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阅读答案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阅读答案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阅读答案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阅读答案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

上世纪90年代,记者跟随一位老编辑到距离报社步行只有一刻钟路程的光未然家中拜访约稿,看到的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作家形象,他待人亲切、谦逊,没有一点架子。家中的摆设是典型的文人氛围,洁而不整,书报杂志很多,有些凌乱,但干净温馨,优雅的奶油色皮质沙发显示着主人的品位。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一个旧钱庄职员家庭。童年的他,以优秀的天资成为父亲所在的钱庄东家儿子的读书伴郎,开蒙读私塾的成绩好于东家的儿子,光未然完成了四年的国民初小,毕业时还考取了头名。

1926年7月,北伐军胜利进军,光未然在从武汉、襄阳等地来到老河口进行革命活动的青年人那里,不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他满腔热情地开始阅读革命书籍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1927年春,光未然加入共青团。1929年,鄂北党团组织合并,光未然转为正式党员,这一年,他还不到16岁。

凭借在老河口美化书店做店员的机会,光未然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还积极遵照中共鄂北特委和光化县委的指示,利用书店优势传递信息,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一位年轻的职业革命者。

光未然在文学创作上不断积累,他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组织拓荒剧团、创作极有影响的独幕剧等。1936年,他创作了独幕剧《阿银姑娘》,其中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的序曲歌词《五月的鲜花》,流传甚广。也是在这一年,光未然、冼星海相识相知。他们在《黄河》之前1936年到1938年期间,已经成功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拓荒者》《戏剧抗战》《新时代的歌手》《赞美新中国》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

1939年1月,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晋西抗日行军途中,不慎从马上跌落摔断左臂,中央特批全队与诗人一起赴延安整训。在延安,经柯棣华医生手术后修养的短暂期间,他回想起多次经过黄河所看到的壮丽景象,在病床上口述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听到光未然的朗诵后,一把抓住歌词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紧接着,冼星海顽强奋战了6天6夜。终于,《黄河大合唱》在当年4月由“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首演,冼星海指挥,光未然亲自朗诵。毛泽东、周恩来均到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从此,《黄河大合唱》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黄河大合唱》到底鼓舞了多少青年的抗日救亡热情?答案是:不计其数!很多人说:正是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和怒吼,才奔赴延安,奔赴解放区,奔赴抗战前线。

冼星海的学生、指挥家严良堃常说:“《黄河》哺育了我,我是在《黄河》的歌声中成长的。”今年91岁的他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1940年,他指挥了一场在重庆的演出,嘹亮的歌声划破了重庆上空消沉的雾霾,连国民党的公职人员宿舍也不时传出“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国统区的抗战士气。

每当听到晚辈后生赞美《黄河大合唱》时,光未然总是开心而又有点腼腆。他说,当年打鬼子,战士们是把这首歌当作军歌来唱的。战争环境里,一首好歌不亚于一支军队,作家邵燕祥说:“有一部《黄河大合唱》,一首《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可以不朽了。光未然这些作品之所以会这样真正传世至今,我想它是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我相信必将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作为1929年入党的中共党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大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位多次特邀列席党代会的代表,供人敬仰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完全可以有他的位置,而光未然生前除了签署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用的文件之外,还明确表达过:骨灰不去

八宝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光未然充分利用老河口美化书店店员的身份,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而且还根据上级的指示,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成为一位革命者。

B.光未然出生在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一个旧钱庄职员家庭,家庭贫困,较为自卑,后不断积极进取,最终成为著名作家。

C. 1936年,光未然、冼星海一起成功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拓荒者》《五月的鲜花》《新时代的歌手》《赞美新中国》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

D.光未然是中共老党员,又是中国作协的领导人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按照资历,他死后完全可以安葬在供人敬仰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E.光未然的作品传世至今,他认为“是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D 解析:B项,“较为自卑”找不到依据;C项,两人合作的歌曲不包括《五月的鲜花》;E项,“是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是邵燕祥说的。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光未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温文尔雅,亲切谦逊。听到晚辈赞美《黄河大合唱》时,光未然总是开心而又有点腼腆。骨灰不去八宝山,而是融入了那给予过他灵感与激情的母亲河。(2分)‚有文化,有品位。家中的摆设是典型的文人氛围,洁而不整,书报杂志很多,有些凌乱,但干净温馨,优雅的奶油色皮质沙发显示着主人的品位。(2分)ƒ不断追求进步,充满着革命热情。光未然充分利用老河口美化书店店员的身份,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而且还根据上级的指示,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成为一位革命者。(2分)解析:分析光未然形象特点可以从光未然的所作所为,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概括分析,注意概括分析时不要遗漏也不能重复。

