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发展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22.0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园发展规划讨论稿

一、做好产业定位,招引战略投资。

招商首先要根据一个区域的科技、文化、产业等地方特色做好产业定位和战略规划,根据产业定位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来打造产业群引领招商引资。雄厚资本的拥有者,技术创新的领先者,科学管理的运用者,优势产业的主导者。赢得了战略投资者就能在抢先发展中赢得了主动权,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变劣势为优势,变弱势为强势。

二、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

寻找一家像中国招商网这样的有营销策划、项目包装、推广渠道、企业资源,有组织各种项目推介会、组织投资实地考察,精心做好产业园区的招商策划和项目包装,利用网络进行对欧洲和国内范围的营销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度。在企业资源库里筛选符合产业定位的战略投资客户,由专业的团队进行联系与跟踪,邀请战略投资客户进行参加讨论,做到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适时组织战略投资者到实地考察。

三、装配式建筑政策和产业链

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东风渐劲,预制PC、钢结构和木结构,哪种装配式建筑市场更大,近期我做了市场调研,通过解读上海及国家政策,剖析产业链结构与机会。

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巨大,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到15%以上,2015

年该比例不足3%,根据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近2万亿。雄安新区引领全国新型城市建设,定位绿色城市,装配式建筑后续有望获得快速推广,市场空间巨大。

钢结构建筑增量高,模式优化市场拓展:随着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企业从市场容量和商业模式方面双重收益。市场容量扩增: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推广,使得钢结构企业商业边界拓宽,从原有以公建为主要应用市场向住宅延伸,市场容量有效扩容;商业模式优化:钢结构企业从传统的加工分包向施工总包及EPC转型,从产业下游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延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设计端弹性较高,龙头企业涉足较少:

装配式建筑设计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同时对深化设计要求较高,设计费用溢价空间高达30%-40%,业绩弹性较大;目前装配式建筑设计市场龙头涉足较少,已被部分企业占据市场。上海市场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大约有90%以上由中森设计和天华设计承接,全国市场主要是华阳国际占领。

施工利润转移预制生产,钢结构有望填补构件缺口:

装配式建筑核心是建筑预制化,传统建筑施工部分转移到工厂进行预制生产,预制构件市场属纯增量市场,空间巨大。以40%的预制水平测算,上海本地预制构件企业产能83万吨,大概能满足55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需求,经上海住建委统计,2017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存在近50%的缺口。目前上海市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占比90%左右,缺口部分可能有部分市场由钢结构来填补。

一线市场推进钢结构较谨慎,三四线城市钢结构发展较快:

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大型设计院集中、大型建筑企业及房地产商龙头集中,市场转向钢结构较困难,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混凝土占比较高,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推进较为谨慎;三四线城市推广钢结构建筑较容易:1)PC预制件生产投入较大,三四线财力不足;2)钢结构投入产出较快,见效快,政府推广意愿较强。

上海作为全国重点城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推进呈现起步早、规格高、混凝土为主的特点。

(1)政策推动起步早。上海从1996年开始探索装配式建筑,形成初步产业化工作框架,2011年开始进入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起进入面上推广期,由住宅普及至公共建筑领域;

(2)政策推广规格高。①装配化程度高,2016年实现外环内新建建筑100%采用装配式建筑。②行业标准制规范,2016年12月确定装配率和预制率的核算方法,行业评价标准统一;③政府补贴力度较强,包括3%容积率补贴、规划奖励、专项资金补贴、提前预售等;

(3)装配式建筑以混凝土装配式为主,占比约为90%左右,上海建筑公司主要是万科、上海建工等,大都采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起步早,布局快,占领主要市场,出于政府本地产业发展考虑,上海力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

截止2017年3月,按上海住建委口径数据,上海在建装配式建筑503.26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住宅432.8万平方米,占比86%,公共建筑70.46万平方米,占比14%。2016年全年上海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270.7万平方米,2017年1-3月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分析: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包括项目管理、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和验收,其中构件生产涉及原材料、配件、生产设备、模具,施工流程需要专用设备、验收流程涉及工程检测。

项目管理:

处于产业链最上游,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能力,有望随着装配式建筑推进,EPC总包能力提升。

设计:

特点:(1)装配式设计难点多,技术门槛高,行业面临颠覆性洗牌,先发企业迅速取的优势。

(2)装配式设计在传统设计基础上,进行深入设计,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费用上浮30%-40%,行业存在增量。

(3)设计企业话语权上升,承接EPC项目,产业链延伸,参与项目管理。

(4)上海市场中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大约有90%以上由中森设计和天华设计承接,项目总承包商难以享受设计产业的高利润。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部分由钢结构企业负责,因此能够享受设计端高利润。设计费用空间测算:2017年上海实现新建项目100%采用装配式建筑。全国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

(1)上海市场(住建委口径):2017年上海预计将新增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装配式建筑,传统设计100元/平方米,装配式深化设计上浮35%测算,2017上海设计市场空间将达到13.5亿元,空间增量3.5亿元。(2)上海市场(统计局口径):上海2016年新建房屋面积2841万平方米,以过去5年3%的平均增速测算,预计2017年将达到2928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上海设计市场空间达到39.53亿元,空间增量10.25亿元。

(3)全国市场(统计局口径):2016年全国新建建筑面积16.69亿平方米,以过去5年平均增速6.71%测算,2020年全国新建建筑面积21.64亿平方米,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15%测算,装配式建筑面积3.25亿平方米,预计装配式设计市场空间438.26亿元,深化设计增量113.62亿元。

预制构件

特点:(1)上海装配式建筑启动较早,龙头布局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