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2011高考历史复习精品: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详解

广东2011高考历史复习精品: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详解

广东2011高考历史复习精品: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详解
广东2011高考历史复习精品:0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详解

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2010年广东卷)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

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A 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3.(20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

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D 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2010年四川卷)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

【解析】A 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

D两项在国外。

5.(2010年上海历史卷)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B.南朝C.北宋D.南宋

【解析】C 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

是北宋。故选C。

6.(2010年上海历史卷)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

【解析】A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故选A。

7.(2010年上海历史卷)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解析】A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1课第1自然段:距今1万年年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故选A。

8.(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B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9.(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解析】D 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

10.(2010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B 图一为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图二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这直接反映出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11.(2010年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B 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12.(2010年全国卷2)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

【解析】C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故本题答案为C。

13.【2010年锦州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

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B 从题干中对社稷二字的解释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14.【2010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测试】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解析】D 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项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A项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C项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D项才是耕作方式。

15.【2010年茂名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先进的纺织技术

【解析】C 图片中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反映的是中国农

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

16.【2010年北京东城区第二次综合练习】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

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白渠④灵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 ①②③④项中,显然②是属于长江流域,因此,可排除A、C两项。B、D 两项有一个共同之选③,那么只需排除①或④,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郑国渠是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位于关中(陕西);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17.【2010年南京第三次模拟考试】《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解析】C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

18.【2010年嘉兴一中摸底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B 材料反映了大规模修水利兴修的条件是铁制工具的发明。而铁制工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推断B项正确。

19.【2010年梧州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解析】D 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根本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经出现,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D项所述便是铁农具的出现与使用。

20.【2010年深圳宝安区4月调研考试】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B.青瓷的烧制C.青花瓷的烧制D.彩瓷的烧制【解析】D 白瓷已知最早在东汉已有出现,南北朝技术基本成熟,唐代邢窑、景德镇的白瓷制作十分精美;青瓷已知最早出现在商周,东汉晚期青瓷制作已有较高水平;青花瓷在唐代已有出现,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瓷器制作中彩瓷达到较高成就。

21.【2010年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D 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誉,C项错误。

22.【2010年佛山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解析】D 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民家争占酒楼玩月”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所以这最可能是宋朝的事。

23.【2010年淄博第二次模拟考试】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

“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徽商发展的历史,徽商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历史的曲折发展,注意两者的内在联系。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整合回答。第(2)问,徽商的成功经验可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其发展障碍要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综合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积极寻求出路,知难奋进。

(2)经验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障碍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

24.【2010年湖南师大附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材料二(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

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

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为切入点,着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须据材料提炼要点作答。第(2)问,可回忆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同时据材料找出其所作判断的史实依据。第(3)问,据材料一、二内容找到联系点自然得出结论。第(4)问,同样必须据材料分析其论据,作出回答。“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则须依据所学知识尽可能全面考虑作答。影响依据前面结论推理可以得出答案。【答案】

(1)原因: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

(2)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理由:规模大;有分工;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

(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论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大规模海外市场;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封建地租剥削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影响。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始终未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2011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1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5分)(2011?广东)设复数Z满足(1+i)Z=2,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A.1+i B.1﹣i C.2+2i D.2﹣2i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Z,我们设Z=x+yi,结合已知中(1+i)Z=2,结合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我们易构造出一个关于x,y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复数Z的值. 【解答】解:设Z=x+yi则 (1+i)Z=(1+i)(x+yi)=x﹣y+(x+y)i=2 即 解得x=1,y=﹣1 故Z=1﹣i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其中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构造出一个关于x,y的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分)(2011?广东)已知集合A={(x,y)|x,y为实数,且x2+y2=1},B={(x,y)|x,y为实数,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 A.0 B.1 C.2 D.3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集合. 【分析】据观察发现,两集合都表示的是点集,所以求两集合交集即为两函数的交点,则把两集合中的函数关系式联立求出两函数的交点坐标,交点有几个,两集合交集的元素就有几个. 【解答】解:联立两集合中的函数解析式得: ,把②代入①得:2x2=1,解得x=±, 分别把x=±代入②,解得y=±, 所以两函数图象的交点有两个,坐标分别为(,)和(﹣,﹣), 则A∩B的元素个数为2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两个点集的交集即为两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是一道基础题.3.(5分)(2011?广东)若向量,,满足∥且⊥,则?(+2)=()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8四川资阳一模,24)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体现出秦国重视招揽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势力大小变化,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3)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 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无法得出是高级教育官员,故A项错误;内史掌管秦朝国都即咸阳,位同九卿,地位比较特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皇帝对官员的任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史管辖咸阳,并不是对所有地方的管辖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广西桂林期末,2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基本稳定,故D 项错误。

