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4.00 KB
- 文档页数:21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目录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抛石挤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填砂挤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换砂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抛石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现浇混凝土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浆砌石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袋装砂井.....................................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塑料排水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水下基床抛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水下基床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散抛物护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散抛石压载软体排护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1篇水运工程质量检验统一规定1.1 总则1.1.0.1为统一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技术要求,加强水运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1.0.2本标准适用于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修造船厂水工工程等水运工程质量的检验。
1.1.0.3 水运工程建设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1.0.4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术语1.2.0.1建设项目按照同一个总体设计进行建设,全部建成后才能发挥所需综合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基本建设单位。
1.2.0.2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具有独立设计文件,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效益的工程。
1.2.0.3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一般指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建成后能够发挥设计使用功能的工程。
1.2.0.4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一般指构成工程结构的主要组成部位。
1.2.0.5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一般指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或工种。
1.2.0.6工程质量反映工程施工过程或实体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1.2.0.7 质量验收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的活动。
1.2.0.8进场验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的活动。
1.2.0.9检验批按同一生产条件或按规定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1.2.0.10 检验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1.2.0.11见证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现场监督施工单位某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航道整治工程是指对航道进行疏浚、疏浚淤、疏浚悬浮物等工作,旨在确保航道的畅通和安全。
本文档旨在制定航道整治工程的技术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
2. 术语和定义•航道:指供船只行驶的水域通道。
•疏浚:指对航道中的淤泥、泥沙等杂质进行清理、使航道保持适当深度。
•疏浚淤:指对因淤积导致航道深度不足的区域进行清理。
•疏浚悬浮物:指从水中清除浮游物、漂浮物等。
•工程量计算:指根据航道的参数和要求,计算疏浚、疏浚淤和疏浚悬浮物的工程量。
3. 技术要求3.1 航道疏浚3.1.1 疏浚深度根据船只的吃水深度和航道的设计要求,确定疏浚深度。
深水航道的疏浚深度应保持在设计水深的范围内,浅水航道的疏浚深度应保持在设计水深下方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船只的通行能力。
3.1.2 疏浚方法可采用机械疏浚、爆破疏浚等方法进行疏浚。
具体方法应根据航道的条件和疏浚深度来确定,保证疏浚工作的效果和安全。
3.1.3 疏浚设备选择适合的疏浚设备,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吸泥船等。
设备要求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能够满足疏浚作业的要求。
3.2 航道疏浚淤3.2.1 疏浚淤区域根据航道的变浅程度和淤积的情况,确定需要疏浚淤的区域。
重点淤积区域应优先考虑进行疏浚淤工作。
3.2.2 清淤方法采用挖掘机、水泥搅拌车等设备进行清淤工作,将淤泥等杂质从航道中清理出来。
3.2.3 清淤量计算根据航道清淤的要求和清淤深度,计算清淤的工程量。
根据清淤量,确定疏浚淤工作的时间和工期。
3.3 航道疏浚悬浮物3.3.1 疏浚悬浮物区域根据航道的情况,确定需要清理悬浮物的区域。
优先考虑清理影响航道通行能力和安全的悬浮物。
3.3.2 清理方法采用清理船、清理船具等设备进行清理工作。
清理方法应具有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特点。
3.3.3 清理量计算根据航道清理悬浮物的要求和清理深度,计算清理悬浮物的工程量。
根据清理量,确定清理工作的时间和工期。
4. 质量检查与验收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提纲:1. 航道整治工程概述2. 施工工艺分析3. 质量控制措施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成功案例分析一、航道整治工程概述航道整治工程是指对河道、港口等水域进行整治,以提高航运安全、便利航行为目标的一项工程。
根据不同的目的,航道整治工程可分为治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加深疏浚、拓宽航道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航道整治工程,都需要经过认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水域安全。
二、施工工艺分析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勘探、机械化建设等多个环节。
其中,测量和勘探是整个工程的前期工作,它们能够提供精确的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
机械化建设则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打桩、挖沙、浇筑混凝土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航行安全。
三、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航道整治工程的质量和水域安全,必须采取严谨的质量控制措施。
具体措施有:1. 严格执行设计和施工图纸;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安全;3. 注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4. 严格执行材料质量标准,防止使用劣质材料;5. 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测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材料运输和堆场管理不规范、施工周期延长等。
这些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和水域安全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方法有:1. 加强管理,规范工人操作;2. 对材料、设备等进行全过程监控;3. 优化施工方案,充分利用机械化建设来提高效率;4. 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五、成功案例分析1. 上海港口主航道整治工程上海港口主航道整治工程是上海市政府最大力度的重点治理项目,也是全国重点水运项目之一。
