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岑溪市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岑溪市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岑溪市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办发〔20XX〕23 号)和《中共梧州市委办公室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梧州市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梧办发〔20XX〕11号)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部分地区非户籍居民数量大幅增加、社会融入问题凸显,农村“三留守”群体持续扩大,村庄空心化现象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多元化利益主体的服务需求;村民自治机制和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对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衔接互动,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农民幸福安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目标,完善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机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纽带,构建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和保障好农村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合法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权益。

党政主导,多元参与。落实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引导、资源投入等职责,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自治组织基础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统筹城乡,有序推进。坚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注重乡土风情、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加强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梯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创新实践,依法治理。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坚持和发展农村社会治理有效方式,既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又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化、法治化。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镇为主,科学规划,推进资金整合、资源共享、项目集中,大力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协调推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配套衔接。

(三)工作目标

20XX年,选择在三堡镇三堡社区、水汶镇水汶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点。在探索建设示范点经验的基础上,各镇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区分城中村、城郊村和农村居民集中移居点,村民自治基础和集体经济较发达的建制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和林区,外来人口集中的建制村,人口流出较多的建制村,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建制村等6 种类型,每年选择辖区内一定数量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到2020 年,

确保全市30%以上的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村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目标。初步建立起市、镇、农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得到普遍开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更加健全,社区自治功能有效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牵头、村居民广泛参与,不改变村民自治机制,不增加农村基层管理层级。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镇、村党组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驻村单位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能;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划分网格,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网格员。推进农村社区协商,依托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载体,建立民情恳谈、决策听证、结果评议等对话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社区协商;探索村民小组协商和管理、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的协商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在农村社区协商中的积极作用。

(二)促进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1.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非本村户籍居民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和享有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吸纳非户籍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协商,建立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协调议事机制。在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探索通过分担筹资筹劳、投资集体经济等方式,引导非户籍居民更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机制,采取会议表决、代表议事、远程咨询等决策方式,维护外出务工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农村社区的权利。

2.建立各类人员支持农村社区发展机制。坚持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挂职、任职、驻点、包村、包户制度。建立健全“两代表一委员”联系农村居民、支持农村社区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积极协同帮扶单位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谋发展、破难题。鼓励和支持驻村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吸引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务工经商人员和退休回乡人员投身农村社区建设。

3.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支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到农村社区开展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农村社区服务事业,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

(三)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化建设。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和回应不同利益主体的关切和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创新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荐工作,建立覆盖农村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好社区禁毒、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区警务、警务辅助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引导农村居民依法反映诉求、解决矛盾纠纷。

(四)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整合利用村级组织

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科学设置服务项目和内容,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市、镇、村、组四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村社区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推行“一站式”为民服务代理制。做好农村社区扶贫、社会救助、养老、助残服务,有条件的要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帮助社区居民高效便捷享受到城乡居民相关社会保险待遇。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关爱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和养老服务,培育青年志愿组织和妇女互助组织,加强农村社区居民劳务人员信息动态统计工作,建立农村社区“三留守”和外出劳务人员动态信息库,扩大呼叫终端、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动员和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开展重点面向特殊群体、困难群体、“三留守”人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农村居民、各类基层组织和驻村单位参与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搭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特点和居民需求,分类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社区志愿者服务作用。完善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兴办养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各类社会事业。

(六)增进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和谐社区、五好家庭、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农村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对农村社区居民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厉行节约、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大力开展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色文化活动,培养乡土文化人才,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和发展乡贤文化。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团体到农村开展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建设集“宣传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法制科教普及”为一体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强化农村居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良好风气。发动农村居民和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绿化管护行动。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供电、供排水、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地名标志、通信网络等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行、管护和综合利用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促进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解决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随意抛弃和焚烧等脏乱差问题。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条件。积极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区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村落文化工程建设相结合,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四、组织实施

(一)实施时间

20XX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

20XX 年至2020 年,每年选择辖区内一定数量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到2018 年农村社区建设覆盖全市20%以上的建制村。到2020 年,确保全市30%以上的建制村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XX 年1 月1 日至3 月31 日)。

市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有市示范点建设的镇要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村成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小组,各镇、村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XX 年4 月1 日至6 月30 日)。

广泛宣传国家和自治区、梧州市和我市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的意见,宣传农村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使农村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家喻户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村民踊跃参与的氛围。要制定农村社区服务和建设宣传计划,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加强引导。各村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村民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认真试点(20XX 年7 月1 日至2020年10 月31 日)。

各镇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试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督导检查,必要时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试点期间要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每个季度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每年11 月底前将本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和年终总结报送市民政局。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推广(2020 年11 月1 日至2020年12 月31 日)。

试点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估,总结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总结会,为下一步全面推广积累好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要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各有关单位协同推进,各镇具体实施、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督导,适时组织专项督查,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二)坚持分类施策。原则上实行“一村一社区”,建制村规模过大或者居住分散的,可以在村民小组或者自然村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活动。各镇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和农村居民集中移居点,要探索借鉴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的有效经验,逐步实现与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相衔接。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可根据自身条件,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外来人口集中的农村社区要重点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向非户籍居民覆盖,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社区。人口流出较多的农村社区要加强对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社会救助和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村民自治基础和集体经济较好的村,要积极发展社区公益事业,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着力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要切实增强农村社区的自治功能和发展能力。

(三)加强政策扶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确保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拓宽农村社区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利用好村集体经济收入、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农村居民活动场所建设需要,按规定合理安排农村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推进政府部门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加大福彩、体彩公益金对农村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和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价格优惠政策,村民委员会服务设施用电以及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电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以市为单位设立财政资金、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四)强化人才支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及时吸纳农村优秀分子入党,加大发展农村青年党员力度。鼓励和支持退伍军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社区工作,探索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到农村服务,不断提升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和服务农村居民的能力。

(五)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社区建设督查考评机制,研究制定农村社区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党委政府评价、第三方评估、社会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

门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查,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