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育种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实验过程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激素配比、光照、温度等条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外植体:叶片、茎段等。
2. MS培养基:含有植物生长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3. 营养液:用于补充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4. 灭菌剂:如氯化汞、酒精等。
5. 灭菌器械:高压灭菌锅、无菌操作台、剪刀、镊子等。
仪器:1. 高压灭菌锅2. 灭菌操作台3. 镜头4. 移液器5. 培养箱6. 热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用70%酒精消毒30秒,再用氯化汞消毒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2. 切割外植体:用无菌剪刀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适宜大小的片段。
3. 制备培养基:将MS培养基和营养液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植物生长激素,搅拌均匀。
4. 接种: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5.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培养。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植体生长情况: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外植体能够生长出愈伤组织、芽和根。
2. 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为芽和根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芽和根的形成: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芽和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育种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地进行了植物组织培养,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接种等。
3. 学习植物器官培养的过程,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形成。
4. 观察并分析植物器官培养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实验过程中,植物激素的添加和培养条件的调控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分化起着关键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香蕉叶片、胡萝卜块根。
2. 试剂:70%乙醇、氯化汞、MS培养基、2,4-D、6-BA、蔗糖、琼脂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无菌操作:将实验材料用70%乙醇和氯化汞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接种。
2. 愈伤组织诱导:a. 将小麦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添加2,4-D和6-BA,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b. 将香蕉叶片切成小块,接种于MS培养基中,添加2,4-D和6-BA,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c. 将胡萝卜块根切成小块,接种于MS培养基中,添加2,4-D和6-BA,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3. 愈伤组织分化:a. 当愈伤组织形成后,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和芽。
b. 将分化出的芽和根接种于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4. 再生植株形成:a. 当芽和根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其移植到土壤中,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植物材料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同。
小麦种子和香蕉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而胡萝卜块根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差。
2. 愈伤组织分化:在调整培养基中激素比例后,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和芽。
小麦种子愈伤组织分化出较多的根和芽,香蕉叶片愈伤组织分化出较多的芽,而胡萝卜块根愈伤组织分化出的根和芽较少。
3. 再生植株形成:将分化出的芽和根移植到土壤中,大部分植株成功生长。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柳福智编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2007年8月前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根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培养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知识,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2007年8月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
3、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清楚、简练、整洁。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不熟悉其性能的仪器和药品之前,应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指导教师,不要随意进行实验,以免损坏仪器,浪费试剂,使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8、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应放回原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一些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
9、实验台面要擦试干净,由值日生负责安全卫生工作,包括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的开关,清除垃圾和污物,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写明通过本实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3)实验原理用文字表述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4)操作步骤简明扼要叙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5)实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
(6)问题及讨论应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实验失败,要寻找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培养基和适当的环境条件,通过外植体组织的再生和分化,培养出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生物工程和植物病理学等领域。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于成功培养健壮的植株至关重要。
