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师:周末你们一般干什么呀?
生回答
师:又到了周末,当当来到爷爷、奶奶家,在这儿遇到了一个与“数”有关的问题。
1 21 2
师:来大家看,你能帮当当把这些东西给爷爷、奶奶分一分吗?师:4盒奶先分。
生:每人分两盒牛奶。
师:2个苹果呢?
生:一人分一个苹果。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
生: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唉,可是月饼只有1个呀,那还能平均分给爷爷、奶奶吗?生:能。
师:现在在每个人桌上有一个圆,用这个圆代表月饼,你会怎样分?
你会分吗?动手折一折吧!
师:折好了吗?我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给他们看一看。
师:把月饼对折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分,那把月饼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生:半个
师:半个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那用怎样的数表示呢?
生:不能,用
师:对!就是,像这样的数呀我们叫它分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认识分数
1、认识
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刚才咱们通过折这个圆,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2份
师:这其中的1份就是(课件展示)这个分数怎么读呢?
师: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现在在刚才的那个圆的的那部分写出它的。
2、理解,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月饼的。
(课件展示) 师:那现在你可以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的吗? 同桌相互说说的含义。
练习判断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表示。
三、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深入理解
.师:现在知道了,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动手操作:拿出桌洞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到手中图形的14 ,再用彩笔
画斜线涂一涂。
师: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 来表示?
师:这些图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
来表示?
总结:虽然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同,折法也不同,只要是把一个图形
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4 。
2.师:刚才呀,咱们分得图形,那生活中很多的物品咱们也能把他们平均分,你会举例吗?
生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西瓜的14 。
生2: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饼干的13 。
3.师:那你还能发现分数的其他成员吗?
小组合作: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小组内交流。
作品展示汇报:
师: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长方形平均分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
生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
(师板书)
师: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
教师教名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大家学的怎么样?
课本91页做一做第1题。
神奇的正方形。
欣赏生活中的一些分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生
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而这堂课我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数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灵活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学习资源组织教学。
通过动手折、涂产生一个个分数;通过展示,让学生会表达一些分数的具体含义;本节课中我的两次追问:“一是,在学生展示出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不同图形的14
作品时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 来表示?二是,在学生展示出同样的正方形不同折法的14
作品时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
来表示?”。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不同学生的作品,找出其中的共性;通过比较认识到:虽然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同,折法也不同,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几分
之一。
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3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90页至91页例1例2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整套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评测练习
一、填空
1、五分之四里面有()个五分之一,再加上()个五分之一就成了自然数1。
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每块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共有()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
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的熟悉的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上学习分数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而这堂课我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准备课时,我就思考:如果学习的知识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利用课件创设帮爷爷奶奶分牛奶、苹果的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再提问:“可以怎样分?”,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月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唤醒
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数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灵活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学习资源组织教学。
通过动手折、涂产生一个个分数;通过展示,让学生会表达一些分数的具体含义;本节课中我的两次追问:“一是,在学生展示出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不同图形的14 作品时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
为什么都可以用14 来表示?二是,在学生展示出同样的正方形不同折
法的14 作品时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 来表示?”。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不同学生的作品,找出其中的共性;通过比较认识到:虽然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同,折法也不同,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
但一节课上下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其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也许是换了教室上课的原因学生整堂课的发言不积极,课堂显得很沉闷,
学生在用正方形折出14 时和最后小组合作折出图形的几分之一的动
手操作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发散开来,在自主动手折几分之一时,
大部分是小组折的是1
8,以后的课堂中还要更多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去总结。
尽量多给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探索的空间。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教材,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依据新课标总目标和三年级阶段目标,依据新课标新课标三维目标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