2011年高考英语广东卷详解

2011年高考英语广东卷解析 【试卷亮点】2011高考广东试题的特点是: 1.主要考查英语知识的应用,即使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2.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的四项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读,写的能力。 3.试卷编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由易到难。能力题的选材多样,可读性强。 4.本套试题词汇量大,对考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命题趋势分析】近年高考广东卷将继续秉承考纲要求,继续贯彻“注重实用,考查基础”的考查思路和方向进行命题,并适当地探索高考改革的新思路,其高考试题大方向和考查思路,考查范围不会有太大变化,仍将保持较大的词汇量和较高层次的考查方向,贯彻“稳定中秋发展”的高考改革思路。 【复习使用指导】在今后的高考复课主要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词汇的积累。广东高考试题的最大特点是词汇量要求高,因此在今后的高考复课中对于词汇的记忆和巩固要加强。 2.对于阅读和写作要加大训练力度,坚持每天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3.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的准确性,规范使用英语。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题是学校按学生的智力差异分班的方法是错误的,即将智力好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会抑制他们的智力发育。 1.【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名词辨析。 【解题思路】根据前一句中的argue可知此处选C。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动词辨析。 【解题思路】design:设计;group:分组;learn:学会;live:住,生活。此处所填词做介词by的宾语,意思是:学会,了解到,选C。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形容词辨析。 【解题思路】smart:聪敏的,敏捷的;curious:好奇的;mature:成熟的;average:一般的,平均的。根据前文的regular classes可知此处选D。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形容词辨析。 【解题思路】regular:规则的;定期的;special:特殊的;small:小的;creative:有创造力的。根据后一句中的regular classes可知此处所填词与regular相对,选B。其余选项与句意不符。 5.【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名词辨析。 【解题思路】本句意思是:然而,把这些孩子从普通班里挑出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选A。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形容词辨析。 【解题思路】intelligent:聪敏的;competent:有能力的, 能胜任的,称职的;ordinary:平凡的;independent:独立的。根据前一句的意思可知此处选A。B, C, D三个选项不符合句意。7.【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形容词辨析。 【解题思路】separate:独立的;regular:定期的,规则的;一般的;new:新的;boring:

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英语 本试卷共12页,三大题,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2B铅笔讲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学科网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I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Parents feel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live with teenagers. Then again, teenagers have 1 feelings about their parents, saying that it is not easy living with them.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search, the most common 2 between parents and teenagers is that regarding untidiness and daily routine tasks. On the one hand, parents go mad over 3 rooms, clothes thrown on the floor and their children’s refusal to help with the 4 . On the other hand, teenagers lose their patience continually zxxkwhen parents blame them for 5 the towel in the bathroom, not cleaning up their room or refusing to do the 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St. George University, shows that different parents have different 6 to these problems. However, some approaches are more 7 than others. For example, those parents who yell at their children for their untidiness, but 8 clean the room for them, have fewer chances of changing their children’s 9 .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let teenagers experience the 10 of their actions can do better. For example, when teenagers who don’t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the shopping don’t find their favorite drink in the refrigerator, they are forced to 11 their actions. Psychologists say that 12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arents should 13 to their childre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lend an ear to what

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A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大 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_____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 ○1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2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3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4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5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广东历年高考数学真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设复数z 满足2)1(=+z 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 A .i +1 B .1i - C .i 22+ D .i 22- 2.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x y =+=为实数,且,{} (,)|,1B x y x y x y =+=为实数,且,则A B I 的元素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3.若向量a r ,b r ,c r ,满足//a b r r 且a b ⊥r r ,则(2)c a b +r r r g =( ) A . 4 B .3 C .2 D .0 4.设函数)(x f 和)(x g 分别是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偶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5.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上的区域D 由不等式组? ?? ??≤≤≤≤y x y x 222 0给定,若(,)M x y 为D 上的动点,点A 的坐 标为 ()12,,则OA OM z ?=的最大值为( ) A .24 B .23 C .4 D .3 6.甲、乙两队进行排球决赛,现在的情形是甲队只要再赢一局就获冠军,乙队需要再赢两局才能得冠军,若两队胜每局的概率相同,则甲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 A . 21 B .53 C .32 D .4 3 7.如图1~3,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36 B .39 C .312 D .318 8.设S 是整数集Z 的非空子集,如果S b a ∈?,,有S ab ∈, 则称S 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若,T V 是Z 的两个不相交的 非空子集,T V Z =U ,且T c b a ∈?,,,有T c ab ∈,;V z y x ∈?,,,有V xyz ∈,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来源:ks5u]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4)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方法】 1.讲述; 2.根据历史资料讨论问题; 3.启发式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题-广东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A卷) 英语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t has been argued by some that gifted children should be grouped in special classes, The 1 has been on the belief that in regular classes these children are held back in their intellectual (智力的) growth by 2 situation that has designed for the 3 children. There can be little doubt that 4 classes can help the gifted children to graduate earlier and take their place in life sooner. However, to take these 5 out of the regular classes may create serious problems. I observed a number of 6 children who were taken out of a special class and placed in a 7 class. In the special class, they showed little ability to use their own judgment, relying 8 on their teachers? directions. In the regular class, having no worry about keeping up, they began to reflect 9 on many problems, some of which were not on the school program. Many are concerned that gifted children become 10 and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ever this 11 is more often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than from students, and some of these 12 simply conclude that special classes should be set up for those who are 13 . Some top students do feel bored in class, but why they 14 so goes far beyond the work they have in schoo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o be bored is to be anxious. The gifted child whop is bored is an 15 child. 1. A. principle B. theory C. arguments D. classification 2. A. designing B. grouping C. learning D. living 3. A. smart B. curious C. mature D. average 4. A. regular B. special C. small D. creative 5. A. children B. programs C. graduates D. designs 6. A. intelligent B. competent C. ordinary D. independent 7. A. separate B. regular C. new D. boring 8. A. specially B. slightly C. wrongly D. heavily 9. A, directly B. cleverly C. voluntarily D. quickly 10. A. doubted B. bored C. worried D. tired 11. A. concern B. conclusion C. reflection D. interest 12. A. students B. adults C. scholars D. teachers 13. A. talented B. worried C. learned D. interested 14. A. believe B. think C. say D. feel 15. A. outstanding B. intelligent C. anxious D. ordinary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One Sunday morning in August I went to local music festival. I left it early because I had an

