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A、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 B、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C、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 D、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2、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在()时期。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维新运动 3、清末“新政”时,预备立宪并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 C、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D、清政府兴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 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5、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6、在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工作中,邹容写了()。 A、《警世钟》 B、《革命军》 C、《猛回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东京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A、国民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8、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后来所说的三民主义。 A、《时务报》 B、《民报》 C、《新民丛报》 D、《新青年》 9、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12、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明确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B、它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 C、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 D、它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13、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的大论战中,论战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要不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社会革命 14、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 A、金田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浅谈对辛亥革命的感悟

浅谈对辛亥革命的感悟 ————《1911再读辛亥》观后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里程碑。毋庸置疑,其意义和影响是历史性的,其作用是空前的。而我想谈的,只是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一点感悟而已。 戊戌变法失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则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加紧收刮民脂民膏,地方官吏也趁火打铁。因而各地的反抗斗争也日益渐起,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还有些会党的起事,拒俄等爱国运动,保路运动等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主要角色登上政治舞台,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应运而生。 可以说,辛亥革命个爆发是必然的,以孙中山为首的热血青年开始探索中国的道路。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对世界形势和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革命纲领,还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广州起义。革命的时机渐渐成熟,革命者决定发动大规模起义,由于各种原因,起义一再更改,这也说明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这也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

的失败。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而后,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获得的政权,这又表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革命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孙中山回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取得巨大的成功后,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妥协性以及软弱的态度,使得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而起初,孙中山企图用《临时约法》来约束袁世凯,这充分显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而同盟会内部的松懈的组织,没有统一稳定的领导核心,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能让真正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站起来,使得辛亥革命最终走向失败。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先驱的不折不挠的精神,为中国近代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他们的缺点,更让后来的革命者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导地位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推行民主政治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识记;易考选择题)【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辛亥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了。 2.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清末“新政”的破产。 为了摆脱内外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考点:清末实行“新政”的目的】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3.辛亥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逐步强大。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识记;易考选择题)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考点:资产阶级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考点:章炳麟的代表作】;邹容写了《革命军》【考点:邹容的代表作】;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考点:陈天华的代表作】两本小册子。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考点: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及其成立的意义】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考点:同盟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几天,都在研究清朝的那些事儿,也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些陈芝麻烂事儿。 在《名作欣赏》上面读到傅国涌先生的一篇《辛亥百年变局》,我也很有启示。 辛亥革命周年了,精英们把孙中推上了前台,我不由得想起之初,精英们把孔先生推到了天安门,又设立了一个什么孔子和平奖,居然第一届给了连战,可是连战没有到位领奖,第二届好像听说给了普京,可是没有给成,就给停办了。 辛亥革命,从小学读书的时候都听到老师说,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考试卷上不知道考了多少遍,可是,今天看,我们还是没有理解辛亥革命的精髓,孙中并没有要砸烂旧世界,只是维修一下,装装瓷砖,粉饰一下就可以了,看精英们把孙中先生送上前台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傅国涌先生说,我们不应该怀疑慈禧太后的立宪动机,况且立宪诏书已经发下,轰轰烈烈的立宪行动已经开始,这个对我们的思维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有一些犹豫,想不明白,这样的说法,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可是把孔子送上前台是什么意思?圣人之于中国,历被翻云覆水,这不,把他弄上前台不到一百天就给撤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面子何在,孔老先生的面子何在?连战普京的面子何在?就为了对付一个异见分子刘晓波?不过,我很认同这个专家的一个观点,辛亥革命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状态,对极了,我不禁大叫一声,老婆说我又在发神经了。 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生活方式,他比制度更加本质,如果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制度没有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一个单位,最重要的也是生活方式。 具体到学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些刚性的制度,也不是什么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我感觉社会上把执行力这个司之内的词汇用到教育这个象牙塔,这个育人而不是产人的地方,好像是出了问题,先生们,任何一个部门,最重要的都是生活方式,甚至具体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 甚至具体到一个人也是这样,生活方式绝对不会受制度约束,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约束,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呢就可以干点什么,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堕落的,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低级的,谁也拦他不住。

