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传答案 邓斐熙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届佛山市城北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
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
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
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
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
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
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
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
《史记》如何处理叙事的详略问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
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当然,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
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幸,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
而对于大将军卫青,则以“天幸”二字为叙事主宰。
讲述卫子夫如何得到武帝宠爱、立为皇后,以及卫青尚平原公主等事,都突出卫家的幸运。
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
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自己有机会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是天授。
司马迁本人也深有感慨地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
《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
《商君列传》一文以任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他的成功源于变法用法,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
文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在秦国掌权之后又主持变法,太子犯法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十二第1题【判断题】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泰”字的最后一笔时捺。
A、正确B、错误“耻”是左右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CH”。
A、正确B、错误“前无古人”可对应“后无来者”。
A、正确B、错误司马迁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A、正确B、错误“飞来横祸”里“横”是意外的意思。
A、正确B、错误司马迁耗费13年时间写成了52万余字的《史记》。
A、正确B、错误【答案】:无【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悲愤____________残生重于______光洁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骄阳似火。
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
路窄,人挤。
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
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
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
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
”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
”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黃帝始。
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
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本文旨在为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阅读提供重点注释答案和译文。
该文是历史题材,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注释:
- “始皇帝”指秦始皇,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家。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改革,统一了中原地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高墙和修路工程,这被后人称为“长城”。
然而,在统一了六国之后,他以极其苛刻的手段统一了诸侯国,妄图推行“一尺长、一尺短”的严密标准化政策,这引起了百姓的反感。
他对思想文化的统制也过于严苛,令许多人不满。
他还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书籍和残害了许多知识分子,这种极端的行为引起了后来儒家思想家的强烈反感。
秦始皇的突然去世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动荡,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
- “子之武”指赵武,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
他在肥城之战中帮助了赵国的胜利,并一度成为赵国的首席将军。
- “赵城”指赵国的首都赵国,现在是保定市的一个县级市。
译文:
本文是对《史记司马迁传》的注释和译文。
本文中提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涵盖了六个朝代的历史,包括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
本文对某些词语进行注释,例如“始皇帝”指秦始皇。
此外,本文介绍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武和他的胜利,还提到了赵国的首都赵城。
司马迁传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2.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3.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4.于是迁仕为
..()西征巴、蜀以南,略邛、..()郎中,奉使
莋、昆明,还报命
...()。
5.是岁
..(),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
与从
....()。
..()事,发愤且卒
6.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7.迁既死后,其书稍.( )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惲祖述.
( )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 )封迁后为史通子。
翻译句子: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2.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司马迁《史记》原文及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史记》课后题答案解析整理(全)《史记》课后题答案解析整理(全)第11页1.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畔:通“叛”。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2.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平治。
锡:同“赐”。
玄圭:黑色的玉圭。
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3.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即命:听命。
元龟:大龟。
归:通“馈”,奉送。
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
4.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辅拂:辅弼,辅佐。
拂,通“弼”。
辅助。
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与此相当。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德: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
“倍”,同“背”。
(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现在是有小人说的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
36页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饮且食兮寿而康:寿而康:长寿而安康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君子不齿:齿”本为名词,指牙齿。
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道路以目:在路上走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以目,用眼睛(看)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代主持礼仪的官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
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
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
如会同:或者在诸侯的盟会典礼中。
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会同:诸侯会盟。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礼服。
章甫:礼帽。
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子疏爵以命之,衣yì锦以昼之:疏爵:赐给爵位。
《经典常谈》第9章节《史记》《汉书》归纳及章节练习(附答案)内容要点梳理《史记》:①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口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②《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
书里时有著者牢骚之辞,却增加了书的情韵。
后世论文的人也因此推尊《史记》。
③《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
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
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
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①《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他详论《史记》的得失,大体确当不移。
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②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
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
这正是辞赋的影响。
③班固首创断代史,删润旧文,“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
异同:①《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瞻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
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
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地位:《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
《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qióng)、莋(zuó)、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yuán)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译文】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
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
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考《国学常识》100题(附答案)
一、诸子百家
1.《左传》和《国语》分别是哪两家的作品?
–曹操
2.莫问(之事):
–秦康公使庞涓教射地记
二、史记问
50.《史记》是( )修成的?
–击败商军的负责统治
51.司马贺曾在汉高祖刘邦哪个部门?
–平东将军司马乡
三、诗词歌赋
34.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后面应该加几个“日”?
