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 格式:doc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脂类的显示技术。

2.了解脂类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法。

本实验中使用的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或者苏丹黑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当它与含有脂类的标本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使其显色。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解剖盘,解剖剪,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胶头滴管

2.试剂

苏丹Ш染液,甲醛钙溶液,70%乙醇溶液,蒸馏水

3.材料

小白鼠一只

四.实验步骤

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并在其下放置一载玻片,用剪将连同载玻片和其上粘着的肠系膜取下。滴加甲醛钙于有标本的载玻片处,使标本润湿,固定分钟。

2.将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吸取液体以冲净固定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4.用苏丹Ш染色30分钟。

5.吸干溢出的染液,擦净盖玻片表面及周边,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图1 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及周围脂肪细胞

图2 小鼠单个脂肪细胞,细胞核呈“指环状”

六.讨论与结论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的小鼠肠系膜标本染色不深,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没有染上的现象。虽然最终还是观察到了单个脂肪细胞的形状,但是由于染色太浅,观察到的结果不是十分理想。经过思考,我认为可能是我们在染色的时候没有及时向拨片上补充染液,中间只添加了一次染液,导致染色效果不好。也有可能是选取小鼠的肠系膜毛细血管处过厚,多层细胞堆积在一起。

2.注意事项

1)染色后,要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后再观察,这样只有脂肪细胞被染色,便于观察。

2)在制片时动作一定要轻,以免将小鼠的肠系膜破坏。

3)观察时要选取有毛细血管的肠系膜部分,因为血管周围一般有脂肪组织保护。

4)染色过程中要不断滴加苏丹三染液,防止装片干燥,影响实验结果。

5)不要用力按压盖玻片,以免压破脂肪细胞,影响观察。

七.拓展知识

1.石蜡切片制备: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封藏、透明、染色、贴片、切片、包埋。

2.糖类细胞化学

PAS法显示糖类

原理:过碘酸能使细胞内的多糖乙二醇基氧化成二醛,再与Schiff氏液的无色品红结合成红色,定位于胞浆上。

结果:PAS阳性为红色,细胞核蓝色。

3.核酸细胞化学

Feulgen反应法

原理: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甲基绿-派洛宁法

原理: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 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呈现绿色。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现红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

即RNA对派洛宁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而DNA对甲基绿亲和力大,被染成绿色。

Giemsa染色法

原理:Giemsa染液由天青,伊红组成,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嗜酸性颗粒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结果:MGG染色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原理:DNA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伊红Y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对比。

结果: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红色。钙盐和细菌可呈蓝色或紫蓝色。

4.蛋白质细胞化学

碱性蛋白与酸性蛋白显示

以酸性氨基酸成分为主的蛋白质为酸性蛋白;以碱性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为碱性蛋白。细胞核内有组蛋白(碱性蛋白)及少量酸性蛋白,细胞质中主要有酸性蛋白,标本经三氯醋酸处理抽提掉核酸后,用不同PH值的快绿染液分别染色,使细胞内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