首先,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之前,我们需要准备适当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包括外植体(通常是幼嫩的茎尖、根尖或叶片)、无菌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
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
其次,将外植体取出并进行消毒处理。
外植体的消毒是为了去除表面的细菌和真菌,保证培养的无菌性。
一般来说,外植体在漂洗时需要用含有盐酸或漂白粉的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经过多次漂洗,直到完全去除消毒液。
然后,将消毒后的外植体转移到含有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瓶中。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植物的增殖和分化。
在将外植体转移到培养瓶中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以避免污染。
接下来,将培养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温度和光照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因素,不同植物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光照要求。
因此,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我们需要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要求来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经常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如果发现外植体出现生长不良、污染或异常现象,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可以更换培养基或生长调节剂,调整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或进行二次消毒处理。
最后,在外植体生长并形成植株后,我们需要将其移栽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土壤或介质中。
移栽过程需要注意保持植株的无菌性和避免损伤,以确保其顺利生长和发育。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在植物繁育和生物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培养环境的复杂性和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植物组织培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植物组织并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麦芽糖、琼脂、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幼绿豆胚轴组织。
设备:平板培养器、显微镜、高压锅、移液器、无菌操作器具等。
三、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基a)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b)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放入琼脂溶液,保持沸腾10-15分钟,使琼脂充分溶解。
c)将高压锅冷却后取出,倒入洁净的培养器中,晾凉并凝固。
2.准备植物组织a)将绿豆种子浸泡于水中,待种子发芽至一定程度。
b)取出绿豆胚轴组织,用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段。
3.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a)取适量砂糖和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溶解于蒸馏水中。
b)加入适量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搅拌均匀。
4.进行组织培养a)将准备好的植物组织片段放入培养器中,倒入制备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使组织片段完全浸没其中。
b)盖上培养器盖子,用透明胶带密封,防止细菌浸入。
c)将培养器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和记录a)每天观察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记录变化。
b)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情况。
c)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如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
四、实验要点:1.所有实验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3.培养条件也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光照等。
4.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出健康的植物组织,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材料。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实验器具,避免切伤或烫伤等事故发生。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3. 能够独立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原理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3.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4.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巧5.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3. 实验法:学生动手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教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植物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3. 教学器材:黑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了解。
2. 讲解: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重点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3. 演示: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成果。
6.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植物组织培养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本教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2. 课程类型:实验课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学科:生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 植物组织培养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2. 导入新课: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讲解原理: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科学依据。
4.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拓展:总结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思考深度。
