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病理学 呼吸系统病理(15.2.1)--鸡呼吸系统病理

动物病理学 呼吸系统病理(15.2.1)--鸡呼吸系统病理

呼吸系统病理

第七章呼吸系统病理 第一节上呼吸道及气管炎 概念:上呼吸道炎是指鼻腔到喉部之间的黏膜炎症, 常见的为鼻炎(rhinitis)、喉炎(laryngitis);气管炎(tracheitis)是气管黏膜的炎症,通常起初为急性卡他性炎,以后可发展为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症和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病因: 感染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常见疾病; 1. 马鼻疽 ?由鼻疽杆菌引起马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以引起特异性的鼻疽性炎。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最易受损的部位为:肺脏、鼻腔粘膜、皮肤和相应的淋巴结 ?病理类型:鼻型、肺型和皮肤型 ?病变特征:以肺、呼吸道黏膜形成结节性病变为特征。 ?人可感染本病,牛、绵羊、猪不受感染,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鼻腔鼻疽病理变化: ?病变始于黏膜下的腺体间质,逐渐形成渗出性结节,隆出黏膜表面,粟粒大,黄白色,周围 有红晕。 ?以后表面黏膜坏死,形成糜烂与溃疡。溃疡可融合成一片,边缘因炎性水肿而成堤状隆起, 呈现喷火口状溃疡。溃疡底部可深达软骨致使软骨坏死、导致鼻中膈穿孔。 ?在抵抗力增强时,溃疡周边长出肉芽组织向中心进展,填充缺损,肉芽组织成熟收缩,形成 放射状或冰花状结缔组织疤痕。 ?喉头、气管黏膜的鼻疽结节的发生、发展与鼻腔黏膜所见者类似。 2. 牛恶性卡他热 恶性卡他热又称恶性头卡他(malignant head catarrh)是牛等有蹄动物一种急性、发热性、淋巴细胞增生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亦有散发性病例。本病多见于1~4岁的牛。实验动物只有兔对本病敏感。本病分为两型:非洲型,发生于与角马相伴的牛,又称角马相关型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6、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成人一侧肺脏标本,胸膜表面可见絮状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切面病变区域失去海绵状结构,质地变实,颜色灰白、干燥且略呈颗粒状。 7、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小儿肺脏,各肺叶表面及切面均见散在的灰白、灰黄色,小实变区(直径1厘米左右)大小相近,边界不清,微隆起于表面,亦可见数个小实变区融合在一起。病变区多含细小支气管,管腔中常有脓性分泌物,故剖检时如用手压之可有脓液由细支气管中流出。肺边缘可见略隆起的灰白色半透明区,为代偿性肺气肿。 8、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成人肺标本,切面可见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可大于正常2倍左右,扩张的支气管有的己延伸至胸膜下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粘膜粗糙,腔内可见脓性渗出物,支气管壁增厚,周围肺组织有实变或纤维化。 9、肺癌(carcinoma of lung):中央型肺癌,癌组织常可破坏支气管并向周围肺组织内直接浸润扩展,逐渐形成巨大肿块,切面可见肺门及其周围有灰白色,不整形的癌结节,其中可见被癌组织埋入的支气管。周围型肺癌,癌肿多位于肺叶的周边部,呈结节状或球形,切面灰白、灰褐色,界线相对清楚,癌灶一个或多个。弥漫型肺癌表现为较小的癌结节,呈弥漫性分布。 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grey liver stage of lobar pneumonia) 肺泡壁毛细血管大多呈闭锁状。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有增无减,红细胞 消失,代之以大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5、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低倍镜下,病灶呈灶状分布,多数实变区内有细小支气管。 高倍镜下,病灶中少数支气管粘膜已被破坏,部分脱落至管腔之中,其中亦可见炎性渗出物。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实变,.肺泡腔内也充满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白细胞,肺泡壁有充血及炎细胞浸润。病灶周围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6、矽肺(silicosis) 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矽结节,矽结节由胶原纤维呈同心圆层状排列而成,其内缺乏细胞成分,是为胶原性矽结节。如有早期矽结节,则主要由吞噬矽尘微粒的巨噬细胞构成,为细胞性结节。在病变区及其周围肺泡间隔及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常 沿血管和支气管方向走行,呈条索状。病变周围尚可见到代偿性肺气肿之改变。 #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怎样形成的?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环节是什么?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几期?各期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病理学呼吸系统