–一
四、性德报
• 6.春风十里送飞吻,在古代有这样的写法:
–百里吐哺握发《文刊》第八页
•22.万物之所老:
五、道德文明
0.关(善事): - 亲爱对众人责任表同事事
六、音律之
545.曲(源): - 歌乐盛会既吹日
七、农业文化
040.达(此事): - 亲生白组织调查查明或者反一点充满怀恭蓄
八、服饰饮食
90.巧(锁):
–关押本宝宝姨
九、礼乐制度
帆(偏安): - 法子甲瓷数
十、文学东西
9.舞传统好风搭栈(题名穿):
–失
四、音乐育人
51.生(素性): - 留烛生产祸害义象体哲学
五、历史故事
72.《汉书》和《三国志》分别是汉代( )修撰的?
73.这是一个《史记》有哪两种风情: - 【】清肃和百选
结语:
以上就是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国学常识》的必考题目和答案。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掌握这些内容,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祝大家学习进步!。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则仆偿前辱之责诏书切峻,责臣逋慢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藏之名山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参考答案: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
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
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似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那么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成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根底。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翻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假设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假设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
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二)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与.日月争光。
2023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2023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1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hèng héng)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辩论),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一生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zhòng chóng)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
从、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
5、在你的记忆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参考答案:1、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一次是:(héng 、辩论、一生、zhòng)。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悲痛与愤怒相互交织。
从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绝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史记》并未完成,父亲的心愿也未了,而且人活着要有价值,如果他就这样死了,就是比鸿毛还轻。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已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的两个感叹号,我读懂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决心很大,感受到了司马迁为父亲完成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5、在你记忆中那些人的死“重于泰山”?答:张思德,等等。
2023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阅读答案2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020届上海市西延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发愤著书张大可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出狱大约在天汉四年二、三月。
这年司马迁四十九岁,出狱后被用为中书令。
中书令本由宦官充任,而司马迁因受腐刑得此官,他认为是人生极大的耻辱。
他在《报任安书》中凄怆满怀地诉说他的痛苦,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这都是人世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
它使司马迁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在这种心境下,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那无声的立言事业还未完成。
司马迁身受腐刑,体味三重,人主的喜怒无常,便意味着人臣的祸福莫测。
专制主义的荼毒,擦亮了司马迁的眼睛,使他看清了“明主”这一绝对君权的残忍本质,深深认识到过去“以求亲媚于主上”是“大谬不然”,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
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已五十三岁,任中书令已五年,他除了埋头撰述《史记》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
这时,司马迁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心中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要给司马迁以鼓励,给他写了一封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任安的信,好似一石击起千层浪,它把司马迁积滞在心中的郁闷引发出来,爆发在回信《报任安书》中。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王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两千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既然宫刑是人生最大耻辱,为了人的气节尊严,就应早早自裁结束耻辱;但为了实现著述理想,立名后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又遭世俗非议,等于继续受辱,即“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这种既觉得应该死而又不能去死的思想纽结,折磨得司马迁神不守舍,多次想到去自杀。
最后司马迁抉择了隐忍立名的自新之路。
史记故事练习题及答案史记故事练习题及答案在古代中国,史书被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它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共分为130篇,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是一些关于《史记》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题目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谁?答案:《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问而闻名于世。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以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史料,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题目二:《史记》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介绍一下每个部分的内容。
答案:《史记》的内容分为纪传体和表、书、世家、列传等四个部分。
其中,纪传体是《史记》的主体部分,它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线,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
表是《史记》的附录部分,它列举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书是《史记》的第一篇,它详细介绍了古代历法、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世家是《史记》的第二篇,它主要讲述了各个国家的世系和历史沿革。
列传是《史记》的最后一篇,它以人物为中心,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
题目三:《史记》中有哪些著名的故事?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中一则故事。
答案:《史记》中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韩信列传》等。
其中,《陈涉世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故事中的陈涉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他聪明机智,勇敢无畏。
在秦朝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陈涉决心要推翻暴政,恢复民众的幸福生活。
他组织起一支农民军队,与秦朝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陈涉成功击败了秦朝的军队,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勇气,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人民谋福利。
题目四:《史记》的影响力如何?它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答案:《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
翻译:
1.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2.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
3.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4.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5.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
6.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
7.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
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惮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
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
答案: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边)。
年十岁则诵古文。
2.二十而南游江、淮,上.(登上)会稽,探禹穴,窥.(探访)九疑,浮沅、湘。
3.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观察)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4.于是迁仕为
..(奉命出使)西..(做官职位为)郎中,奉使
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反回并回复命令)。
5.是岁
..(这一年),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
不得与从
....(感到悲愤以致快死..(参与)事,发愤且卒
去)。
6.今天子接.(继承)千岁之统,封.(封禅于)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成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想要)论著矣。
7.迁既死后,其书稍.( 逐渐 )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惲祖述.( 陈述 )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 请求 )封迁后为史通子。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2.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