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共同体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校共同体”是干什么的

作者:李炳亭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一项“从课改出发”,由杜郎口发起,波及全国22个省市、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共同”组成,“聚义”在“高效课堂模式”大旗下的“中国名校共同体”这一民间非官方“行动研究”机构,以“探索课改的途径和方法”为追求,以“让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为宗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师生共同的生命状态和促进“新名校”的快速成长。

两年来,这项“行动研究”实验,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今天的教育患了“课堂并发症”

一谈及教育,恐怕从深层上说,我们往往会把一切责任归咎于“体制问题”。诚然,中国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以此给学校松绑。但体制改革未必“包治百病”,诸如课堂效益低下而导致的作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方面的问题。

其实,当下制约中国教育发展最显著的问题,概括起来我们以为有“四大难题”,一是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冲突;二是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冲突;三是个别发展与全体发展的冲突;四是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不“破译”甚至从根本上“破解”四大难题,中国教育仍无法摆脱可能随时爆发的“病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我们一直认为,教育之病在“课堂”。不揪住这个“七寸”、抓住这个“关键”去望闻问切,只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当今很多人对教育的“诊断处置”,恐怕都有“治标不治本”的嫌疑。

必须回归到课堂上,直面解决课堂问题!

推开教室的门看看、数数吧:今天,有多少学生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今天有几所学校还能让学生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教师讲、学生记”。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正在肆虐着今天的课堂。辱骂、体罚、没完没了的作业、死记硬背、标准答案、题海战术、苦学的训导……人性、尊严、自由、精神成长……正一点点从课堂上飞逝、从无数生命躯体里消失……难道知识比生命更宝贵?难道这个率那个率比一个民族的未来更重要?

高耗低效,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学校业已成为令学生十分恐惧的“集中营”、“第二监狱”、“青春的囚牢”,撕书、烧书、旷课、逃课。当从事着培养“老师们的老师”的教授都开始抄论文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上学就光剩下抄书本、抄习题、对答案了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这样长期的教育训导

下,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在全世界各国中位列倒数第五!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哪里去了?

而教师呢?他们的人格、权利、发展需求又在哪里?蜡烛、春蚕、铺路石、长期繁重的劳动、无可推卸的压力。而学校呢,更是以扭曲发展代替良性竞争,死拼升学率、挖生源、挖教师,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

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改!中国的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可怎么改?路径在哪里?

路径尽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

新课改理念里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怎样落实“主体与主导”?教师长期“霸占”课堂还是主导吗?不是,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是“主体”吗?不是,是“主导”!传统课堂就是这样“颠倒”,属于典型的“地心说”。课堂应有“道”,而这个道,正是“教服务于学”,属于“日心说”。辨析清楚了“主体与主导”,也便知道了传统课堂的问题所在!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做的就是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

课改应该从哪里入手?拉开课桌、搬掉讲台,四周全是黑板,把课桌围成“田字形”,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简称“三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上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这样很“另类”的课堂如何和传统课堂区分开?我们提出了“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课堂不仅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或者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益”和“成绩”。我们拒绝任何的功利教育,高效课堂是一个注重学生精神成长和情感收获的教育概念,我们主张课堂要具备“三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它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高效课堂即要立足实然目标,即“学会”,而且还要追求会学、学乐、创学,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还鲜明地提出来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围绕这个灵魂,重新教育教学的两个关系,即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由传统教学关系的“教为中心”变为“学为中心”,简称“惟学”;由传统师生关系的“师为中心”变成“生为中心”,简称“惟生”,两个关系的重建恰体现出高效课堂的“颠覆性”!

脱胎于杜郎口经验

杜郎口,是当今中国课改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杜郎口已成为“课改“的代名词。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三个传奇。一是农业开放的典型,安徽小岗村;二是经济开放的典型深圳,第三个便是教育的典型杜郎口。

小岗村启发我们的是解放生产力,深圳告诉我们的是解放创造力,杜郎口给与我们的是激发学习力。三个典型的主题词是“解放”,解放的核心是“还给”。

偏居于鲁西北的一所农村初中,在一无好的师资、二五好的生源、三无专家引领、四无充足的办学资金、五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六无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的情况下,为什么却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课改典型?《中国教师报》至今对杜郎口中学的报道多达近24个整版。

杜郎口书写的神话,就是课改。

他们怎样改?

正是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必须体现出“学习的快乐”。

围绕彰显学生的学习“主权”,杜郎口发明了一个教学模式。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固化教学流程,而是规范“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有效和高效。模式即是教师的课堂抓手,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好比让人人拥有了方面出行、速度更快的汽车。

杜郎口模式是“10+35”,即规定教师的讲不可超过10分钟,而学生的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杜郎口模式的好处在于把新课改理念中强调的“主体和主导”做了明确的“量化”,从而有了一个清晰的“界定”。

如果让学生学,可学不会怎么办?

那就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所谓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于是,有了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当然,小组学习型组织也营运而生。

那教师做什么?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点拨和提升”上,但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给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