1.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P186)大叶性肺炎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症。(A对,B、D、E 错);小叶性肺炎属于化脓性炎症(C错)。 2.引起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肠球菌 D.肺炎球菌 E.肺炎杆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P185)大叶性肺炎90%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以3型毒力最强(B对,A、C、D、E 均错) 3.大叶性肺炎好发人群为: A.婴幼儿 B.少年儿童 C.青壮年 D.中老年 E.癌症晚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P185)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C对,A、B、D、E均错) 4.大叶性肺炎患者灰色肝样变期与红色肝样变期的临床表现不同在于( ) A.胸痛消失 B.咳铁锈色痰 C.缺氧状况有所好转 D.重新出现啰音 E.开始出现肺实变体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P186)灰色肝样变期因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受压,血流量显著减少,静脉血氧含量不足反而减轻,使得缺氧改善。(C对);咳铁锈色痰、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是处于红色肝变期。(B、E错);胸痛消失是溶解消散期。(E错)。

5.大叶性肺炎患者,明显的紫绀症状常出现在哪一期( )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样变期 C.灰色肝样变期 D.溶解消散期 E.病变恢复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P186)红色肝变期患者动脉血中氧分压因肺泡换气和肺通气功能障碍而降低,出现发绀等缺氧症状。(B对)充血水肿期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A错);灰色肝样变期临床表现是咳出铁锈色痰转黏液脓痰、缺氧明显改善(C 错)。 6.大叶性肺炎患者的铁锈色痰变成黏液脓痰是在( )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样变期 C.灰色肝样变期 D.溶解消散期 E.病变恢复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P186)灰色肝变期患者纤维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迫,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咳出铁锈色痰转黏液脓痰。(C对);选项A充血水肿期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A错);红色肝样变期临床表现缺氧显著、咳铁锈色痰,病变波及胸膜则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发生胸痛。(B错)。 7.易并发肺肉质变的肺部疾病是( ) A.间质性肺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干酪样肺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P187)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是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大量未能被溶解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B对,A、C、D、E均错) 8.肺部疾病痊愈时,容易完全恢复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慢性肺气肿

呼吸系统病理

呼吸系统病理

?上呼吸道和肺脏是机体进行气体流通、出入、气血交换的场所。由于呼吸器官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均可随吸入的空气直接侵入而受到损害,此外,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等方式而损害呼吸器官,常见的有上呼吸道炎症、肺炎、肺萎陷和肺气肿。

上呼吸道炎症 ?上呼吸道炎症是指鼻腔、喉和气管黏膜的炎症,即鼻炎、喉炎和气管炎。其病变的表现形式与一般黏膜的炎症是相同的,通常开始为急性卡他性炎,以后可发展为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有些病例的炎症开始于鼻腔,进而沿呼吸道黏膜向下蔓延,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甚至可能波及肺而导致肺炎。

病因 ?上呼吸道的炎症可以由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寄生虫(如绵羊鼻蝇蛆)等所引起,但多数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其中有些微生物只单独引起鼻炎、喉炎或气管炎,有些病原如腺疫链球菌、鼻疽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恶性卡他热病毒等,可引起上呼吸道和肺脏等多种器官的炎症。

病理变化 ?上呼吸道黏膜在炎症初期呈浆液性卡他,此时黏膜充血、肿胀,有少量白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渗出的浆液经缺损的黏膜面流出,为稀薄、透明的液体,其中混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脱落上皮。随着黏膜的炎症反应加剧,白细胞渗出增多,且黏膜上和黏液腺分泌黏液的功能亢进,致使黏膜表面渗出物转变为灰白色的黏稠液体。以后炎症可转变为脓性卡他,此时渗出的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崩解,黏膜表层组织坏死、液化,黏膜表面出现黄白色、粘稠、浑浊的脓性渗出物;黏膜充血、肿胀,有时可见糜烂。

