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1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9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一学生现状开展研究。
第一步将调研和课堂学习共同结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同时,传授写景散文的有关知识;第二步主要以课文阅读为主,借助《名师一号·语文》和《语文周报》完成研究任务;最后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使之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创新性成果,以推动写景抒情散文的有效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提要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时间跨度大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故都的秋》也上溯到了中国的文人学士对秋的感悟,就如欧阳修的《秋声》、苏东坡的《赤壁赋》,都写出了中国“秋士”眼中秋的深味。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②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策略Reading lyrical prose is a unique experience that requires a different approach compared to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When delving into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emotions it evokes, readers must open their hearts and minds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essence of the writing.阅读抒情散文是一种独特的体验,需要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方法。
当探索大自然的美丽和它所唤起的情感时,读者必须打开心灵和头脑,以充分欣赏文字的本质。
One key strategy for reading lyrical prose is to immerse oneself in the imagery and language used by the author. Lyrical prose often relies heavily on vivid description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create a rich tapestry of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By focusing on the imagery and language, readers can better connect with the text and feel the same emotions the author intended to convey.阅读抒情散文的一个关键策略是沉浸在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和语言中。
抒情散文通常依赖于生动的描述和感官细节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专注于意象和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与文本联系,感受到作者意图传达的相同情感。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方法解说写景抒情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细腻的描绘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写景抒情散文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因此读者需要仔细观察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在阅读时,要关注作者所使用的形容词和比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呈现这些景色和景观。
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写景抒情散文不仅是描绘景色,更是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时,要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尝试与作者产生共鸣。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气、语调和用词等语言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文本结构:写景抒情散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文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等部分。
在阅读时,要分析这些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意图。
例如,开头部分通常会引出主题,发展部分会深入描绘和阐述,结尾部分则通常会总结主题并给出作者的见解和感悟。
4.注重细节和修辞:写景抒情散文通常注重细节和修辞,因此读者需要关注这些细节和修辞的使用。
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和修辞,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写景抒情散文需要耐心、细心和深入思考。
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或人文景观、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分析文本结构、注重细节和修辞以及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学形式,并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与写作方法剑门中学陈永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一、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时间跨度大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那落基山的胜景“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
“不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依托而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
它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对景物作真实细致生动的描绘;要把“景”和“情”有机结合起来,以情统率景,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将情融入景中。
写景抒情散文大多以空间(如游踪)或时间的转移为线索来结构全文。
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常用色、形、声结合,视、听、触、味觉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绘景。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多用比喻、拟人、通感、衬托等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因为一篇优秀的作品必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把握文意,也才能准确深入地领会文章结构和语言妙处。
就写景文来说,整体把握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跟随作者的游踪(写景文很多是游记),寻找作者观景的“足迹”,理清作品线索;二是通过分析作品对景物的描写,结合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事项
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主题之后,还有两个与整体理解文章有关的重要细节需要注意:
一个是景物的特点。
一篇好的写景文必然会写出景物特点。
要借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是形容词、动词),快速抓住景物特点。
另一个是写景方式。
作者观察的方式往往就是写景的方式。
作者是边走边看,全文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
还是定点观察,即观察者立足点不变,只是进行“移目换景”。
第一单元——写景类散文阅读课文结构导图考点解读写景类散文1、定义: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写景散文就是写景状物类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的散文。
2、以课文为基点看写景散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朱自清的《春》,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分别描述了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
总的来说,这些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
写景类散文阅读答题思路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写景散文的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1、概括文中的xx景物有什么特点1)抓关键词,根据画面捕捉景物特征。
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偷偷”“钻”字,想象小草生长的画面,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联系上下文,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2、写景散文中常用的主要手法:1)托物言志、借物言志;2)寓情于景,景中的“神”便是作者的情;3)虚实相生,借联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3、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修辞手法+词语表现的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
