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填空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

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事物。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4.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

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载人飞行。

6.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二、选择题

7. 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B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 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断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B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的发展

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9.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B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0. 一段广告词中说道:1908年,无线电话第一次获得专利;飞机第一次搭载乘客……其中

提到的这些科技创造出现在( C )

A.工场手工业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D.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11.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使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是( C )

A.卡尔本茨

B.瓦特

C.爱迪生

D.莱特

12. 1921- 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C )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13. 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德国工程师是( A )

A.本茨

B.莱特兄弟

C.戴姆勒

D.亨利·福特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C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5.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B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16. 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下列科技发明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诺贝尔——现代炸药

B.海厄特——柴油内燃机

C.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D.爱迪生——放映机

17. 实现人类在天空遨翔的梦想的事件是( D )

A.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B.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8.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

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

罗米修斯”是( B )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19. 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B )

A.法拉第

B.爱迪生

C.狄塞尔

D.贝尔

20.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D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三、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

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

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編自《历史》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

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

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没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启迪: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 ,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代表人物: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2.意义: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和领导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影响: (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消极:①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背景(原因): (1)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矛盾焦点:奴隶制度的存废。 二内战爆发 1.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三北方的胜利 1.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内容: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联邦军队的被动局面。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主要成就: (2)内燃机的发明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晨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目由资本主义向孳断资本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的增长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大众教育 (1)目的: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2)表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3、城市化: (1)原因: (2)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3)影响: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4、社会问题:化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学情分析】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应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政治上,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技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对电的应用,教师应通过图示明确电力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这种新能源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同时结合物理知识,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工作原理明确汽油和柴油等原料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师应运用视频、图示、图片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讲解汽车、飞机等的发明创造,联系现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对我们今天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则故事: 爱迪生从穷苦的工人到大发明家,其一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很节俭。未成名前,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在街上看到他一副寒酸的样子,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旧得已经不像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让别人看到也好一些啊。”“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这样的穿戴,谁相信你是一个大发明家啊!”“用得着吗?这儿人人都已经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教师过渡:爱迪生一生有哪些重大发明?为什么“人人都已经认识”他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睹他的风采吧。 【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并提问: (1)此图是哪一科技成果?是由谁发明的? (2)这一发明成果出现于哪一时期?它的广泛应用有何重大意义? (3)在这一成果发明后,在交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革? (4)这一机器的应用使哪一能源得到了大量的开采?有哪些负面影响? (5)这一发明引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来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改良的蒸汽机。瓦特。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交通领域出现了轮船和火车。 (4)煤。带来了环境污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爱迪生:①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 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机和输电网 时代:“电气时代” 内燃机: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②1883年,德国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③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汽车:①19世纪89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革命化学: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使用新方法生产产品,成本低,性能好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

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对于当时情况的场景设置中,符合史实的是( B ) A.船上装有以核能为动力的发动机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 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5.[2016·湖南永州] 拜伦(1788年—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B )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 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 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 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D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C )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 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 课标要求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 探究一:科技点亮世界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通过学习,了解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明等基础知识。 2.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 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学校办公楼前的停车场)这个地方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现在汽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我们学校的办公楼前每天都停满了汽车,来的晚的老师都没有地方停车了。同学们知道汽车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吗? 生:第二次。 师:除了汽车之外,电灯,飞机,随处可见的塑料,以及用来制作我们校服的化纤,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就是说,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广泛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之深远,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究一:电的应用 1.人类对“电”的认识 自我测评:(1)电的发明和运用对我们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2)能源领域发生了哪些巨变? 2.师生互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前提、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市场条件、资本积累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试着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统治地位得以稳固的资产阶级,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科学技术: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学生自学教材第一目后,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开始的标志、特点、最显著的成就。 (学生自学第一目后回答,答案见教材18页到19页)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对此进行解说: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侧重以及广度及深度等角度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思维导图】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开始时间: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核心国家: 美国和德国。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 显著成就: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5.主要发明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等,并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6.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同时辩证看待这些变化的益处及危害。 1.背景: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变化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出现了大众教育: 德国、法国最早建立了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3)人口城市化: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大城市,城市环境从很差到不断得到改善。 (4)出现了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影响人们的健康。 (5)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拥有大部分财富,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的成就,理解科技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配套习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患的史实。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认识到科学家们在发命中所体现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从而树立起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爱迪生》

教师: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爱迪生还发明那些东西呢?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发明家还有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秘电灯的历史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爱迪生和电灯说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 教师:本节课主要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呢? (多媒体展示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同学们,请从材料中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表现: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9世纪,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教师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_7

考点名称:电的出现 •电能: 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内能(俗称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原子能发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1831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一般认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电力应用的发展历程: 1.1832年达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2.1832年法国人皮克希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发电机; 3.1867年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台直流发电机; 4.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输送电能的方法; 5.1882年美国人建立了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法拉第: 早期的西门子发电机(最早的直流发电机): •人类认识电的过程: 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

考点名称: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 •电气时代: 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器时代,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电气时代的主要表现: 1.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跨进了电气时代。 随着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的发展,电能迅速推广应用于照明、电讯、城市交通运输、加工工业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2.品种繁多的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3.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领域发生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电力工业部门迅速崛起,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 制造等一起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新型支柱型产业。 4.旧的工厂体制被更新,股份制公司日渐成为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也呈现出新变化,现 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开始出现。 •电力应用的影响: 1.电力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 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到生产中; 3.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中原来越厉害,世界经济最终形成。竞争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转向了垄断阶段。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考点名称: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汽车的问世: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飞机的问世: 美国人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设计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在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条件: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是以燃油(或燃气)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五章,关于“近代工业化进程与技 术变革”这一主题,共有七节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章的重要一课,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内容,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工业化、科技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材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包括课文、图片、解释说明、作业等。课文简明易懂,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学生理解不深或是不清楚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课中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时间段和历史背景;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

效地获取文本信息; (2)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思维逻辑; (3)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探究知识; (2)提高学生对技术革命和文化交流理解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开放思维。 三、教学策略 1.阅读策略: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关键词或难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 2.课堂讲授与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师主导讲授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并进行相关解释,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工业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本课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 (1)科技革命的推动。19世纪末,有机化学、电学、热学、 机械学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电力工业的出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资本主义的更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带来了贸 易和资本的膨胀,这促使资本家寻找新的道路来获取财富。(3)国际竞争的加强。欧洲的工业化已发展到顶峰,各国都 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为了争取更大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各国都努力推动工业的发展。 二、特点 (1)机器的普及。机器操作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电力工业 的出现使得机器更加高效。 (2)大企业的出现。企业不再局限于小规模作坊,而是向更 广泛的市场扩展。 (3)化学工业的进步。颜料、肥料、塑料等化学产品的产生,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4)交通运输的改进。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 人员、物资的流动和交换更加方便快捷。 (5)农业的现代化。化学肥料和机械化农业的出现使得农民 们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三、影响 (1)经济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产业的新发展,经济成为国人国家之间争夺力量和地位的核心。(2)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使得农业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推动了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出现。 (3)对城市的影响。大企业和工厂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4)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如汽车、电视、电话、新闻、广告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工业化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和国家之间开始竞争。 在我们回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了解、学习和运用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变化趋势,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