病理学呼吸系统试题

呼吸系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挑选最佳的): 1、引起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 A. 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 肠球菌 D. 肺炎球菌 E. 肺炎杆菌 2、大叶性肺炎缺氧最严重的是哪一期? A. 充血水肿期 B. 红色肝样变期 C. 灰色肝样变期 D. 溶解消散期 E. 以上都不是 3、以下哪项不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A. 肺肉质样变 B. 支气管肺炎 C. 肺脓肿 D. 脓胸 E. 中毒性休克 4、大叶性肺炎好发人群为: A. 婴幼儿 B. 少年儿童 C. 青壮年 D. 中老年 E. 癌症晚期 5、大叶性肺炎的灰色肝样变期病变的肺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 A. 浆液和红细胞 B. 红细胞和白细胞 C. 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D. 纤维蛋白和白细胞 E. 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6、大叶性肺炎病变最常侵犯的部位: A. 左肺上叶 B. 左肺下叶 C. 右肺上叶 D. 右肺中叶 E. 右肺下叶 7、下列临床表现,哪项在大叶性肺炎中比较突出? A. 缺氧 B. 咳嗽 C. 中毒 D. 咳铁锈色痰 E. 胸痛 8、大叶性肺炎表现与小叶性肺炎最大的不同点是: A. 咳嗽咳痰 B. 缺氧呼吸困难 C. 呈期性变化 D. 寒战高热 E. 血中白细胞增多 9、下列哪项不是大叶性肺炎的诱因? A. 淋雨受寒 B. 酒精中毒 C. 胸部外伤 D. 呕吐物和分泌物吸入 E. 全身麻醉 10、大叶性肺炎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 阻塞性肺泡通气不足 B. 限制性肺泡通气不足 C. 肺泡膜的面积减少 D. 肺泡膜的厚度增加 E. 肺泡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1、下列疾病中不发生胸痛的是: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支气管扩张 D.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E. 晚期肺癌 12、有实变体征的疾病是: A. 肺气肿 B. 结核性胸膜炎 C. 粟粒性肺结核 D. 小叶性肺炎 E. 大叶性肺炎 13、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是: A.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化脓性炎 D. 出血性炎 E. 卡他性炎 14、小叶性肺炎病变分布的特点: A. 大片状病灶分布在两肺上部 B. 小片状病灶位于两肺上部 C. 大片状病灶分布于两肺各叶内 D. 小片状病灶分布两肺各叶内 E. 大片状病灶分布左肺下叶 15、下列哪项不是小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 病理学 》试卷(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试卷(呼吸系统疾病) (课程代码)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泡状核细胞癌;肺肉质变;肺心病;硅结节;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ma);灰色肝样变期;中央型肺癌;肺气肿;肺透明膜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大叶性肺炎分为、、、四期。 2. 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3.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和。 4. 肺心病的原因有、、。 5. 硅肺常见的并发症有、、、。 6. 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炎症,小叶性肺炎为炎症。 7. 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有、、。 8.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9. 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以炎症。 10. 在肺癌,特别是癌,可出现副肿瘤性综合征。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所给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多由致病力弱的肺炎球菌引起 B.好发于老人、儿童、久病卧床者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纤维素性炎症 D.常作为其它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E.病灶可互相融合 2.鼻咽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 A.高分化鳞癌 B.泡状核细胞癌 C.未分化癌 D.腺癌 E.低分化鳞癌 3.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 E.出血性炎 4.鼻咽癌常发生在 A.鼻咽后部 B.鼻咽顶部 C.鼻咽侧壁 D.鼻咽前壁 E.鼻咽底部 5.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病 E.矽肺 6.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 A.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 B.以终未细支管为中心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D.以支气管为中心 E.以肺泡管为中心 7.二氧化硅尘致病力最强的是 A.<5微米 B.>5微米 C.<3微米 D.1-2微米 E.3-4微米 8.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哪一项是错的? A.胞体大,胞浆丰富 B.细胞多边形境界清楚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