其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建设技术,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交通部关于发布《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14-2004)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4.26•【文号】交水发[2004]207号•【施行日期】2004.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部关于发布《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14-2004)的通知(交水发[2004]2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有关企事业单位:由我部组织长江航道局等单位制定的《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业经审查通过,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TJ314-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的第2.1.1条、第2.2.2条、第2.2.3条、第2.2.4条、第2.3.2条、第2.3.3条、第2.3.4条、第2.3.5条、第3.1.1条、第3.1.2条、第3.1.3条、第3.2.1条、第3.2.2条、第3.2.3条、第3.9.1条、第3.9.2条、第3.10.2条、第3.13.2条、第3.15.2条、第3.20.1条、第3.20.2条、第3.21.1条、第3.21.5条、第3.41.2条、第3.41.3条、第3.41.4条、第3.46.2条、第3.47.3条、第4.1.1条、第4.1.2条、第4.2.1条、第4.2.2条、第4.2.3条、第4.3.1条、第4.3.2条和第4.4.1条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与建设部建标[2002]273号文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具有同等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00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航道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航道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范航道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保证航道工程安全有效运行,根据《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航道工程验收活动。
本办法所称航道工程包括航道整治、航道疏浚和航运枢纽、过船建筑物等航道设施及其他航道附属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
第三条[验收规定]航道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第四条 [工作原则]航道工程竣(交)工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客观、规范。
第五条[验收阶段]航道工程验收原则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枢纽和通航建筑物工程,可增加阶段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指航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验收。
交工验收是指对航道单位工程或施工合同的验收。
阶段验收指当枢纽和通航建筑物工程建设进行达到一定关键阶段(如基础处理完毕、截流、水库蓄水、机组启动、输水工程通水、试通航等),为便于后续工程开展而进行的阶段性的验收。
1第六条 [验收管理]航道工程竣(交)工验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交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负责。
阶段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负责。
交通部统一管理全国航道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交通部负责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或核准以及交通部批准初步设计的航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的航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设区的市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航道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以上负责航道竣工验收的部门统称为竣工验收部门。
第二章阶段验收第七条 [验收依据]枢纽和通航建筑屋工程阶段验收应依据国家、交通部有关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工程施工合同文件、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第八条 [验收条件]阶段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一)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二)已完工程满足阶段验收各项技术、规程等要求;(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第九条[验收组织与程序]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技术和专项规程要求,组成验收委员会,并邀请有关单位代表进行阶段验收。
航道整治工程水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目录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2)1、一般规定 (2)2、抛石挤淤 (2)3、填砂挤淤 (2)4、换砂基础 (2)5、抛石基础 (3)6、现浇混凝土基础 (3)7、浆砌石基础 (4)8、袋装砂井 (4)9、塑料排水板 (4)10、水下基床抛石 (4)11、水下基床整平 (4)二、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 (5)1、一般规定 (5)2、散抛物护底 (5)3、散抛石压载软体排护底 (5)4、系结压载软体排护底 (6)5、铺石压载软体排护滩 (7)6、系结压载软体排护滩 (8)7、水下抛充填袋护脚 (8)8、水下抛石护脚 (9)9、水下抛石笼护脚 (9)10、铰链排制作与铺设 (10)三、坝体填筑工程 (12)1、一般规定 (12)2、充填袋坝体 (12)3、块石抛筑坝体 (13)4、石笼抛筑坝体 (13)5、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 (14)四、垫层与倒滤层工程 (15)1、一般规定 (15)2、砂石垫层 (15)3、土工织物垫层 (15)4、砂石倒滤层 (16)五、爆破开挖与炸礁工程 (18)1、一般规定 (18)2、陆上爆破及开挖 (18)3、水下爆破及清渣 (18)4、弃渣 (19)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一般规定1.1 换砂基础、抛石基础、塑料排水板、水下基床抛石和水下基床整平等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宜按施工段划分;现浇混凝土基础和浆砌石基础等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宜按结构段或施工段划分。
2、抛石挤淤2.1 主要检验项目抛石挤淤的范围、厚度和抛石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2 一般检验项目2.2.1 抛石挤淤所用石料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并观察检查。
2.2.2 抛石挤淤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1 主要检验项目挤淤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查。
检验方法:检查观测资料、现场抽查。
3.2 一般检验项目3.2.1 填砂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抽样检查,每 5000m3 抽 1 组样,且每个取砂点不少于 1 组,每个分项工程不少于 3 组。
3.2.2 填砂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挤淤砂埂应稳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2.3 填砂挤淤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 9.5.3.4 的规定。
4.1 换砂基础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4.4.2 节的有关规定。
5.1 主要检验项目石料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检验资料并观察检查,必要时监理单位抽样试验。
5.2 一般检验项目5.2.1 抛石前应复测基槽尺寸,复核河床底质,检查软体排。
槽底标高和河床底质应满足设计要求,软体排排体不得有破损,回淤厚度不得大于 2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资料并观察检查,必要时监理单位抽查检查或潜水检查。
5.2.2 抛石基础的范围不得小于设计范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资料并观察检查,必要时监理单位抽查检查或潜水检查。