【思路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所谓“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读者未知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3)为什么“有一部《黄河大合唱》,一首《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可以不朽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①《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青年的抗日救亡热情,还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国统区的抗战士气。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2分)②《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流传甚广。(2分)③它们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穿越时间的长河,流传至

今。(2分)④光未然以作品以作品写出了时代的心声,为抗日作出了贡献。解析:首先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挖掘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即《黄河大合唱》和《五月的鲜花》的作用和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思路点拨】理解句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而理解句意,关键是要掌握“句不离篇”这一基本原则,要重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在阅读时,考生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需要考生分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考生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得出正确判断。对于这个考点,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同文体的文章重要语句有不同的侧重点;二是根据句子的语气与语调,根据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根据句子的各成分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关键语句;三是在实际阅读中出现因人而异的特殊句子;四是重要语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把握了以上这几点,这个考点是很容易得分的。

(4)光未然的成长与成就给予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解析】①家庭条件不能决定未来。光未然出身卑微,但他抓住了学习的机会,终于成才。②关注时事,与时俱进。光未然年轻时关注时事,主动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迪,积极参与革命活动。③学习没有止境。虽然光未然在校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一直在学习,才能创作出一批又影响力的作品。④永远植根于人民,永不变色。光未然生前没有为自己争取特殊利益,死后也不入八宝山公墓。解析:这是一道开放的题目,传主带给读者的正能量越大越能发掘出精神价值。结合文本,可以从光未然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想法、做法,甚至生前死后所受到的评论进行分析,注意角度明确,概括精准。(每点2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探究题的文字表述思路步骤。①根据答题思路组织文字。②答题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③引述事实,力求从多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④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黄河源头 阅读答案

阅读。黄河源头 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马踏着柔软的草地,向山顶爬去。也许你想象中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 越往上走,就越觉得好像来到了天上一样。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山上的羊群裹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真难分辨出哪是羊群,哪是白云。记得小时候,我任性地向大人们要东西时,他们往往开玩笑说:“天上的星星,你要不要?”而这会儿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 一股泉水越来越细,河道竟像我们小时候在渠边挖的小水沟,一块块小石头就像摆在棋盘中的棋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我不禁跳下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又走了几十步,在云雾缭绕的一大片山坡上出现了数十处清泉。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泉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坡点缀得十分鲜艳。几十条细流沿着布满奇花异草的缓坡向一起汇去……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喝一口黄河的水吧,它是那么清,那么甜。我们几个还兴奋地打起了“水仗”,让源头之水洒遍全身。 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入迷恋。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行程五千多千米,流入大海。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作者是从山顶往下走的。(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热爱它。( )(3)“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这句话说明我摘星星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4)作者写黄河源头五千米的高山非常险峻。( )2.完成填空。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最令作者难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句中的“流”“绕”“越”这三个字哪个用得最妙?并说一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当保护它,在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呢?(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2)√(3)×(4)× 2.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3.“略”(意思对即可)4.①多种树;②不乱砍滥伐。(意思对即可)

