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IT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文字图表与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软件应用程序编写与测试、数据库应用技术开发与管理、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IT软硬件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等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文化科技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知识,有审美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专业素质。掌握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IT 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数理与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4.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自信、进取,有追求成就的意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具有安全、环保、职业道德等生活和工作岗位意识,有团队精神,有正确的合作态度和方法,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5.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

(二)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基础等。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沟通与演讲等。

3.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等。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操作基础等。

5.专业知识。包括数据库应用技术、面向对象及WEB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应用、网页设计、计算机与网络相关设备原理、网络营销等。

(三)专业能力

1.职业基本能力

①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②微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的操作和软硬件常见故障处理能力;

③局域网的规划、组建、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④平面图形处理、平面动画设计制作,CAD制图的能力。

⑤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

⑥具有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包括网站后台管理、网站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的能力。

⑦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⑧常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利用Office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Word)、报告的演示(PowerPoin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Excel),利用Visio绘制流程图;

⑨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

⑩阅读本专业相关中英文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熟练查阅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与处理,进行文档管理的能力;

?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的营销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

①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系统维护能力;

②面向对象、可视化及WEB程序设计的能力;

③程序开发工具使用能力;

④网页规划、设计能力;

⑤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能力。

(四)其他能力

1.方法能力

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

②具有自学和自我培养能力,有不同信息平台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④具有决策、迁移能力;

⑤具有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人员管理、时间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实用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了工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照认证标准,介绍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情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5-0020-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毕业5年后,经过实践锻炼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培养目标在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不断转变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和拓宽学科和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 此外要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要有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参与[2]。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应用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及电气工程基本理论

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修订稿

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教育目的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也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的作用。教育不能没有目的,无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在《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作者对于教育目的的概念作了两个角度的解释。从基本概念来说,“教育目的是一种设想的心理素质(或者一种设想的素质结构),人们欲求、尝试或者要求通过教育而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实现”。从规范概念来说,“教育目的是一种规范,它描述了一种作为理想而为受教育者所设定的心理素质(或一种素质结构),并且要求教育者应该如此行动,使得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实现该理想的能力”。① 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都会有一定的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因为教育的专门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水平作出切实规定,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形成受教育者的合理的素质结构,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 在界定教育目的时,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没有实质的区别,两者可以通用。事实上,两者是有着不同本质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是一定阶级或政党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针对受教育者个体,在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做出的价值选择;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整个教育事业整体而规定的教育发展总方向。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指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与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还有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问题。在早期,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研究成果中,对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并未作严格区分。因为那时所说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其核心就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规定。如果说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目标 的 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发表时间:2010-08-05T11:31:47.500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4月上旬供稿作者:王公强[导读] 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王公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14)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已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61-01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1 高职教育的地位有人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品”,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是本科教育的附属品,是为高考进不了“正规”高等院校的学生创办的教育,在办学水平上低于其他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由于在校时间短,所学的知识是本科教育的压缩,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这些对于高职教育的观点都是有偏见的。高职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起到了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中的合理布局,弥补了人才培养“高技能”的空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1.2 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过去我国高等院校主要设置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支撑。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物流、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型产业中,高职人才的培养走在了其他高等教育的前列,为这些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资源,为社会和谐进步谱写了新篇章。 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2.1 人才定位较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味追求人才的“第一线”,认为高职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一线的操作人员,完全注重“技能”,将高职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而忽略了“高等”二字,没有充分地将“高”和“技能”相结合。 2.2 高素质体现不全面在素质培养中,只重视能力素质,而忽略了职业素质。虽然众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中,都明确的列出了人才的职业素质,但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高职业素质”培养难以落实。 2.3 将知识的“够用”理解为“实用” 在人才培养中,对知识的学习过分追求“够用”,认为“够用”就是“实用”,只注重眼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才长远发展对知识延续性的要求。 3 科学合理的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3.1 认清目标准确定位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定位于培养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2 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普遍认为要重视“能力本位”,但在确定能力时,究竟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前者注重学生当前就业的需要,而后者为学生持久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不应着眼于当前的就业需要。 3.3 科学地认识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使得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从大职教观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出发,要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独立地获取知识及技能上,使学生学会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外,为了顺利完成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高职学生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4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高职教育的发展弥补了高等人才在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创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结合学院优势,创办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当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应重视学院师资力量、学生就业等问题,要随着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迁移”。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8). [2]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张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要做的功课还很多.中国教育报,2009,8,17.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什么