4.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实验材料与仪器1. 植物材料:选择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植物组织,如茎段、叶片等。
2. 培养基:含有植物激素、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的培养基。
3. 容器:无菌培养瓶、三角瓶等。
4. 仪器:显微镜、消毒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等。
八、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1. 准备材料:选择健康的植物组织,切割成适当大小,进行消毒处理。
2. 制备培养基:按照配方配制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中。
一、实验背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通过人工方法在特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逐渐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植物茎段、叶片、茎尖等;培养基;植物激素;消毒剂等。
2. 仪器:无菌操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移液器、解剖刀、镊子、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健康的植物茎段、叶片或茎尖,去除杂质,清洗干净。
2. 消毒:将实验材料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清洗,用消毒剂处理1-2分钟。
3. 切割材料:用解剖刀将消毒后的实验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小块。
5.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光照等条件,进行培养。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切割材料时要注意刀片的消毒和更换。
3.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调整培养条件。
4. 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要注重数据分析与讨论。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祝实验成功!六、实验拓展1. 探索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2. 尝试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难生根或珍贵植物。
3. 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七、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材料、仪器和实验步骤。
2.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
4.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八、实验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原理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以及器官形成的过程。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使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完整植株。
该实验依据以下原理: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每个植物细胞都含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2. 脱分化: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已分化的细胞可以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无定形的愈伤组织。
3. 再分化:愈伤组织在适宜的激素和营养条件下,可以分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芽等)2. MS培养基母液3. 琼脂4. 灭菌水5. 70%酒精6. 碘伏7. 无菌操作台8. 显微镜9. 灭菌锅仪器:1. 离心机2. 高压蒸汽灭菌器3. 电子天平4. 移液器5. 培养皿6. 移植针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植物外植体用70%酒精消毒30秒,然后用碘伏消毒1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制备培养基: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母液,然后用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
3. 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小块,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12小时/天。
5. 观察:定期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分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接种后3-5天,外植体表面出现白色愈伤组织。
2. 再分化: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
3. 器官形成: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出完整的植株。
六、实验讨论1. 外植体消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环节,消毒效果直接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的再生。
2. 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
T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指导书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零六年七月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目 录 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 实验三、康乃馨的离体快繁 实验四、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建立 实验五、组织培养物的继代培养
实验一 组织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一、 仪器及药品 冰箱、天平(0.0001g) 容量瓶: 1000 ml, 500 ml、250 ml、100 ml、25 ml 广口储液瓶:500 ml、250 ml、50 ml、25 ml 烧杯:1000 ml 、500 ml 、250 ml、100 ml 、50 ml 数十根玻璃搅棒、大药勺、小药勺或挖耳勺 标签纸、胶水、50%酒精、95%酒精、1 mol/L盐酸、1 mol/L NaOH 几种常用的培养基所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激素、铁盐等药品 蒸馏水 二、方法和步骤: 按照培养基配方,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植物激素分类,每一类中各种药品分别称量,如N6培养基各种母液的配制步骤如下:
大量元素母液:包括用量较大的几种化合物〈见N6培养基配方〉,按表中排列顺序,将每种药品的用量扩大10倍,分别称取,分别溶解,然后按照顺序混合在一起。如钙盐等易发生沉淀的药品不能混合,应单位定容,最后加上蒸馏水,定容至1升或500毫升。在定容时注意用蒸馏水洗净烧杯和玻璃搅棒以减少误差。定容后的溶液为大量元素母液,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 L培养基需吸取该母液l00 ml或50 ml。
微量元素母液:因用量少,为了称量精确和方便,常配成 100倍或1000倍的母液,即每种药品扩大l00倍或者l000倍。逐个溶解,混合在一起成为微量元素母液,每配1 L N6培养基需吸取该母液10 ml或者1 ml。