GCMs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902980954.html, GCMs模式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1 张磊磊1,郝振纯1,李丽1,王加虎1,王振华2,史学丽3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 2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2) 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E-mail:20011816@https://www.doczj.com/doc/902980954.html, 摘要: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且属高寒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不同的气候模式对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模拟情况,为进一步的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进行参考,本文利用多年平均、不均匀系数、绝对变化幅度等统计特征,验证分析了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发布的5个GCMs 模式对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以分析各气候模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个模式在降水、气温两方面的模拟效果均不相同,如GFDL模式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GFDL和HADL对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若同时考虑降水、气温两方面的模拟效果,GFDL 要略优于其它模式。因此本文认为,GFDL与实际气温、降水情况的拟合程度较好,在黄河源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循环,黄河源区,GCMs 1引言 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问题,包括水循环过程、水量时空分布、降水极端事件与洪涝灾害等的改变,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随着对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水文、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迅速增加[2]。目前用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气候情景有惯性情景[3]、增量情景、GCM情景[4]等。其中增量情景多用于水文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但它只是一种敏感性试验,不具有气候预测功能[5]。随着人们对气候系统各种过程认识的深入,对气候要素观测技术的提高和观测资料的累积,GCM中参数化过程的合理化,GCM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未来气候变化信息,因此一般认为GCM数据相对比较有说服力[6]。近些年来利用GCMs情景做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的研究越来越多。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数据中心(Data Distribution Centre of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DDC)发布的不同GCMs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也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信息。为分析不同的GCMs模式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响应敏感的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对象。 黄河源区通常指唐乃亥水文站以上,控制面积12.2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15.4%;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4.7亿m3,占整个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8.5%,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或产流区,号称黄河流域的“水塔”。近年来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断流逐步加剧,并且出现了跨年度断流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黄河源区气候条件和径流量变化的研究表明:黄河源区水循环的变化与该区域的气候密切相关,并对径流有直接影响[7]。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IPCC第三次(2001年)评估公布的GCMs模式对黄河源区气候条件的模拟结果与气象站同期的观测值进行了对比,以期能找出最适用于黄河源区的气候模式,为进一步的源区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研究提供参考。 1本课题得到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36)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294003)的资助。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析

2020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析 —、试卷结构和分值如下: 二、试题总评 2020 年中考试题,在考试的范围、内容和考试的形式上,继承了去年的优点,在2019 年试卷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一些压轴题、大题很容易拉开差距。首先,题型上,依旧分为“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四个大板块。与2019 年相比,命题原则和指导方针保持不变, 试卷结构、总分值及各版块分值保持不变,题型延续传统考法。题型基本稳定,仍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相比较而言,今年试题和去年一样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在紧扣课本内容的同时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积累和运用部分试题分析。在基础字词部分,考查比较全面,1-3 小题考查考生对于字音,字形,选词的掌握程度,关键点在常见常用而又易读错写错易混淆的字词上。第 4 小题依然考查考生对于古诗词句及名篇名句的熟练度,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通过10 选 6 的形式。理解和运用关键点在会默写、无错字、别字、漏字、加字。5 小题考查学生语法及语序的运用,理解及修改病句,使句子通顺、语意明确。6 小题节选自电视剧《西游记》相关歌曲,考查了学生对经典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课外名著阅读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并了解过名著,对主要人物特征、相关故事情节、主要事迹是否掌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第二,综合性学习部分试题分析。以“找寻语文课本里的中国”这一与学生学 习紧密联系的人文价值观相关资料为题材,通过精神、礼仪、文化、品格四个方面为

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查。活动一主要是对考生汉字书写是否规范的考查,考生只需要把汉字“创”的笔画工整的抄写下来即可。活动二以讨论师生在校如何相处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传统礼仪是否认真学习并应用到日常与老师相处中,考察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及继承。活动三给出古诗文在三个不同年级的占比图,由考生拟一个恰当的统计图标题,考察学生的理解概括思维能力。活动四,实际在于引导学生感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把对伟大人物邓稼先的崇拜和赞美之情仿照前句描述成语言即可,难度不大。 第三,阅读理解部分试题分析。 (1)阅读部分试题分析。说明类阅读以我国航天科技为话题展开,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知识的提取方面设题较为多。对说明对象概念、特征、说明文意的理解及材料所述与说明对象主要内容的重点理解概括。对材料所述内容重点词语以及文意相关内容的理解、总结概括辨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2)记叙类阅读《黄河一掬》。命题人以时间线索为基础,对当时的天气和黄河边的景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铺垫后文,以此叙述方法描写叙述对象的主要特征,并表达了自己对黄河母亲及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作者情感变化历程;题(12)考查关键景物的特点;题(13)从文中品读句子,考察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及其在文中所抒发的含义;重点词语的引申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题(14)(15)考查考生对关键词和关键语段的理解概括和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题(16)考查考生对文末重要语句“隐隐的水声”的理解和所隐藏含义的领悟,并说出理由。命题人在设题时关注了问题和考点的结合,关注了阅读与理解的结合,关注了语文和生活的结合。考生解读文章的难度不大,但是要拿到高分必须有充足的语文阅读储备和精读文章的意识。 (3)古文阅读选取了《明史?郑和传》弘扬了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试题难度中等偏上。第 1 小题解释四个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 2 小题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选项内词语为选文中词语,但虚词却是文言文常用虚词,此题目的是让学生用课内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在难度上也没有变化。第 3 小题还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这道题需要考生综合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里翻译,对部分考生可能有难度。第 4 小题要求学生对比文段,发掘出能够侧面论证主人公事迹符合历史主潮流的选