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感悟

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感悟 现行关于辛亥革命的主流历史叙述是1920年代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期间形成的,得到国共两党的共同认可,而且,对历史的这种共识也正是两党合作的基础之一。所以,时至今日,尽管海峡两岸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但关于辛亥革命过程的历史叙述却大同小异。 这种历史叙述实际上也是一种胜利者的历史叙述(因为“北伐”的胜利使国民政府成为战胜北洋政府的胜利者),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切胜利者历史叙述的特点: (1)夸大自己在革命中的作用; (2)夸大对手的罪过; (3)对于对手真正的技术上的失误予以漠视。 于是,在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叙述上,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律先从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讲起,将辛亥革命视作是自1895年兴中会成立以来,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不懈努力的逻辑结果。对于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内部四分五裂和武昌起义的自发性则尽量不提。对于革命后,为何政权最终落到了袁世凯手里,则归结为袁世凯的奸诈和革命党的幼稚,指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而甚者,对这场革命作出矛盾不堪的评价:先胜而后失败! 这种叙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夸大了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的作用,把这场实际上已不在他们掌握中的革命硬性安排在他们的名下,自然就无法解释何以袁世凯最后成为形势的主宰者。 (2)夸大了清王朝和袁世凯的罪过,无意中掩盖了革命发生的真实原因和袁世凯最终能掌握政权的真实原因,也掩盖了革命党失败的真实原因。 (3)对于清王朝晚期施政方针缺少技术性的总结,没能从一个政权的倒台过程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胜利者撰写的历史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因为他们撰写历史时,还身陷于历史的漩涡之中,历史是他们革命合理性的论证,自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然而,一百年过去了,当时的革命者已成为真正的胜利者,角色已由革命者转变为执政者,对他们来讲,历史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论证自己革命的合理性,而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浩浩荡荡的武昌起义开始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热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皇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自此,封建王朝在中国的统制被彻底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已经过去整整半个世纪。那么辛亥革命对于国人来说,有何意义呢? 首先,辛亥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意义的社会而斗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辛亥革命却打乱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和政治阵脚。辛亥革命为以后的民主革命作了良好的铺垫,为中国的人民斗争道路开辟了道路。 其次,辛亥革命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共和国在中国建立了起来,正因民主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播下了种子,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的野心才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民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民主主义的觉醒。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三民主义,《民报》,《新民丛报》等先进言论的冲击,西方思想的精髓从此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也为国人冲破儒家思想的樊篱,建立现代国家打下了基础。 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孙中山在任期间,曾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除旧立新的社会改革法令。他在任期间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约法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愿,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制的新局面。 辛亥革命对亚洲的觉醒,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列宁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字长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的世界意义。的确,在当时的亚洲,各种反压迫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与辛亥革命的启示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也有自己失败的一面。第一,虽然孙中山率领着革命团体打垮了清政府,赶走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国,但是这次革命的成果却轻而易举的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没有能够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导致了中国的黎明百姓在革命成功之后仍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的压迫统治之下。中国的国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辛亥革命中,受惠的更多是旧式官僚,各地乡绅,各地军人,而中国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部分地区甚至还有倒退。 第二,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而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长期的军阀割据。1916-1927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其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复习题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B) A.派遣留学生 B.裁撤军机处 C.编练新军 D.奖励实业 2.1903年6月,(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B.邹容(革命军)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陈天华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章炳麟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D)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 A.①⑤ B.④⑥ C.③④ D.③⑤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B)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_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启明班金晨曦 (一) 电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国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血染黄花岗”到“武昌城首义”,从“阳夏保卫战”再到“创建共和制”,由表及里的历史重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书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击愚昧的封建国体,用自己的热血呼唤青春中国的壮举。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深思。 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章开沅说,盘点辛亥革命,要看三个100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以及放眼今后的100年。“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成立以前那100年世界历史的精辟概括,而对于同盟会成立以后这100年的世界历史,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因为20世纪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等等,其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更远远超越了19世纪那100年。只有透过这前后两个100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 “前面的两个100年都是前人做的事业,而未来的100年是我们的事情。”章开沅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摒弃肤浅的科技决定主义,实现精神的回归。当前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资源浪费耗竭、生态环境毁坏日益突出,不是科技决定论所能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精神的力量。 为此,章开沅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精神力量,包括百年来形成的辛亥精神、延安精神、人文精神等等。 章开沅认为,辛亥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二)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关键词: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中国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在文化上利用“精神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企图让中国人民成为其统治下的顺民。在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软弱的资产阶级无力与之对抗。 第三,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第三,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第四,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第五,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辛亥革命的发起和其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回眸九十三年前的辛亥革命,它可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以失败告终,其中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都很耐人寻味. 1.历史回顾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组成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1.1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旧历为辛亥年故名。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此后,资产阶段革命派一方面批评君主立宪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装起义,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湖北革命党人利用保路运动的时机,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政权最后被大地主大实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然而,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遗憾

