或腹中饥饿,或手足厥冷,或动则气喘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回阳固脱;可选用四逆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方。
㈡心脾阳虚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心悸,食后腹胀,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自汗,或嗳气,或恶心呕吐,或腹中饥饿,或面色苍白,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健脾益气;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吴茱萸汤合方。
㈢心阳虚弱,肝风内动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心悸,抽搐,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或手足震颤,或两目上翻,或口吐白沫,或步态不稳,或行为异怪,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息风止痉;可选用茯苓四逆汤与玉真散合方。
㈣心阳虚弱,肝气郁滞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心悸,视物模糊,焦虑。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或细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出汗,或紧张不安,或腹中饥饿,或急躁易怒,或行为异怪,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阳气,疏肝理气;可选用四逆汤与四逆散合方。
㈤心阳虚弱,痰热困扰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心悸,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言语迟钝。
2.辨证要点口苦口腻,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虚弱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头沉,或头晕目眩,或面色苍白,或面色暗红,或水肿,或幻觉,或行为异常,或惊厥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心阳,清热化痰;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低血糖辩证分型治疗低血糖辩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
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汽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处方: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辨证分型: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处方,补肝散加减: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 20克,川芎 6克,木瓜 6克,熟地 12克,山药 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随症加减: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辨证分型: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处方: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随症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 12克,、葛花 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低血糖症目录低血糖症 (1)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2)【概述】 (2)【病因病理】 (2)【诊断要点】 (2)【辩证分型】 (3)1.心脾两虚症状: (3)2.肝虚风动症状: (3)3.痰热闹窍症状 (3)4.气虚阳脱症状: (3)【分型治疗】 (3)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3)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4)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4)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4)【中成药】 (4)【简便方】 (4)【其它疗法】 (4)【注意事项】 (5)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 (5)1 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 (5)2 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 (6)3 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 (6)4 艾灸、推拿治疗的优势 (7)5 病案举例 (8)参考文献: (8)西医如何分析中医如何治疗低血糖 (9)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9)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0)●少吃多餐 (10)●均衡饮食 (10)●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10)●增加高纤维饮食 (11)●戒烟禁酒 (11)●食物疗法 (11)血糖有多种来源 (12)低血糖的症状 (12)几种常见的低血糖 (12)胰岛素瘤 (12)肝病性低血糖 (13)早期糖尿病 (13)功能性低血糖 (13)治疗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13)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概述】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
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
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
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眩晕分型2、眩晕辨证论治分型2、1痰浊中阻型:《丹溪心法》:“百病多有兼痰者。
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
朱丹溪认为痰是引起眩晕的最主要的因素,痰可以兼杂气虚同时存在,痰郁化火,所以治疗上,应当以化痰为主,兼以补气、降火。
常因脾虚不运,水湿运化失常,痰饮内生,痰湿中阻,痰火上炎,蒙蔽清窍而引起眩晕。
证见:眩晕,头重如裹,头目胀闷,恶心欲呕,胸闷,心烦口苦,旋转错觉,甚则仆倒在地,不省人事,鼾声大作或癫狂痴呆,舌红或淡嫩,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
多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耳源性眩晕或一般性眩晕。
治法:清热燥湿,豁痰开窍。
方剂:天麻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二陈汤、礞石滚痰丸等。
2、2气血不足型:《内经》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素体中气不足,或气血虚弱,而致脾不散精,水谷精微、清阳之气不能上承输布脑海引起眩晕。
证见:眩晕,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动则气短心悸,甚则晕倒,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多见于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一般性眩晕。
治法:补气养血,升阳止眩。
方剂: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丸、归脾汤、人参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人参养荣丸等。
2、3肝火上扰型:常因肝经实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火之邪上扰清空而引起眩晕。
证见:眩晕,头痛,头胀,口苦,心烦,口干,目赤,耳鸣,夜难入寐,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癫狂,舌深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洪大等。
多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神经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等,为一般性眩晕。
治法: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方剂:黄连上清丸、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等。