黄河颂朗读教学案例

黄河颂朗读教学案例 一、主题与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的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全

区公开课《黄河颂》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 页 1 第 二、情景描述: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她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河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主旨。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配合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更大胆的克服女教师羞涩的心理,毅然放弃现成的课文朗读录音,精心准备,在公开课上动情的朗诵这首语调激昂、感情豪迈的诗。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其意蕴情操受到陶冶,从而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朗读教学环节如下: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黄河颂学案(含答案)

《黄河颂》同步学案 第一学时 一、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1、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共有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段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齐唱);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合唱)。

3、写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给下面划线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zhuó(浊)流wǎn (宛) 转气pò( 魄)

黄河源头PPT

教学札记之第一课 活动二:制作电视墙效果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像(E:\八年级下\光盘素材\第二单元\素材\图片\第1课\样例素材)第二步:创建单行选区。用工具箱中“单行选框工具”在图像高度1/3处单击,创建单行选区。 第三步:创建另一横行选区。按SHIFT键,在图像高度的2/3处单击鼠标。 第四步:创建两个竖行选区。选择工具箱中“单列选框工具”,按下SHIFT键,在图像的宽度1/3处及2/3单击鼠标。 第五步:扩展选区。单击选择→修改→扩展扩展量为4像素,单击确定。 第六步: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单击编辑→填充,弹出“填充”对话框,在使用下拉列表中选择“前景色”,单击确定对各横行、竖列填充前景色。 第七步:取消选区。单击选择→取消选择 第八步:扩大画布。图像→画布大小宽度和高度分别扩大20个像素,确定 第九步:选择图像边缘选区,用“魔棒工具”在图像边缘的白色部分单击,再按住ALT键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将多余区域去除。 第十步:用前景色(黑色)填充选区。编辑→填充确定 第十一步:选择→取消选择 第十一步:文件→存储为JPEG 方式→保存

《自我检测》为图片制作相框 第一步:打开素材原图片 第二步:图像→画布大小,在原默认宽度、高度数值上再各增加2个单位数值。第三步:用“魔棒工具”点击相框空白处选择选区

第四步:编辑→填充→图案→自定图案→木质→确定。 第五步:编辑→描边→宽度选4 颜色选棕色模式选叠加 第六步:选择→取消选择 第七步:文件→存储为JPEG 方式→保存 参见图效 教学札记之第二课 活动一制作正面免冠照片 第一步:打开素材图片。文件→打开 第二步:设置裁切图像的大小,选择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在其上部属性栏中设置宽度为2.7厘米,高度为3.8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 第三步:选择裁切图像的范围。在图像中拖动鼠标选择部分图像。按ENTER键确定。 第四步:扩展画布,将扩展部分填充为白色。图像→画布大小,将宽、高各增加0.5厘米,

《黄河一掬》现代文阅读与答案

评讲前补充介绍余光中及其《乡愁》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黄河一掬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云梦隔蒲中学 余国福 时间:2011 课 题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 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 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 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 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 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黄河一掬阅读答案

黄河一掬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郭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6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最新整理)

6* 黄河颂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峰(巅)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全长: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流经地形: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上中下游划分: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 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源: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黄河源区径流特性分析