第一节肺炎(Pneumonia) 1、概念:肺部的血管系统对各种致炎因子产生防御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多指终末气道、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分类: ●按病因: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 ●按范围: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 ●按性质: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肉、芽肿性、浆液性、干酪性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 急性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 ●主要表现: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铁锈色痰、血白细胞上升、咳嗽、呼吸困难、 肺实变体征,青壮年(男性)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90~95%由肺炎链球菌(或肺炎杆菌金葡溶血链流感嗜血)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2、发病机理:肺炎球菌有荚膜,对组织有抗吞噬作用。机体对肺炎球菌有过敏现象。细菌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浆液、纤维蛋白原渗出引起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病变发展迅速,炎症经肺泡孔、支气管累及肺段或整个肺叶。而局部不一定有肺炎球菌的出现。 (二)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改变: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扩张和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内容的改变。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conges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水肿、呈暗红色。临床病理联系:细菌(+):毒血症 (2)红色肝样变期(red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渗出物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肉眼观:病变肺叶呈暗红色,切面成颗粒状,质地变实,类似于肝。肺实变(consolidation of lung):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②胸膜渗出:胸痛、摩擦音;③红细胞:铁锈色痰;④无效灌注:缺氧 (3)灰色肝(样)变期(gray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减退而呈灰白色、质实如肝。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好转②无效灌注减少:缺氧改善 (4)溶解消散期(resolution):肺泡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肺泡腔渗出物内容降解、吸收、排出。临床病理联系:好转、痊愈 几点说明:①分期相对,可有局部不同步②病变性质为渗出性,愈后不留疤痕③抗菌素的使用使临床四期变化不明显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由于病人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缺陷,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金葡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过低

病理学练习题(含答案):A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纤维蛋白等渗出物不能完全被溶解,由肉芽组织长入机化,病灶肉眼上呈灰褐色肉样纤维组织,故名。 2.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遭破坏,形成直径>2cm的气囊,成为肺大泡。 3. 特点是癌细胞界不清,核大,呈空泡状,核仁清楚;癌组织中和癌的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故有此名。 4. 常见于肺。其特点是肿瘤中央有较多的纤维瘢痕。腺癌多见。 5. 是一阻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后,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肺气道阻塞,并伴随临床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 6. 为硅沉着症的基本病变之一,肉眼上呈针尖大、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结节,质硬,触之有沙粒感。镜下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呈同心圆排列,结节中可见一内膜增厚的血管。 7. 癌细胞小,胞质少,核相对大,深染,一端较尖,形态上像麦粒,故名。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很差,多早期血道转移,预后差。 8. 肺尖部肿瘤可以压迫或侵蚀邻近的颈交感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颈交感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皮肤无汗等。 二、A型题 1E2D3C4B5A6C7E8B9D10E11A12E13A14B15E16A17D18E19A20D21B22E23E24A25C 26A27B28A29C30E31D32E33B34C35E36B37D38A39B40E 三、X型题 1.ABC 2.ABCD 3.ABDE 4.ACDE 5.ABC 6.CDE 7.ABCDE 8.ABCDE 9.ABCD 10.BE 11.BCDE 12.ACDE 13.BCDE 14.ABCD 15.ACD 四、问答题 1. 答案要点:①慢性阻塞性部疾病时一组主要因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肺内气道阻塞而伴随临床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②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③小气道是指内径<2mm的细支气管或终末细支气管,特点是腔窄、壁薄、平滑肌较厚、软骨片缺乏和纤毛上皮细胞减少;④上述四种疾病主要都是因为病变累及小气道所致,故肺阻塞性疾病又称小气道病。 2. 答案要点:①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慢性疾病、胸廓运动障碍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肥厚、扩大和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病;②致肺心病的原发性肺脏病变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③慢支引起肺心病是因为慢支是由于细支气管炎及其周围炎,使肺通/换气功能下降,造成缺氧,肺小动脉痉挛,长期痉挛引起肺小动脉硬化;慢支管壁炎症可波及肺小动脉,造成小动脉炎,使后者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慢质伴有肺气肿,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毛细血管网减少;④矽肺和严重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肺内有广泛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也都可以引起肺心病。机制是:结节性病灶和弥漫性纤维化对肺内小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题 (一)患者,男,23岁,因咳嗽、咯血、发热1月入院。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血,为痰中带血,量少。并有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8C,不伴畏寒, 次日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夜间盗汗明显,食欲下降,睡眠差。在当地卫生院予静脉抗生素(具体不详),疗效欠佳,遂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3Kg o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体查:T37.8 C BP120/80m mH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各扪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楚,质韧,固定,有压痛。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无杂音。余(-)。 门诊资料:血象:WBC 9.0X 10 9/L N 56% X线:双上肺见云雾状渗出灶,边缘模糊。 问题: 1. 该患者初步的医疗诊断可能是什么? 2. 为明确诊断尚需完善那些辅助检查? 3. 提出常用护理诊断(2-3 个)及依据。 4. 简述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 (二)患者,男性,28岁,因高热,咳嗽,胸痛3天入院。3天前淋雨后出现高热,体温达39.2 C ,畏寒,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咳嗽时加剧,无皮疹、咯血。既往体健。 体查:T38.8 C,R20次/分,BP 100/60mmHg急性热病容,口角疱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余(-)。 血象:HB150g/L, WBC 11.0X 10 9/L,N 86% 丄13%. X线:右下肺大片密度增高影B超:右胸腔少许积液。 问题: 1、提出医疗诊断与依据。 2、分析患者胸痛的原因,叙述其右侧胸腔积液的特点。 3、提出护理诊断及依据,简述护理措施。 (三)某患者,男,68 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发热咳嗽3天,意识不清 1 天入院。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30余年,每遇气候变化后复发,8 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有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查体:T38.7 C,P120次/分,R32次/分,BP158/84mmHg嗜睡,球结膜充血,轻度水肿,唇紫绀,气管居中,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3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病理征阴性。 HB150g/L, WBC 13.0 X 10 9/L , N 82% , N 86%L16%.动脉血气分析:PH7.28,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泡状核细胞癌:鼻咽癌中未分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片状或不规则巢状分布;癌细胞胞质丰富,境界不清,常呈合体状;瘤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有1-2个大而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或癌巢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敏感。 2.肺肉质变: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肺组织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3.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4.硅结节:为境界清、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粒感的结节。由于二氧化硅粉尘在肺内蓄积,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硅尘微粒,形成结节。早期结节为细胞性结节,晚期结节胶原化形成胶原性结节。 5.燕麦细胞癌:肺癌中小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燕麦形或梭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称为燕麦细胞癌。 6.红色肝样变期:大叶性肺炎发病后第3-4天,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 7.中央型肺癌:肺癌中最多见的一种肉眼分型,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在肺门部形成肿块。 8.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9.肺透明膜: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在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的内表面可见薄层红染的膜状物,称透明膜,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及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 10.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SiO2的粉尘微粒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病变特点为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11.支气管扩张症:是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 12.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1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在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14.病毒包涵体:病毒性肺炎时,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浆内可见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细颗粒状,其周围有常有一清晰透明晕的球形结构。