铁盐:在N6培养基中需要单独配制,它是由硫酸亚铁(FeSO4?7H2O)2.78 g和乙二氨四乙酸二钠(Na2-EDTA)3.73 g,分别溶解,混合后,用酒精灯加热半小时以上,冷却后定容至1 L。冰箱过夜贮藏无结晶析出,否则重新配制。每配l升N6培养基需加该铁盐母液5 ml。
有机物质:主要指氨基酸,维生素类物质。它们大都是扩大1000倍,分别称量,分别定容和储存,配制培养基时按需要的量加入。
植物激素:常用的有生长素类如:2,4-D、 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细胞分裂素类:激动素(KT)、6-苄基氨基嘌呤(6-BA)、玉米素(ZT)。配制时需要单个称量,根据需要可分别用酸、碱或酒精等不同的溶剂溶解后 ,再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的浓度,一般为每ml含 0.1-2 mg,配制培养基时按所需要的量分别加入,本实验中的2,4-D和6-BA均配成1 mg/ml的母液。
在配制吲哚乙酸(IAA)母液时,先用几滴95%酒精溶解完全后,加蒸馏水定容,否则会发生沉淀。而配制6-BA母液时,要用少量的1 mol/L NaOH溶解;而配制2,4-D时,可先用少量的95%酒精溶解。
表1 N6 朱至清(1975)培养基配方 药品名 配方量(mg/L) 母液倍数 称取量(g/L) (NH4)2SO4 大量元素 463 10× 4.63 KNO3 2 830 28.3 CaCl2·2H2O 166 1.66 MgSO4·7H2O 185 1.85 KH2PO4 400 4.0 Na2- EDTA 铁盐 37.3 100× 3.73 FeSO4·7H2O 27.8 2.78 MnSO4·4H2O 微量元素 4.0 1000× 4.0 ZnSO4·7H2O 3.8 3.8 H3BO3 1.6 1.6 KI 0.8 0.8 盐酸硫胺素(VB1) 有机物质 1 1000× 1.0 烟酸 0.5 0.5 盐酸吡哆醇(VB6) 0.5 0.5 甘氨酸 2.0 2.0
各种母液配制好后,要贴好标签,注明母液的名称,配制1 L培养基需要的吸取量、母液配制的日期,然后放入冰箱中储存。一般无机物质的母液在冰箱中可保存半年以上,有机物质的母液保存时间在半年以内,但若发现有沉淀或霉变,应立即需重新配制。
三、注意事项 1. 如药品所带结晶水不同,应进行换算。 2. 因常用的MS培养基中硝酸铵(NH4NO3)属于公安部门严格限制管理的药品,所以本实验采用N6培养基替代MS培养基。
实验二 培养基的配制 一、仪器设备及试剂 电炉 天平(0.0001 g) 高压灭菌锅 量筒:l0 ml、20 ml、100 ml、500 ml 烧杯:1000 ml、500 ml、250 ml 移液管:1 ml、2 ml、 5 ml 吸管若干、记号笔 三角瓶或试管、试管架 锡铂纸、玻璃棒 配制好的各种母液,如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有机物、生长调节剂等,个别生长调节剂要随配随用。
蒸馏水、pH试纸 蔗糖、琼脂 等 1 mol/L NaOH 溶液、1 mol/L HCl溶液 。 二、方法和步骤 1 量取所配培养基总体积的2/3体积的蒸馏水,如要配l升培养基, 先量取约700 ml体积的水。
2 根据培养基配方, 用量筒量取所需要的各种元素的母液。 物质 加入体积或重量 大量元素母液(10×) 100ml 微量元素母液(1000×) 1 ml 有机物质母液(1000×) 1 ml 铁盐母液(1000×) 10 ml 蔗糖 30 g 琼脂 8 g
吸取母液时,注意应先将几种母液按顺序排好,不要弄错以免使培养基中药品成分发生改变。在培养不同的外植体时,应加入不同的激素,如本实验中培养康乃馨侧芽或茎段时就加入1ml的1 mg/ml的6-BA;而另一个实验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中应加入2ml的1 mg/ml的2,4-D。加入一种母液后应先搅拌均匀,避免因不均而使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沉淀,琼脂可于加入蔗糖调节完pH值后再加入,此时应注意搅拌,以免琼脂或蔗糖沉淀于烧杯底而炭化。加热至沸腾片断,以使琼脂充分溶解,检查时可注意烧杯内溶液是否透明。
3 调节培养基的pH值,用pH计或pH试纸测定 培养基的pH按照培养材料的要求分别用 1 mol/L NaOH溶液、1 mol/L HCl溶液来调节所配制培养基的pH值,一般培养基的pH值约为5.8,培养的材料不同,对培养基的pH值要求也不同。
4 分装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别装在事先洗净的三角瓶,用锡铂纸封口,注明标签,然后和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的培养皿及用三角瓶装好的蒸馏水一道进行高压灭菌。
5 培养基的灭菌 一般用手提式医用高压锅来灭菌(方法略),本实验采用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6 培养基的保存 消毒过的培养基通常放在接种室或培养室中保存,一般 应在消毒后的两周内用完,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
三、注意事项 激素应在调节pH之前加入,因为有些激素是用酸或碱溶解的,在调节pH好之后加入会改变pH值。pH过酸或过碱对培养基均是不利的,会导致过软或过硬的结果,从而影响培养质量。
在本次实验中将下次实验所需的其它材料一同灭菌处理。
实验三 康乃馨的离体快繁 一、 仪器设备和试剂 超净工作台、带有吸水纸的成套的培养皿,无菌水 培养基 N6+1 mg/L 6-BA 剪刀、枪型镊子 量筒、酒精灯、滤纸、蒸馏水、小刷子 95%乙醇、70%酒精、70%酒精棉球、0.2%升汞、甲醛、高锰酸钾、来苏尔 纱布、棉塞、牛皮纸、才培纯、肥皂、酒精喷壶 植物的嫩茎、侧芽、茎尖、叶片、花、愈伤组织上的不定芽、胚状体、试管苗等
二、实验材料 康乃馨枝条 三、方法和步骤 1 外植体灭菌 取从市场上购买的康乃馨枝条,去掉大的叶片,剪取带腋芽的节结,用肥皂(洗洁精)清洗表面,再用自来水冲洗 30-60分钟,然后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用70%酒精浸没20-40秒钟(根据材料的木质化程度掌握具体的浸没时间。用0.2% 的升汞溶液浸泡10-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放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的滤纸上待用。
2 接种 先进行无菌室内消毒,用紫外灯照射30-45分钟,地面用低浓度的来苏尔溶液消毒,紫外灯关闭约20分钟后方可进去工作。
超净工作台消毒 开启无菌风开关,让无菌风吹上30-45分钟后方可工作。并用70% 的酒精棉球擦净工作台。
接种时先点燃酒精灯,镊子和剪刀都要先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用酒精灯上灼烧好冷却后的镊子、剪刀取出一个侧芽或小段茎,迅速打开三角瓶口,将材料才插入瓶内,注意材料上下端的极性,不能倒插。在酒精灯边塞回锡箔纸,用记号笔在瓶体上写明日期和材料。
3 培养条件: 25℃光照13小时/天 光强1000 Lux 4 继代培养(见下一个实验) 5 诱导生根:用低浓度的吲哚乙酸或者萘乙酸或无激素的N6培养基诱导生根 6 试管苗移栽〈参见有关其它实验〉
实验四 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建立 一、 材料和设备 超净工作台或者无菌接种室 培养基 N6+2 mg/L 2,4-D 带有吸水纸的成套的培养皿,无菌水 解剖刀、枪型镊子、刀片 无病虫的胡萝卜直根数十个 消毒剂 0.2%的升汞溶液 70%酒精、95%酒精及70%的酒精棉球 l000毫升的玻璃烧杯数个、酒精灯、火柴、记号笔、小刷子(可用一次性牙刷)
二、实验材料 新鲜胡萝卜、胡萝卜愈伤组织 三、实验步骤' 1 选择无伤、无病、形状较规则的胡萝卜,用小刷子在流动的自来水下洗刷胡萝卜,除净表面所有的泥屑。可以根据实验的时期,选用其它的实验材料。
2 将胡萝卜切成大约 40 mm厚的片段,放入100或500 ml的烧杯中,倒入消毒液,将植物材料覆盖、浸泡10-30 min。在灭菌过程中,在每个材料上做好标记,并对应地放在预接种的培养基边上。接种后在培养瓶上标明培养物名称和培养日期。
3 在超净工作台上,倒掉消毒液,用无菌水冲洗3-5次,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4 取消毒过的胡萝卜放入已灭菌的带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用无菌解剖刀从两端各切去10毫米,再将留下的胡萝卜直根切成一系列一毫米厚的横切片。取其中的一片转到另一个已灭菌的带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再将每一片切成小块,使其每个小块上均包含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外植体的大小要尽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