2、4瘀血脉络型:常因阴虚阳亢,肝火上亢,血热妄行,瘀阻脉络,脑海气血运行障碍而引起眩晕。
证见:眩晕,头痛,真头痛,耳鸣,目眩,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甚则突然晕倒,口眼斜,半身不遂,舌黯红,苔黄厚,脉涩或弦等。
眩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出治疗眩晕很有效的八种方法,现分述如下:1 养血熄风法肝藏血,血虚不能养肝则肝阳暴亢,虚风内动。
叶天士谓:“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滋之,肝血以濡之”。
今血不养肝,感阳化风,眩晕作矣。
治取养血熄风,方选当归地黄饮加减。
2 滋水涵木法肾水不足,厥阴化风,上扰清窍致眩晕。
叶天士谓:“水亏不能涵木,厥阴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病期发矣”。
治当滋水涵木,使风阳潜藏,自无升动之意。
常选枸菊地黄汤加减。
3 补气升阳法劳倦过度,中气下陷,清气不升,元气亏虚,眩晕乃作。
正如《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止眩。
常选补中益气汤化裁。
4 健脾养心法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
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眩晕发生。
治宜健脾养心,用归脾汤加味。
5 燥湿化痰法清阳不升则湿痰生,内风上冒则眩晕起,风火挟痰上扰清窍则头重目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
”张璐玉谓:“无火不作痰,无痰不作眩。
”治宜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选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6 疏肝解郁法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可致眩晕。
治宜疏肝解郁、活血理气为法。
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化裁。
7 温阳化饮法脾主后天,职司运化;肾主先天,温煦气化,共同维持水液代谢。
如素体阳虚或误用汗、吐、下、损伤阳气,以致水湿停留,饮凝不化,痰饮乃发。
饮邪上逆,清阳阻遏,则头目眩晕。
《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治以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8 补肾活血法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
《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症见眩晕,动则尤甚。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一组因人体血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此病患者常可出现脸色苍白、心悸、脉搏加快、冒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有饥饿感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躁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
在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一类低血糖症。
此病患者多为中年女性,其病情可长期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出现恶化的征象。
此外,胰岛β细胞瘤患者、内分泌病患者及过量服用降糖药的人也易发生低血糖症。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患者常因禀赋素弱、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或气血乏源而导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进而引发此病。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心脾两虚型、肝虚风动型、痰热扰窍型和气虚阳脱型。
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低血糖症的特点及如何选方用药进行治疗。
1.心脾两虚型低血糖症此型低血糖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可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健忘、恐惧(甚至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补益心脾的原则,可选用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黄芪、龙眼肉各15克,酸枣仁、党参各12克,当归、麦冬、柏子仁各9克,五味子6克,远志、炙甘草各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烦热、盗汗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玄参各12克,知母、天冬各9克。
患者若出现精神亢奋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磁石(先煎)、生龙齿(先煎)各30克。
2.肝虚风动型低血糖症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可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养肝熄风的原则,可选用补肝散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当归9克,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各12克,白芍、山药各15克,黄芪20克,甘草、五味子、川芎、木瓜各6克,大枣6枚。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晕。
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
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
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袁强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
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
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
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
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阳,发为眩晕。
此型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
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洋泻15克,竹茹10。
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
【低血糖昏迷怎么办】低血糖昏迷中医鉴别低血糖大多是困饥饿、营养不良所造成。
低血糖晕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大,会经常出现昏迷。
那么,低血糖昏迷应该怎么办呢?跟着本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低血糖昏迷急救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
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低糖饮食。
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葡萄糖。
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4、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
血糖小于 3.8毫摩尔/升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汤匙蜂蜜、3~5块饼干、3~4块方糖、2~3块糖果等。
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
糖尿病低血糖处理方法一般来说,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
引起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治疗时,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使用过量、使用后活动增加或饮食配合不合理。
具体来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药源性低血糖由于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引起低血糖。