病理学之呼吸系统疾病习题-文继舫

呼吸系统疾病习题:是非题 1. 燕麦细胞癌属于APUD瘤,其组织学来源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由于肺动脉高压。 3. 小叶性肺炎是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急性纤维素性炎。 4. 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特点包括是管壁内粘液腺增生、肥大、功能亢进。 5.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6. 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7.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8.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以泡状核细胞癌最多见。 9. 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10.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 11. 肺癌以中央型常见,且组织学类型多为鳞癌。 12. 泡状核细胞癌是鼻咽癌中较常见的高分化肿瘤。 13.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中小气管管腔的持久不可复性扩大。(肺内小支气管) 14. 肺心病时,由于肺动脉瓣狭窄使血液回流至肺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大。 15. 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肿炎症。 16. 鼻咽癌的最常见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参考答案: 1、√√×√√6、√√×√√11、√××××16、×

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填空题 1. 大叶性肺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四期。 2. 肺癌的肉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硅肺的基本病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 肺心病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硅肺常见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________炎症,小叶性肺炎为________炎症。 7. 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9. 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以__________炎症。 10. 在肺癌,特别是__________癌,可出现副肿瘤性综合征。 参考答案: 1.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2.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 3.硅结节形成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4. 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5.肺结核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 6.纤维素性化脓性 7.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 8.分化性鳞状细胞癌 9.嗜中性粒细胞渗出的化脓性 10.小细胞肺癌

