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7
安阳市龙安高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0年7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脊髓.(suǐ) 鞭笞.(chī) 留言簿.(bù) 前仆.后继(fù)
B.瞥.见(piē) 女佣.(yōng) 黑魆.魆(xū) 呼天抢.地(qiāng)
C.絮聒.(guō) 潜.伏(qián) 白炽.灯(zhì) 铮.铮铁骨(zhēng)
D.咀嚼.(jué) 狡黠.(jié) 伏龙观.(guàn)情不自禁.(jīn)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②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传达作者的心灵之声,映现作者的人格、修养、抱负,因此作家思想境界的高低决定了散文的高低。
③没有沾染上“大人气”的小孩子,由于阅历浅,不谙世事,他们从实用的角度去看事物,喜欢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这样就往往能在成年人忽视的东西上发现美。
A.反应品位不仅/而且B.反应品味不是/而是
C.反映品位
不是/而是D.反映品味不仅/而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九位文艺女神中,最动人、最有魅力的是诗神缪斯;在令人眼花缭乱
....的文学星空中,最明亮、最璀璨夺目的是诗的星座。
B.写妈妈的诗不计其数
....,但江非的《妈妈》依然能给我们强烈的情绪冲击,其别具一格之处就是以城市化的视野写农村。
C.我们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了一座灰色的小楼,在清静的、鳞次栉比
....的街道上,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
D.虽然埃菲尔铁塔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
....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当代中国,不仅电子通讯可以将我们时刻联系在一起,而且没有战乱将我们分隔千里,我们怎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所蕴藏的强烈情感?
C.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近些年网络普及迅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除夕夜在网络上看春晚。但专家提醒,长时间盯着荧屏上闪烁的图像,容易诱发近视、角膜炎等病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情”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但似乎散文的“情”显得更为真挚、执著和自然。可以说,“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散文的“情”,或深或浅,或隐或显:不管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说理,字里行间都灌注了作者的主观意绪,渗透着一些感情因子。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清代小说家刘鹗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由此可见“情”之于包括散文在内的各类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散文似乎也是作家格外愿意安放自己的情思,无遮拦地袒露心迹的文体。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情趣。阅读一篇散文,仿佛走进了一扇敞开的门扉,可以看到作家心的跳动,感受他心灵搏动,倾听他诉说衷肠。
散文不可无病呻吟,作者所抒之情,必须是真诚而发自肺腑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不可能打动人。然而,散文之“情”的抒发,除了情真、情浓以外,还要有思想和理性的支撑。在一定意义上,思想其实是理性化了的情感。要是缺乏理性的调节和约束,情感(抒情)就很容易流于空泛。在散文中,情与理是相互依托的:朦胧的情感会由于理性的参与而得到深化和升华,潜在的理性又因为情感的浸润而变得充实;更重要的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情感有可能突破个人情感的局限性,而与时代精神相通汇。
中国现代散文的很多作品里,情与理往往是相映成趣、相映生辉的。女作家石评梅坦言:“深刻的情感是受过长久的理智的熏陶的,是由深谷底潜流中一滴一滴渗透出来的。”这可以说是对情与理的辩证关系的透辟表述。从散文创作的实际情形来看,理性加入的过程是对情感进行回咪、反省和再体验、再认识的过程。作者对情感体味长久之后,再借助精深的笔触传达出来,读者感受到的情感既有清醇、浓郁的芳香,又有理性的清澈光辉。
当然,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还有不少理胜亍情,或者说总体上偏重于理性的散文作品。这类散文往往以阐述哲理为主,抒写作者对人生或大自然的独特感悟,或是对世事的悉心观察和深刻理解,从而给人以启迪。不过,在散文中阐述哲理,如果没有情的渗透,便容易流于空疏和干涩。
(节选自《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5.对散文的“情”的理解,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散文,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一些感情因子。
B.散文是作家最愿意安放自己情思,无遮拦地袒露心迹的文体。
C.散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之一,就是散文离不开“情”。
D.一篇散文即使情感不够真挚,但只要有思想和理性的支撑,也能打动读者。
6.关于散文“情”与“理”的关系,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理性的指引下,情感就有可能突破个人情感的局限性,与时代精神相通汇。
B.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就是理性化了的情感,“情”与“理”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C.散文的创作过程实际就是对情感进行回味、反省和再体验、再认识的过程。
D.在散文中阐述哲理,如果没有情的渗透,就容易流于空疏和干涩。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了解一位作家的个性和情趣,可以读读他的散文作品。
B.判断一篇散文佳作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是否情理兼备。
C.偏重于理性的散文作品,只要能阐述哲理、给人以启迪,即使没有情的渗透,也一定能成为散文中的佳作。D.创作散文时,作家往往会用理性对情感加以长久的体味,然后再以精深的语言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注】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相如见.而说之图穷而匕首见.
C.相如与俱之.临邛吾欲之.南海,何如?
D.临邛令缪为.恭敬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买田宅,为富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 .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