1.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什么?答:(1)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3)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4)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5)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什么是理想?答: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4.什么是信念?答: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生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答: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 7.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那些?答:(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答: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利益,这就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答: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1.人生观的核心是什么?答:(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4)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12.什么是人生态度?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13.我们要反对哪几种错误的人生观?答:(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5.公民的道德是什么?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 1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答: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7.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答:(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8.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包括那些方面?答: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19.什么是社会公德?答: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20.网络生产中的道德要求?答:(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作用有那些?答:(1)指导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2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 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 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 (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它具有历史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决定了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发展需要制定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滕叶 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目前已占据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和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但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还是相当短,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仍在不断摸索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教高[1991]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该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2003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要:有职勿能,不成职业。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和推进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马上毕业的我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缓和当前的社会压力,实现和谐就业,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专业知识通识知识社会实践职业能力 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能够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对于合理定位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顺利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细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否则就无法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我们的专业是电子商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严格的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大学生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呢?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云南工商学院设计学院成立于1999年,主要包含电脑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城乡规划、中国古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云南工商学院十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集全院之力,汇天下之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 (一)坚持注重素质教育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标准: 以学院办学定位和服务宗旨为指南,立足于培养高端技能型切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针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等模块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坚持课程体系整体化标准: 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坚决克服因

人设置课程的偏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妥善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技术课程与职业拓展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程的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四)坚持建立特色培养模式标准: 在遵循学院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在充分挖掘现有教学积淀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资料,重点突破,彰显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项目驱动,企业化培养: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立相应课程,融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科学管理于一体,构建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课证深度融合: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中去,实行“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的课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采取模式的形式设计课程体系。 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2)

教育目的 概念是指教育者要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 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 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者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

一。 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方针有时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 教育方针是由政策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于教育生产产生的影响大于 教育目的。 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 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分类作用的特点价值性教育目的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社会情 操的人(“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 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

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承担历史使命

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承担历史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③〕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程知识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国际视野、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及销售、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毕业 5 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 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目标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热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 知识。 2、目标2(工程能力):能够运用所掌握工程知识和科学原理识别、表达、 分析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独立或合作制定有效的工程技术或管理解 决方案,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初步综合机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对社会、 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具备初步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设计 与开发或项目管理能力和担当机械工程师、工艺师或项目主管的能力。 3、目标3(沟通能力):能够运用中、英文撰写项目报告,针对机械工程问 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4、目标4(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能够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 具有适应机械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5、目标5(素质修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和团

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1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2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3 :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指标点 1.4: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 2.2 :能认识到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并能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寻求(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指标点 2.3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 指标点 2.4 :能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原理,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部件、设备或制造工艺,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环境、健

六年级学生德育活动培养目标及要求

六年级学生德育活动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六年级学生特点: 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成小孩,但在处理问题上还很不成熟,熟悉小学的日常行为要求,但一些同学却做的不够认真,吸取的信息更多,不善于做正确的判断与分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二)实施重点: 进行理想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巩固。通过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责任感教育。 (三)实施细则内容: 第一学期 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结合“做小学部表率”活动,加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结合毕业、升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中队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1、继续强化班级常规教育,建立良好班风,形成良好集体舆论,开展“集体一一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 2、利用主题班会、班主任课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

3、开展毕业生爱校教育。 任课教师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开办讲座,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育。 第二学期 教导处、大队部、年级组: 1、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 争做守纪学生; 2、结合“学雷锋”,组织学生参与“送温暖,献爱心,公益活动; 3、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4、在常规教育和主题班队会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 1、召开主题班会“我长大了",进行自理、自立、自律教 育; 2、结合“难忘童年时光”主题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做好毕业生的鉴定工作。 任课老师工作: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oc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状 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 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育目的带有方向的含义,表现普遍的、总 体的、终极的价值。 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 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教育目标带有里程碑的含义, 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 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 的特殊要求,是总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目 标和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是指导整个 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它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 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置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只有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方案,才能确定教学 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 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具体的教学 过程和学生行为的准则,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 与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综上可知,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 的长期目标,而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可操作的。培养 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实现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操 作才能完成。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靠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目标 的制定才能完成,因此,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的职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应是“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 培养目标的差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院校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看,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目标上看,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高 等教育,在体系上属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 特征。 那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呢?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 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的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 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 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明确指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 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高等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充实在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实用人才队伍,他们的工作 主要不是从事理论研究,也不是从事开发设计,而是把现有的规范、图纸和方案实现为产品、商品和财富。因此,高职生的成才目标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三个面向”,将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 识和竞争精神的人才。第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对人才的新要求,将自己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定位。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素质与能力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理所当 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教 育模式,要具体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解 决问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快转变“以科学体系为中心”向“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素 质教育模式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