15呼吸系统病理

呼吸系统病理 第一节肺炎 肺脏炎症过程。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霉菌和真菌。其次寒冷,化学物质,有毒物质吸入,机械性刺激,还机体反应性升高时常常引起过敏性肺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条件性肺炎。 上述因素作用下引起肺炎途径:①通过呼吸道直接感染②通过血液循环③通过淋巴循环④外伤使胸壁,横膈膜损伤。 肺炎发生的原因、范围、性质和特点不同而可分为: 一、支气管性肺炎 从支气管,细支气管开始波及到附近肺组织的炎症过程。如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结核病等。侵害的范围在早期涉及到一个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次种肺炎称为小叶性肺炎。到晚期随着炎症范围的扩大更多的小叶或几个大叶一部分,次种称为支气管性融合性肺炎。 病理变化:病变逐渐发展,首先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开始,一种随着支气管到达附近肺组织;另一种通过细支气管发炎,首先管壁发炎→细支气管周围发炎→肺间质。另一种肺泡间质→肺泡管腔互相蔓延。眼观:常常首先出现肺脏尖叶,心叶,膈叶前下缘栗粒状,互相连接呈三叶状或更大范围。颜色灰红色→灰黄色→灰白色,质度变实。镜下:早期看到浆液性肺炎特点,即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腔里大量粉红染浆液渗出,其中少量白细胞,脱落肺泡壁上皮细胞。随后出现卡他性肺炎特点,即支气管,细支气管分泌黏液增多肺泡壁上皮细胞脱落明显。若化脓菌感染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以及局部组织的坏死或化脓。若腐败菌感染可引起坏疽性肺炎,局部肺组织坏死,并大量腐败,液化,产生气体,炎症迅速扩大。若寄生虫感染引起寄生虫性肺炎。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治疗不及时可转变为慢性或炎症范围扩大引起大叶性肺炎,病情恶化向全身蔓延形成脓毒败血症。 二、纤维素性肺炎 是以肺泡腔和肺组织中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炎症。发展迅速,很快发展到一个或几个大叶,又称为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牛肺疫,马、羊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各种动物的巴氏杆菌病。与机体反应性升高有关。某些原因如寒冷,长途运输,大手术,中毒,感冒以及有刺激性气体吸入等。这些都可以使机体反应性升高,使肺炎迅速发展。发展的过程最早侵害范围一般细支气管部位(抗病能力低)与支气管性肺炎相同途径向周围发展。 病变一般分四期: 1、充血、水肿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里有大量浆液渗出,其中含有少量白细胞和脱落肺泡壁上皮细胞。眼观:体积肿大,质度开始变实,切面断流出带泡沫的液体,如果切一小块放水呈半沉状态。 2、红色肝变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渗出大量纤维素,含有少量白细胞,多量红细胞。看到肺小叶边缘开始坏死,小叶间质增宽,间质里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渗出,含有白细胞,红细胞,间质淋巴管扩张,血管周围炎→血管壁发生炎症→内膜发生损伤→血栓。切一块放水沉下。

呼吸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类:阻塞性、限制性、感染性、肿瘤。 ?阻塞性肺疾病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组以慢性不可逆性或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1.概念: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2.分类: a) 慢性单纯性支气管炎: b) 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 c)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发生于细支气管的炎症,导致纤维化、管腔狭窄、杯状细胞化生及粘液栓塞。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a) 病原微生物感染: i. 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ii. 细菌: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有呼吸道常驻菌感染 b) 吸烟(2-10 倍): c) 空气污染: d) 过敏: e) 机体内在因素: 4.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病变常始于较大的支气管,各级支气管均可受累。主要病变为粘膜上皮损伤与修复性改变,支气管粘膜腺体肺大、增生、粘液腺化生以及支气管壁其他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 a) 粘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粘液-纤毛排送系统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再生修复时可伴有化生及杯状细胞增生 b) 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及黏液腺化生: Reid index:切面上黏液腺的厚度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到软骨板厚度之比,通常为0.4,大于0.5 表示有粘膜下腺体的增生: c)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d) 管壁平滑肌萎缩、断裂或增生,软骨变性、萎缩或骨化 e) 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粘液分泌增多,由于杯状细胞增生及化生、粘液腺体增生及化生。 5. 临床病理联系: a) 咳嗽;b) 咳黏痰;c) 喘息 6. 并发症: a) 支气管扩张症 b)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d) 支气管肺炎 7.【选择题】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COPD) 【选择题】慢支咳痰的病理学基础是:黏膜下腺体肥大、增生,黏液腺化生,分泌功能亢进。 【选择题】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肺心病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 1. 定义: a) 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肺组织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 增大的病理状态; b) 常见于老年人,并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 2. 组织学基础: a) 细支气管Bronchiole:管壁由薄层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管径大约1mm,软骨消失,无黏膜下腺体。又称膜性细支气 管,分为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b) 肺腺泡Acinus:指I 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肺腺泡是肺气肿分类的重要组织学基础。 3. 病理变化: a) 大体表现:肺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质软而缺乏弹性,可见肋骨压痕。切面肺结构似海绵状或蜂窝状,可见含气囊 泡的形成,触之捻发音增强。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