2、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求"时即发生低血糖。
13、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4、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
晕厥中西医诊治晕厥是由于一时广泛的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病急、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黑、眼花、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
【诊断策略】1.问诊要点(1)病史:应详询晕厥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发作时的体位,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时的面色、血压及脉搏情况,有无伴发抽搐,有无跌伤、尿失禁或咬破舌头,既往有无相似的发作,家族中有无类似的病史等。
(2)诱因因素:血管抑制性晕厥往往在以下情况中发生:情绪紧张、疼痛、各种小手术、看见他人或自己出血、通气不良的场所、过度疲劳等。
主动脉狭窄以及法洛四联症等病人常在用力后发生晕厥。
低血糖性晕厥的每次发作均与空腹有密切关系。
(3)晕厥发作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
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晕厥还有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查体要点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
引起此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心脏排血量减少或心脏停搏、突然剧烈的血压下降或脑血管的普遍性暂时性闭塞。
3.辅助检查要点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头颅CT、头颅MRI、脑脊液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
4.中医辨证要点(1)肝阳上亢:头晕头痛或兼耳鸣心悸,脉弦细。
(2)肝阳化风:症状较上述为甚,头痛抽搐,耳鸣失聪,颈强手麻,皮肤有蚁行感。
(3)肝肾阴虚:头晕头痛,腰酸遗精,失眠乏力,舌质红,脉弦细。
(4)心脾两虚:头晕,心悸少寐,体倦懒言,面白少食,肤色不泽,舌淡脉细。
(5)痰湿中阻:眩晕,胸脘痞闷,恶心欲吐,头痛如裹,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多濡滑。
(6)痰火眩晕:头眩胀痛,心烦心悸,口苦嘈杂,苔黄腻,脉弦滑。
(7)气逆眩晕:心悸目眩,胸肋胀,气上冲胸,口不渴,苔白,脉弦滑。
【鉴别诊断】1.昏迷发生相对缓慢,神志障碍持续时间长,恢复较难。
发病前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而且皆有引起昏迷的基础疾病。
头晕症中医辨证及治疗
简介
头晕是指人们感到头部有旋转、摇晃、眩晕等不适感觉,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头晕症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
中医将头晕症辨证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面红目赤、头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肝阳来缓解。
2. 脾胃虚弱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调理脾胃来恢复身体功能。
3. 血虚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心悸、眩晕等症状,可通过补充血液营养来缓解。
4. 痰湿内蕴导致的头晕:此类头晕多伴有胸闷、嗓子有痰等症状,可通过清除痰湿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头晕症主要采用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草药疗法: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柴胡、黄芪等。
这些草药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头晕症状。
2. 针灸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头晕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头晕症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结论
头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它通常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引起的。
中医辨证可以将头晕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然而,中医治
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眩晕(头晕)】眩晕(头晕)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西医学中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病,临床表现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有条件者可做CT、MRI 检查。
4、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要点1、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为主证。
而眩晕无昏迷及半身不遂等症。
2、头痛与眩晕可同时互见,但以头痛为主证。
3、厥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证。
而眩晕欲仆或晕旋仆倒后始终神志清醒。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1)辨病位:眩晕病位在脑,但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
肝阴不足,或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有头胀痛,面潮红等兼证。
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可有眩晕头重,食欲不振,呕恶,耳鸣等症;气虚血少,则有面色无华,纳差,肢体乏力等症。
肾精不足,多兼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状。
(2)辨病性:眩晕以本虚标实为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
2、治疗原则治疗大法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气血。
本病的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应注意滋阴潜阳。
3、分证论治(1)风邪上扰【证候】眩晕,可伴有头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或伴咽喉红肿,口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或兼见咽干口燥,干咳少痰,脉浮细;或肢体困倦,头重如裹,胸脘闷满,苔薄腻,脉濡。
【治法】风寒表证治宜疏风散寒,辛温解表;风热表证治宜疏风清热,辛凉解表;风燥表证治宜轻宣解表,凉润清热;风湿表证治宜疏风散湿。
低血糖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机体出现低血糖症可能是心脾两虚或者肝虚风动、痰热闹窍等病机导致的,在治疗时通过辨证用药才能够彻底根治。
比如说心脾两虚低血糖症的患者,治疗时应该采取补益心脾的治疗原则。
可选择的方药为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低血糖是很多人都出现过的一种情况,并且很多人对这种症状并没有引起重视,觉得这是小病而没有及时治疗。
专家指出低血糖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伤,并且低血糖多是因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因此发生低血糖应该及时调理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低血糖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1、心脾两虚:中医认为,低血糖属于心脾两虚症状患者,治疗时应该采取补益心脾的治疗原则。
可选择的方药为: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其中的药物成分包括了黄芪,党参,当归,酸枣仁,远志,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龙眼肉,炙甘草,在药方基础上还可以随症加减,比如同时伴随着阴虚烦热症状,就可在其中加生地、玄参、知母、天冬,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滋阴清热的效果,精神亢奋的患者可在其中加磁石(先煎)、生龙齿(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这种低血糖症中医辨证治法为养肝熄风。
