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1)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2013年上学期《中外教育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事父母)、义(从兄长)、礼(孝悌在礼节上的表现)、智(明白仁与义的道理病坚持下去)、信(老老实实地区做)。
《颜氏家训》
朱子读书法:朱熹一生读书、教书,对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归纳为六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科中学: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
双元制职业教育: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简答题
1.试述孔子关于教师思想及主张。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他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而不厌;
②诲人不倦:
③温故知新;
④以身作则;
⑤爱护学生;
⑥教学相长。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2.《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纲领”指“明明德”,把人天生的善性——“明德”发扬光大;“亲民”,把个人的善转化为他人尤其是民众的善;“止于至善”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三纲领”表达了儒家以狡猾为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
“八条目”指格物(学习儒“六德”、“六行”、“六艺”之类)、致知(在格物的基础上提高,加以综合得到的最后启迪)、诚意(人的意念、动机纯正)、正心(摆脱情绪对人认识和道德活动的影响)、修身(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要求和提高自我)、齐家(完善起码的
人际关系)、治国(齐家的扩大和深化)、平天下(治国的扩大)。
3.“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循序渐进,读书时要按一定次序,前面读熟了,方可读后面的;
②熟读精思,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
③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是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细心玩索,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④切己体察,读书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必须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⑤着紧用力,时间上的抓紧和精神上振作和集中;
⑥居敬持志,“居敬”强调读书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持志”强调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而不松懈。
4.简述陶行知关于儿童“六大解放”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教育实践理论,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发展,都是具有很重要深刻的意义的。
①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在要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哪怕学生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古怪想法,仍应找出它们的可欣赏赞扬的地方,给予他们适当鼓励,以此充分保护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切忌过早地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过早地让学生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和老师,要鼓励他们敢于自己思考,自己想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让他们去探索和寻找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简单点说就是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的动手能力,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应该注重对儿童动手能力的训练,不占用他们的劳技、科学、社会实践课。
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观察是发挥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因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自己观察,并教会他们如何才能更观察地更好更仔细,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后做更好的观察。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去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灌输他们。
④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鼓励儿童清晰明确地表述出自己的思想,或者将自己心里的疑问准确表达,才能使自己顺利地在交流中更快捷地获得知识或者灵感。
⑤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接到触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轻松环境氛围,从而让孩子处于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状态中,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教师应保证孩子有适当时间、空间、材料在集体交往活动之外能够自由活动。
⑥解放他们的时间。具体到学校,就该不把学生功课表添满,不逼迫学生赶考,不和父母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学生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总而言之,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自己的时间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充分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
②古典主义;
③世俗性,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
⑤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和绅士。
6.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①婴孩期,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
②儿童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
③少年期,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青年期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以道德教育为主的青春期应以社会科学为主;
④青年期,以道德教育为主,培养善良的感情、良好的意志和判断能力,其中有宗教信仰的养成。
7.什么是传统派教育理论?
传统派教育理论是指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为代表的教育流派。
①道德教育理论
德育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②课程理论
A.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B.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C.儿童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最理想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种族发展在相应阶段上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③教学理论
A.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才越好;
B.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清晰)、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8.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见解
①教育即生活,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
②学校即社会,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科学和民主观念)来变革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雏形;以学校的改良(新人和新观念)来改造社会生活,即学校是改良社会的有效工具;
③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本身,生长时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的目标,生长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生长时面向将来而不是追溯过去的,儿童的生长既需要内在条件,也需要外部条件;
④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9.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张。
《颜氏家训》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其中,颜之推提出了儿童家庭教育应当注意的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