黄河源区径流特性分析 摘要:通过对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特性和近期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黄河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降水量自90年代以后持续偏少,这种偏少趋势还在发展;径流因降水的影响也在持续偏枯,且幅度更大。已严重影响到整个黄河流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变化规律 黄河占我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源,承担着本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9%的土地和12%的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兼顾向流域外调水的任务。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黄河河源区(唐乃亥站以上流域)是黄河重要的来水地区,却受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整个黄河上游地区环境恶化,径流大幅减少,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难以维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频频告急。 1水文水资源特性 1.1流域概况黄河河源区唐乃亥以上流域,介于东经95°00′~103°30′,北纬32°19′~36°08′之间,面积121 972 km2,长度1 55 2.40km。海拔大都在3 000m 以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岷山等山脉分布其间,众多河川、盆地、丘陵相间。海拔4 000m以上的高山顶巅,大多岩石裸露,而山麓却绿草成茵。 1.2气温、冰情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0 ℃以下,7~8月为无霜期,基本属于寒区。年内温差较大,最大温差高达75 ℃。最高气温一般在8月,最低气温在1月。干流河道吉迈以上一般10月下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11月封河,次年4月下旬冰情消失;门堂-玛曲一般11月中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12月封河,次年3月下旬冰情消失;军功-唐乃亥河段,12月上、中旬开始流凌,并有岸冰,一般不封河,3月上、中旬冰情消失。 1.3降水、蒸发河源区气候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高寒山地气候,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受青藏高原热力及动力因素影响,天气系统呈现横切变线。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强大且少动,使青藏高原上空偏南气流明显增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北上时,若遇冷空气自北南下,往往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其特点是:①降水面积大,降水区域有时可以遍及唐乃亥以上整个地区;②降水历时长,整个过程长达30d;③降水强度小,中心最大降水不足50mm;④降水过程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月。

黄河一掬-记叙文阅读_答案

十三、(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黄河颂朗读教学案例

即兴范读,一石激起千层浪 ——《黄河颂》朗读教学案例 一、主题与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代指导。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的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全区公开课《黄河颂》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 二、情景描述: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她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河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主旨。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配合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更大胆的克服女教师羞涩的心理,毅然放弃现成的课文朗读录音,精心准备,在公开课上动情的朗诵这首语调激昂、感情豪迈的诗。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其意蕴情操受到陶冶,从而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流xia(泻)发yuán(源)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

史上最全貌的黄河图!太罕见了,快看!

史上最全貌的黄河图!太罕见了,快看! 送给最爱的朋友!真是太美了! 中国发源于黄河、长江 流域,不过人们总是习惯于把黄河称为母亲河。黄河于中国,好比尼罗河于埃及,恒河于印度,幼发拉底河于古巴比伦。我们的祖国,真得很美,愿每个国人都对得起她的美丽。 李白有一首诗是这样子形容黄河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也许你印象中的黄河是河水浑浊不堪,流经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壶口瀑布的奔腾不息…… 也许你不曾想过黄河也有绮丽静谧,细水长流的一面。 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千丝万缕,正因为她的多姿多彩,才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天地悠悠,岁月无痕,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有一条黄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世上没有另一条河比黄河拥有更多的泥沙,如果用这些泥沙筑一道一米高的墙,可以绕赤道二十七圈。倾盆暴雨在柔软的沙土上凿出一条条裂缝和山峡,造就了自然的奇观;可稀疏的黄土上甚少有植物,但大暴雨持续下三十分钟,就会将表层的泥土冲走,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甚至流失四千吨泥土进黄河;当黄河变成一条活动的泥浆流,这些黄土往往让周边的老百姓叫苦连天。就算水土流失严重,但世世代代生活在黄

土高原的人们依然有办法生存下去;他们造梯田 农民在陡峭的山边开垦梯田,种植玉蜀黍、小麦、马铃薯和玉米,既养活了自己,还可以防止暴风雨过度冲刷泥土,造成山崩。他们凿窑洞 冬暖夏凉的窑洞,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窑洞建筑被称为绿色建筑,古代人民真是聪明! 窑洞真是太震撼了,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快给朋友也看看吧。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人们住在地下的下沉式窑洞,这是中国最神奇的村庄之一。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五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分为河源、上、中、下游四个区间。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在当地称为玛曲。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 黄河源头 ‖ 卡日曲 新中国成立后,探索队才正式确立了黄河源头在卡目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