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格式:ppt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1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时发生的现象。
2.能使用简单的过滤器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观察比较活动中, 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3.让学生意识到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放入水中后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 3个盛有水的烧杯, 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 3根搅拌棒, 1套简易的过滤装置, 3个烧杯, 2个勺子, 记录单等教师准备:红糖(勺子), 热水, 1个玻璃杯【演示用】;食盐、沙(沙在使用前淘干净)、面粉各一小袋【展示用】;记录单、红笔【讲解用】;滤纸、漏斗、放有滴管的烧杯, 铁架台, 空烧杯【过滤实验讲解用】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玻璃杯和红糖)师: 小朋友们, 平时有喝过红糖水么?今天老师带来了红糖。
请大家注意观察, 我取一勺红糖放入杯中, 倒入热水。
出现了什么现象?生1: 整杯水都变成红色的了。
生2: 红糖融化在水中了。
师:在科学上, 这种现象我们不叫“融化”, 而是称为“溶解”。
那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看看到底什么是溶解。
板书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活动一: 食盐+水、沙子+水、面粉+水师: 今天老师给每组提供了食盐、沙子和面粉, 你们能边观察边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 食盐: 白色, 一颗一颗的;沙子: 黄色, 一颗一颗的;面粉: 白色;粉末状)(更准确的描述称之为: 颗粒状!)那将颗粒状的食盐和沙子, 粉末状的面粉放入水中, 能溶解吗?学生预测, 简单交流师: 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 口说无凭, 我们一定要通过实验, 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观察到物质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但是,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了解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
2.难点:溶解的原理和溶解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等。
2.实验仪器:烧杯、杯子、勺子、滴管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吗?水能够溶解哪些物质?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解释溶解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讲解溶解的原理和溶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本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盐水可以洗去碗碟上的油污?8.板书(5分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像食盐、糖那样,可以(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就叫(溶解)。
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颗粒)。
我们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留下紫色的痕迹,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食盐和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
搅拌后(不能看到颗粒),在水中分布(均匀),(没有沉淀)出现,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
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面粉和沙子在水中(不能溶解)。
搅拌后还(能看到颗粒),在水中分布(不均匀),(会沉淀),用过滤的方法(能分离)。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洗发液和胶水在水中先下沉,然后慢慢扩散,搅拌后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
(醋、酒精)等液体也能(溶解)于水中,进入水中后由上到下快速扩散。
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汽油、柴油等也不能溶解于水。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开启汽水时,汽水中会冒出气泡。
气水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用注射器吸取约1/3管汽水,用手指封住管口后往外拉活塞,发现汽水中会析出很多气泡。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
同时,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
但是,他们对水的溶解能力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能够理解水的溶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胡椒粉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能否溶解盐、糖、胡椒粉等物质。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学生思考并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主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第二单元、溶解第1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溶解现象定义:像食盐、白糖在水中那样,变成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不溶解现象定义:放入水中,过一会儿,会沉到底,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2、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食盐均匀分布在水中,变成看不见的微小颗粒,食盐溶解了。
3、沙在水中的状态:沉到水底,看的见沙的颗粒,沙没有溶解。
4、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①相同点:放入水中时先沉到水底②不同点: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均匀分布的稳定溶液;沙不能溶解,沉到水底,溶解分层。
5、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现象:①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②没有沉淀出现;③在水中均匀分布6、沙在水中没有溶解的现象:①肉眼看的见沙颗粒②沉淀③不均匀分布,分层7、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会出现沉淀,分布不均匀,在水中也不溶解。
8、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①相同:都有沉淀出现②不同: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面粉和沙先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沉到水底。
9、过滤的方法适合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下端的管中靠紧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税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10、搅拌要求:顺时针,不碰杯壁和杯底,不发出声音。
第2节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1、高锰酸钾简介: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金属光泽。
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①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②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③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均匀分布的紫色稳定溶液。
★注:有能用手直接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3、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①颗粒大小的变化②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③是否有沉定④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第3节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作为一种溶剂,能够溶解很多物质,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液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难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各种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玻璃棒、烧杯、量筒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溶液图片,如盐水、糖水、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水作为一种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如将盐、糖、面粉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如温度变化、溶液颜色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溶解这么多物质?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和掌握其他溶剂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面粉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
2.面粉和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透明、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2.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3.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4.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与慢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1)在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汽水静止时瓶内没有气泡,摇晃后瓶内有气泡产生,在摇晃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
(2)慢慢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有气体逸出;再往回推活塞,气泡不见了,即重新溶解在水中。
4.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5.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①增加水温②搅拌③将水果糖碾碎四、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量简、烧杯、搅拌棒、1袋食盐、天平、小匙、透明玻璃杯等。
3.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方法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倒人透明玻璃杯中。
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准备若干份。
③将食盐一份一份地放入玻璃杯中,待第一份完全溶解后再添加第二份,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④记录添加食盐的份数,完成实验记录单。
4.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5.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表格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溶解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水作为溶剂特性的理解,以及对溶解过程中物质状态变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能力,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了解溶解过程中的物质状态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溶解能力,溶解过程中的物质状态变化。
2.难点:溶解现象的微观解释,溶解过程中物质性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盐、糖、茶叶、碘酒等。
2.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滤纸、滴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出本课的主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理解水作为溶剂的特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水以外的其他溶剂有哪些?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观察和记录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