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0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一、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3.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理解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写作线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关键词,体会课文“大词小用”词语使用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5.领悟回忆性散文中成年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学情分析
年级要求:
单元要求:用心体察小人物在平凡小事中所展现的优秀品格。
学生需求:
三、课时设计:2课时
本课教案(选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学会用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表达,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讲的是什么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就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检查预习
1.字词读音
2.词语解析
四、感知课文——解析标题,提问学生,查看预习情况。
1.阿长是谁?——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2.《山海经》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山海经》是我们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们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13卷。
3.本文是什么文体?——回忆性散文。
五、研读课文——分析写作手法,体会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初识人物形象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一件事中,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是什么样的?
3-5段:阿长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的我无法翻身。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6-12段: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我所不耐烦的。
13-17段:阿长给我讲长毛攻城的故事。
——对阿长有了空前的敬意。
18段: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空前的敬意消失。
19-29段:阿长为我买来我非常渴慕,求而不得的《山海经》——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品格等角度)
从外貌上:2V生的黄胖而矮的人;15V生的不好看,颈上还有许多的灸疮疤;
从身份上:2V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从性格上:3V是一个常喜欢切切察察的人,说人长短的人;6-12V有些迷信的人;烦琐之至的人;16V是一个粗俗无知的人。
24V是一个关心我,为我着想的人。
26V是一个有伟大神力的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做成功。
从细节上:3V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6V懂得许多规矩的人;13V讲故事很生动的人;
你对阿长总的印象是什么?——阿长身上有很多的小缺点,切切察察、粗俗还有点迷信,但更有纯朴、善良的美善。
目标导学二:分析叙事特点,领会详略得当写作方法。
1.文中哪些事件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重点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2V介绍阿长的身份,长相、称呼的由来。
——详写
3V常喜欢切切察察——略写
3-5V睡相难看——详写
5-11V元旦吃福橘的习俗——详写
12V还教给我许多其他的道理。
——略写
13-17V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详写
18V阿长“谋杀”隐鼠。
——略写
19-29V阿长为我买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详写
30-31补写长妈妈的身世。
——略写
【讲解】
●叙事写人散文,记叙多件事情,必然有详略之分,若全部详写,不仅会有犯啰嗦毛病,还会导致逻辑上主次不分的毛病。
●略写部分使人对阿长有更加全面的、多角度的了解,真实的反映人物的特点。
●文章最主要记载的是阿长为我买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
是通过先详略记叙了诸多阿长的毛病,以致我对他有些
不耐烦甚至讨厌,再详写了阿长买《山海经》的事件,一下子打破了我对阿长的看法,反而对他新生敬意。
这些略写事件反而有着反衬的效果。
目标导学三:了解叙事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1..散文文体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虽然本文记叙有详略得当的特点,但是却仍记叙许多琐事,但课文读来却不显杂乱,
有一条固定的线索贯穿其中,本文的这条线索是什么?
答:是情感线索,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为本文的写作线索。
使得文章虽然诸多琐事,但由于情感变化穿插其中,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有趣。
2.请说说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如何变化的?
答: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分析:本文重点是写阿长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但是再写对阿长的敬意之前,用了很多的笔墨写我对阿长的不大佩服,不耐烦,产生敬意但敬意消失这些情感态度,这就是“抑”的部分,但“抑”的部分是为了反衬之后要重点强调的“扬”的部分。
这就是欲扬先抑的表达手法,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复习
通过上节课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知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内容产生的感想等。
2.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对鲁迅笔下的阿长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有很多小缺点却又善良、热心。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就是作者是如何来写这篇文章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精读课文
目标导学一:多角度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活动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11V“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分析:一连叠声的说“恭喜”,并且用了四个感叹号,极传神的刻画了阿长获得祝福后欢天喜地、心满意足的情状。
【动作描写】
8-9V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他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得,摇着我的肩。
分析: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阿长善良、单纯又迷信的一面。
【细节描写】
5V“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
分析:这句话抓住人物睡姿的细节进行描写,十分生动的体现了小时候鲁迅的无奈,又从中看出阿长的胖和睡相的粗俗。
【心理描写】
22V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分析:“说了也无益”是心理描写,表明“我”根本没有把得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身上。
【神态描写】
7V:“哥儿,你牢牢记住!”他极其郑重的说。
分析:“极其郑重”,神态描写,写出了阿长态度的严肃认真,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目标导学二:字斟句酌,体会关键词
活动1:文章中有许多关键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深刻含义,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
提问1:1V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答:用成人眼光看这个词语是非常夸张的,但是作者这里用的是自己儿时的心里描写。
小时候作者非常喜爱隐鼠,所以当阿长无意中害死隐鼠后,作者当时非常“憎恶”阿长,认为是阿长“谋死”了隐鼠。
——这就是词语“大词小用”的特点。
提问2:13V“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
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空前”“敬意”两个词语呢?
答:这句话中包含两种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是我那时信以为真的天真;一种是成人角度,流露着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注*夸张性词语往往不仅有它表面的含义,更有其符合语境的深刻意义。
)
提问3:25V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标注出来的词语。
“霹雳”“震悚”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我听到阿长买来《山海经》后内心强烈的反应。
“赶紧”“果然”以及一系列的动词,极力渲染了我欣喜若狂的情态。
目标导学三: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两种叙述角度
活动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转换的
【先回顾】
13V“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
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空前”“敬意”两个词语呢?这句话中包含两种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是我那时信以为真的天真;一种是成人角度,流露着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再寻找】
“写作时的回忆”:1V长妈妈,已经说过……
“童年的感受”:3V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目标导学四:重点研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部分,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活动1:作者用了相当多的语句写了买《山海经》之前的事情,“我对山海经的念念不忘,但是远方叔叔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自己买又没有好的机会”等等,写这些是不是过于啰嗦了?删去可以么?
答:不可以。
这些内容对比衬托出别人不肯做,但是阿长却可以做成功,突出表现阿长对我的关爱和能够买到这本书的不容易。
活动2:怎样理解“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句话?
答:“伟大的神力”指的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佩和爱戴。
活动3:朗读30-31段,最后这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情的表达方式。
作者补写了阿长的身世,表达了对阿长的同情。
结尾作者以向地母祈祷的方式,深切抒发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课堂小结
小结1:内容主旨概括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与阿长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位迷信、不拘小节,有很多小缺点,但真诚、关心我,渴望平安的劳动妇女形象。
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同情、怀念之情。
小结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欲扬先抑
2.详略得当
3.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四、练习作业
1.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100-200字写下来。
2.在课外翻阅绘图板《山海经》,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