5.2.3 抛石基础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现浇混凝土基础6.1 主要检验项目6.1.1 现浇混凝土基础的主要检验项目应符合第 2.1.1 节和第 2.1.4 节的主要检验项目条文的有关规定。
6.2一般检验项目6.2.1 现浇混凝土基础的一般检验项目应符合第 2.1.1 节和第 2.1.4 节的一般检验项目条文的有关规定。
6.2.2 现浇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7.1 浆砌石基础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2.7.4 节的有关规定。
8、袋装砂井8.1 装砂井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2.3.3 节的有关规定。
9、塑料排水板9.1 塑料排水板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2.3.4 节的有关规定。
10、水下基床抛石10.1 水下基床抛石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4.4.4 节的有关规定。
11、水下基床整平11.1 水下基床整平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 4.4.7 节的有关规定。
二、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1、一般规定1.1 护底、护滩与护脚工程中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宜按施工段划分,每段的长度宜为200~500m。
1.2 水下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并应探明河床底质情况。
1.3 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239)的有关规定,其外观应无破损和污染。
1.4 整治建筑物所用石材的规格和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在设计未提出石质风化控制要求时,不得劣于弱风化。
1.5 土工织物和以土工织物为主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运输、保存和施工过程中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239)的有关规定采取防老化措施。
2、散抛物护底2.1 一般检验项目2.1.1 充填袋、块石和石笼等散抛物的种类、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1.2 散抛范围、数量和密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3、散抛石压载软体排护底3.1 主要检验项目3.1.1 石料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岩石强度,每一料源检验不少于 1 次;对石料规格抽样检验不少于 3 次。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检验报告和现场称量记录并观察检查。
3.1.2 软体排所用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质量、拼接形式及缝合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239)的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每 10000m2 抽检 1 次,每批次不足 10000m2 的抽验1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按规定抽样平行检验,且不少于 1 次。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试验报告并观察检查。
3.1.3 软体排的铺设方向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3.2 一般检验项目3.2.1 缝制软体排用的土工织物不得破损。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2.2 复合土工织物的无纺布与基布应复合良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2.3 软体排铺设前应清除铺设范围内的障碍物。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扫床资料并观察检查。
3.2.4 软体排铺设过程中不得产生皱折和漂移。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3.2.5 压载抛石范围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排体不得外露。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3.2.6 散抛石压载软体排缝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2.7 散抛石压载软体排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0mm。
4、系结压载软体排护底4.1 主要检验项目4.1.1 软体排所用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质量、拼接形式、缝合强度和切割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239)的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每 10000m2 抽检 1 次,每批次不足 10000m2 的抽验1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按规定抽样平行检验,且不少于 1 次。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试验报告并观察检查。
4.1.2 加筋条和系结条的布置数量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4.1.3 砂肋软体排的灌装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每 1000~5000m3 进行 1 组抽样检查;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平行检验,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 5%,且不少于 1 次。
检验方法:检查抽样试验报告并观察检查。
4.1.4 软体排系压混凝土块的强度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第 9.4.3 节的有关规定。
4.1.5 软体排铺设方向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4.2 一般检验项目4.2.1 软体排铺设前应清除铺设范围内的障碍物。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扫床资料并观察检查。
4.2.2 系结压载物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与软体排绑系牢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3 软体排铺设过程中不得产生皱折和漂移。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4.2.4 砂肋的饱满度宜控制在 75%~8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抽查 5%;监理单位旁站见证并平行检验,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 5%,且不少于 3 次。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4.2.5 系结压载软体排缝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2.6 系结压载软体排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铺石压载软体排护滩5.1 主要检验项目5.1.1 软体排的土工织物品种、规格、质量和缝制应符合第 9.6.3 节的有关规定。
5.1.2 石料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岩石强度,每一料源检验不少于 1 次;对石料规格抽样检验不少于3 次。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和现场称量记录并观察检查。
5.1.3 软体排铺设方向、范围和搭接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抽查检查。
5.2 一般检验项目5.2.1 铺石压载软体排铺设前应清除铺设范围内的障碍物。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5.2.2 铺石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5.2.3 软体排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系结压载软体排护滩6.1 主要检验项目6.1.1 软体排的土工织物品种、规格、质量和缝制应符合第 9.6.4 节的有关规定。
6.1.2 混凝土系结压载块的制作、强度、尺寸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第9.6.4 节的有关规定。
6.1.3 软体排的铺设方向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6.2 一般检验项目6.2.1 系结压载软体排铺设前应清除铺设范围内的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