可选择的方药名为:补肝散加减。
当归、山茱萸工、五味子、白芍、黄芪、川芎、木瓜、熟地、山药、枸杞子、甘草、大枣。
随症加减:如果表现为癫痛样发作患者,可在其中加制南星、白附子,可以起到化痰祛风的作用,胸闷、太息、精神抑郁的患者,可在其中加柴胡、郁金,可帮助患者疏肝理气。
3、痰热闹窍:这种低血糖症中医辨证治法为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可选择的方药名为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郁金、鲜竹沥、山栀子、连翘、竹叶、木通、丹皮、玉枢丹。
烦躁口渴头痛的患者,可在其中加生地、知母、葛花,可以帮助养阴清热,除烦醒脑。
呕吐不止患者可以加入黄连、姜半夏、姜竹茹,可以起到清胃降逆的功效。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三种低血糖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对于低血糖症的治疗有所帮助。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专业医生指导,千万不能自己随便选用药物剂量,服药期间还应该注意多吃补气养血的食物,才能帮助身体及早好转。
晕厥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
晕厥常与气血不足、恼怒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脑,与肝、心、脾关系密切。
体质虚弱或情志过激,导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晕厥的发生。
晕厥以实证为多见,亦有虚实夹杂之证。
突然昏仆,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者,为虚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兼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者,为实证。
(二)晕厥的治法:
苏厥醒神。
以督脉穴为主。
(三)晕厥的处方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
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实证配合谷、太冲。
方义水沟、百会为督脉穴,为醒脑开窍之要穴;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醒神宁心;足三里补益气血,使气血上奉于头以苏厥醒神。
(四)晕厥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虚补实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心、脑、神门、皮质下、肾上腺,选2~4穴,毫针刺,实
证用较强刺激,间歇行针,虚证用弱刺激。
(2)三棱针法取太阳、十二井穴或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
适用于实证。
(3)指针法取水沟、内关、太冲,用拇指重力掐按,以患者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低血糖眩晕低血糖眩晕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
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
临床一般以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为诊断标准。
低血糖症属中医“晕厥”、“虚风”等范畴。
1、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
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方药】补益心脾。
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虚风动: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治法方药】养肝息风。
补肝散加减。
痰热闭窍: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气虚阳脱:心慌有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
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治法方药】益气回阳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2、灸法低血糖的晕厥还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
方法如下:(1)灸百会、神门、中脘、关元、涌关、神阙,用药卷悬灸10~20分钟,适用于肾阳虚衰之低血糖昏迷。
(2)灸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用艾条灸20分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阳虚之低血糖症。
3、中成药的使用(1)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为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等,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1~2粒,含服。
(2)生脉散口服液:每次服20~40毫升,每日2~3次。
(3)至宝丹: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饲。
(4)益气口服液:由黄芪、当归、熟地黄等提取制成,每日3次,每次10毫升。
有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之低血糖症。
4、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
人参煎汤去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
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低血糖症
王晓峰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低血糖症是一组因人体血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此病患者常可出现脸色苍白、心悸、脉搏加快、冒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有饥饿感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精神错乱、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王晓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与中医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对照研究 [J], 谢有权;罗启年;王春丁;陈巧平;何小燕;李华静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估 [J], 程曦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 [J], 金振美;郅重阳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 [J], 王建强;苗晓梅
5.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 [J], 罗丹;高卫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血糖症“晕厥”,中医辨证分型灸法
低血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这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后果将是非常的严重。
那么,这个低血糖症晕厥应该如何进行治疗?治疗低血糖症的方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低血糖症的中医辨证方。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
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
临床一般以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为诊断标准。
低血糖症属中医晕厥、虚风等范畴。
1、辨证分型
心脾两虚
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
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方药】补益心脾。
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虚风动
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治法方药】养肝息风。
补肝散加减。
痰热闭窍
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气虚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