2014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卷) 英语 本试卷共12页,三大题,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2B铅笔讲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I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 Parents feel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live with teenagers. Then again, teenagers have 1 feelings about their parents, saying that it is not easy living with them.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search, the most common 2 between parents and teenagers is that regarding untidiness and daily routine tasks. On the one hand, parents go mad over 3 rooms, clothes thrown on the floor and their children’s refusal to help with the 4 . On the other hand, teenagers lose their patience continually when parents blame them for 5 the towel in the bathroom, not cleaning up their room or refusing to do the 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St. George University, shows that different parents have different 6 to these problems. However, some approaches are more 7 than others. For example, those parents who yell at their children for their untidiness, but 8 clean the room for them, have fewer chances of changing their children’s 9 .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let teenagers experience the 10 of their actions can do better. For example, when teenagers who don’t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the shopping don’t find their favorite drink in the refrigerator, they are forced to 11 their actions.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1 .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

201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试卷word版本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A卷) 英语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35 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 1~15各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t has been argued by some that gifted children should be grouped in special classes, The 1 has been on the belief that in regular classes these children are held back in their intellectual (智力的) growth by 2 situation that has designed for the 3 children. There can be little doubt that 4 classes can help the gifted children to graduate earlier and take their place in life sooner. However, to take these 5 out of the regular classes may create serious problems. I observed a number of 6 children who were taken out of a special class and placed in a 7 class. In the special class, they showed little ability to use their own judgment, relying 8 on their teachers ' directions. In tlhaer crelagsus, having no worry about keeping up, they began to reflect 9 on many problems, some of which were not on the school program. Many are concerned that gifted children become 10 and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ever this 11 is more often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than from students, and some of these 12 simply conclude that special classes should be set up

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科) 本试题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自己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做大的答案无效。 4、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得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1)柱体的体积公式 V=Sh 其中S 为柱体的底面积,h 为柱体 的高。 (2) 线性回归方程 y bx a =+ 中系数计算公式 y a bx =+, 其中()()()11222 1 1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 x y b x x x nx a y bx ====? ---? ?== ?--?? =-?∑∑∑∑ ,其中,x y 表示样本均值。 (3)N 是正整数,则()n n a b a b -=-12(n n a a b --++…21n n ab b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 满足()12i 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

2014高考广东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Parents feel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live with teenagers. Then again, teenagers have 1 feelings about their parents, saying that it is not easy living with them.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search, the most common 2 between parents and teenagers is that regarding untidiness and daily routine tasks. On the one hand, parents go mad over 3 rooms, clothes thrown on the floor and their children’s refusal to help with the 4 . On the other hand, teenagers lose their patience continually when parents blame them for 5 the towel in the bathroom, not cleaning up their room or refusing to do the 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St. George University, shows that different parents have different 6 to these problems. However, some approaches are more 7 than others. For example, those parents who yell at their children for their untidiness, but 8 clean the room for them, have fewer chances of changing the ir children’s 9 .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let teenagers experience the 10 of their actions can do better. For example, when teenagers who don’t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the shopping don’t find their favorite drink in the refrigerator, they are forced to 11 their actions. Psychologists say that 12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arents should 13 to their childre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lend an ear to what they have to say. Parents may 14 their children when they are untidy but they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at their room is their own private space. Communication is a two-way process. It is only by listening to and 15 each other that problem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be settled. 1. A. natural B. strong C. guilty D. similar 2. A. interest B. argument C. link D. knowledge 3. A. noisy B. crowded C. messy D. locked 4. A. homework B. housework C. problem D. research 5. A. washing B. using C. dropping D. replacing 6. A. approaches B. contributions C. introductions D. attitudes 7. A. complex B. popular C. scientific D. successful 8. A. later B. deliberately C. seldom D. thoroughly 9. A. behavior B. taste C. future D. nature 10. A. failures B. changes C. consequences D. thrills 11. A. defend B. delay C. repeat D. reconsider 12. A. communication B. bond C. friendship D. trust 13. A. reply B. attend C. attach D. talk 14. A. hate B. scold C. frighten D. stop 15. A. loving B. observing C. understanding D. praising

广东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式,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美《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封建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篡与进一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