如:《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一、概念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二、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三、常见的写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引用、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象征、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渲染、对比、铺垫(伏笔)、欲扬先抑等4、谋篇布局:线索、过渡、照应等四、阅读鉴赏的步骤1 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1)标节数(2)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2 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物)的特征(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柴达木看山马卡丹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
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
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
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
“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
学科:语文专题: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1: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课后练习一及详解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A 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 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 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写景抒情散文之阅读指导作者:阮金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0期河北遵化市第二中学(064200)阮金生[摘要]文章指出,在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学生可以采用“读赏悟体”相结合的“四步阅读法”,这样便不会漫无目的地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读;赏;悟;体[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19-02写景抒情散文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类散文,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中学生在阅读这类散文时,不是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就是不了解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路径,无章可循。
笔者认为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采用“四步阅读法”比较适合,即“读—赏—悟—体”四步。
一、读首先,要通读全文,读熟读透。
学生刚开始读时不需要多有感情,因为他们此时还不知道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情,所以只需读通全文,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景就可以了,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读一遍不知道写了什么景那就再读,文章就是用来读的,读熟了才会品。
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第一遍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第二遍细读,画出精彩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第三遍,大声读,把画出来的好句好段大声读出来,加深印象。
这样学生便基本掌握了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从而为下面的赏做准备。
二、赏“赏”即赏析精彩词语或段落。
在日常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笔者常常会遇到学生不知道哪些语句值得赏析,从什么角度去赏析的情况。
可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的主题,从以下几方面去赏析写景抒情散文:1.赏析作品中有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动词的语段,并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如在教学朱自清《春》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出了“小草偷偷地……草软绵绵的”这一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这句中的‘钻’这个动词用得传神,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通过‘钻’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语准确的特点;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特点;‘软绵绵的’写出了小草的可爱。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一)、散文常识概念: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状物散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状物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写景抒情类散文呢,就像是作者给咱画了一幅画,然后在旁边还写了自己的小心情。
咱得先把这篇文章通读一遍,就像逛街一样,先把整个街道大概走一遍,知道都有啥。
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呀,是高山大海呢,还是小桥流水。
然后感受一下整体的氛围,是欢快的像小鸟在唱歌,还是有点忧伤的像秋天的落叶。
二、抓住写景的特点。
这写景啊,就跟人一样,每个景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说写山,有的山是高耸入云的,像个巨人;有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像波浪一样。
作者会用好多词来描绘这些特点呢。
咱得像寻宝一样把这些词找出来,像什么“巍峨”“秀丽”“静谧”之类的。
这些词就是打开景的秘密的钥匙,能让咱看到作者眼中独特的景色。
三、体会抒情的方式。
作者写景可不是光为了写景哦,那是要抒发感情的。
这抒情的方式就很有趣啦。
有的作者很直白,就像小朋友说“我好开心呀”一样,直接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像“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还有的作者很含蓄呢,他把感情藏在景里,就像把小礼物藏在大盒子里。
咱得从他描写的景里去感受,比如说写落叶,可能就是在表达一种时光流逝的伤感。
四、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景和情可是一对好伙伴呢。
有时候景是情的导火索,看到美丽的花就高兴,看到破败的房子就难过。
有时候情又给景染上了颜色,心情好的时候看啥都美,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灰蒙蒙的。
咱要搞清楚作者是怎么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这样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啦。
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就像一杯香甜的奶茶,得慢慢品。
作者会用很多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排比啥的。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玉盘”这就是比喻,让月亮变得更形象了。
拟人呢,“柳树姑娘在风中跳舞”,柳树一下子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排比就更厉害了,“我喜欢春天的花,喜欢夏天的雨,喜欢秋天的风,喜欢冬天的雪”,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增强感情。
咱要把这些语言的妙处找出来,就像发现了宝藏里的珍珠一样。
学科:语文专题: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1:溪流贾平凹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品析语言: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策略
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主题和情感:写景抒情类散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理解主题和情感是阅读这类散文的关键。
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
分析景物描绘手法:写景抒情类散文中,作者往往会运用各种描绘手法来展现景物之美。
要特别注意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感官描写、表现手法等,这些都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寻找抒情线索:这类散文往往通过一定的抒情线索来展开情感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这些线索,并理解它们如何与景物描绘相互交织,以构建完整的情感表达。
注意语言表达: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表达往往优美、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注意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结合背景知识: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了解作者的背景知识和写作风格,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情境,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反复阅读与思考:对于写景抒情类散文,需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文章的美。
遵循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高中写景抒情类散文,更好地领略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