辛亥革命的遗憾 ——辛亥革命真的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么? 历史课本在谈到辛亥革命的功绩时指出: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无疑,辛亥革命确实使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伦理道德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真的能深入人心吗?我认为值得探讨。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封建的儒学思想。让我们看一下1913年《时报》上的一则材料:“这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有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卷中要求考生列举自己崇拜的人物,统计的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的61人,孙文的17人,颜渊的11人,诸葛亮、范文正的8人,岳飞的7人,王守仁、黎元洪的6人,华盛顿等的4人,程德全3人,苏轼等的2人,苏秦、张仪……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崇拜者也。”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中小学生普遍尊崇儒学,对于没有文化知识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状况我们便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民主共和思想只是开始被民众接受。 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的迅速败亡,通常被论者当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有力佐证。笔者认为,这两次短命闹剧的匆匆收场,与其说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倒不如归功于部分接受民主共和观念的政治精英奋起抗争。正如当时一位同盟会员所言:“革命告成之后,全国灵觉为之震荡,然大都属于上流人士,而氓之蚩依然浑噩相安。中国由专制政治骤跃为共和政治,自表面观乏,虽若神速可喜;而自里面观之,前后陟断,习惯、根据悉受变动,人情未定,党见难齐,调和统一,待时尚多。”“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千百年来占人口90%以上的普通百姓远离政治,他们关心的是柴米油盐,交租纳赋,生儿育女。至于统治者是皇帝还是总统,是宣统皇帝还是洪宪皇帝他们并无多大兴趣。 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清朝、创立民国的政治使命,却没有来得及完成本应由它完成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文化使命,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文化易帜”的任务只能留待后来者、继承人。 五四运动前夕,面对甚嚣尘上的尊孔复辟思潮,《新青年》不怕犯下“‘得罪社会’的‘滔天大罪’”,大声疾呼“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庄严宣告:“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如果认定辛亥革命就已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揭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岂非无的放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辛亥革命前封建思想未受到彻底批判,仍束缚着民众的头脑。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还是披着儒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的事业。革命派在宣传革命思想批判改良主义的时候,并没有从正面去触动儒学的统治地位。 二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搞专制独裁的政治野心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而且北洋军阀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大搞复古尊孔,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它们利用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后局势的失望情绪,诋毁民主共和,织成了一张封建思想的罗网。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注:灰色字体为评论,绿色字体为重点引用,红色为关键字 一、关于辛亥革命的成功 观点: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2.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国进入共和时代; 3.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4.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论述: 列宁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时曾说到:“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说要以反封建的标准,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去衡量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与否,成功与否。我们应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辛亥革命。 第一,它是反封建的。因为它扫除了封建社会的最严重的桎梏——封建帝制,这就等于砍掉了封建社会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乱了套,至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就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仅如此,如清朝专制政府相联系的一些陈旧体制、封建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至缠脚、蓄辫、服饰等遭到了重大打击。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一次解放,社会风气日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列宁热情地讴歌辛亥革命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 第二,从生产力的标准来看,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毕竟空前打击了封建统治,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第一次参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中国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热潮。大量事实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临时约法》颁布,临时参议院成立,第一届国会召开,三权分立,民间结社而起,国民政党意识浓厚,还有民众的参政意识也成了一股世俗的浪潮。人们以讨论革命为时髦,甚至像阿Q这样的下层民众也心向革命。再次,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证明,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意识发生的变化。曾几何时出国留学的中国男人被外国人抓住小辫耻笑,不知何时起中国妇女的一双小脚成为男人的玩物,是辛亥革命剪掉了中国男人引以为耻辱的小辫,又解放了妇女的一双小脚,也就帮助妇女冲破三从四德束缚和相夫教子的家庭樊篱,走出闺房,奔向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的信仰去奋斗,去牺牲。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下令剪辫、放足、禁止跪拜。 评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历史问题要把它放入历史的背景中去考虑。众所周知,中国封建势力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冲击就能完成的。半个世纪前,林伯渠同志就曾感慨地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辛亥革命诚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封建主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敢于向顽固的封建制度冲击,敢于把封建社会视为权威的皇帝拉下马,这样的举动是远远超出此前的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就不会有民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答案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C 4.C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 A 23. C 24. A 25.C 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 二、多项选择题:1. ABCD 2. ABCD 3. AB 4. ABD 5.BCD 6. ABCD 7. ABD 8.ABC 9.CD 10. ABD 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AC 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 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 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 1904 年开始,出现了 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意义: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辩论所暴露出的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